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安全警示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网络安全警示语网络安全警示语1. 小心点击陌生链接,防止上当受骗。
2. 注意账号密码的保护,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3. 提高安全意识,不随便下载未知来源的软件。
4. 经常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及时修补漏洞。
5. 注意电脑和手机的防病毒和防火墙设置。
6. 禁止使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网络,保护个人隐私。
7. 谨慎在网络上分享个人信息,防止身份被盗用。
8. 避免使用弱密码,使用复杂密码提高账号安全性。
9. 不随意透露银行卡号、信用卡号等重要信息。
10. 不点击不明来历的邮件附件,防止病毒传播。
11.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流。
12. 不轻易将账号密码保存在公共场所的电脑上。
13. 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微信、QQ等社交账号。
14. 不参与非法网络活动,遵守网络安全法规。
15. 谨慎使用网上支付和网上购物,确保安全可靠。
16. 关注网络安全热点,及时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攻防知识。
17. 不上当受骗,请谨慎提供个人的银行卡信息。
18. 注意保护个人账号的安全,不轻信他人的诱导。
19. 不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文件,防止中毒。
20. 注意使用强密码,加强账号的安全防护。
21. 提高对网络诈骗的辨别能力,避免上当受骗。
22.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相信一些网络传言。
23. 不轻易使用他人的电脑、手机等设备,防止信息泄露。
24.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痕迹。
25. 关注网络安全警示消息,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26. 不点击来自陌生人的链接,谨防病毒侵袭。
27. 不接受陌生人发来的好友请求,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28. 登录银行等敏感网站时,注意验证网站的真实性。
29. 不随意泄露自己的手机号码,防止被骚扰。
30. 不将密码以明文方式保存在电脑上,提高密码安全性。
提醒防诈骗文案
1、打压诈骗空间,警务合作控发案。
2、视频可造假,认真核对不轻信。
3、电诈里的百变“戏精”,请用“火眼金睛”辨明。
4、防范为社会保驾护航;警惕为治安站岗放哨。
5、绷紧防范之弦,远离诈骗之害。
6、物防技防人人防,行骗路上堵死墙。
7、你指望他的利润,他盯着你的本钱。
8、假借身份谎落魄,借卡借钱辨真假。
9、自己的账户自己管,切莫听他人来操作。
10、退税返钱莫要信,骗取钱财准无疑。
11、电信诈骗危害大,火眼金睛识破它。
12、防范诈骗擦亮眼,不理不睬不给钱。
13、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14、遇事要深思,不上骗子当。
15、刷卡消费莫离眼,防止盗刷盯着点。
16、今天网贷搞投资,明天泪漫老濉河。
17、陌生链接不要入,小心木马和病毒。
18、诈骗手段多又多,不贪廉价是首条;刷单小单先返利,大单让你泪流干;退货退款找官网,甜妹撩拨镜来观。
公检法说你犯了事,切莫电话里表清白。
19、个人信息很重要,密码帐号保管好。
20、电信诈骗利在先,不抱贪念记心间;网络诈骗花样多,勿听勿信奈你何
21、传递网络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
22、网上购物便利多,转账支付要限额7?网络诈骗套路多,切莫上当尝苦果;免费馅饼是诱惑,不生贪念不掺和。
23、平安教育是一生幸福的保证,平安事故是人生悲剧的根源。
24、心怀一夜致富梦,当心梦醒钱财空。
防诈骗安全宣传内容
1. 小心泄露个人信息:不要随便将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包括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
2. 谨慎点击链接:不要随意点击来自陌生人、不明来源的链接,可能是钓鱼网站或恶
意软件。
3. 警惕冒充身份诈骗:如果接到来电冒充银行、公务机构或亲友的号码,提醒自己警
惕是否是诈骗电话。
4. 不要相信突如其来的“好事”: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突然给予的好处、中奖信息或高
回报投资机会,可能是诈骗。
5. 调查商家信誉:在网上购物前,先查证商家信誉,避免上当受骗。
6. 谨慎使用ATM机:防止在ATM机操作时被他人窃取密码或银行卡。
7. 谨慎转账:在未核实对方身份和用途的情况下,谨慎转账,避免被骗取资金。
8. 多样化密码:使用复杂、不易猜测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增加账户安全性。
9. 下载安全软件:安装手机和电脑的安全防护软件,及时更新以确保系统安全。
10. 多渠道了解信息:及时浏览媒体、官方发布的防骗提示,提高对各类骗术的警惕性。
防诈骗警示语(6篇)防诈骗警示语第1篇1、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新型电信诈骗。
2、铸就防骗长城,擦亮识骗慧眼。
