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姓氏在美国的尴尬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外国人姓氏的趣闻(上)
成林
【期刊名称】《大经贸》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在英国,美国、加拿大人中,姓"库克"、"米勒"、"撒切尔"的人,他们的祖先大多是厨师、磨坊工和瓦匠。
欧美许多国家,特别是冰岛,有的姓氏尾语带有一个"逊"字,如"约翰逊,
【总页数】1页(P79-79)
【作者】成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10
【相关文献】
1.2.7亿中国人姓李、王、张这三大姓氏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本文为你揭开中国人姓氏背后诸多趣闻轶事 [J], 丁峰
2.姓氏趣闻:有人姓“二”,“局长”“团长”都是名 [J],
3.茶界趣闻:原来外国人是这么喝茶的 [J], ;
4.外国人姓氏的趣闻(下) [J], 成林
5.姓氏趣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家姓》中没有的三⼤尴尬姓⽒,“死”姓排第⼀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蒋沈韩杨,在《百家姓》中记载的姓⽒多达数百多种。
实际
上,中国⼀共有7000多种姓⽒。
有些稀奇古怪的姓⽒,多数⼈连字都认不出。
最尴尬的三个姓
⽒⾮“死”“⽼”“操”三个姓⽒。
1、死姓
死姓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是北魏时期少数民族四字复姓衍⽣⽽来。
为何说死姓很尴尬呢,因为
中国⼈忌讳说“死”,不吉祥不吉利。
这个姓怎么起名字呢?⾸先肯定不能起“⼈”名,不然就叫“死⼈”,太难听了。
可以起“死帅”、“死
得福”.....死给⼈以“拼命”的意思。
只是⽆论怎么起名,相信在某些地⽅或某些喜庆场合,肯定是不会欢迎他们的。
⽐如⼩孩满
⽉,来了个姓“死”的,搞的像死神来了⼀样,岂不尴尬。
2、⽼姓
“⽼”姓⽒中国较罕见的姓⽒。
春秋宋国有⽼佐;春秋陈国有⽼聃(⽼⼦);宋代有⽼⿇;明代有
⽼兆详。
坦率的说,这个姓不算过分,但问题出在中国喊⼈的习惯上。
⽐如,中国⼈喊⼈喜欢前⾯加“⽼
李”“⼩李”。
但⾯对“⽼”姓的⼈,咋喊呢?男的叫“⽼头”、⼥的叫“⽼妇”?
3、操姓
操姓,⽬前⼈⼝不⾜1000⼈,来源于三种(1)商朝皇帝赐姓,(2)源于姬姓,后根据职业技
能该姓,,(3)曹操的后裔。
由于特有的⽂化语境,“操”字的含义⼤家都懂,实在不雅,⽆需解释,近代最有名的是中国著名
的教育家操震球。
如果要起名字的话,“操”姓还真不太好起名,你说起什么雅俗共赏呢?。
一、姓氏笑话有一位姓尤(YOU)的人来到加拿大后,热情助人,经常为新来的中国留学生接站。
一次他同时接来一男一女,男的姓佘(SHE),女的姓何(HE)。
接来后的第二天系里正好有个PARTY,尤同学想可以趁此机会领两位新人去熟悉一下环境,认识一些朋友,于是就开车带他们二位去参加PARTY。
聚会开始后老尤上前给大家介绍新来的同学,怕老外记不住,还把他们的姓氏都给拼了出来 :先介绍女士:“She is He,HE!”老外跟着重复:“So,She is he?”老尤答: Yes!然后指着佘:"He is She, SHE!"老外有点懵:“What, He is she?”尤回答:Right!接着指指自己 "And I am You, YOU!" 老外已彻底晕了:Oh, You are me?!二、通往芝加哥机场的公路上行驶着一辆出租车,车上乘坐着一个日本游客。
这时,一辆出租车超了过去,日本人喊道:‘瞧,丰田!日本制造!多快呀!‘过了一会儿,又一辆出租车超了过去。
‘看,尼桑!是日本制造!太快啦!‘又一辆出租车超了过去。
‘嗨!是三菱!日本制造!快极啦!‘出租车司机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看见那么多日本车超过自己的美国车,加上那个日本人张狂的语言,不免有些恼火。
出租车驶入机场停车场,这时,又一辆出租车超了过去。
‘是本田!日本制造!快极啦!没治啦!‘出租车司机停下车,没好气儿地指了指计价器,说道:“1500美金。
”“这么近就要1500美金?”日本人问。
“计价器!日本制造!快极啦!没治啦!”美国人爽快地答道。
三、中国医生给日本人拔牙一个日本人牙龈肿痛,于是来到了一个中国人开的牙科诊所。
由于语言不通,日本人怕中国人不明白,就指指自己的嘴,日本人说:米西米西。
中国人听不懂,听成了没洗没洗,就想是不是来洗牙的啊?中国人说:要洗是吧?没想到日本人真听懂了,日本人说:要西要西。
