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史
- 格式:pdf
- 大小:41.94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与流派演变近现代音乐是指自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音乐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迅猛的变革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流派的演变以及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与流派演变。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这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碰撞与融合,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基础。
在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谭盾、冼星海、聂耳等。
他们通过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将其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流派的演变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个音乐流派。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流派及其演变:1. 中国交响乐: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中国交响乐作品多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但随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格。
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是中国交响乐中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
2. 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呈现出多样丰富的民族风情。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郭兰英就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3. 中国摇滚乐:中国摇滚乐的发展起步较晚,大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摇滚乐歌曲多讲述了年轻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代表性乐队如罗大佑的“飞云乐团”和唐朝乐队,他们的音乐作品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三、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不仅仅是音乐的变革,更是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影响:1.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使得中国音乐家与西方音乐家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
通过与西方音乐家的合作,中国音乐家学习了西方音乐的先进技术与理论,拓宽了音乐的发展视野。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第一章: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分期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发展脉络。
2. 掌握近现代音乐史的分期及其特点。
3. 认识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社会、政治、文化环境。
2. 近现代音乐史的分期:早期、中期、晚期。
3. 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等。
4. 近现代音乐史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粱祝》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分期、重要人物和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近现代音乐史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近现代音乐史背景、分期、重要人物和作品的了解。
第二章: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与实践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与实践。
2. 掌握近现代音乐创作的主要风格与特点。
3. 认识近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作曲技法、音乐形式、音乐语言。
2. 近现代音乐实践:音乐会、音乐教育、音乐出版。
3. 近现代音乐重要人物:聂耳、洗星海、陈田鹤等。
4. 近现代音乐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钢琴协奏曲》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与实践、重要人物和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近现代音乐代表作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近现代音乐创作探索与实践、重要人物和作品的了解。
第三章: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2. 掌握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3. 认识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音乐节、音乐比赛、音乐研讨会等。
2. 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等。
3. 近现代音乐生活的社会影响: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经济、音乐与文化交流。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第一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1.1 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1.2 近现代音乐史的特点1.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第二章: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与发展2.1 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2.2 音乐形式的发展与演变2.3 代表性音乐形式举例第三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运动3.1 学堂乐歌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2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3.3 音乐团体与音乐节的兴起第四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4.1 近现代音乐家的生平与创作4.2 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4.3 代表性音乐家的作品分析第五章: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1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5.2 代表性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3 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创新第六章:近现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6.1 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6.2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与社会文化的关联6.3 社会文化变迁对音乐发展的影响第七章: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7.1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7.2 