3、致富十年功,诈骗一场空。
4、十人受骗,九人贪财。
5、真假网店难分辨,购物不慎就被骗。
6、诈骗知识不可少,多方求证保荷包。
7、诈骗手法日益新,你我务必要小心。
8、诈骗手段万万千,捂紧钱袋不沾边。
9、全民参与防范,骗子有孔难入。
10、遇事要深思,不上骗子当。
防诈骗警示语第2篇41、通讯网络虚实难辨,多方求证真假自知。
42、飞来大奖莫惊喜,让您掏钱洞无底。
43、同心同德争创文明常州,群策群力打击电信诈骗。
44、领奖先要手续费,买个教训实在贵。
45、遇事不慌钱不贪,网络电信诈骗难。
46、短信说你卡消费,不予理睬最有效。
47、陌生电话不牢靠,寄钱汇款是圈套。
48、传递网络正能量,弦扬时代主旋律。
49、安全之弦须紧绷,网络诈骗毒馅饼。
50、诈骗知识不可少,多方求证保荷包。
51、个人资料要保密,不明来电多警惕。
52、防范诈骗擦亮眼,不信不睬不给钱。
53、信息电话网址中,电信诈骗留了坑。
54、建设和谐大社会,谨从防诈骗做起。
55、守法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56、思想防范牢,骗子不得逞;思想防范松,钱财一朝空。
57、涉钱信息多提防,十条信息九条骗。
58、心不贪,利不占,诈骗在诡也玩完。
59、积极提供犯罪线索,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60、心不贪、利不占,诈骗再诡也玩完。
61、真假亲友乱人心,莫学唐僧须辨真。
62、花间隐虎,勿轻信;心中留法,须谨行。
63、畅游网络要小心,诈骗手段在翻新。
64、通讯网络骗子不少,寄钱汇款确认为好。
65、隔屏如隔山,安知面前是虎狼。
66、防火防盗防诈骗,不理不睬不给钱。
67、网络购物要小心,低价商品莫贪心。
68、不信陌生短信,拒接陌生来电。
69、积极举报电信诈骗犯罪,警民合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70、天上馅饼含陷阱,通讯诈骗要留心。
71、套路是他们学的,但骗你钱是真心的。
防盗、防骗安全警示通知亲爱的居民朋友们:大家好!近年来,盗窃和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和损失。
为了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特此发出这份防盗、防骗安全警示通知,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共同维护我们的安全家园。
一、防盗篇1、居家防盗(1)出门务必关好门窗,即使是短暂外出也不能疏忽。
睡前要检查门窗是否锁好,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家中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如金银首饰、名贵手表等。
如有需要,可购置保险柜存放,并将保险柜固定在隐蔽且坚固的地方。
(3)安装质量可靠的防盗门窗,并定期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
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4)邻里之间要相互照应,发现可疑人员在小区内徘徊或进入他人住宅,要及时报警或通知物业。
2、车辆防盗(1)停放车辆时,要选择有专人看管的停车场或光线明亮、人员较多的地方。
不要将车辆停放在偏僻的角落或路边。
(2)务必锁好车门车窗,车内不要放置贵重物品,如手提包、手机、电脑等。
即使是一些看似不值钱的物品,也可能引起不法分子的觊觎。
(3)为车辆安装防盗装置,如方向盘锁、轮胎锁、GPS 定位系统等,增加车辆的防盗性能。
3、公共场所防盗(1)在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要时刻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将背包、手提包放在身前视线范围内,不要随意放在购物车上或货架上。
(2)在餐厅就餐时,要将手机、钱包等物品放在贴身的口袋里,不要挂在椅背上或放在桌子上。
(3)在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要警惕身边的陌生人,不要让行李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二、防骗篇1、电信诈骗(1)警惕陌生电话和短信,尤其是涉及到银行卡、信用卡、中奖、退税、公检法机关办案等内容的。
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更不要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
(2)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不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
这些都可能导致手机或电脑中毒,从而泄露个人信息。
(3)遇到自称是银行、电信、移动等客服人员的电话,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密码、验证码等,要保持警惕,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空间并非一片净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也在网络中滋生。
近期,我国某地发生了一起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件,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现将此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二、案例详情2019年3月,某市居民李女士在一家名为“XX理财”的网站上投资了一笔资金。