中国人说:我给你洗。
姓氏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中国人的姓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不仅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血缘关系,还具有很深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姓氏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家族传统的追溯,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尊卑等级和社会地位的认知。
本文将探讨姓氏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从姓氏的起源、演变、命名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姓氏的起源与演变从古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使用姓氏的习惯。
最早的姓氏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如黄帝、炎帝、尧、舜等。
这些姓氏通常与神话传说、自然元素或宗教信仰有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姓氏,姓氏变得更加多样化。
中国姓氏的演变不仅与人口迁移和地域文化有关,还与朝代更替、统治者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
历史上,几个不同的朝代都曾进行姓氏改制,如秦朝、南北朝、唐朝等。
这些改制通常与国家政策、社会制度以及统一管理有关。
姓氏的改制对于后来的姓氏追溯和文化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姓氏的命名方式中国姓氏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通常分为字辈命名、地域命名和行业命名等。
字辈命名是中国姓氏中最为常见的命名方式,指的是根据祖先的字辈或辈分来确定姓氏。
例如,张氏的子孙可以根据辈分的不同在姓氏中加入“长”、“放”之类的字辈,以示辈分关系。
地域命名是指根据人们所居住的地方来确定姓氏。
在中国,有很多姓氏是以地名为姓氏的来源,如北京、山东、江苏等。
行业命名则是根据祖先从事的行业或职业来决定姓氏,如钱、木、田等。
这些不同的命名方式反映了人们对家族传承和社会地位的追求,也凸显了中国文化中对祖先尊崇和血脉传承的重视。
三、姓氏的文化传承姓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传统上,姓氏被视为家族传承和血统延续的象征,通过姓氏的传递,人们可以追溯到自己的祖先和家族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族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族利益起着重要作用。
姓氏作为家族的象征,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牢不可破的血脉纽带,代代相传。
美国⼈的姓⽒美国⼈的姓⽒是在后⾯的。
如:麦克尔.乔丹麦克尔是名,⽽乔丹才是他的姓。
美国⼈的性⽒很多。
⽐中国⼈的性⽒还要多。
但相对的名很少(⽐如叫麦克尔的在美国好多好多)⼀、以职业为姓美国⼈多以职业为姓,这点与我们很是不同。
如: Blacksmith—铁匠,Carpenter—⽊匠,Taylor—裁缝, Miller—磨坊⼯,Butcher—屠夫,Baker—⾯包师,Harper—竖琴师,Archer—⼸箭⼿,Locker—保管员等。
⼆、以地点为姓美国⼈很多是以居住地的地理位置或环境特点为姓。
如: Kent—肯特郡,Bedford—贝德福郡,Bridge—桥, Brook—⼩河,Ford—浅滩, Cape—海⾓,Hill—⼭。
另外,姓⽒中以-gate,-bridge,-field,-wood等结尾的,也属此类。
三、以动、植物为姓由于⼈们对动、植物的喜好,就以它们的名称为姓。
如:Lion—狮⼦,Swan—天鹅,Wood—森林, Wolf—狼,Flower—花等。
不过,姓 Wolf,Lion可够吓⼈的。
四、以颜⾊为姓:这可是美国的⼤姓,如:Black—⿊⾊, Red—红⾊,Brown—棕⾊, White—⽩⾊,Pink—粉⾊, Silver—银⾊,Green—绿⾊。
五、以⽗亲、祖⽗名字转作姓⽒居住在美国西北部地区的⼈,常在名字后加-son充当姓⽒。
