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学习任务单讲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整理并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养成认真理解题意,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任务一】
(1)高跷队比腰鼓队少15人,高跷队有多少人?
(2)秧歌队比腰鼓队多13人,秧歌队有多少人?
小组交流,说一说这两道题求的分别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
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青蛙妈妈捉了多少只害虫?它们一共捉了多少只害虫?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你能画图来理解题意吗?
(2)根据你画出的图列式计算。
【学习任务三】
小亮今年13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多少岁?妈妈比爸爸小3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想一想:这道题都考查了哪些内容?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几个步骤?
做一做:按照你的想法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分享。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都复习了解决哪几种问题?
课后任务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想说些什么?这节课你都复习了哪些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吧。
乘加、乘减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计算乘加、乘减算式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乘加、乘减问题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同时培养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学习任务一】
(1)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式表示出对情境的理解。
(2)独立列出算式。
(3)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任务
这里有一些算式,得数相同的算式是好朋友,课后和家人一起将算式制成算式卡片,并找出哪些算式是好朋友。
5×3-5=5×5=5×2=
5×4+5=5×4=5×3+5=。
《平均分(一)》学习任务单
【课前准备】
1.12根小棒。
2.一张下面这样的格子纸。
【课上活动】
活动一:把6根棒棒糖,分成3份。
怎么分?
活动建议:1.请你独立思考,利用小棒分一分。
2.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活动二:要想每份分得同样多,6根棒棒糖还可以怎样分?活动建议:1.请你独立思考,利用小棒分一分。
2.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练习1:请你判断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活动三:把这些书平均分给3个班,可以怎么分呢?
活动建议:请你利用课前准备的小棒或其他物品代替书分一分,并用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的过程。
(画一画、写一写、连一连)
练习2:请你圈一圈、填一填。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份。
拓展:
你能把下面的方格纸平均分吗?分一分、说一说。
【课后实践活动】
1.请你在家中找一些物品进行平均分活动。
2.请你讲一个生活中有关平均分的小故事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学习任务单及课后活动作业
【学习目标】
1.理解100 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探索100 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100 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3.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自己试着算一算48-36。
2.用小棒摆一摆,或在数位表上画一画,写一写,表示出你的想法。
学习任务二:
请你用竖式计算36-16。
学习任务三:
请你帮他们诊断一下,他们算的对不对。
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你帮他们改正过来。
【课后活动作业】
口算:
14-5=15-8=13-4=13-8=16-9=14-7=
课后活动作业答案:
14-5=9 15-8=7 13-4=9 13-8=5 16-9=7 14-7=7。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折一折,做一做》教学设计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相互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上述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两类
2.学生得出结论:左右两边一样
引导思考:是怎样得到这些图案的?老师刚才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吗?
3.学生交流:可能说剪的时候要对折、对齐,捏紧,别剪歪了。
(教师可以补充说要先画出图形的一半)
老师的想法也和大家一样,我们要剪苹果,就画出苹果的一半。
要剪五角星就先画出五角星的一半
4.选择其中一个图案,动手做一做,想一想操作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5.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剪出的图案,讨论交流,操作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7.根据要求,按照步骤,跟着老师一起:剪
拿出一张彩纸,将它对折,注意一定要对齐。
画出衣服的一半,1.课件出示花边、小鸟、蜻蜓、树叶、七星瓢虫)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2.观察教材淘气和笑笑所剪的漂亮图案,这些图案都有什么
《折一折,做一做》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
认识几时几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知道1时=60分。
2.经历猜一猜、认一认、写一写等猜想、观察、操作的数学活动,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间的价值,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学习任务一】
1.数一数,从12开始,数到1为止,有多少个小格。
2.任意选择1个大格数出里面有几个小格,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3.想一想,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
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填一填下面这个钟面图。
想一想:
1.分针从12开始走到4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分?走到5呢?走到8呢?2.分针从12开始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分?
【学习任务三】
1.尝试认一认这些钟面上的时刻。
2.想一想,读时间时,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怎么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时和分有什么关系?
◆怎样认几时几分?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
课后任务
你的周末是怎么过的呢?每个时刻都在做什么?拿出你的小钟表拨一拨,再与家人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干什么。
解决问题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理、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任务一】
1.独立探究:一根筷子长约2厘米还是2米?
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
(1)要解决什么问题?
(2)怎样解答?
(3)解答合理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判断结果以及理由在小组内说一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课堂小结
课后任务
想一想,一张床的长度是2厘米还是2米。
向家人说一说你的判断结果和理由。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掌握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列竖式计算。
50-2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任务
和家人说一说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1。
9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
1.通过自主探究,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加深对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2.探究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蕴含的规律并熟记口诀。
3.体会主动探索带来的学习乐趣,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任务一】
1.看一看:袋鼠奇奇第一次跳到了几?第二次呢?
2.填一填:借助主题图尝试填出袋鼠奇奇继续往下跳到的数,完成填空。
3.说一说:仔细观察下面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任务二】
1.根据上面连加的结果,结合2~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先列出乘法算式,再尝试编出9的乘法口诀。
棋子数列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9颗1个91×9=9 9×1=9一九得九
18颗2个9
27颗3个9
36颗4个9
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45颗5个9
54颗6个9
63颗7个9
72颗8个9
81颗9个9
2.小组内展示你的乘法口诀。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能背一背吗?
◆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你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任务
读一读《数九歌》,你明白每一句的意思吗?如果不明白,让家人给你讲一讲。
认识角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的大小,能够直观地区分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用学具袋中的硬纸条做出一个活动角。
2.想办法比较你们做的角是不是一样大。
【学习任务二】
1.想一想:角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应该怎样画角?
2.说一说: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认为应该怎样画角。
3.画一画:独立尝试画出一个角。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角是由什么构成的?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会画角吗?画角时要注意什么?
课后任务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