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分类
- 格式:pdf
- 大小:5.43 MB
- 文档页数:60
踝关节骨折1.《旋后内收型》SA: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强力内收,踝关节外侧受到牵拉,内踝受到距骨的挤压外力所致。
一度,骨折为单纯外踝骨折或韧带断裂。
二度,同时有内踝骨折。
2.《旋后外旋型》SE: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受到外旋应力以内侧为轴,发生向外后方的旋转移位,冲击外踝,使之向外后方脱位。
一度,下胫腓韧带损伤。
二度,同时有外踝斜形骨折。
三度,二度加后踝撕脱骨折。
四度,三度加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3.《旋前外展型》PA: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受到强力外展或外翻外力。
踝关节内侧结构受到强力牵拉,外踝受到挤压外力。
一度,内踝撕脱骨折。
二度,同时有下胫腓韧带损伤。
三度,二度加外踝骨折。
4.《旋前外旋型》PE: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踝骨受到外旋应力,以外侧为轴,向前方旋转,踝关节内侧结构受到牵拉破坏。
一度,内踝撕脱骨折。
二度,一度加下胫腓间韧带损伤。
三度,二度加外踝骨折。
四度,三度加后踝骨折。
5.《垂直压缩型》VC:高处跌下等垂直暴力所致的损伤。
可根据受伤时足部处于跖屈或背伸位,分为跖屈型或背伸型,表现为前缘或后缘压缩性骨折,单纯垂直位则为胫骨下端粉碎骨折。
--------------------------------------------------------------------------------踝部骨折的Lauge-hensence分型一直搞不大明白,足的旋前旋后如何分?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与距下关节和足的运动是联合的,当踝跖屈时足内翻、内旋;踝背伸时足外翻、外旋。
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之为旋后。
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称之为旋前。
按1950年Lauge-Hansen报道,骨折类型取决于损伤时足产位置和外力作用方向,足旋前、旋后与足绕距下关节旋转,旋前、旋后表示损伤足的位置。
足内旋或外旋是足绕胫骨长轴旋转造成,足内旋、外旋、外展或内收表示损伤时外力作用方向。
Lauge-Hansen分类法将损伤机制与骨折特点相结合,每种类型再分为四个亚型旋后内收型(SA)⒈腓骨在踝关节平面以下横形撕脱骨折或者外侧副韧带撕裂⒉内踝垂直骨折旋后外翻型(外旋型)(SER)⒈前胫腓韧带断裂⒉腓骨远端螺旋斜形骨折⒊后胫腓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⒋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旋前外展型(PA)⒈内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⒉联合韧带断裂或其附着点撕脱骨折⒊踝关节平面以上腓骨短、水平、斜形骨折旋前外翻型(外旋型)(PER)⒈内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⒉前胫腓韧带断裂⒊踝关节面以上腓骨短斜形骨折⒋后胫腓韧带撕裂或胫骨后外侧撕脱骨折旋前背屈型(PD)⒈内踝骨折⒉胫骨前缘骨折⒊腓骨踝上骨折⒋胫骨下关节面后侧横型骨折Danis-Weber分类是根据腓骨骨折部位及其形态进行的。
A型骨折是由内旋和内收应力所致,平胫骨下关节面或其下的外踝横形骨折,伴有或不伴有内踝斜形骨折。
B型骨折是由外旋应力所致的外踝斜形骨折,骨折线始于前内侧面并向近侧延伸至后外侧;可伴有下胫腓前韧带断裂或撕脱、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C型骨折,分为外展型损伤,即下胫腓韧带断裂及该韧带近侧的腓骨斜形骨折(C-1型);外展外旋型损伤,即腓骨更靠近侧的骨折和更广泛的骨间膜撕裂(C-2型)。
C型损伤可有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三种类型骨折均可伴有后踝骨折AO分类法根据踝关节外侧损伤情况,进一步将Danis-Weber分类分为三个亚型A型:韧带联合平面以下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下型)A1-单纯腓骨骨折A2-合并内踝骨折A3-合并后内侧骨折。