如:Addison, Richardson,Robinson等,均是以祖⽗、⽗亲名转为姓的。
六、其他的还有以绰号和器物为姓的,如:Stout(胖⼦),Arm strong(⼤⼒⼠);以器物为姓,如:Coffin(棺材),Stone(⽯头)等,真是有趣极了。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证明这个姓氏是多么的重要。
原本姓氏本来是原始社会用来分辨不同部落或部落宗族的标志。
以便识别部族人群进行通婚或区分地盘。
姓氏的诞生其实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传说,最早的姓氏和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有关。
这些原始氏族部落将图腾奉为神明,并且慢慢演变成了这个部落的姓氏。
据历史考证,夜郎国的君主被人称为竹王,他的子民把竹当做图腾,全部改姓竹。
因此历史上出现了狐毛、蛇平,狗未央、狼莫、鹿旗,豹皮公等姓。
姓氏的来由可以溯源原始社会以女人为尊的时期,我们现在许多姓都是以女字为部首。
如上古著名的八个姓氏,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显然,在当时女尊男卑的社会,男人的地位相当低下。
到了春秋战国时开始以国名为姓,如我们今天的这些姓氏: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都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名。
到了秦朝的时候,由于中央集权管理制,出现了以乡、亭,侯等官位,慢慢的就出现了这些姓氏,如裴、陆、阎、郝、欧阳等。
还有的就是以当时自己的居住地为姓氏!经过这些的发展,慢慢的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百家姓。
《百家姓》并非只有一百个姓,书中仅收录的姓氏仅有近600个,但光汉族人的姓氏就近两千个。
这可以看出我们常说的百家姓,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这么多的姓氏中,不乏奇葩的姓氏。
比如,猪、鸡、苟等。
姓猪的人我们可能只知道猪八戒,谁都想不到在福建,台湾,贵州等地区真的有姓猪的人存在。
据说猪姓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然而由于《百家姓》中未收录猪姓,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猪姓族人只能够改名换姓,到其他地方闯荡去。
在现代社会,人们能够认识到猪姓族人存在,还是宁波市区一家物业公司的保安队长努力的结果。
这位保安队长名叫猪赋强,他拿着自己的家谱和早期的户籍证明,大家才会对“猪先生”深信不疑。
在他老家的农村里,除了他的父亲和一些长辈还保留原姓外,很多年轻人都改作“朱”或者“诸”姓了。
最尴尬的几个姓氏睾姓“睾”这个字想必大部分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此字竟然也是姓氏之一。
睾姓源自中国上古时期东夷部落首领皋陶,《列女传》中有“睾子五岁而赞禹言”的记载。
由于皋睾同音(读音均为“高”),所以皋陶的一部分后人不知怎么的就成了睾姓。
睾姓无疑是非常罕见的姓氏之一,如今在我国的陕西西安、广西容县等地还有人用此姓氏。
不过话又说回来,睾姓即便用在男性身上也会让人感到非常难为情。
如果是女生姓这个姓氏,恐怕当旁人问到是哪个“gao”时,女生会脸红的说不出话来。
苟姓苟姓源自帝舜的后裔,在现今中国姓氏人数排名中位列第225名,全国苟姓人口约有43万,大多数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湖北四省。
如果说睾姓会让女生说不出口的话,那么苟姓恐怕就会让男女都觉得相当难堪。
因为“苟”的读音与“狗”相同,所以在谈及姓氏的时候自然会让人倍感尴尬。
此外,苟姓还让人很难取名,一不小心就会与一些不好听的外号搭上边。
比如苟姓的几位历史名人:苟变(战国时期卫国名将)、苟晞(西晋大将军)、苟日新(北宋文学家),他们的名字或多或少也有点让人想有掩面痛哭的冲动。
此外,小苟、老苟、苟先生、苟小姐,这些中国人习惯的称呼,用在苟姓上都是非常的不合适。
操姓操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出自殷商时期国君给士大夫所封的官职名称;二是认为操姓是曹操后裔改姓,目的是为了逃避司马家族的追杀。
不过,历史上司马氏在篡夺曹魏政权后,对曹氏家族的人其实并不差,所以第二种说法感觉不是很靠谱。
