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 格式:docx
- 大小:16.76 KB
- 文档页数:4
附表1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表首次报告□跟踪报告□编码:报告类型:新的□严重□一般□报告单位类别:医疗机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个人□其他□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或年龄:民族:体重(kg):联系方式:原患疾病:医院名称:病历号/门诊号: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有□无□不详□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有□无□不详□相关重要信息:吸烟史□饮酒史□妊娠期□肝病史□肾病史□过敏史□其他□药品批准文号商品名称通用名称(含剂型)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用法用量(次剂量、途径、日次数)用药起止时间用药原因怀疑药品并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名称: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间:年月日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等)及处理情况(可附页):不良反应/事件的结果:痊愈□好转□未好转□不详□有后遗症□表现:死亡□直接死因:死亡时间:年月日停药或减量后,反应/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是□否□不明□未停药或未减量□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事件?是□否□不明□未再使用□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不明显□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导致后遗症□导致死亡□关联性评价报告人评价: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签名:报告单位评价: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签名:报告人信息联系电话:职业:医生□药师□护士□其他□电子邮箱:签名:报告单位信息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报告日期:年月日生产企业请填写信息来源医疗机构□经营企业□个人□文献报道□上市后研究□其他□备注填写说明一、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 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二、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在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文书,它记录了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有助于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防止病人出现不良后果。
以下是一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的范例,供医生参考:
一、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女年龄:xx岁住址:xxxxxxxx
病史:xxxxx
二、用药信息
药品名称:xxxxx 厂家:xxxxx 批号:xxxxx
用药剂量:xxxxx 用药时长:xxxxx
给药方式:口服/注射等
三、不良反应信息
表现症状:xxxxx
发生时间:xxxxx
严重程度:轻/中/重
处理方法:xxxxx
是否再次应用药品:是/否四、病人反应信息
语言描述:xxxxx
病人签字:_________
五、报告人信息
报告人姓名:xxxxx
报告人联系方式:xxxxx
报告日期:xxxxx
以上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的基本信息和范例,医生们在进行
药物治疗时应该注意认真记录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状况,及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治疗和预防。
同时,医生也应该积极鼓励患者配合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共同维护医
学治疗的公平、科学和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跟踪报告口 严重口 一般口报告单位类别:医疗机构口 编码: 经营企业口生产企—其他口附表1首次报告口 报告类型:新的口填写说明一、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二、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在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三、报告时限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或者获知之日起15 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30 日内报告。
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四、关联性评价指标肯定: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顺序合理;反应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停药或减量后,反应停止或减轻;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反应再现;已排除并用药、原患疾病等其它因素影响。
很可能: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顺序合理;反应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停药或减量后,反应停止或减轻;已排除并用药、原患疾病等其它因素影响。
可能: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关系密切;反应表现与已知该药ADR 不相吻合;无法排除并用药、原患疾病等其它因素影响。
可能无关: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相关性不密切;反应表现与已知该药ADR 不相吻合;无法排除并用药、原患疾病等其它因素影响。
待评价:需要补充材料才能评价。
无法评价:评价的必需资料无法获得。
五、其他说明怀疑药品:是指患者使用的怀疑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药品。
并用药品:指发生此药品不良反应时患者除怀疑药品外的其他用药情况,包括患者自行购买的药品或中草药等。
用法用量:包括每次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每日给药次数,例如,5mg,口服,每日2次。
六、报告的处理所有的报告将会录入数据库,专业人员会分析药品和不良反应/事件之间的关系。
附表 1 制表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新的√□ 严重□一般□单位名称�医疗卫生机构□ 生产企业经营企业□ 个人□编码□□□□□□□□□□□□□□□□□□□部门�电话�报告日期2014联系方式年6 月10 日患者姓名:杨红性别�男□女√出生日期1968 年4 月18 日民族汉体重62(kg)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有□无√□不详□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情况�有□ 无□√不详□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间�年病历号/门诊号�企业填写医院名称�名称�月日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等�及处理情况�通用名称�含剂型�监商品名称* 生产厂家批号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用药原因测期内品种用注明�怀疑药品并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结果�治愈□原患疾病�好转□有后遗症□ 表现�病情加重□死亡□ 直接死因�死亡时间�年月日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不明显□病程延长□导致后遗症□表现�导致死亡□国内有无类似不良反应�包括文献报道��有□无□不详□国外有无类似不良反应�包括文献报道��有□ 无□ 不详□报告人�肯定□很可能□很可能□很可能□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可能无关□可能无关□可能无关□待评价□待评价□待评价□待评价□无法评价□无法评价□无法评价□无法评价□签名�签名�报告单位�肯定□可能□关联性评价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肯定□可能□签名�肯定□可能□签名�报告人职业�医疗机构��医生□药师□护士□其他□报告人职务职称�企业��报告人签名�◇不良反应/事件分析1. 