该网站声称,只要投资者投入资金,就能获得高额回报。
李女士看到这个项目后,觉得风险不大,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攒下的10万元全部投入。
然而,李女士投入资金后,网站并未按照承诺的期限支付收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女士发现网站已经无法登录,而且自己的投资资金也全部消失。
这时,李女士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网络诈骗。
李女士立即报警,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件。
诈骗团伙利用虚假的投资平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投资者投入资金。
当投资者投入资金后,诈骗团伙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案例分析1. 诈骗手段:本案中,诈骗团伙利用虚假的投资平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投资者投入资金。
这是一种典型的“庞氏骗局”,即通过后加入的投资者资金支付前面投资者的回报,以此制造虚假繁荣,最终导致整个骗局崩溃。
2. 诈骗心理:李女士在投资过程中,过于追求高额回报,忽视了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
这种心理使得她容易受到诈骗团伙的诱导,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3. 防范措施:本案中,李女士在投资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投资项目的真实情况,也没有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
因此,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诈骗,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风险意识:在进行网络投资时,要充分了解投资项目的真实情况,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避免盲目跟风。
(2)核实信息:在投资前,要核实投资平台的合法性、信誉度以及相关资质,确保投资安全。
(3)谨慎操作:在进行网络投资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防电信诈骗警示语在当今社会,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问题也日渐严重。
据统计,仅在2019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就达到了36.9万起,涉及金额高达184.7亿元。
这些数字告诉我们,电信诈骗已经成为了威胁我们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的重要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电信诈骗的袭击呢?以下介绍几个防电信诈骗警示语,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不轻信陌生人电话,保持冷静心态电信诈骗的手法千变万化,有些诈骗分子非常专业,可以冒充亲朋好友、商家、银行等等身份。
他们往往会利用心理上的漏洞,迫使受害人听从自己的指示或者泄露个人信息。
因此,我们在接到陌生人电话时,应该保持冷静心态,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
如果对方声称是银行等机构,那么可以挂掉电话,通过拨打该机构的官方电话进行核实。
如果是冒充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我们也可以通过提问、确认身份等方式进行核实。
二、千万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电信诈骗往往需要受害人的个人信息才能实施,例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等。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可能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下。
如果确实需要提供信息,我们要确保提供方的身份及合法性,以及信息是否真正需要提供。
三、提高安全意识,不要点击垃圾邮件、短信链接等电信诈骗的手法不仅仅限于电话,短信、邮件等渠道也可以成为诈骗分子的“垫脚石”。
有些诈骗分子会发送包含病毒、链接等恶意内容的信息或邮件,一旦我们点击,就会导致个人信息被盗取。
因此,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要随意点开垃圾邮件、短信链接等等。
四、保持财务账目清晰,不随意转账汇款电信诈骗的最终目的往往是希望受害人转账、汇款等以牟取不义之财。
因此,我们在财务上应该保持账目清晰,避免随意转账、汇款。
如果确实需要进行转账等操作,我们要确保接收方的身份真实可靠,同时确认转账单是否真实。
总之,电信诈骗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保持冷静心态,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电话。