根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全国操姓居民约有12万人,安徽省芜湖和安庆是操姓分布较集中的地区。
“操”字在现代人的印象中往往与骂人话沾边,所以给操姓的人取名其实难度并不比苟姓要低。
很多原本是很正能量的名,在搭配上操这个姓氏后,却往往会变得毁三观。
尸姓“尸”这个字给人看到恐怕无法理解出第二种意思,然而这个字却也是姓氏之一。
尸姓源自姬姓(上古八大姓之一)的一部分后人,历史上记载的尸姓名人有尸臣(齐国大夫)、尸佼(战国时期思想家)、尸聪(明朝永乐年间举人)。
美国总统George Walker Bush名字的结构是:firstname/givenname/christianname+middlename+lastname/familyname/surname=full name 即:教名/第一名+中间名+姓氏=全名中间名字可以缩写:George W. Bush(美国习惯)在英国教名也可以缩写:G. W. Bush另外,很多时候,中间名可以略去不写:George Bush教名:出生和受教会洗礼时取的名字,是受法律承认的正式名字。
中间名:通常用缩写表示,由钟爱孩子的父母或其亲戚所取,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名字直接取给孩子。
中间名代表本人同亲属之间的关系,外人一般不称呼中间名,也不得究其详,甚至法院也不承认中间名是法定姓名的一部分。
姓氏:是由家族世代相传的。
美国法律规定,妇女婚后要使用丈夫的姓,即使离婚,也应予保留,非经法律判决,不可恢复未婚时的姓。
西方人在称呼习惯方面和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人不习惯直接喊姓氏,而在西方,能直接喊姓氏的习惯,这是有原因的。
1 、中国是姓氏少,名字多。
而西方是姓氏多,人名少,叫来叫去就那么些个。
所以说,在西方,喊姓氏的重复率并不比喊人名的重复率高。
2、西方姓氏比较多,单个规模一般相对不大,家族观念比较强,有较强的家族荣耀感,直接称呼其姓氏,是对其家族的尊重。
大家都知道,西方女人结婚后,一般情况下是要改随夫姓的。
大家也都知道,西方人的离婚率比咱中国高好几倍。
那么,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
前前后后反反复复进出婚姻好多次的人在欧美世界一点也不稀奇。
那么这些女人的姓氏是不是也要很麻烦地变来变去的呢?是每结一回婚都改一回姓呢?还是永远使用第一任丈夫的姓呢?看报道说,有的外国女人跟了丈夫姓,她离了四次婚,现在还挂着不知哪任离婚老公的姓,如果这离了婚的丈夫给你有美好回忆,也还罢了,若是梦靥一般的痛苦经历,岂不恐怖?但是成年人进入社会多年,突然改姓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美国人的名字篇一:常用的好听的美国人的名字美国人最常用的50个姓名史密斯(Smith)、约翰逊(Johnson)、威廉姆斯(Williams)、琼斯(Jones)、布朗(Brown)……这些姓氏均入围美国20xx人口普查的前100个姓氏。
下面把最常见的“百家姓”逐一列出,包括每一个姓氏的起源和含义。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人口调查局1990年编写这份姓氏报告以来,其中的两个西班牙姓氏——加西亚(Garcia)和罗德里格斯(Rodriguez)——如今已跃进前10名。
1.史密斯(Smith)统计人数:2376206这一姓氏源自一种职业,是从事金属加工业的男士的姓氏(smith本身有铁匠或锻工之意)。
金属加工是最初几个对专业能力有特定要求的职业之一,任何中国都需要这种手艺,这个姓氏随之“闻名天下”。
2.约翰逊(Johnson)统计人数:1857160约翰逊这个名字源自英国的一对父子,父亲的名字叫“约翰(John)”,儿子的名字是“约翰的儿子(Johnson)”含义是“上帝的馈赠”。
3.威廉姆斯(Williams)统计人数:1534042一般认为,威廉姆斯这个名字也源自一对父子,父亲的名字叫“威廉(William)”,儿子的名字是“威廉的儿子(Williams)”。
不过也有其他说法。
4.布朗(Brown)统计人数:1380145这是一个具有描述性的词,意为“褐色头发的”或“棕色皮肤的”。
5.琼斯(Jones)统计人数:1362755这也是一个源自父亲名字的姓氏,“约翰(John)的儿子”,意为“上帝的恩宠”。
6.米勒(Miller)统计人数:1127803对这个姓氏的起源,最普遍的看法是:它是从事谷物碾磨工作人们的专有姓氏。
7.戴维斯(Davis)统计人数:1072335一个源自父亲名字的姓氏,“大卫(David)的儿子”,含义是“心爱的人”。
8.加西亚(Garcia)统计人数:858289这个流行的西班牙姓氏有很多种起源说法,最普遍的一种是“加西亚(Garcia)的子孙后代,加西亚(Garcia)本是西班牙对男人的一种称呼”。
