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以上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
- 格式:pptx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25
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
标准化门诊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治疗方案,可以提高儿童哮喘的诊疗水平,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儿童哮喘的诊断。
儿童哮喘的诊断是门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医生需要仔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包括过敏史、家族史等,还需要通过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和变应原检测等手段来明确诊断。
在标准化门诊中,医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诊断标准和流程来进行诊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儿童哮喘的治疗。
针对不同程度的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哮喘,可以采用控制治疗,如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对于中度和重度哮喘,需要加强治疗,可能需要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激素类药物。
此外,还需要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吸入器,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
三、儿童哮喘的随访管理。
标准化门诊还包括了对患儿的随访管理。
医生需要定期对患儿进行随访,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要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何应对哮喘的急性发作,以及如何预防哮喘的诱因等。
四、儿童哮喘的预防。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儿童哮喘管理的重要环节。
标准化门诊需要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的预防指导,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卫生,避免被动吸烟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患儿进行变应原检测,及时发现并避免过敏原的接触。
五、儿童哮喘的教育和心理支持。
儿童哮喘患儿及家长需要得到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标准化门诊需要医生和护士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疾病,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
同时,还需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保持乐观的心态。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为主的气道变应原性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诊断要点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一是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发剂(如沙丁胺醇)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二是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三是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标准(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以干咳为主;(2)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有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以上(1)~(4)项为诊断基本条件。
三、哮喘的分期及病情分级1.哮喘的分期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是指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慢性持续期是指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临床缓解期是经过治疗或未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主要是基于症状、体征和可逆性气流受阻的测量结果。
以下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诊断标准:
1. 症状:频繁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
2. 体征: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鸣和体力活动耐受度下降等。
3. 可逆性气流受阻测试结果:可进行肺功能测试,例如峰值呼气流量测试、肺
活量测试和强度呼气气流速度测试等。
如果这些测试显示气流受阻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则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需要综合上述症状、体征和测试结果来考虑,确诊后要进行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若怀疑孩子患有支气管哮喘,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修订)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1. 引言1.1 概述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喘、咳嗽、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由于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和科学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围绕着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展开讨论。
首先会对该疾病进行定义和解释,并详细介绍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
之后将深入探讨目前广泛应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相关检查手段和评估方法。
接着我们将介绍非药物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治疗与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还会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对治疗原则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介绍常用的效果评估方法。
最后,我们将通过患儿家庭的反馈和满意度调查来评估治疗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诊断患儿的哮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等方法,探讨这些治疗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希望能够为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并为今后改善治疗策略和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1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性咳嗽、哮鸣音和呼吸困难。
这种疾病通常与气道高反应性增强有关,并且在遇到触发因素后会出现急性发作。
2.2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及表现形式:- 反复发作性咳嗽:特别是在夜间或清晨时分更为明显。
- 哮鸣音:受限空气通路造成的呼吸音异常,在听诊胸部时可听到。
- 呼吸困难:孩子可能感到气短或呼吸急促,并且会出现胸闷感。
- 运动诱发:体力活动容易引起呼吸困难或加重已有的症状。
- 气候变化影响:季节变化、寒冷空气等环境因素可以引起或加重症状。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问答题1. 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答: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尤其是夜间或清晨加重)、胸闷和呼吸困难。
有时咳嗽可能是唯一的症状。
在哮喘发作时,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胸部紧绷、呼吸急促、使用额外的肌肉来呼吸(如颈部肌肉),以及在呼吸时胸部两侧的拉扯现象。
2. 问:如何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答: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体检和肺功能测试。
医生会询问孩子的症状、症状发作的模式、家族病史以及是否有过敏史。
肺功能测试(如峰流速测试或肺活量测定)可以帮助评估孩子的呼吸状况。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进行过敏原测试、血液检查或其他诊断程序。
3. 问:哮喘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哮喘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症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包括体育活动)、预防哮喘发作的发生,并确保孩子有最佳的肺功能。