各地域音乐风格的特色7.3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交融与影响第八章: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8.1 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的发展历程8.2 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的作用与意义8.3 知名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介绍第九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事件与人物9.2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与内容9.3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与意义第十章:中国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展望10.1 近现代音乐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2 近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势与方向10.3 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发展策略与展望这是剩下的五个章节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地方,请随时告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2. 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与发展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运动4. 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5. 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6. 近现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7.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8.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9.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0. 中国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展望详细补充和说明:1. 在讲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时,需要重点关注近现代音乐史的社会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是1898年—1919年约20年间,中国新式学校音乐课中所教唱的歌曲。
它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构成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之通俗、典雅的新型歌曲。
“学堂乐歌”本应称“乐歌”,因它产生在学堂,故都称“学堂乐歌”。
虽其后冲出学堂走向社会,但称谓仍未改变。
2、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一带,是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的演奏形式,与明清时的“十番锣鼓”有着紧密联系。
“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等。
在农村多演奏大套乐曲,常加多面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练朴实;在城市以文人演奏居多,演奏手法即兴、协调讲究韵味,旋律多加花,故风格优雅华丽。
现在泛指的“江南丝竹”即属此类。
3、广东音乐: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由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发展成独立演奏的器乐曲。
早期乐曲音符较疏、节奏也少变化。
后经过演奏家们的改编创作,使旋律流畅、轻快,出现多种装饰音型,富有较强的娱乐性。
曲调来源除粤曲外,还吸收古代词曲及其他乐曲。
前期伴奏乐器以二弦为主,后期以高胡为主。
4、秧歌剧:是在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基础上,综合吸收当地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音乐与表演形式而创作。
秧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
5、毛主席诗词歌曲:是50、60年代前后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作品,他是1958年毛泽东诗词公开发表后,作曲家们纷纷为其谱曲而产生的。
毛泽东诗词容量大、内涵深,作曲家们以极其认真严肃的态度,以真挚热烈的情感,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所以这些歌曲品位较高。
因创作的时间集中,数量多,且又多数歌曲较有影响,它同“文革”时期创作的同类歌曲已初步形成一个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问答题: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答:1、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
2、传播西方音乐,对新音乐的形式、普及、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 ·121中国近代音乐史所讲述的是哪一个阶段的音乐历史? 这段音乐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2 ·122中国传统音乐在近代是如何发展的?3 ·123近代的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民族器乐音乐是怎样发展的? 有哪些突的代表人物?4 ·124在近代京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几位重要的戏曲艺术家? 他们对当时的戏曲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5 ·125在近代说唱音乐发展中,苏州弹词为什么能发展得那样迅速?6 ·126广东音乐是怎样产生发展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哪几位民间艺术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7 ·127“新音乐”一词的含义都有哪些?本书所说的“新音乐”指的是什么?其发展脉络如何?有哪些特点?8 ·128“学堂乐歌”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和创作方法是怎样的?“学堂乐歌”的出现在中国音乐史上有何重大意义?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代表性的音乐家和乐歌作品产生?9 ·129“五四”运动前后在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哪些新型音乐社团及音乐教育机构?它们都开展了什么活动?10·130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创建于何时何地?谁为它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11·131在我国专业音乐建立之初,有哪几位音乐家各自在什么领域做出了贡献?各有哪些作品及著作?12·132二胡是怎样从一件普通的民间乐器走向舞台的?谁为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3·133著名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作者是谁?他还有些什么作品了他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14·13420年代北伐战争、工农运动和革命根据地都产生了哪些著名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的创作方式又是怎样的?——————————————————————————————————15·13530年代有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对当时的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是谁?有哪些主要作品?