英美人的名和姓一.英美姓名的不同姓名是社会成员的符号或标记,英美人的姓和顺序名中国人的相反。
他们是:名在前,姓在后,如Nanthan Hale(内森·黑尔),Nanthan是名,Hale 是姓。
所以名叫first name,姓叫last name(名也叫given name或Christian name;姓也叫surname或family name)。
有时,为了纪念某人,在first name 与last name之间还可以有一个名,叫middle name。
如William Paul Taglor (威廉·保罗·泰勒),中间的名常简写成一个字母,即William P.Taylor。
二.男女姓名的不同。
英语名有男女之别。
常见的女子名是:Ann(安),Alice(艾丽斯),Lucy (露西),Betty(贝蒂),Mary(玛丽),Helen(海伦),Kate(凯特),Nancy (南希)等。
常见的男人名是:Tom(汤姆),John(约翰),Mike (迈克),Frank(弗兰克),Henry(亨利),Robert(罗伯特)等。
姑娘的名常来源于表示“美丽”“幸福”“亲爱”等词。
如:Lily(莉莉)是百合花;Rose(罗斯)是玫瑰花;Catherine(凯瑟琳)来自意思是“真诚”的词;Dorothy(多萝西)来源于表示“礼物”的词。
男孩子的名常借助于意思是“强壮”“勇敢”“幸运”等这样的词。
如:Sam(萨姆),是《圣经》中身强力大的人物;John(约翰或若望)是耶稣的门徒;Richard (里查)来自一个表示“勇敢”的词;Victor(维克特)是“胜利者”;Robert(罗伯特)在英国口语中是警察。
三.英美人的姓氏探究起来也饶有趣味,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来源于职业名称如:Blacksmith(铁匠),Carpenter(木匠),Tayler(裁缝),Butcher (屠户),Baker(面包师),Harper(竖琴师),Archer(弓箭手),Locker (保管员),Cook(厨师),Miller(磨坊主),Fisher(渔夫),Hunter(猎人)等等。
在西方国家,陌生人之间谈论的不礼貌的话题有哪些?1、问候语英文和中文一样,当两个熟人或朋友相互见面时,通常要彼此间相互问候。
问候的目的是保持社会接触,因此要经常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问候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英文问候语:----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Morning.---- Hello.---- Hi.---- How are you?中文也有一些相同的问候语。
西方人也会对其他的事情发问或讲看法,而中国人却把它作为一种问候的方式,中西方两种文化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平时对此要多加注意,以免造成冒犯或误解。
我们中国人喜欢用这样的话打招呼,像“你去哪儿?”从字面上翻译,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 ?” 大多数西方人对这一问候语的正常回答是“这事与你无关!”在英语里,这样的发问是一个标准的问句,具体的回答被看作是个人的私事,这样的发问只有在上下级或相当熟的朋友间使用。
否则,它会使人觉得很尴尬。
假如他们不回答,会显得无礼;假如他们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又似乎答非所问。
因此,西方人会被这样的问候语所触怒,感到这是对他们私生活的一种侵犯。
实际上,在中国文化里,这句话并不是真的提问,而仅仅被当作一种问候语。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你吃了吗?”可翻译为“Have you eaten?”在中文里,另一个常见的打招呼方式是陈述某人正在做的事。
比如,你碰到一个人,他手里正拿着两个暖水瓶出去,你或许会问“出去打热水吗?”在西方人眼里,这样的问候语会显得有点奇怪。
因为在同样的场合,西方人的问候方式只是简单地说声“Hello”或“Hi”。
在英文里,谈论天气是非常普通的一种问候方式。
西方人对个人隐私非常敏感,天气是一个中性话题。