B型:韧带联合平面腓骨骨折(经韧带联合型)B1-单纯腓骨骨折B2-合并内侧损伤(踝或韧带)B3-合并内侧损伤及胫骨后外侧骨折。
C型:韧带联合平面以上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上型)C1-单纯腓骨干骨折C2-复合性腓骨干骨折C3-近端腓骨骨折。
踝关节骨折桌关节骨折多数由间接暴力所引起,不仅骨性结构遭受破坏,而且常包含韧带和软组织复合损伤,属关节内骨折,因此骨折复位要求高。
【分类】踝关节骨折分类方法很多,可根据解剖部位分为单踝、双踝和三踝骨折。
而目前最常用,也最具治疗指导意义的是Lauge-Hansen分类法,此分类重视韧带的损伤、受伤时患足所处的位置和暴力方向。
一、旋前外展型(Pronation-abduction):足在旋前位(外翻位)受到外展暴力所致。
(一)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
(二)上述损伤加胫排下韧带不完全或完全损伤。
(三)上述损伤加外踝骨折。
二、旋后内收型(supinatioabdution):足在旋后位(内翻位)受外旋暴力致伤,是最常见的类型。
(一)胫排下韧带损伤,或胫骨的排骨切迹前结节撕脱骨折。
(二)上述损伤加外踝冠状面斜形骨折。
(三)上述损伤加胫骨后唇骨折。
(四)上述损伤加内踝或三角韧带损伤。
四、旋前外旋型(pronation-external rotation):足在旋前位(外翻位)受外旋暴力致伤。
(一)内踝骨折或三韧带损伤。
(二)上述损伤加下胫排前韧带及骨间韧带损伤。
(三)上述损伤加骨间膜撕裂和腓骨螺旋骨折,骨折平面在外踝上7-8cm处。
(四)上述损伤加胫骨后唇骨折。
五、垂直压缩型:以垂直压缩暴力为主,有时可伴内收外展或外旋暴力,造成胫骨前后关节面或整个关节面的压缩骨折。
【诊断】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踝关节扭伤相类似,均表现踝关节疼痛、肿胀、瘀斑、畸形、功能障碍。
正确诊断与分类需依靠踝关节X 线正侧位片,必要时可加拍踝关节踝穴摄片(小腿内旋25度位,踝关节正位片),或双侧应力摄片以排除韧带损伤和距骨移位。
【治疗】一、无移位骨折,可用小腿石膏或支具固定3-4周,去固定后锻炼踝关节,6-8周后开始部分负重。
二、闭合复位外固定,一般的移位骨折均可采用闭合复位,如证实复位良好,石膏筒或U形石膏固定伤踝于复位后位置,2周后更换功能位石膏,外固定时间为6-8周。
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1、旋后内收型(内翻内收型,SA):
I度:外踝撕脱骨折,或者外侧副韧带损伤
II度:I度+内踝骨折(由于内踝受内翻的距骨挤压作用,骨折线倾内垂直)
2、旋后外旋型(内翻外旋型,SE):
I度:胫腓下联合前韧带撕裂,或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或同时伴有骨间韧带损伤;
II度:I度+腓骨螺旋型骨折(骨折线:前下—后上);
III度:II度+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撕裂,或韧带在排骨后结节附着点撕脱,或在胫骨附着点有撕脱骨折;
IV度:III度+内踝撕脱骨折或者三角韧带撕裂
3、旋前外旋型(外翻外旋型,PE):
I度:内踝撕脱骨折或者三角韧带断裂;
II度:I度+胫腓下联合前韧带和骨间韧带或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
III度:II度+腓骨螺旋型骨折(骨折线:前上—后下);
IV度:III度+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撕脱,或韧带附着点骨片撕脱;
4、旋前外展型(外翻外展型,PA):
I度: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解韧带断裂;
II度:I度+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撕裂,或韧带附着点骨片撕脱,骨间韧带、骨间膜撕裂(下胫腓联合分离);III度:II度+腓骨干短斜形骨折(骨折线基本为横行,带伴有三角形小骨片);
5、旋前背屈型(外翻背屈型):
I度:胫骨内踝骨折;
II度:I度+胫骨前唇骨折;
III度:II度+腓骨骨折;
IV度: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线进入踝关节腔。
踝关节骨折1aUge-HanSen分类、分型、AO/OTA分型关系及要点总结1auge-Hansen分类1auge-Hansen分类的名称同时包含足的位置和暴力方向。
当足处于旋前位时,内侧三角韧带紧张,最初损伤内侧结构。
当足处于旋后位时,内侧的三角韧带松弛,最初损伤是外侧结构。
1、旋后(内翻)内收损伤损伤时,足呈旋后位,距骨内收,使踝关节外侧韧带紧张。