此外,避免或减少需要紧急治疗的次数,减少对急救药物的依赖,以及最小化药物的副作用也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问: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通常包括哪些类型的药物?答: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通常包括两类药物:长效控制药物和快速缓解药物。
长效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日常管理以减少和预防症状。
快速缓解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快速缓解急性哮喘症状。
有时还会使用其他类型的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免疫调节剂或口服皮质类固醇,具体取决于哮喘的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响应。
5. 问:家庭如何帮助管理儿童的支气管哮喘?答:家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管理儿童的支气管哮喘:确保孩子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并正确使用药物。
监测孩子的症状和肺功能,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识别和避免触发孩子哮喘发作的因素,如烟草烟雾、尘螨、宠物皮屑、霉菌和花粉。
确保孩子的学校了解他们的哮喘状况和应急计划。
教育孩子关于哮喘的知识,使他们能够参与自我管理。
保持定期与儿童哮喘护理团队的沟通,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健康专业人员。
小儿哮喘中医诊断标准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道疾病,中医诊断小儿哮喘通常会考虑以下标准:
1. 临床表现,包括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发作时可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
2. 舌象,舌质红、苔薄白,或者舌质红、苔薄黄。
3. 脉象,脉浮数、或脉弦数。
4. 发病因素,包括体质虚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
根据以上标准,中医师会综合分析患儿的症状、舌脉情况以及发病因素,进行综合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诊断小儿哮喘时会综合考虑患儿的整体情况,而非单一症状。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1)年龄<3岁,喘息发作≥3次2)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症,过敏性鼻炎等;4)父母有哮喘病或其他过敏史;5)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凡具有以上1、2、5条即可诊断哮喘,如喘息发作2次,并具有第2、5条,诊断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3岁)。
如同时具有第3和(或)第4条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
2.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年龄≥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或可追嗍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2)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的疗效4)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3.咳嗽变异哮喘(儿童年龄不分大小)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
临床无感染征象。
或经较长抗生素治疗无效2)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气道呈高反应性,变应原皮试阳性等可作辅助诊断4.哮喘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发作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在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和茶碱类药物仍不见缓解(无时间限制)即诊断。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长期医嘱:重症监护护理常规重度哮喘/哮喘持续状态护理常规重症监护病危饮食心电呼吸监护经皮测氧饱和度无创测血压Q4h氧疗(根据血气结果决定吸氧方式)鼻饲管注食鼻饲管注药Normasoline 30ml ivbydrip Q12h头胞三代150-200mg/kgNormasoline 氧气雾化全乐宁0.03ml/kg (总液量为2ml)(根据病情开始每隔20分钟一次或1-2小时一次待病情好转后,可每隔6小时吸一次)10%Glucose 30-50ml ivbydrip Q6h氨茶碱4-5mg/kg.次10%Glucose 20-50ml ivdydrip Q6-8h甲基强的松龙1-2mg/kg 临时医嘱:三大常规PPD 5U ID抗生素皮试血气分析急抽血查:E4A、BUN、BS、肝功能、心肌酶、免疫全套、呼吸道系列病毒检测痰找嗜酸细胞痰培养+药敏胸片10%Glucose 50ml ivbydrip Dopamine 3mg/kg 泵入4ml/h Regitine 1.5ml/kg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严重感染的基础上出现以下临床表现症状轻型重型神智尚清楚、但有烦躁或萎靡意识不清\昏迷或惊厥面色、肤色面色苍白、皮肤干冷、轻度花纹面色青灰,皮肤湿冷,明显花纹肢温手足发凉、甲床轻度发绀四肢冷近膝、肘关节,甲床明显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1-3秒※长于3秒心、脉率心率快、脉细速心音弱钝,脉微弱或扪不到血压正常或偏地2.66-4kPa(20-30mmHg※※)降低或测不到<2.66kPa 呼吸增快深快,呼吸困难或节律不齐尿量稍减少(婴儿10-15ml/小时儿童20-10ml/小时)少尿(婴儿<5ml/小时儿童<10ml/小时)眼底检查小动脉痉挛,动脉:静脉为1:2或1:3 小动脉痉挛,小静脉瘀血,部分病例显示视神经乳头水肿甲皱微循环小动脉痉挛,管袢数目减少小静脉瘀张、血色变紫、血流变慢、血流断续、红细胞凝聚※正常:1秒钟内转红※※脉压正常4kPa(30mmHg)诊疗常规长期医嘱重症监护护理常规感染性休克护理常规重症监护病危饮食心电呼吸监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无创血压监测Q1/2h记24小时出入量测神志、瞳孔Q2hNormasoline 30ml ivbydrip Q6-8h 头胞三代200-300mg/kg.dNormasoline 30ml ivbydrip Q6-8h 邻氯青霉素200-300mg/kg.d心痛定0.5-1mg/㎏次Q8h 10%Glucose 50ml ivbydrip Qd 贝科能50U或100U10%Glucose 50ml ivbydrip Qd 丹参粉0.2 临时医嘱:2:1液10-15ml/㎏ivbydrip 30-60分钟滴完血气分析大小常规急查血常规PPD 5U ID急抽血查E4A、BUN、CR、BS、肝功能、心肌酶、血培养+药敏、DIC全套、PPD-IgGIgM、MP-IgM、凝血全套痰培养+药敏或大便培养+药敏(根据原发病决定)2:1液30-50ml/㎏ivbydrip (快速输液后的6-8小时内输完)心原性休克诊断标准: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填塞症、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梗塞及新生儿重症窒息、低体温等这些原发病的基础上引起心排血量的降低而发生的休克。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儿童支气管舒张试验判定标准
儿童支气管舒张试验是检测儿童哮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使用氨甲环酸、卡托普利和舒尼替尼等药物来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但是,在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时,医生需要参照一定的判定标准来确定儿童是否患有哮喘症状。
首先,判定标准根据哮喘的症状和支气管舒张试验(BDR)中的变化来确定。
症状表现为喘息、气急、咳嗽和胸闷等症状,这些症状有时会出现或被加重,而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呼气流量(FEV1)和峰流速(PEF)的百分比增加算作试验阳性。
其次,判定标准需要考虑四个主要的指标。
FEV1是用来判定哮喘的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FEV1越小,哮喘的严重程度越高。
PEF和FEV1的比值(PEF/FEV1)是另一个指标,如果PEF/FEV1比值低于80%,则可能预示着严重的支气管痉挛。
最后,BDR值和哮喘的症状也是判定标准的关键因素之一,BDR高于12%意味着肺功能变化明显。
此外,医生也会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身高进行调整。
在年幼的儿童中,FEV1的值可能不够准确,因此医生也需要参考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参照值。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医生需要使用相应的参考表来调整判定标准。
总之,儿童支气管舒张试验判定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哮喘的症状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结果,同时也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身高进行调整。
对于医生来说,了解这些判定标准对于作出准确的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对于家长来说,及早发现儿童哮喘的症状并及时就医,也可以减轻病情并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