他们用许多不同的方式谈论天气,例如:---- Lovely day, isn’t it?---- Miserable weather, isn’t it?---- It’s warmer today, isn’t?---- That was a heavy rain that we had last night, wasn’t it?---- We could do with some sunshine, couldn’t we?---- It’s hot for this time of the year, don’t you think?不过,在谈论天气时,很少进行简单的描述,如“It’s raining today, isn’t it?” 最好增加某种评价性的话,比如可以说“It’s raining terribly hard today, isn’t it?”2、称呼方式社交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称呼他人。
解决西方人对中国人姓和名误解的建议
许仲平
【期刊名称】《编辑学报》
【年(卷),期】2007(19)5
【总页数】1页(P360-360)
【关键词】中国人;西方人;误解;汉语拼音姓名;国际会议;英文论文;科技刊物;字母大写
【作者】许仲平
【作者单位】Univ.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中国人的姓与名 [J], 余昌;
2.中国人的姓氏与名字 [J], 余昌;
3.中国历代取名风尚之演变:带你彻底搞懂中国人的姓、氏、名、字、号 [J], ;
4.解决西方人对中国人姓和名误解的建议 [J], 许仲平
5.坚持姓军为民推进研究型国际名院建设——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院长任家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黑人姓名的特点在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黑人绝大多数是南方种植园主的奴隶,他们被人们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根本无名无姓,一般呼其小名,如百利子,小妮儿,大老三,吉姆等等。
南北战争之后,黑人名义上获得解放,允许有自己的姓名,有的将主人的名字作为姓,有的将主人的姓当作自己的名。
由于林肯主张废奴,颁布了《解放宣言》,因此,林肯就成了黑人敬仰崇拜的人物,于是,黑人之中有的姓林肯,有的名林肯。
美国黑人的姓,不象我国这样具有永久的性质,它是可以经常更换的。
美国人的姓名与称呼1993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第一夫人杰奎琳·鲍威尔·肯尼迪·奥纳西斯(JacquelineBouvierKennedyOnassis)不幸患淋巴癌于64岁早逝。
美国各大报纸纷纷登载她的不平凡故事。
因为她“太年轻成了寡妇,太年轻离开了尘世”,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她的去世代表着一个充满古典美德时代的一去不回。
人们清晰地记得总统遇害时,她才34岁;她那美丽粉红的衣服怎样沾上了总统的血迹,从此成了哀艳的象征;她身穿黑装的安详表情怎样征服、宽慰了当时骚动的国家。
如今,历史和众人的永恒记忆又将她安葬在肯尼迪的墓旁。
可是,红颜薄命。
她的名杰奎琳永远带着美丽的微笑,而她的姓鲍威尔·肯尼迪·奥纳西斯却透着难言、悲哀的背弃:鲍威尔,她婚嫁前的姓,提示着她父亲的姓氏和故事。
她父亲的外号是“BlackJack”黑杰克,以肤色黝黑、玩弄女人、冒险投资而出名。
杰奎琳九岁时,她父母离了婚;她的第一个丈夫肯尼迪充满桃色新闻,和影星玛莲·梦露瓜葛不清;她的第二个丈夫,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有钱财,有个性,但最后还是撇下她,去找旧日的情人。
三个左右着她命运的男人属同一类型:富裕、黝黑,风流有余。
其实,她后来再嫁奥纳西斯,可以去掉肯尼迪这个姓,叫作杰奎琳·奥纳西斯。
但是因为肯尼迪是一个和国家命运相连的伟大姓氏,她保存着这个姓自然如同女子保存首饰、珠宝。
姓氏遗传的南北差异当代拥有近12亿人口的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族群。
汉族在其形成的漫长历史中,向四处不断的迁移,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外族基因不断地流入,不同地区文化的互动,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隔离,方言林立且差异悬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形成了许多各具社会文化特色的汉族亚群体。
我国汉族的亚群体确确实实是存在的,但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依据和标准,而是各学科根据各自的需要制定自己的标准来划分的。