写几条防止上当受骗的警示语写几条防止上当受骗的警示语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克服占便宜心里,就不会对突如其来的横财和好处欣喜若狂,要三思而后行。
3、破除封建迷信。
不要相信什么神医之类的谎言,如果素不相识的人清楚你的家庭情况或其他情况,更要引起你的警觉,这里你应该多个心眼,他与我既不沾亲又不带故,为什么要获取我的信息,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不好很好的回答,你就抱着一条死心理,钱财不出手,把住这一点,你就不会掉入陷阱,接下来无论他如何鼓噪他三寸不烂之舌怎样玩弄十八般武艺都不可能达到他们骗取钱财的目的。
4、必须冷静。
千万不要慌张,一旦发现被骗,赶快想办法及时掌握对方的有罪证据,迅速报警,要防止打草惊蛇,有人认为把钱追回是关键,所以在发现上当后想私了,于是主动上门去恳求骗子返还财产,这是很愚蠢的办法,这等于告诉对方骗局已经暴露,提醒骗子赶快逃跑,聪明的做法是,一方面装做仍闷在鼓里,随时掌握对方行踪,一方面查明对方骗财的流向及时报案。
篇三:保卫处防范诈骗安全警示保卫处防范诈骗安全提示去年以来,我校发生数起诈骗案件,骗术多样而且诈骗数额较大,保卫处特别提醒广大师生员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
二、常见的诈骗类型(一)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电信诈骗。
1、冒称国家公职人员诈骗1、利用手机短信、电话、邮寄传递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冒充教育、电信局、税务、金融、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人员,虚构提供贫困补贴、提供就业与兼职机会、受骗者卷入重大刑事案件并收到通缉令等实施诈骗2、电话欠费诈骗不法分子在互联网电话上安装任意显号软件,然后群拨电话,显示国家公安、电信机关的电话号码,冒充电信公司、公安机关等单位工作人员,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洗钱犯罪,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恫吓,欺骗受害人将自己的银行账户资金转到“公安机关”指定账户。
反诈骗防诈骗知识宣
反诈骗和防诈骗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保护自身财产安全,以下是一些反诈骗和防诈骗的知识和宣传要点:
1. 谨慎对待来自陌生人的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信息。
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并要警惕虚假身份、虚假合作等诈骗手段。
2. 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个人敏感信息(如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码、信用卡信息等)应谨慎保管,不要随意提供给不信任的人或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
3. 警惕虚假网站和网络欺诈。
确保自己在网上购物时浏览使用安全可靠的网站,在输入个人信息和进行支付时要注意确认网站的安全性。
4. 建立强密码和多因素身份验证。
使用复杂且独特的密码,并结合其他认证方式(如指纹识别、短信验证码等)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5. 提高金融诈骗的警惕性。
不轻易相信“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机会,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和投资项目,避免成为金融诈骗的受害者。
6. 及时报警和寻求帮助。
如果发现自己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应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并向相关机构(如银行、电信运营商等)寻求帮助和协助。
7. 加强防范意识和知识学习。
定期关注官方媒体和网络渠道发布的反诈骗信息,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学习辨别各种常见的诈骗手法。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提高社会共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反诈骗、防范诈骗,提高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
防诈骗安全知识六不准
防范诈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重视的安全问题。
以下是六个不准,帮助我们提高防诈骗意识,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
1. 不准泄露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不要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或邮件,并谨慎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2. 不准随意相信他人:诈骗分子常利用社交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欺诈。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传递的信息,包括投资、抽奖、中奖等。
