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6.22 KB
- 文档页数:2
励志成语故事(15篇)励志成语故事1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
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
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
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
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欣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
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
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
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
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最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
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
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
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
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
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
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
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
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形容为坏人做帮凶。
励志成语故事2西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
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
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励志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忧考的后续更新吧!1.励志成语故事:悬梁刺股 晋时,有⼀个叫孙敬的年轻⼈,孜孜不倦勤奋好学。
然⽽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个办法。
他找来⼀根绳⼦,⼀头绑在⾃已的头发上,另⼀头绑在房梁上。
这样,每当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低,绳⼦牵住头发扯痛头⽪,他就会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后来,孙敬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
他⾈游四⽅却得不到关注,即使有雄⼼壮志也得不到重⽤,于是他下定决⼼努⼒读书。
每当他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事先准备好的锥⼦往⼤腿上刺⼀下。
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2.励志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的将领,两⼈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出⼀番事业。
他们⽩天⼀起在衙门⾥供职,晚上合盖⼀床被⼦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细听了⼀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
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边起⾝,⼀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
”刘琨闻⾔,跟着穿⾐起床。
两⼈来到院⼦⾥,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3.励志成语故事:勤能补拙 曾国藩是中国历最有影响的⼈物之⼀,然他⼩时候的天赋却不⾼。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引导小学生适当地接触成语故事,既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能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有关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篇一:百尺竿头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
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
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
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
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
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ji)帖。
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
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篇二:百川归海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
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记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
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
励志的成语故事励志成语故事1: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
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
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
”刘琨闻言,跟着穿衣起床。
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二人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励志成语故事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将李广。
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
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
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
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
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
他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
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
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励志成语故事3:不耻下问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
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
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所以称之为文。
”所以,虚心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才能更好的进步。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三篇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在日常生活、点滴当中,寻到智慧、受到启发。
读这些励志成语小故事,能够给人以动力,授人以智慧,激励人奋发向上。
1.东施效颦【典故】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
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
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
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释读】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2.水滴石穿【典故】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当时,常有军卒将帅、小吏长官的事。
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
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释读】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
现比喻只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3.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7篇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1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被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然后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21.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东汉末年的一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
因长途跋涉,士兵们口渴难忍,可又找不到水。
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给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顿时觉得口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示]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2.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望洋兴叹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
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别多,小河的水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面一下子宽阔了许多。
河伯看到自己如此强大,就得意地向东方奔流。
到了入海口向外一望,大海广阔无垠,比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人,越自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注释]望洋:仰视的样子。