I度:首先发生的是外侧副韧带撕裂或者外踝的撕脱骨折,由于损伤发生于下胫腓联合远端,该韧带多保持完整。
I度损伤X线显示:外踝间隙增宽,提示外侧副韧带撕裂,未见胫腓骨骨折,此型在X线上是隐匿的。
II度:内收的外力继续作用,内踝受内翻的距骨挤压作用,可造成内踝的垂直骨折,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内侧部分压缩骨折,如果合并其他方向的外力,有可能造成内踝的斜行骨折。
II度损伤X线片显示:腓骨骨折在下胫腓联合水平以下,内踝垂直骨折;侧位X线片显示后踝无骨折。
2、旋后(内翻)外旋损伤损伤时患足呈旋后位,距骨外旋,胫骨内旋,因此在损伤初期三角韧带松弛,当距骨继续外旋,腓骨受到向外后推挤,胫腓下联合前韧带及三角韧带紧张。
分为四度:I度:首先在外旋力作用下发生下胫腓前韧带断裂,该韧带断裂可以发生在腓骨附着点撕脱骨折、韧带本身或者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
I度损伤X线显示:胫腓骨间隙轻微增宽,提示下胫腓前韧带断裂;软组织肿胀;侧位片显示后踝未发生骨折,在X线上是隐匿的。
I[度:距骨给腓骨施加旋转力,导致腓骨在胫骨关节面顶部发生斜行或螺旋形骨折,骨折线一般自前下方斜向后上方。
H度损伤X线片显示:胫腓骨间隙变宽,提示下胫腓前韧带断裂;腓骨螺旋形骨折;侧位片显示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骨折线由前下到后上,后踝无骨折。
III度:若外旋的力量进一步作用,可导致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韧带在腓骨后结节附着点撕脱,或其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
III度损伤X线片显示:胫骨腓骨间隙变宽,提示下胫腓前韧带断裂;腓骨螺旋形骨折;侧位片显示后踝骨折,内踝完整。
踝关节骨折的经典分型~Lauge踝关节骨折的分型:根据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及实用的分型方法——朗汉氏分型(Lauge-hansen),分为三大类!随着分型的增加骨折严重程度也增加!I型~内翻内收型此型骨折最轻,也为两处骨折,仅表现为内外踝骨折。
受伤机制:内翻即为旋后,外翻即是旋前,这里的内翻和外翻可以理解为足踝位置及形态的改变;而分型后面两个字的描述,即内收、外展及外旋则可以理解为距骨相对于胫骨远端的位置变化,这是基本概念!那么我们从I型的中文名称可以看出,内翻内收受伤首先是从外踝开始致外踝骨折,然后暴力继续传导至内踝导致骨折,而且内外踝骨折均在下胫腓联合韧带以下的位置,骨折线也有特点,外踝是后上斜向前下!II型分为IIA和IIB型IIA型~外翻外展型IIB型~内翻外旋型这两型都是三踝骨折,即内踝、外踝及后踝骨折。
但这两种类型骨折的损伤机制不太一样,通俗点就是这三踝骨折的损伤先后次序不一样,这主要还是因为受伤机制导致的,从这两型的中文名称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而其中旋后外旋型即内翻外旋,这个类型是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的类型!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我们人走路时很容易出现崴脚,而崴脚的状态就是旋后外旋的位置,故此类临床上最多见!III型~外翻外旋型此类型多为直接暴力于踝关节损伤导致内外踝骨折后,还合并间接暴力致使胫腓联合韧带断裂,暴力继续上升至腓骨近段,因此很多患者还合并腓骨近段骨折。
如果不仔细检查很容易被遗漏!而现在也有很多类型分的更细,但都是在这三大类的基础上进行细分!比如,I型可以再分为IA和IB。
同样II型可以再细分四个亚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依次分为I度,II度,III度及IV 度等。
@39健康网@头条辟谣@头条健康@今日头条@生命召集令@小小曾博士@骨科王健医生@骨科王医生。
什么是脚踝骨折?脚踝骨折在临床上常被称为踝关节骨折,包括内踝、外踝、后踝和前踝骨折。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包括内踝、外踝、后踝和前踝。
踝关节的解剖区域也包括胫骨端和距骨。
其中,胫骨远端关节附近的粉碎性骨折称为Pilon骨折,距骨骨折是人体最易发生骨折和骨不连、最易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四个部位之一。
一、了解脚踝骨折的相关特征踝关节由踝穴(胫骨下段及内踝和外踝的关节面)、距骨及其周围韧带组成。
踝关节稳定性主要由内侧结构、外侧结构和下胫腓联合构成。
正常情况下,下胫腓联合由腓骨下端的内侧凸面和胫骨下端的外侧腓骨沟通过胫腓韧带连接,可保持踝关节的完整性,并允许踝关节轻微移动。
