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现状及其特色(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02 KB
- 文档页数:2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现况与路向黄家慧 (lbgabi@ust.hk)参考馆员、理学科馆员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自一九九零年创馆以来,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一直以读者为本的精神,配合大学的不断发展,开拓合时、适切的服务。
在二零零七年,香港的七所大学图书馆联合进行了一次LibQUAL+TM读者满意度调查,我馆在调查的三个范围都得到正面的评价,当中以服务方面的得分最令人鼓舞1。
在学科服务的发展上,早在一九九三年,已有四位馆员被委任为学院联络人,启动了本馆的学科馆员制2;现在我馆有八位学科馆员,服务香港科技大学的四个学院。
香港的大学现正密锣紧鼓,准备快来的学制改革,从二零一二年开始,大学本科课程会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此一转变又将为本馆的学科服务带来重大的挑战与机遇。
本报告将讲述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的现状,包括组织、工作内容、实践经验等,探讨在不断改变的学术环境中的发展路向,突显学科馆员各展其长,灵活应变的服务特色。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下称「科大」)创校于一九九一年,二十年来不断创新求进,现已跻身香港以至亚洲的著名大学之列;大学在香港清水湾校园有四所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另外在广东南沙建立了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在零八/零九学年,科大有九千多名学生,约36%为研究生,教师人数约五百;四所本部学院的学生分布比例,依理、工、商、人文社科的次序为21%、40%、36%和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只佔有学生总数的一小部分,因为该学院目前没有本科主修的课程,学院名下的都是研究生。
科研和技术发展一直是科大的办学重心,追求卓越是科大科研的主调,在重点的科研范围科大都走在国际前沿,大学发表的2005-2020策略发展计划中3,即清楚列出五项重点研究领域,以导引大学的发展方向和资源调配。
这种专注而深入的研究取向,亦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一个重要考量。
科大图书馆位处校园的中心地带,大楼高五层,总面积为10,550平方米,纸本馆藏约六十七万册,设有视听资源、缩微馆藏、大学档案和特藏等;在电子资源方面,除了购置数据库、电子书和期刊外,科大图书馆亦致力发展各项数码化项目,多年来,开发了《中国古地图特藏库》、《电子科大论文》、《科大电子档案》、《科大学术研究文献库》和《新世代目录检索界面》等;在读者空间方面,馆内有二千座位、二十多间大小研习室、教师研究室等;在二零零六年,我馆以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开展了名为「综合资讯坊」的学习区,今年九月,综合资讯坊已扩展为一个以七十多部高端电脑为核心,提供多方位设施和服务的研习中心。
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一)初景利吴冬曼1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环境分析1.1 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社会背景1.1.1社会发展对图书馆同步发展的要求1.1.2挑战与机遇并存1.1.3图书馆正经历从传统图书馆到信息图书馆的转型期1.2影响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1.2.1外在因素1.2.2内在因素1.3当前及未来用户的特点1.4图书馆的作用2国内外部分图书馆及机构的主要发展战略2.1加拿大图书馆与档案馆的“变革的方向”2.2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2.3新西兰国家图书馆2.4大英图书馆2.5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2.6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关于大学图书馆与图书馆员的未来十个假设3总体发展趋势3.1“以用户为中心”作为图书馆基本理念3.2不断拓展图书馆的社会功能3.3将复合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基本形态3.4重视制定数字图书馆战略3.5图书馆2.0和web3.0将成为大势所趋3.6泛在图书馆将成为发展的重点3.7图书馆的联合与合作将成为一种常态3.8图书馆以知识管理知识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新的目标4资源建设发展趋势4.1数字资源成为主体4.2隐性信息资源亟待挖掘4.3综合知识资源将日益重要4.4特色资源建设与数字化4.5开放获取资源将成为重要内容4.6数字资源长期保存5用户服务发展趋势5.1从有限用户群到所有用户的平等获取5.2从文献信息管理与服务向知识管理与服务转变5.3从馆员中介的服务到用户自助的服务转变5.4从自我封闭到宣传推广的转变5.5从图书馆能力到用户能力的转变6图书馆管理与人员发展趋势6.1图书馆规划与战略制定6.2对图书馆业务布局和岗位的重新调整6.3重视技术的而开发与应用6.4重视图书馆服务效果6.5图书馆组织文化6.6拓展图书馆员角色6.7加强图书馆员能力建设7国内外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启示7.1重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国家战略7.2将复合图书馆作为一种基本发展战略7.3动态监测信息环境的发展与趋向7.4保持对用户需求及其变化的高度敏感化7.5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管理机制与服务模式7.6将图书馆的合作与协同作为一种主要的业务推动模式7.7重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7.8推动理论、技术、教育、实践之间的协同并进7.9加强国家图书馆的示范与指导作用。
第02期香港高校图书馆多年来一直紧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过渡并取得明显成果。
