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七_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_6-二氯酚靛酚法一、实验目的2. 掌握 2,6-二氯酚靛酚法的实验操作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2,6-二氯酚靛酚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维生素 C 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维生素 C 对氧化剂的还原能力,在酸性条件下,与氧化剂溶液中的氧气直接发生反应,生成2,6-二氯酚靛酚,这是一种带有天蓝色色素的化合物。
其反应方程式为:C6H8O6 + 2C12H6Cl2O2 → C12H5Cl2O2(indophenol)+ 2HCl在测定中,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法,通过测量反应产物(2,6-二氯酚靛酚)的吸收光谱进行维生素 C 的浓度计算。
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范围为 0.1-2.0mg/mL。
三、实验操作A. 试剂和仪器1. 空白维生素 C 溶液:将 0.1 g 维生素 C 溶于 100 mL 的 0.05 M 磷酸缓冲液(pH=2.0),称取 1 mL 溶液,加入 10 mL 的 0.05 M 磷酸缓冲液当作空白维生素 C 溶液。
3. 柠檬酸铁铵溶液:称取 1 g 柠檬酸铁铵,加入 100 mL 的去离子水溶解得到 1% 的柠檬酸铁铵溶液。
4. 改良液:将5.5 g 的硫酸钾加入 100 mL 的 85% 磷酸(V/V),搅拌至溶解,加入 1 g 2,6-二氯酚靛酚,摇匀后吸入液面,加入水至 1 L。
B. 实验步骤1. 分别取 6 个试管,标号:1,2,3 为空白对比组,4,5,6 为实验组。
2. 将实验组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 C 标准溶液(10 μg/mL,20 μg/mL,30 μg/mL),各加 2 mL,加入 2 mL 的柠檬酸铁铵溶液。
3. 将实验组试管加到热浴肢中,调节温度至37℃。
4. 在 1 分钟内,向实验组试管中加入 0.5 mL 的改良液,同时加入 1 mL 的硫酸(V/V = 4:1)。
5. 摇匀实验组试管,放置于常温下 20 分钟,直至颜色稳定。
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一、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与维生素C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C能够激发荧光物质的荧光,通过测定荧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需要使用荧光物质,且操作较为繁琐。
二、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C可以被氧化或还原,产生电流或电位变化,通过测定这些变化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测定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方法。
维生素C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杂质分离,然后通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等优点,但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和复杂的仪器设备。
四、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吸收光能量特性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维生素C在特定波长下有吸收峰,通过测定吸收光谱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显色剂和特定波长的光源。
五、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维生素C与特定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通过滴定操作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特定的试剂和操作技巧。
六、酶分析法酶分析法是一种利用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维生素C在特定酶的作用下可以生成产物,通过测定产物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特定的酶和试剂。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
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2(主要仪器:(1)天平 (2)研钵1(3)容量瓶(50mL) (7)漏斗(4)刻度吸管(5mL,10mL) (8)脱脂纱布(9)滤纸 (5)锥形瓶(100mL)(6)微量滴定管(3mL)3(试剂:(1)2, HC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2 25mg,溶于25ml 4,HCl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 中含抗坏血酸0.5mg,。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
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2.主要仪器:(1)天平(2)研钵(3)容量瓶(50mL)(4)刻度吸管(5mL,10mL)(5)锥形瓶(100mL)(6)微量滴定管(3mL)(7)漏斗(8)脱脂纱布(9)滤纸3.试剂:(1)2% HCl(2)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25mg,溶于25ml 4%HCl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 中含抗坏血酸0.5mg,。
实验9: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磷钼酸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2、加深理解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钼酸铵在一定条件下(有硫酸和偏磷酸根离子存在)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蓝色结合物。
在一定浓度范围(样品控制浓度在25—250ug/ml)吸光度与浓度成直线关系。
在偏磷酸存在下,样品所存在的还原糖及其它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均无干扰,因而专一性好,且反应迅速。
MoO42-+维生素CMo(MoO4)2+维生素C(还原型)钼蓝(氧化型)三、实验器材1、松针、绿色蔬菜、橘子、广柑等富含维生素C的生物材料。
2、722型(或7220型)分光光度计。
3、水浴锅。
4、离心机4000r/min。
5、组织捣碎机。
6、吸管0.10ml(×2),0.20ml (×2),0.50ml (×2),1.0ml (×3),2.0ml (×1),5.0ml (×1)。
试管1.5cm×15cm(×10)。
7、试管架。
8、吸管架。
四、实验试剂1、5%钼酸铵:5g钼酸铵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2、草酸(0.05mol/L)-EDTA(0.02mmol/L)溶液:称取草酸6.3g和EDTA二钠0.75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3、硫酸(1:19):取19份体积蒸馏水加入1份体积硫酸。
4、冰乙酸(1:5):取5份体积蒸馏水加入1份体积冰乙酸即可。
5、偏磷酸-乙酸溶液:粉碎好的偏磷酸3g,加入48ml(1:5)冰乙酸,溶解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必要时过滤;此试剂放冰箱中可保存3天。