官方的划分中,最著名的为语言学的划分,语言学家根据方言,把汉族分为北方、湘、赣、吴、闽、粤和客家七大方言区人群,每一方言区再被细分若干亚方言区。
而其他学科因没有相应的标准,往往以长江为界,把汉族简单地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
更多的情况下,以省(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为单位来区分汉族亚群体,如河南人、山东人、上海人等。
也有以大行政区划为单位结合人类文化学的特征来区分汉族亚群体,如华北人、华南人等。
民间存在着不正规的划分现象,主要表现以家谱或几姓联谱的形式存在,这在我国的东南和南方地区、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侨中十分盛行。
民间的家谱类的传统资料是研究中国汉族亚群体的重要材料,以美国犹他州国际家谱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研究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收集中国人的家谱,一直结合各种学科的需要。
研究着中国人家谱的历史、今天和将来。
我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等收藏了中国年代最古、质量最高的家谱,全国图书馆收藏的家谱种类达2万多种,总数大约有20万册,这还不包括民间收藏的和1949年以后重修和新修的家谱。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和具有持续研究价值的宝贵资源。
华夏民族在迁移和进化的过程中,北方地区主要交往和融合的是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羌、蒙古等属北蒙古人种的民族;两广、闽、台地区主要交往和融合的是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南越、交趾等属南蒙古人种的民族。
北方地理地形平坦,人群迁移容易,人群间的同化和语言统一要比南方地区快;南方丘陵起伏,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人群迁移困难,人群间的同化时间长,互相交往困难,造成地理上的隔离状态,语言变化很大,形成无数的"族群岛"。
中西姓氏名字互译中的障碍与对策作者:吴景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姓氏名字翻译的准确和得体尤为重要,但是中西姓氏名字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翻译中西姓氏名字时,针对遇到的各种障碍,通常可采用相关的对策,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关键词:中西姓氏名字;翻译;障碍;对策[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2一、中西姓氏名字的差异姓氏名字,也称姓名,由姓氏和名字组成,汉语也称名字。
人类的姓氏名字是人们为了区分个体,给每个个体设定的特定名字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来区别某个个体在人群差异的一种标志符号。
人们借助姓氏名字才能正常有序地交往,然而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大多各不相同。
姓氏加名字是中西双方人们命名时所共有的特征,但在姓氏和名字的排列顺序上,却各不相同。
中国汉族的姓氏名字排列顺序是姓氏在前而名字在后,由于受汉文化影响,朝鲜,越南,泰国,日本等国家的姓名排列顺序也都是这种结构。
而西方人的姓氏名字则是名字在前而姓氏在后,常见是首名字(given name,fast name or Christian name),中间名字(middle name,即关系密切的父系或母系的名字)和姓氏(surname,family name or last name)。
例如,美国第一任总统George Washington,George是他的名字,而Washington则是他的姓氏;。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宗族的延续是高于一切的。
俗语说,无孝有三,无后为大。
无后则无法确保宗族的延续,代表宗族的姓氏往往比个人的名字重要得多,所以中国人把姓氏排在前位,把名字排在后面。
然而,西方人则不同,他们崇尚个性自由,强调个人独立,重视个性,他们把代表个人的名字置前,而代表群体的姓氏就自然置于其后。