笔者有幸对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图书馆进行了访问和考察,其先进的管理模式、自动化的管理手段、丰富的文献资源配置、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和员工的良好素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
1香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1.1功能合理的馆舍及布局香港高校图书馆多居于校园中心位置,一方面体现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
从建筑外观看,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与内地一些新建的高校图书馆相比,并不显壮观,但内部环境却是内地高校图书馆无可比拟的。
图书馆采用中央空调,铺设地毯和隔音天花板,除了阅览桌椅,在其他空闲位置放有沙发,读者可随意舒适使用。
家具质地优良、风格典雅,采光自然,照明柔和,环境宽敞明亮,整洁舒适。
图书馆以大开间布局,书库阅览室相通。
阅览座位设在书库的书架边、刊架旁或窗口边,阅览座位相当充足。
设置各种研究室,如教职员研读室,供教职员登记后使用;小组研讨室,提供网络连结及投影机等设备,供4人以上读者作小组研讨之用;小组视听室,供3~5人一组共同借用,以享用视听资料。
图书馆的设施先进,如通过监测仪、红外监控摄像等先进手段,来维护图书馆秩序,其自助式借书系统、自动传输系统、电动式密集书架等与国际一流图书馆相比,毫不逊色。
从我们考察的情况看,图书馆的设备无论新旧,都保养完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2人性化的读者服务工作香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是一流的,以读者为本,以服务为本,重视服务及承诺,贯穿着每个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图书馆服务设施的设置,各种服务制度的制定无不体现出人本主义的精神,一切都为读者考虑得详尽、周到而且体贴入微。
可以想见,香港高校读者至上以人为本———香港高校图书馆特色与启示王静(江汉大学图书馆,武汉430056)摘要:从馆舍、布局、读者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制度管理及人力资源配备等方面,介绍了香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及对内地图书馆的启示。
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考察归来的感受与思考刘青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长春 130024)摘要:本文从作者本人对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考察情况入手,对这些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与科研、电子资源建设、团队与目标管理四个大的方面做了简单介绍,并就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工作图书馆管理作为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笔者有幸于2001年3月参加了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会”赞助、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发展与管理趋势——图书馆馆员培训”班,在香港停留近20天。
在此期间的培训学习中,笔者与授课教师中香港各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并参观考察了香港所有高校图书馆,对于这些图书馆的一些具体做法,感触颇深。
由于内地以前有多人对香港的总体状况做过介绍,故本文在此只就一些对我产生较深影响的细微做法方面做点介绍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妥之处望同行指正。
一、读者服务方面首先谈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内地的许多高校图书馆中,曾多少年前我们就每谈读者服务观念、服务态度时,必谈“读者第一”,可是这些年,我们高校图书馆真正做了些什么工作?从哪些方面去做了?答案是许多图书馆认为要做到这点,必须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转变工作态度,而真正采取的措施却很少,做法也不多。
从香港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些做法,我认为,要真正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从点滴小事入手,正是这些细小的方面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特色。
香港高校图书馆总的读者服务观念是:以读者为本,以服务为本,重视服务及承诺。
考察这些图书馆的一些服务方式、服务态度以及他们的服务理念,我认为,香港的高校图书馆对于读者服务,有他们的定位。
即:尊重读者、以读者为最终的服务对象,读者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工作不是为了工作人员的便利,而是为了读者的便利,一切要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图书馆服务与功能。
他们的一些具体做法有:1、以读者为本的观念深入各位图书馆员。
香港理工大学关键词:中国教育香港大学名校、组织机构院校简介:理大开办的专业多元化,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副学士、高级文凭等课程。
理大在满足香港社会在人力资源需求的同时,亦积极为公营及私营机构提供专业顾问、培训及应用研究等服务。
透过这些服务,大学与工商界建立了紧密的伙伴关系。
理大多年来已培育了近二十四万名莘莘学子。
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不同阶层担当独特的角色,以其知识才能回馈社会,为香港经济发展尽一分力。
学生人数在2008-2009学年,学校获教资会资助的课程共有注册学生14975名,其中包括13360名全日制学生及1515名兼读制学生。
其中高等学位学生占1199人,学士学位学生占9579人,非学位学生占4097人。
此外,尚有13218名学员修读理大的自负盈亏与外界资助课程。