其作品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做出了哪些功绩?16·13630年代,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师生都有哪些创作及论著,对当时音乐界有何影响?17·137左翼革命音乐组织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他们都开展了哪些革命音乐活动?18·1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歌名是什么?它的曲作者是谁?他对我国革命音乐事业做出了什么突出的贡献?他还有什么作品流传于世?19·139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怎样形成发展的?在这场运动中有哪些著名的抗战歌曲产生?20·140《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谁?这部作品在思想上、技术上有哪些特点?作曲家当时还创作了哪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作品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21·141著名小提琴曲《思乡曲》的作者是谁?他的小提琴音乐主要有哪些特色?他的小提琴创作在中国近代音乐发展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22·14240年代,在国统区的专业音乐创作中有哪些优秀的作品出现?它们的作者是谁?23·143在中国近代音乐家中有一位著名的台湾籍作曲家,他是谁? 有哪些重要的作品?24·144解放区的音乐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哪些突出的代表性作品产生?25·145什么是秧歌剧?缺歌运动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重要的作品?26·146歌剧《白毛女》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有哪些作曲家参加了创作?艺术创作上有哪些特点?它对我国新歌剧创作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121中国近代音乐史所讲述的是哪一个阶段的音乐历史?这段音乐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大致指本世纪初叶直至1949年这40多年的音乐历史发展状况。
中国近代音乐史第一章名词解释1.《中国男儿》:学堂乐歌。
石更作词,辛汉作曲。
符合当时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总的革命要求。
2. 沈心工: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作品大多是为儿童缩写,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
3. 李叔同: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学绘画,旁攻音乐。
留日期间还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它的乐歌作品大部分都是咏物写景的抒情歌曲,词曲结合流畅自然。
4. 曾志 :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并自学绘画及音乐。
留学日本后,就开始致力于普及音乐,编写乐歌和音乐著述。
简答1.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答:学堂乐歌产生于清末明初。
在戊戌变法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人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
留学日本的人士组织了音乐社团进行音乐演出。
2.举例说明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及其音乐特点?答:内容:为实现富国强兵,如沈心工的《黄河》,《中国男儿》等。
反封建宣传妇女解放,如《缠足苦》。
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教育,如《体操--兵操》。
写景抒情,如《送别》。
特点: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旋律多采用欧美,特别是日本曲调,如《中国男儿》:也有中国曲调,如《祖国歌》:还有自己创作的歌曲,如沈心工的《黄河》。
3. 概述沈心工和李叔同在乐歌编写上的异同?答:相同点:沈心工和李叔同都是音乐教育家,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乐歌的填写都有像但的水平,都留学日本均独创作多声部音乐。
不同点:以钢琴伴奏的沈心工的歌词浅显易懂,李叔通的歌词生动秀美。
第二章名词解释1. 梅兰芳:是京剧梅派的创始人,著名的京剧艺术家。
对旦角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创立了“花衫”。
《天女散花》《抗金兵》等。
2. 周信芳:是京剧老生行当的艺术家。
发扬梅派精神,形成刚健铿锵的《宋教仁》《四进士》等。
3. 程砚秋:是京剧旦行当的艺术家。
创立了“程派”对唱腔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 郑觐文:幼年爱好音乐,擅长江南丝竹,后从师学习琵琶、古琴。
中国近代音乐史回眸中国近代音乐史一中国近代音乐的传播与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自清代末叶的鸦片战争,在历经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
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如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起义》,抗议沙俄入侵的《迫迁歌》,“五四”时期痛斥军阀出卖祖国镇压百姓的城市小调《坚持到底》,《苦百姓》等,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如《天心顺》,《绣金匾》等。
戏曲音乐中京剧的形成影响及于全国,出现了程长庚、谭鑫培以及后来的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一代名优。
各种地方小戏、评剧、越剧、楚剧等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民族器乐则以民间出现各种器乐演奏的社团为特点,如“天韵社”,“大同乐会”等等。
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
这种民族音乐民间活动的特点造就出许多卓越的民间艺人,此外,各种琴谱、琵琶谱的编定、出版也多了起来。
再次,西洋音乐传入中国时,当时一些要求效法欧美,富国强兵的维新派知识分子倡导了这一运动,如梁启超、沈心工、李书同等。
学堂乐歌作为学生音乐教材,以宣传爱国反帝,拥护共和,以及学习欧美科学文明为内容,如《中国男儿》,《体操-兵操》等,这些乐歌又不仅流传于学校,而且广泛影响到社会各界。
这些乐歌多借用外来曲调填词,也有少数根据本国曲调填词,还有少数创作曲调。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并建立了一些音乐社团,如“北大音乐研究社”、“中华美育社”、“国乐改进社”。
而专业音乐教育最初就是在这些音乐社团的基础上建立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肖友梅又在上海创建国立音乐院,这是正规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始。
注:①中西结合②政治密切相关20’C初期事件:学堂乐歌时间:1898(变法)历史:“废科举”“兴学堂”,“戊戌变法”失败后,通过日本和国内发行的《新民丛报》、《浙江潮》等刊物发表文章和歌曲,清政府被迫于1904年在颁布学堂章程中对乐歌课的开始给予认可,1923年改称为“音乐”课。
特征:①内容: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富国强兵”、爱国主义思想、妇女解放思想、专门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的思想教育。
②创作方式: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曲调大部分来源于日本及欧美的通俗歌曲。
民间曲调填词乐歌为数不多,作曲者自作曲调的乐歌更少。
代表人物与作品:《中国男儿》(石更作词,辛汉配曲)、《何日醒》《勉女权》(秋瑾填词)评价:①思想启蒙②新的音乐形式③介绍和传授西方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④建立起一种新的中国音乐文化⑤造就一批音乐家。
人物:沈心工界定:学堂乐歌时期代表性作曲家。
生平:留日贡献:《学校唱歌集》,代表作《黄河》(自作曲)、《体操一兵操》。
评价:为少年儿童创作,题材丰富,语言浅而不俗,大多数歌曲语言通俗顺口,形象生动。
李叔同界定:学堂乐歌时期作曲家生平:留日贡献:①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在日)②自己作词作曲有《春游》《早秋》③《送别》是直接取日本填过词的《旅愁》。
风格:①抒情歌曲②较高艺术水平曾志忞界定:学堂乐歌时期作曲家、音乐家、活动家。