所以在中西交往时,要准确翻译双方姓名的称谓与表达贴切,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者冒犯,就应该了解中西姓氏名字不同的根源。
中国人的姓氏在美国的尴尬
由于用汉语拼音来表达的大陆人的姓名,发音自成一体,看着是同样的字母,在英语里读音却不同,因此生活在美国的大陆人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姓名遇到尴尬或闹笑话。
许多人为了学习和生活的方便都给自己起个英文名,但姓氏改不了,尴尬还是免不了。
曾有人写文章,认为“X”是汉语拼音的软肋,在英语的姓名里几乎看不到这个字母,所以一旦姓名里出现这个字母会给人怪异的感觉。
一般人会把它读成“克司”。
有个姓邢(Xing)的朋友在银行工作,每天接待形形色色的客人,我们都知道老外看到他挂在身上的名牌会叫他“克星先生”,所以见面常常喊他克星打趣他。
有一次他说,竟然有个老太太叫他“Mr.Crossing”!因为英语把人行道斑马线叫CROSSING,简写成XING,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Xing”,那个老太太大概以为他的姓也是简写,为尊重他就把“Xing”扩展读出来,就是“Mr.Crossing”。
姓“徐”、“许”或姓“付”的朋友就更难过,因为“Fxxx you”在英语里是一句极粗劣具侮辱性的骂人话,人们往往把动词简写成X或是F,把You简写成U,所以一般人冷不丁看到XU或者FU心里都会有点别扭。
有个姓徐的朋友的小孩在学校里就被别的孩子喊“Fxxx you ",以取笑他的性,孩子气哭了,朋友特意到学校和老师校长打招呼,希望不要再发生这种事。
Xu字被老外念起来更是五花八门,发什么音的都有。
据说还有姓“奚”的被人当作罗马数字“XI”念成“Mr. Eleven”的。
其实不只是“X”,“Q”、“Z”、“Zh”等音外国人都发不出来,“Q”在英语里后面肯定是跟着“U”的,如“Queen”“Quit”等等,所以单单一个Q他们会很困扰,干脆就照着“QU”发音,于是“秦”(Qin)就变成接近于“Queen”
的发音了。
有时候引起混淆的是姓名的意思。
李(Li)先生在美国可能会被人称作“撒谎先生”(MR.Lie)。
因为Li的元音字母i在这里读作长元音[ai],加上美国发音为降调,拼读起来正好与Lie同音。
英语里“Lee”才读成“李”。
姓戴(Dai)的会被人称作“死先生”,(Mr. Die)因为Dai与Die发音一样,如果姓戴的人做了医生,会不会门庭冷落?找“死医生”看病,多不吉利啊!
我儿子的家庭医生是个女的,在美国考的医生执照,姓何,我最初给她诊所打电话说要找何医生,秘书说没有这个人,后来我拼出来,她说原来你要找的是Dr.He,她说的就是英文“他”的发音。
我曾问过何医生,她是女的叫“他医生”
多别扭,她说没办法,每个人看了她的名字都这么叫,她不能挨个去纠正,为了
病人方便嘛。
而且“何”的发音和另一个意思很不好的词很接近,所以还不如就叫“男医生”了。
前些日子我去给儿子登记幼儿园,秘书问我:“Who is your son's pediatrician?”(谁是你儿子的家庭医生?)我回答:“Dr. He”。
她接着问:“What is his phone number?”
我赶紧摇头:“Dr.He is not he ,is she。
”“You mean he is she?”“No,no, her last name is He, but she is femail,although we call her He……”我们俩头上都有黑线冒出来了。
姓施的也一样,拼音“Shi”老外发出来的音是“She”,就是“她”的音,有个男性朋友在公司里每次被人介绍他是“Mr.She”(女先生),都十分别扭。
关于“She”和“He”,《世界日报》上曾登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姓尤(YOU)的人来到加拿大后,热情助人,经常为新来的中国留学生接站。
一次他同时接来一男一女,男的姓佘(SHE),女的姓何(HE)。
接来后的第二天系里正好有个PARTY,尤同学想可以趁此机会领两位新人去熟悉一下环境,认识一些朋友,于是就开车带他们二位去参加PARTY。
聚会开始后老尤上前给大家介绍新来的同学,怕老外记不住,还把他们的姓氏都给拼了出来:
先介绍女士:“She is He,HE!”老外跟着重复:“So, She is he?”老尤答: Yes!
然后指着佘:"He is She, SHE!"老外有点懵:“What,He is she?”
尤回答:Right!
接着指指自己"And I am You,YOU!" 老外已彻底晕了:Oh, You ar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