历史发展: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于1937年成立,其时校址为湾仔活道,学校于1947年改为香港工业专门学院(简称工专,1970年代亦称香港工业学院),提供全日制及兼读课程,1957年,学院迁到红磡现址;1972年8月1日,香港理工学院成立,接管原“香港工业专门学院”的校园及师资,开办技术与实用科目文凭与高级文凭课程;1983年,获批准开办首批共5个学士学位课程;1986年,首届哲学硕士生入学;1989年,获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批准开办首届哲学博士课程;1993年,理工获自我评审资格;1994年11月25日,《香港理工大学条例》经立法局通过及刊宪后实行,“香港理工学院”正式升格为“香港理工大学”;1999年7月,成立专业进修学院(The School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Executive Development, SPEED),为成年人提供专业进修课程;2001年,推行学校第二个(2001-2007年)策略性发展计划。
理大正式宣布成立香港专上学院(Hong Kong Community College, HKCC),提供多个范畴的副学士学位课程;2002年,首次取录来自欧洲及亚洲的非本地学生修读学位课程,9月,位于红磡红荔道学生宿舍启用,为全日制学生提供舍堂教育,10月2日11,273名理大学生、校友、员工及其亲友齐集香港大球场,一起砌出世界上最大的彩虹图案,以庆祝香港理工大学建校六十五周年。
浅析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现状及其特色(一)
论文关键词:理工大学图书馆特色香港
论文摘要:就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可供内地图书馆借鉴的该馆特色。
因笔者的先生近年来与香港理工大学有深人的合作研究,可以经常随先生前往该大学,有机会能够从一个图书馆人的角度比较深人地对该校图书馆进行观摩和学习。
该大学图书馆优美舒适的环境,极丰富的纸质和电子资源,完善的人性化服务和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给笔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现不揣简陋,写出来供读者参考,并希望对同行的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1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现状
香港是一个中西文化合壁的国际化都市,而成立于1984年的香港理工大学恰恰处于香港的中心区域—尖沙嘴。
该大学图书馆为感念包玉刚先生的捐资而命名为包玉刚图书馆。
该图书馆现拥有14000时面积,内设座位近3000个,馆藏近200万册,现刊12000余种,年进书量达到35000册左右,英文与中文资料的比例在工程类学科上达到了7=3左右,这充分反映了该馆的国际化视野和所具有的强烈的国际化意识。
从外表上看,除红砖建筑外,图书馆并不具有十分鲜明或者雄伟的其他建筑特色,但在其内部环境的设计上却是极其优越的。
该图书馆共6层,全封闭、全空调;书库、阅览室、公共走道、大厅均铺有地毯和隔音天花板,读者置身其中,极有一种读书人的庄重感。
而阅览坐椅的摆设、特藏书库的陈列、光线色调的安排等方面处处都可以感觉到和谐的气氛。
2该大学图书馆特色
2.1馆藏文献丰富
该大学图书馆人藏文献质量高,非常注重学科文献的完整性,追求其信息量的广度和深度,并且特别注重外文图书的收藏,其外文图书大大超过中文图书的收藏量。
该馆对所有图书都进行了精装,期刊也使用专门的刊类,故书架上的图书期刊始终排放整齐、光洁如新,给读者一个清新的感觉。
香港理工大学是以理工专业为特色的著名学府,因此,该图书馆十分注重理工类国外专业学术期刊的订购以及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的选购,以便为教学和科研及时提供学科前沿动态,此点也给笔者留下了颇深的感受。
该大学图书馆还十分重视特色文献的收集,辟有特藏室,专门负责对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题报告的收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除传统的图书、报刊收藏以及特藏以外,该馆还收藏有极为丰富的电子出版物,可以说数字图书馆建设非常成功。
目前拥有23000余种电子期刊,数据库400余个,常见的SCI.EI.ISTP.INSPEC等检索数据库以及信息学科常见的ACM和IEEE会刊均在其中。
在图书馆的每层均配有为数不少的可上网电脑,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迅捷的资讯服务。
2.2完善的人性化服务以及二次文献服务
在该大学图书馆,读者会始终感受到该馆所提供的完善的人性化服务。
图书馆位置示意图,大堂及各层指引简单明了,充分体现了其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工作人员始终能够彬彬有礼而耐心地为读者服务。
该馆设置了许多自助和便利的设施,如储值卡复印机、自助借款机、打印机等,并在进馆的显眼处摆放着3排每周最新购进的新书。
同时,该馆亦十分重视参考资讯的推荐以及富有效果的主动的二次文献咨询服务,从而为读者节约了时间,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最新的有用信息,这种服务的专业水准和人性化,很值得国内大学图书馆所借鉴。
该大学图书馆的二次文献服务也颇具特色。
该大学图书馆拥有一支精干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信息参考咨询部(Informationservicssection)。
目前该部门有工作人员14人,其中具有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的馆员6人,其他非专业馆员8人。
该部门主要工作职责是为读者或用户提供卓越的二次文献服务,即一次文献信息服务的延伸。
按照文献流量来进行服务布
局的规律,该大学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部,秉承主动为用户提供文献服务的理念,提供了下述先进的服务形式:工具书阅读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应读者或大学生要求进行的定题情报服务(SelectiveDisseminationofInformation)和总咨询台服务。
这些服务用户还可以通过网上来预定和实现。
该信息参考咨询部的工作人员在提供上述服务时不仅具有极强的版权意识,而且娴熟的情报检索技能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在笔者看来,他们在西方文献及繁体中文文献检索方面,已形成了具有明显的属于自己的经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