生平:留日贡献:①上海贫儿院管弦乐团(最早)②乐歌《秋虫》③致力于音乐著述《乐典教科书》(最早)20’C 20年代事件:时间:20世纪20年代历史:①1919年开始,北京、上海等建立起各种新型的音乐社团,“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国乐改进社”(1927),“北京爱美乐社”(1927)②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宗旨:接受蔡元培“美育”主张,通过艺术、音乐来培养高尚情操,达到改善人生、改善社会的功效。
社团的活动主要包括进行音乐理论知识、乐器演奏技能的学习,组织各类演出;学校传授西洋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为主,体制参照欧美的音乐教育体制,设有国乐方面课程。
音乐笔记小结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近代音乐史学堂乐歌【内容】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应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分子要求学习欧洲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等爱国主义思想其创作思想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填上新词也有改曲记词的,还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另外也有一部分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民歌的曲调。
【意义】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篇,它是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势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接受五线谱和西方音乐知识;其乐歌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乐歌运动”影响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
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
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名词解释】、个人作品名称易出【选择题】。
)1、沈心工沈心工(1870-1947),名庆鸿,笔名心工,上海人,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者之一。
1902年赴日本学习,考察,并与曾志忞创办“音乐讲习会”(1903年回国)。
1904年曾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共三集),辛亥革命后又陆续出版《重编学校唱歌集》(共六集),《民国唱歌集》(共四集)和《心工唱歌集》等。
他的乐歌通俗流畅,注意儿童歌唱特点《体操——兵操》(又《男儿志气高》)、《铁匠》、《竹马》等很受欢迎,广泛流传。
沈心工的乐歌所涉题材极其广泛,作品大多沿袭了日本乐歌的风尚,多用欧美或日本的名曲,民谣填配歌词,也有一部分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民谣的曲调。
他在进行大量的选曲填词过程中,也尝试进行了为数不多的歌曲创作,其中以《黄河》(杨度词)一曲影响较大。
2、李叔同(【名解】其作品【选择】)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又名岸,字叔同,其人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
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
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
他曾留学日本主修绘画,兼习音乐在日本曾与普孝谷创办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Graduate Education Unit
September 2007
Master of Music
1. Daily life in medieval Europe / Jeffrey L. Singman.
LOCATION = Main Stack.
D119 .S55 1999.
ORDER DATE = 21-08-2007.
2. The European musical heritage, 800-1750 / [compiled by] Sarah Fuller ; consulting editor in music, Allan W. Schindler.
LOCATION = Main Stack. LOCATION = A V Rm/CD.
MT6.5 .E876 2006 c.1-2.
ORDER DATE = 21-08-2007.
3. The keys to French oper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 Hervé Lacombe ;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Edward Schneider.
LOCATION = Main Stack.
ML1727.4 .L3513 2001.
ORDER DATE = 21-08-2007.
4. Writing about music : an introductory guide / Richard J. Wingell.
LOCATION = Main Stack.
ML3797 .W54 2002.
ORDER DATE = 08-07-2006.
5. 中国近代音乐史 / 汪毓和编著.
LOCATION = Reserve 3 hrs.
ML336.4 .W36392 2006.
ORDER DATE = 18-09-2007.
MFA in Theatre and Entertainment Arts
1. Advanced MIDI users' guide / RA Penfold.
LOCATION = Main Stack.
MT723 .P46 1995.
ORDER DATE = 14-03-2007.
2. The complete book of puppetry / George Latshaw.
LOCATION = Main Stack.
PN1972 .L35 2000.
ORDER DATE = 22-02-2007.
3. Composing music : a new approach / William Russo, with Jeffrey Ainis and David Stevenson.
LOCATION = Main Stack.
MT40 .R88 1988.
ORDER DATE = 13-03-2007.
4. Cram101 textbook outlines to accompany : Frames of mind :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Gardner, 2nd edition.
LOCATION = Main Stack.
BF432.3 .G3742 2007.
ORDER DATE = 13-03-2007.
5. Draping for fashion design / Hilde Jaffe, Nurie Relis ; illustrated by Rosemary Torre.
LOCATION = Main Stack.
TT507 .J34 2005.
ORDER DATE = 22-02-2007.
6. Frames of mind :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Howard Gardner ;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the author]. LOCATION = Main Stack.
BF432.3 .G374 1993.
ORDER DATE = 20-04-2007.
7. Handbook of MIDI sequencing / Dave Clackett.
LOCATION = Main Stack.
MT723 .C635 1996.
ORDER DATE = 14-03-2007.
8. Lighting : interior and exterior / Robert Bean.
LOCATION = Main Stack.
TH7703 .B42 2004.
ORDER DATE = 21-02-2007.
9. Mask improvisation for actor training & performance : the compelling image / Sears A. Eldredge.
LOCATION = Main Stack.
PN2071.M37 E43 1996.
ORDER DATE = 23-02-2007.
10. The MIDI companion / by Jeffrey Rona ; edited by Ronny S. Schiff.
LOCATION = Main Stack.
MT723 .R66 1994.
ORDER DATE = 14-0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