用药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2. 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有□ 无□是□ 否□不明□3. 停药或减量后�反应/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4. 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事件�是□否□ 不明□ 未停药或未减量□ 是□ 否□ 不明□未再使用□5. 反应/事件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是□ 否□ 不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① 引起死亡□ □ □ □ □② 致畸、致癌或出生缺陷③ 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 ④ 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⑤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编码规则�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区� 县�区� 单位 年代 流水号 □□□□□□□□□□□□□□□□□□□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编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填写。
附表1
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表
首次报告□跟踪报告□编码:
报告类型:新的□严重□一般□报告单位类别:医疗机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个人□其他□
13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 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报告时限
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或者获知之日起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30日内报告。
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其他说明
怀疑药品:是指患者使用的怀疑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药品。
并用药品:指发生此药品不良反应时患者除怀疑药品外的其他用药情况,包括患者自行购买的药品或中草药等。
用法用量:包括每次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每日给药次数,例如,5mg,口服,每日2次。
报告的处理
所有的报告将会录入数据库,专业人员会分析药品和不良反应/事件之间的关系。
根据药品风险的普遍性或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如在药品说明书中加入警示信息,更新药品如何安全使用的信息等。
在极少数情况下,当认为药品的风险大于效益时,药品也会撤市。
14。
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表
患者姓名性别:男
□女□
出生日期:年月
日
或年龄
民族联系方式:
体重
(kg)
病历号/门
诊号
家族药品不良反
应/事件:有□无□不详□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情况:有□无□ 不详□
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等)相关重要情况:怀孕□ 吸烟□ 饮酒□ 药物滥用□ 放射治疗□ 其他□
不良反应/事件名称: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间:年月日
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等)及处理情况(可附页):不良反应/事件的结果:治愈□ 好转□ 未好转□ 不详□ 有后遗症□ 表现:
死亡□ 直接死因:死亡时间:年月日
1.停药或减量后,反应/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是□否□不明□未停药或未减量□
2.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事件?是□否□不明□未再使用□
商品名称通用名称(含剂型,监
测期内品种用*注明)
生产
厂家
批号
用法用
量
用药起止时间
用药原
因
怀疑药品
关联性评价报告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签名:
报告单位: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
除非得到允许,报告表中的个人信息将予以保密。
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表(报告时限:发现药品不良反应要立即报告。
)表中若有选择项,请将选中的内容涂成红色。
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填写说明:
(1)首先要对患者原患疾病进行描述,并要描述合并用药情况;开始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采取措施干预时间及ADR终结时间;
(2)填写不良反应/事件表现时,要明确、具体,如为过敏型皮疹,要填写皮疹的类型、性质、部位、面积大小等;如为心律失常,要填写何种心律失常;如为上消化道出血,有呕血者需估计呕血量的多少等;严重病例应注意生命体征指标(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记录。
(3)与可疑不良反应/事件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如怀疑某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应填写病人用药前的血小板计数情况及用药后的变化情况;如怀疑某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应填写用药前后的肝功变化情况,同时要填写肝炎病毒学检验结果。
所有检查要注明检查日期。
(4)填写本次临床上发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情况,主要是针对不良反应/事件而采取的医疗措施,包括为关联性评价而进行的辅助检验结果,如补做皮肤试验的情况。
(5)对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有关的既往史进行简要描述: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等;过敏史、怀孕史、吸烟史、饮酒史、药物滥用史等。
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表
首次报告□跟踪报告□编码:
报告类型:新的□严重□一般□报告单位类别:医疗机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个人□其他□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 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报告时限
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或者获知之日起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30日内报告。
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其他说明
怀疑药品:是指患者使用的怀疑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药品。
并用药品:指发生此药品不良反应时患者除怀疑药品外的其他用药情况,包括患者自行购买的药品或中草药等。
用法用量:包括每次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每日给药次数,例如,5mg,口服,每日2次。
报告的处理
所有的报告将会录入数据库,专业人员会分析药品和不良反应/事件之间的关系。
根据药品风险的普遍性或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如在药品说明书中加入警示信息,更新药品如何安全使用的信息等。
