53种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2
门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高热患者除外)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1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二、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2。
医院静脉输液管理制度按照省卫计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了使临床各科室医护人员充分认识静脉输液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静脉输液管理制度:一、提高全院认识,加强监督领导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会带来医药费用上涨、就医时间延长、医疗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为强化医疗安全监管,现成立院静脉输液管理领导小组,监督和制度静脉输液的管理工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强化工作的落实,努力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切实缓解群众就医负担。
二、转变传统观念,加强群众宣传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加强对医师培训和指导,增强各科医护人员对静脉输液治疗风险的重视程度,提高各科医护人员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治疗的自觉性。
各科医务人员有义务对患者宣传静脉输液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风险,引导患者合理用药、科学用药。
三、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监管措施1、组织开展医务人员专题培训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给各临床科室,要求各科室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人人知晓,即知即改。
组织开展医务人员专题培训,向医护人员宣讲安全知识,学习输液室内药品的名称、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
2、严格控制门诊输液行为(1)原则上16岁至60岁患者不得在门诊输液,其他年龄段需在门诊输液的,只有在患者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①吞咽困难;②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③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在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
(2)明确静脉输液使用指征:①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②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解或维持酸碱平衡。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③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处方用药负面清单为规范我院医师的用药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用药安全隐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实施细则》(2012版)、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医秘〔2014〕255号)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要求,结合病历督导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现将我院处方用药负面清单汇总如下:一、处方点评结果负面清单不合格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1)适应证不适宜的;(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7)重复给药的;(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XXXXXX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为加强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规范门、急诊医疗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根据《XXXXXXX的通知》(X卫规[20XX]X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一、管理及实施机构医务科为我院规范门急诊静脉输液的综合管理部门,总体负责管理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各项工作,协调各部门分工。
各门、急诊科室主任为第一负责人,直接负责各科室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工作,重点科室为儿科门诊和急诊科。
药剂科负责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的调配审核工作。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负责定期实施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点评工作。
宣传科负责宣传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抗菌药物及激素等宣传工作。
二、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应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加强对医师用药的培训和指导,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具体指征如下:(一)、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二)、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
(四)、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五)、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
(六)、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七)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
(八)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
三、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严格执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静脉使用。
同时加强儿科门诊、急诊科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管理力度,逐步降低患者静脉输液,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比例和药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努力降低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比例和使用量,严格掌握静脉输液指征,在诊疗“附件”中所列疾病患者时,原则上不采用静脉输液。
53类常见病无需输液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4年第10期一面是每年数十万例药品不良反应由输液引起,一面是人均一年要挂8个吊瓶的现实;一面是国外输液治疗不亚于一个小手术,一面是国内各医院输液处人满为患的景象……“过度输液”已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医疗怪相。
今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率先取消了普通门诊输液,剑指过度输液现象。
8月中旬,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向过度输液“开刀”,明确门诊、急诊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共计53类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包括普通感冒、上呼道感染、小儿腹泻等。
利益筑成“输液大国”我国静脉输液快速发展期为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具有“给药直接”、“见效快”、“不过敏”等优势而迅速被人们接受,很快便替代了肌肉注射。
然而在医院被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我国实行药品加成政策。
目前,药品收入成为医院主要收入之一,占40%以上的份额。
医院给科室定任务,科室给医生定任务。
在医生的诱导下,患者把输液当成了治病“法宝”。
在利益驱使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输液大国”。
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
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它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药物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救治起来非常麻烦。
《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852799份,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55.8%;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73.4%。