[提示]多比喻做事因为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3.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闻鸡起舞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
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于是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
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朱买臣负薪读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李密牛角挂书)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方法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
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车胤囊萤夜读)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单独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孙敬悬梁苦读)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知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
心怀志向,给孩子讲立志的成语故事1. 《囊萤映雪》:晋代有两个穷苦的孩子,一个叫车胤,一个叫孙康。
车胤捉萤火虫用来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你们想想,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努力学习,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就好比我们有明亮的灯光,却还总是抱怨学习辛苦,这说得过去吗?2. 《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头发拴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发就会被扯痛,立马清醒继续读书。
战国的苏秦,读书疲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你们平时学习要是困了,会不会也想点特别的办法来让自己清醒呢?3.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晚上点不起灯。
但他很聪明,把墙壁凿了个洞,借邻居家的光来读书。
这多厉害呀!如果是你们,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来读书吗?4. 《闻鸡起舞》:东晋的祖逖和刘琨,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
他们可真是有决心啊!你们是不是也应该有点这种听到什么就立刻行动起来的精神呢?比如听到闹钟就赶紧起床,而不是赖床。
5. 《铁杵磨针》:李白小时候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大铁杵,老婆婆说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很惊讶,但老婆婆说只要坚持就能做到。
这就像你们学习一样,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的,对不对?6.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哇,这也太勤奋了吧!你们能做到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不忘读书吗?7.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把竹简的绳子都翻断了多次。
他是多么热爱学习啊!你们有没有对什么事情这么执着过呢?8. 《昼耕夜诵》:有个人白天种地,晚上读书,可努力了。
这就像你们,白天上学,晚上回家也可以再看看书呀,可不能只想着玩游戏哦!9. 《目不窥园》:汉代的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没到花园里去看过。
这是一种怎样的专注呀!你们能在学习的时候不分心吗?10. 《废寝忘食》: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了学习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
你们也试着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废寝忘食一次呀,说不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呢!我觉得呀,给孩子讲这些成语故事太重要啦!能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立志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
小学生必读的成语故事5篇只要辛勤努力,就不信没有天道酬勤的道理。
你要坚信天道酬勤,所以好好努力吧。
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内容,盼望你们能够喜爱天道酬勤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胜利。
上帝赐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藏在他的屋檐下,盼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机灵,至少比曾先生要机灵,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敬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英勇,见别人不睡觉尽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
但是缺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惋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必须会有所回报,也说明白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临有打算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
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论语》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答、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按兵不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
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非常愤怒,集结大军打算讨伐卫国,大军启程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状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照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意外状况,晋国内部也起先争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行能再回来了。
儿童成长必读成语故事5篇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学问、积累美丽的语言素材。
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以下是我给大家精选整理的儿童成长必读成语故事,欢送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闻鸡起舞】晋代有一位的将军,名叫祖逖。
他文韬武略,忠心爱国,是一位倍受敬重的人。
可是,祖逖小时候却是个调皮的孩子。
他不爱读书习武,成天只喜爱到处去玩。
祖逖长大后,望见国家衰落,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特别艰辛。
但是,他力气微薄,学问又浅,什么忙也帮不上。
为了能变更国家的现状,祖逖起先发奋读书,谨慎学习,从书中吸取了丰富的学问,学问大有进步。
祖逖还经常去当时的首都洛阳,向有学问的人请教。
相识他的人都说:“祖逖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
”在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引荐他去做官,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就没有容许,而是接着努力读书。
祖逖有个好挚友叫刘琨,他和祖逖一样,都盼望早日平定战乱,让国家强大,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两个人每次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都会不知不觉谈到很晚,就在一张床上休息。
其次天早上,他们又会一起练剑习武,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打算。
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在叫我们起床,此时此刻就去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
从今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
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连续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祖逖与刘琨都成为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的文武全才。
闻鸡起舞的故事告知我们: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胜利。
我们要向祖逖和刘琨学习哟!【骄兵必败】汉朝时,军队经常在周边地区和匈奴国的军队发生斗争。
公元前68年,双方又发生了一次斗争,汉军占据了车师国,匈奴于是派骑兵攻击车师国。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的皇帝汉宣帝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在群臣中有两种看法:将军赵充国主见攻打匈奴国,使他们不再骚扰车师国;而宰相魏相那么不以为然,他对汉宣帝说:“近年来匈奴并没有侵扰我们的边疆,我们边疆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难,怎能为了一个小小的车师国再去攻打匈奴呢?况且我们国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灾还有人祸。
【导语】成语故事语⾔⽣动、形象鲜明,幽默风趣并且具有⼀定的伦理性,科学引导幼⼉适当地接触成语故事,既能够帮助幼⼉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在故事中懂得⼀些做⼈做事的道理,同时也能够锻炼幼⼉语⾔表达的能⼒,下⾯是为⼤家带来的⽐较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希望⼤家喜欢。
center>【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被⼈们尊为“圣⼈”。
孔⼦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向别⼈求教。
有⼀次,他到太庙去祭祖,⼀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问这问那。