踝关节骨折是由间接暴力引起的关节内骨折。
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也因暴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骨折发生时脚的位置而不同。
踝关节损伤后,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皮肤下瘀斑发绀,不敢活动踝关节,不能行走。
检查显示踝关节畸形,内踝或外踝明显压痛,骨摩擦音。
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踝关节扭伤相似,包括踝关节疼痛、肿胀、瘀斑、畸形和功能障碍。
正确的诊断和分类取决于踝关节的X线正位片和侧位片。
如有必要,可拍摄踝关节点(小腿25度内旋,踝关节正位)或双侧应力片,以排除韧带损伤和距骨移位。
良好的解剖复位是恢复踝关节功能的基础。
如果对齐不良,可能导致受伤侧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僵硬、疼痛、行走困难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脚踝骨折的治疗方法(1)内踝骨折无移位的内踝骨折一般采用石膏固定,但在个别情况下,对踝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应采用内固定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
移位的内踝骨折应手术治疗,因为持续移位可导致距骨倾斜和足内翻畸形。
内踝尖撕脱骨折不同于踝穴撕脱骨折,前者稳定性好,除非有明显移位,一般不需要内固定。
若是症状显著,延迟内固定是可行的。
两个松质骨加压螺钉常用于固定垂直于骨折的内踝;较小的骨折块可用松质骨加压螺钉和克氏针固定,以防止旋转。
如果骨折块太小或粉碎性骨折不能用螺钉固定,可用2根克氏针和张力带钢丝固定。
1.Dupuytren骨折即踝部旋转骨折伴下胫腓韧带断裂,包括下胫腓分离和腓骨下端骨折。
Dupuytren骨折由旋前—外展—外旋复合外力引起的,表现为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腓骨中1/ 3 以下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并或不并有后踝骨折的一类严重的踝关节骨折脱位。
分型。
Ⅰ型为:内踝撕脱骨折(横形或短斜形) 或三角韧带断裂,外踝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下方,下胫腓前韧带断裂,骨间韧带及下胫腓后韧带完整,距骨轻度脱位。
Ⅱ型:内踝撕脱骨折(横形或短斜形) 或三角韧带断裂,腓骨骨折位于踝穴上方5cm 以内,为一斜形或短斜形骨折,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断裂,下胫腓后韧带及后踝完整,下胫腓联合分离,距骨向外侧明显脱位。
Ⅲ型:内踝撕脱骨折(横形或短斜形) 或三角韧带断裂,腓骨骨折位于踝穴上方6~8cm处,为一螺旋形骨折,骨折线从后上斜向前下方。
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断裂,可同时合并下胫腓后韧带断裂及后踝撕脱骨折。
下胫腓联合严重分离,距骨向外侧严重脱位。
2.Tillaux骨折指胫腓下联合前后韧带撕脱,胫骨附着点骨折,通常指前韧带撕脱骨折,即胫骨前结节撕脱。
Tillaux骨折这是一种发生于青少年的特殊类型骨折,最早由Tillaux描述。
其发生机制是外旋应力作用在胫腓前韧带,造成胫骨远端前外侧骺板撕脱性损伤,这种骨折多发生在内侧的骺板已经闭合,但骺板的外侧尚未闭合的特定时期。
骨折线经过骺板,贯穿骨骺并向远端进入关节,产生Salter-HarrisⅢ型或Ⅳ型骨折。
如果骨折有移位,则有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的手术指征。
由于受到胫腓前韧带牵拉作用,骨折片几乎总是位于前方,腓骨不需要截骨或“折骨”便能显露骨折片。
(一)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术后处理:6~10周内避免负重,并根据病人的年龄,于术后4~6周取出所有皮下无螺纹克氏针。
(二)经皮穿针闭合复位和内固定术术后处理:石膏固定6~8周,拆除石膏时将克氏针拔除。
3.pilon骨折是指累及胫距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
踝关节骨折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一、临床指南1.评估骨折类型:踝关节骨折分为内踝骨折、外踝骨折和踝关节骨折三种类型,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来确定骨折类型。