现实中,诸如“辽宁鞍山4岁女童输液抽搐2小时后死亡”等输液死亡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
此外,过度输液还造成患者开销和医疗资源上的巨大浪费。
且会导致一些病菌产生耐药性,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还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对人体肝肾等器官也可能造成危害。
门急诊原则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发布时间:2021-04-14T06:57:50.812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谭逸翔[导读] 输液治疗是一种常用治疗手段,大家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大家并不知道的是,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并不需要进行输液治疗,比如感冒、发烧等等,这些疾病并非一定要进行输液治疗。
近年来,因输液治疗所引发的事故不在少数,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发出倡导,在治疗方面能口服药物尽量不注射药物;能肌肉注射最好不静脉注射。
谭逸翔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610213输液治疗是一种常用治疗手段,大家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大家并不知道的是,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并不需要进行输液治疗,比如感冒、发烧等等,这些疾病并非一定要进行输液治疗。
近年来,因输液治疗所引发的事故不在少数,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发出倡导,在治疗方面能口服药物尽量不注射药物;能肌肉注射最好不静脉注射。
一些非必要输液治疗的疾病,采用输液治疗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那么到底哪些疾病不需要输液治疗呢?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哪些情况下才可以采用输液治疗?目前,我国多个地区都开始取消普通门诊抗菌药物输液,逐步停止普通门诊患者输液治疗,根据相关规定,只有当出现出现三种情况时才能进行输液治疗,分别是患者吞咽困难、病情危急,要求药物在组织中达到高浓度以及严重吸收障碍,具体涉及到八类指征:其一是患者需要补充血容量,保持血压,改善人体微循环,主要是治疗失血、烧伤以及休克等;其二是患者需要补充水、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主要是治疗各种因素导致的严重呕吐、脱水、腹泻以及大型手术呼吸性或者代谢性酸中毒;其三是患者需要补充营养,摄入热量,以加快组织修复,保持正氮平衡,主要是治疗无法经口进食、禁食、管饲无法获取充足营养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其四是患者需要输入药物达到脱水利尿、解毒以及保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治疗等效果;其五是患者休闲中度、重度感染,需要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其六是患者的疾病经口服药物以及肌肉注射治疗无明显效果;其七是患者因各种因素导致无法进行胃肠道给药;其八患者存在特殊情况,出于诊疗需要,采用输液治疗。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全省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情况基线调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4.09.29•【字号】卫医秘[2014]353号•【施行日期】2014.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全省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情况基线调查的通知(卫医秘〔2014〕353号)各市卫生局,广德、宿松县卫生局,省直医疗机构:为贯彻落实我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医秘〔2014〕255号)要求,现委托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下称省药事质控中心)开展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情况基线调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调查范围(一)省直医疗机构;(二)各市卫生局确定2所市级综合性医院、1所市级中医院、1所专科医院、1所民营医院;2所县级综合性医院、2所县级中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广德、宿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卫生局确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2个。
相关机构未设置或设置数量达不到通知要求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上报。
二、调查内容(一)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情况调查表(见附件1);(二)53种常见病多发病静脉输液使用情况调查表(见附件2);三、调查要求(一)报送时间2014年10月25日前。
(二)报送方式各市卫生局,广德、宿松县卫生局负责督促辖区内医疗机构按填表说明(见附件3)要求填报,并汇总后将电子版通过邮箱上报省药事质控中心,纸质版加盖公章后邮寄我委原卫生厅医政医管处。
省直医疗机构按要求将电子版和纸质版分别上报。
(三)报送数据必须真实、完整。
本次调查结果不作为考核依据,但数据的真实性将会进行抽查复核。
(四)未要求上报数据的医疗机构可参照本通知要求自行开展基线调查。
四、联系方式省卫生计生委原卫生厅医政与医管处地址:合肥市马鞍山路509号省政务大厦B座808室联系人:陈丽娟省药事质控中心办公室(设在省立医院药剂科)联系人:方焱电子邮箱:***************附件:1.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情况调查表2.53种常见病多发病静脉输液使用情况调查表3.填表说明安徽省卫生计生委2014年9月29日。
过度静脉输液的现状、危害及管控措施发表时间:2017-11-08T17:02:19.4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作者:宋阳[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过度静脉输液的现状和危害,结合国外静脉输液管理指南,提出改善我国静脉输液的管控措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50000【摘要】通过分析我国过度静脉输液的现状和危害,结合国外静脉输液管理指南,提出改善我国静脉输液的管控措施,促进我国医疗机构静脉输液合理使用和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过度输液;不良反应;并发症;静脉输液指南静脉输液治疗自 1832 年始用于临床 [1],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静脉输液是指患者通过静脉给予液体或注射性药物,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通常在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肌肉 / 皮下注射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时才选用的给药方式。
在我国,广义的静脉输液还包括含药的输液,如抗生素、中药注射液、辅助用药及静脉营养等。
静脉输液起效快,但更易引发药物不良事件 [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过度静脉输液的现状和危害,结合国外静脉输液管理指南,提出改善我国静脉输液的管控措施。
1.过度输液现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最后一种给药方式 —— 静脉滴注,在我国却几乎成为目前医院临床为患者提供或患者要求的一种首选给药方式。
临床上静脉输液主要适用于昏迷、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钙、高血钾或血钠水平紊乱、脱水情况下无法或不宜使用口服补液、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禁食的患者,以及当某些治疗性药物仅有注射剂型时使用 [3]。
但在我国,不少门诊患者使用静脉输液治疗病毒性感冒,尤其常见小儿使用静脉用抗菌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4]。
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 年我国医疗输液 104 亿瓶,人均一年使用 8 瓶,高于国际人均水平(2.5~3.3 瓶),且远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 [5]。
53种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22.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24. 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二、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10.慢性膀胱炎;11.慢性前列腺
炎;12.前列腺增生;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14.精囊炎;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三、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
四、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