在极少数情况下,当认为药品的风险大于效益时,药品也会撤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部分项目填报注意事项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名称及描述1、如果患者出现皮疹伴瘙痒,不要把二者同时列为一个不良反应,应当分类描述为“皮疹;瘙痒”,对于皮疹的发生部位、大约形态进行描述;2、如果患者发生多种过敏反应,就不用分类描述,直接描述为“过敏反应”或是“过敏样反应”;不属于过敏反应的其他症状,应当分类描述;3、如果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就必须描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包含呼吸道阻塞、微循环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过敏症状)及体征;例如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腹痛、出汗、脉搏增快及血压下降等;此时相应的体征进行描述,如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还包含不良反应发生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的动态变化。
4、如果患者出现血象异常,要将不良反应发生前后相应指标、实验室检查进行描述;例如患者白细胞降低,此时就需要提供患者入院时(或服药前)白细胞指数,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是监测的白细胞指数以及采取措施停药后患者白细胞有所恢复的指数。
5、如果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例如腹泻、呕吐等,请具体描述一哈相关的症状;例如腹泻,一日几次、什么性状;呕血,一日几次、颜色等性状;呕吐,一日几次、内容物是什么。
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转归1、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以后,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要进行描述。
例如立即停药,给与抗过敏治疗(过敏反应)、给与升白细胞治疗(白细胞下降)、给与物理降温(高热)等对症治疗。
具体的治疗措施,例如给与地塞米松10mg肌肉注射,要尽量详细描述对症治疗的药物及剂量。
2、药品不良反应的转归,要尽量描述采取对症治疗之后患者的转归。
有的医疗机构在患者刚刚发生不良反应,采取措施尚未缓解的时候就立即上报,这种是不规范的。
国家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时限。
大家应当按照规定时限完整的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上报。
附表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表首次报告□跟踪报告□编码:报告类型:新的□严重□一般□报告单位类别:医疗机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个人□其他□。
昌宁县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新的□严重□一般□医疗卫生机构编码5305241单位名称:昌宁县人民医院科室:电话:报告日期:年月日报告人职业(医疗机构):医生□药师□护士□其他□报告人职务职称:报告人签名:科主任审核签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报要求一、法规要求1.《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一条明确规定,“我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中第二、四、十三等条款中对医疗机构的职责做了具体的规定。
强调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是义务人员应尽的法律义务。
二、报告数量要求:1.百万人口报告数为:不低于170/百万人口;2.住院总人数的5-10%(据统计有5-10%的人员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住院病人住院治疗期间10-20%的病人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三、质量要求:1.报表完整不缺项;2.报表真实不虚报;3.钢笔填写;4.时限要求:○1群体不良反应立即填报(3天内),○2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3天内上报,○3一般病例发现之日起一个月内填报;5.不良反应/事件名称:填写使用药品导致的不良反应(例: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6.怀疑药品:需填写全名称;7.原患疾病:填写使用该药品的疾病诊断名称;8.不良反应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一栏应包括:○1患者基本情况○2就诊主诉○3常规检查(T、BP、P、R等)○4初步诊断○5使用药品情况○6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间及反应情况○7处理情况○8转归或结果;9.国内外有无不良反应报道,以说明书(或其他医学期刊记录为准);10.关联性评价:一般不填可能无关一栏;11.不良反应分析: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应勾“是”。
四、填报要求1.表格填写完整后应有报告人签名,科主任审核后签名,报药剂科审核后网络报告,医务科负责报告情况收集和完成情况督查;2.每位医生每年至少报告一份。
附表1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
首次报告□跟踪报告□编码:
填写说明
一、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就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得反应:
1) 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得或者永久得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得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她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得。
二、新得药品不良反应就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得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在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得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得,按照新得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三、报告时限
新得、严重得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或者获知之日起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她药品不良反应30日内报告。
有随访信息得,应当及时报告。
四、关联性评价指标
肯定: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顺序合理;反应符合该药已知得不良反应类型;停药或减量后,反应停止或减轻;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反应再现;已排除并用药、原患疾病等其它因素影响。
很可能: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顺序合理;反应符合该药已知得不良反应类型;停药或减量后,反应停止或减轻;已排除并用药、原患疾病等其它因素影响。
可能: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关系密切;反应表现与已知该药ADR不相吻合;无法排除并用药、原患疾病等其它因素影响。
可能无关: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相关性不密切;反应表现与已知该药ADR不相吻合;无法排除并用药、原患疾病等其它因素影响。
待评价:需要补充材料才能评价。
无法评价:评价得必需资料无法获得。
五、其她说明
怀疑药品:就是指患者使用得怀疑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得药品。
并用药品:指发生此药品不良反应时患者除怀疑药品外得其她用药情况,包括患者自行购买得药品或中草药等。
用法用量:包括每次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每日给药次数,例如,5mg,口服,每日2次。
六、报告得处理
所有得报告将会录入数据库,专业人员会分析药品与不良反应/事件之间得关系。
根据药品风险得普遍性或者严重程度,决定就是否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如在药品说明书中加入警示信息,更新药品如何安全使用得信息等。
在极少数情况下,当认为药品得风险大于效益时,药品也会撤市。
附表2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
报告日期: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