6、标准维生素C 溶液(0.25mg/ml ):准确称取维生素C25mg ,用蒸馏水溶解,加适量草酸(0.05mol/L )-EDTA(0.02mmol/L)溶液,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放冰箱贮存,可用一周。
五、实验操作1、制作标准曲线取试管9支,按表1进行操作。
检测维生素c的方法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为了确保人体能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常常需要对食物、药品及生物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检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维生素C检测方法。
1. 碘滴法碘滴法是一种经典的维生素C定量方法,原理是利用维生素C与碘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溶液加入滴定瓶中,加入1%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然后,用含有已知浓度的碘溶液滴定样品,直至混合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最后,根据滴加的碘溶液体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2. 还原亚铁法还原亚铁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维生素C检测方法,基于维生素C具有还原亚铁离子(Fe2+)的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和硫酸溶液混合,使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Fe3+)。
然后,加入硝酸和硫酸亚铁,使维生素C还原亚铁离子。
最后,用含有已知浓度的铁离子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滴加的铁离子溶液体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3. 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高效分离和定量维生素C的方法,利用维生素C在电场作用下在毛细管中运移速率差异实现分离。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用溶剂溶解,并通过滤膜滤除大分子杂质。
然后,将样品注入毛细管,通电使维生素C在毛细管中运移,根据运移时间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4.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准确度高的维生素C检测分析方法。
该方法利用分离柱将样品中的维生素C分离开,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测量维生素C 的吸收峰。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与溶剂混合,并通过滤膜滤除杂质。
然后,将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经过分离柱分离出维生素C。
最后,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进行测量,根据吸收峰的强度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5. 发光法发光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的维生素C检测方法,利用维生素C催化指示剂发生发光反应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与催化剂和指示剂混合,使其发生发光反应。
实验八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具有L系糖型的不饱和多羟基物,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它分布很广,植物的绿色部分及许多水果(如橘子、苹果、草莓、山楂等)、蔬菜(黄瓜、洋白菜、西红柿等)中的含量更为丰富。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DCPIP),本身则氧化为脱氢型。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尚未全部被氧化前,则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
一旦溶液中的维生素C已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
所以,当溶液从无色变成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如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1.材料
新鲜青菜或者是水果
2.仪器
电子天平
3.器材
微量滴定管:5ml*2 移液管:10 ml*2 容量瓶:50 ml*2 量筒:50 ml 锥形瓶:50 ml*4 研钵、漏斗:各1
四.试剂的配制
2%草酸溶液:草酸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1%草酸溶液:草酸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250mg 2,6-二氯酚靛酚溶于150ml含有52mg NaHCO
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25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4℃)约可保存一
周。
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g/ml ): 准确称取100mg 纯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溶于1%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l ,贮于棕色瓶中,冷藏。
最好临用前配制
五.操作步骤
1.样品液的制备
(1)取材:称取4.0g 洗净、切碎并混匀的新鲜青菜。
(2)研磨:样品置研钵中,加5ml 2%草酸溶液通过漏斗将样品提取液转移到50ml 容量瓶中。
残渣再用2%草酸溶液提取2-3次,提取液及残渣一并转入容量瓶,2%草酸溶液约为35ml 。
(3)定容:最后用1%草酸溶液定容至50ml
(4)过滤:提取液摇匀,过滤,滤液备用。
2.样品的测定
吸取滤液20ml ,放入50ml 的锥形瓶中,立即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出现粉红色在15秒内不消失为止。
记录所用滴定液体积。
3.空白测定
在另一50ml 的容量瓶内,放入35ml 的2%草酸溶液,并用1%草酸溶液定容,摇匀。
取此液20ml ,放入另一50ml ,锥形瓶内,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滴定液用量。
样品提取液和空白实验各做2份,滴定结果取平均值进行计算。
六.结果处理
(-)100
C mg/100g A B V V C T
D W ⨯⨯⨯⨯维生素含量(样品)=
式中:VA 为滴定样品所耗用的染料的平均毫升数;
VB 为滴定空白对照所耗用的染料的平均毫升数;
C 为样品提取液的总毫升数;
D 为滴定时所取的样品提取液毫升数;
T 为1ml 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毫克数
W 为待测样品的重量(g )。
注:标准液的滴定: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置100ml锥形瓶中,加9ml 1%草酸,用微量滴定管以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s不褪色,即达终点。
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毫克抗坏血酸(取10ml 1%草酸作空白对照,按以上方法滴定)。
思考题:
1.为了测得准确的维生素C含量,实验过程中都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
2.试简述维生素C的生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