2.评估骨折严重程度:根据骨折的移位、关节面的损伤和伴随的软组织损伤来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
关节内骨折、明显移位骨折以及骨折伴有血管或神经损伤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3.制定治疗方案: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非移位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石膏固定和物理治疗。
移位骨折和重度骨折则需要手术干预。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复位、固定和修复骨折。
复位骨折时应注意关节面的复位,复位后使用内固定物(如钢板和螺钉)将骨折部位固定。
手术后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5.保守治疗:对于非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踝关节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包括石膏固定、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6.康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康复治疗包括早期关节活动、肌力锻炼、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
二、诊疗常规1.体格检查: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疼痛部位的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骨折类型。
2.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严重程度。
3.血液检查:对于复杂骨折或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进行血液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4.手术治疗:对于移位性和重度骨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复位并固定骨折。
5.术后康复治疗:手术后需早期开始康复治疗,包括早期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
6.镇痛治疗:针对患者的疼痛症状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7.功能评估:通过功能评估来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和骨折愈合情况。
总结起来,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包括评估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手术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旨在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踝关节骨折分类型
踝关节骨折是指踝关节周围骨折,通常由剧烈扭伤或力量撞击引起。
踝关节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单纯踝骨骨折:仅涉及踝骨的骨折,主要包括外踝骨折、内踝骨折和踝前突骨折。
2. 踝关节骨折:涉及距骨和胫骨的骨折,常见的类型包括内踝-距骨骨折、外踝-距骨骨折和踝关节-距骨骨折。
3. 复合型踝骨骨折:涉及踝骨和距骨、胫骨的多个骨折。
4. 踝关节脱位骨折:不仅涉及踝骨的骨折,还伴随着踝关节的脱位。
踝关节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一般来说,单纯踝骨骨折的治疗比较简单,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而踝关节骨折和复合型踝骨骨折需要更为复杂的治疗。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除了要考虑骨折本身的情况,还要考虑伴随的软组织损伤和功能恢复问题。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