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4. 不准随意转账汇款:遇到陌生人或可疑交易时,不要随意转账或汇款。
诈骗分子常以各种理由骗取钱财,要慎重对待陌生人的要求,确保自己的资金安全。
6. 不准轻信高回报投资:不要轻易相信高回报的投资,尤其是陌生人的投资机会。
许多诈骗案件都是通过高回报的投资来吸引受害者。
要保持理性,寻求专业建议。
这些六个不准是我们在防范诈骗过程中应该时刻牢记的原则。
通过加强对防诈骗安全知识的研究和宣传,我们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保护我们的财产免受侵害。
记住:防诈骗从我做起,守护财产安全,共创美好生活!。
据辖区公安机关的通报,开学以来,学生被诈骗的案件多发,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广大同学们的防骗意识,避免被骗,保卫处梳理了校园诈骗案件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校园常见的诈骗手法
一、网络诈骗
1、链接某些知名购物网站,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诱惑学生点击购买,再以需要交纳“公正费、保证金、质保金”等为借口使受骗者不断进行汇款;
2、以找兼职为名,通过虚拟交易为网店“刷信誉”、“给好评”,获得一定的返现(佣金)等方式进行诈骗。
二、推销诈骗
1、诈骗分子通过找兼职为某个商品或商家做市场调查从而获得一定提成为幌子,受骗者需交纳一定金额的押金获得部分廉价商品被骗取钱财;
2、诈骗分子上门推销,以假冒伪劣的洗发水、文具、化妆品、运动鞋、笔记本、饰品等向学生推销、销售,骗取学生财物。
三、电话短信诈骗
1、利用中奖、退车船税、退学费、交房租、汇款等手机短信进行诈骗;
2、假冒大学生、留学生、交流生等身份以财物被偷为借口,需向学生借钱、借电脑、借手机、借银行卡转账等方式行骗;
3、捏造事实诈骗。
通常以“猜猜我是谁”冒充朋友、亲戚名义先取得受骗者的信任,再以发生车祸、生病住院、被公安机关抓了等借口急需借钱,骗取受骗者汇款;
4、冒充邮局、公安、法院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谎称受骗者的邮件包裹里发现“毒品”或其它违禁品,需交纳钱财则可“消灾”,否则将被处理为由进行诈骗。
四、银行卡诈骗
1、冒充公安人员以受骗者的银行卡涉及“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需进行核实为由,从而骗取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将钱取走;
2、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慌称受骗者的银行卡磁条出了问题取不出钱,需
将卡里的钱转到一个“安全账户”为由,从而骗取受骗者银行卡里的钱。
3、谎称信用卡在某地消费或透支了几千元,告知持卡人需向指定账号转账汇款以还款为由诈骗钱财。
※防止上当受骗的方法
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诈骗活动的作案手法并不都是很高明的,作案分子往往利用学生涉世不深、单纯、急于找兼职赚点生活费、网购安全知识不足等心理和弱点,设计陷阱进行诈骗,只要受骗者相信了,就会按照骗子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陷入骗局,最终被骗光了钱财。
这些诈骗手法均是可防可识破的,之所以有的人会被骗,主要原因还是受骗者自身的防骗意识不够。
因此,防范被骗需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心中无贪念,神马都是浮云。
防骗攻略:
1、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2、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自己的银行卡号、姓名及个人情况。
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把自己的通信工具、电脑借给素不相识的人使用。
对确需帮助的人可建议其找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3、不要随意告诉任何人(特别是素不相识的人)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或者其它联系方式;
4、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自己详细的联系方式和个人基本情况,以防被人窃取;
5、不要相信手机上发来的“中奖”、“退款”等短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予理睬;
6、网上购物一定要通过正规的网站,电脑里要安装必要的防护软件、杀毒软件及“防钓鱼”软件,汇款前一定要再三确认网址,使用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切不可直接与商家QQ联系,不要使用对方提供的网址进行转账,防范“被钓鱼”。
7、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切勿轻易转账汇款,如因可疑电话、短信等需进行转账汇款时,应向家长、老师、学校保卫处或公安机关进行咨询。
咨询(报警)电话:
大塘路派出所 8223319
学校保卫处 8124110 治安消防科 8120078
保卫处 2014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