有⼈笑道:“孔⼦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孔⼦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所以称之为‘⽂’。
” 所以,虚⼼好学,不以向⽐⾃⼰学识差或地位低的⼈去请教为可耻,才能更好的进步。
center>【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叫匡衡。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家打短⼯,不要⼯钱,只求⼈家借书给他看。
他⼀天到晚在地⾥⼲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夫看⼀点书,所以⼀卷书常常要⼗天半⽉才能够读完。
可是匡衡家⾥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到墙壁边⼀看,啊!原来从壁缝⾥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个办法:他拿了⼀把⼩⼑,把墙缝挖⼤了⼀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个很有学问的⼈。
center>【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四岁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的篇章。
到他年龄⼤些了,家⾥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家⾥借书来读。
就这样夜以继⽇、废寝忘⾷的致⼒读书,欧阳修最终成为⼀代名家。
center>【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亲⽆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儿童可以多接触一些励志的成语故事,这样他们就能够从小认识到怎么学习,怎么做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儿童励志成语故事4则,欢迎大家阅读!儿童励志成语故事1: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
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
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
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导语】⿎励孩⼦的经典成语故事,⼈⽣路上充满着未知,但⽆论荆棘坎坷,这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不畏艰险的⼈才能站在成功的巅峰。
送给⼤家6个⿎励孩⼦的经典成语故事,感受故事带来的积极向上正能量,为⼈⽣奔跑路加注⼀股动⼒~
⿎励孩⼦的经典成语故事:锲⽽不舍
战国末期我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况在《劝学》中教育⼈们做事情要有恒⼼和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这个词从字⾯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连⾦属和⽯头那么硬的东西都可以镂穿。
其中“镂刻”是⼀种精细的雕刻⽅式。
在哲学思想⽅⾯,荀⼦认为⾃然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反对天命,不迷信⿁神,认为⼈定胜天;还主张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发挥⼈的才能,促使万物发展。
在教育⽅⾯,他写过⼀篇⼗分的⽂章——《劝学》,来阐明他的教育思想。
《劝学》中记述了他在教育、学习⽅⾯的很多理论,对后世影响⼗分深远。
⽐如,他认为⼈接受教育,努⼒学习是⾮常必要的,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使学⽣超过⽼师,后⼈胜过前⼈。
在《劝学》中,荀⼦还⽤镂刻⾦⽯来说明学习⼀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他写道: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
学习知识是⼀个由少到多、⽇积⽉累的过程,⾼深渊博的学识是⼀点⼀滴积累⽽成的,所谓“不积跬步,⽆以⾄千⾥;不积⼩流,⽆以成江海”。
所以⼈们学习时⼀定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大全成语,作为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任何一种语言中最大的宝藏和财富。
成语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及其劳动和精神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该民族的道德价值体系、情感世界、宗教信仰等。
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反映了人对现实的主观态度。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儿童励志成语故事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儿童励志成语故事篇一:出类拔萃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孟子说:“孔子的学生有若曾这样说过:‘凡是同类的都可以相比较,如麒麟同其他走兽比,凤凰同其他飞鸟比,泰山同其他丘陵比,河海同水洼细流比,而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
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类,但圣人已远远超出、高过其他人了(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了。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篇二: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篇三:程门立雪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临死前,有把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励志的成语典故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包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同时成语又受到它产生时所处的民族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制约。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励志的成语典故篇一:志在四方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
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
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
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
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
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励志的成语典故篇二:鞭长莫及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
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
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
”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
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
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
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
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
积极向上的儿童成语故事以下是几个儿童成语故事,这些故事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和意义:1.卧薪尝胆:讲述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通过刻苦自励、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复国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即使面临挫折和困难,也不能放弃努力和希望,要有毅力和决心去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2.铁杵成针:讲述李白在小时候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磨铁杵,领悟到只要有恒心和毅力,铁杵也能磨成针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怕困难和挫折,坚持下去就会取得进步和成功。
3.闻鸡起舞:讲述祖逖在听到鸡叫声后起床练剑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努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4.井底之蛙:讲述一只青蛙在井底看天,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5.愚公移山:讲述愚公不畏艰险,带领家人挖山搬土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有毅力和恒心,不怕困难和挑战,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6.7.囊萤映雪:讲述晋代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勤奋学习,不怕困难,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8.百折不挠:讲述东汉时期书生乐羊子因为思念妻子而中途回家,被妻子劝回继续求学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不怕挫折和困难,勇往直前。
9.悬梁刺股:讲述孙敬悬梁挂席、苏秦刺股埋头苦读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不怕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进步。
10.破釜沉舟:讲述项羽为了激励士兵决战,破釜沉舟、断绝后路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有决心和勇气,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11.凿壁偷光:讲述匡衡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勤奋好学,不畏艰苦,勇于探索知识。
这些故事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和意义,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毅力和恒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多看一些励志成语故事,那么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西汉成帝之时,有一年秋天,京城长安突然传来谣言,说大水快要进城了。
汉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没有了解实际情况,就以为洪水真的会来,力劝成帝躲进船里去,以避洪水。
多数大臣都对王凤的意见则表示赞成,只有宰相乐昌侯王商则表示反对,并且整体表现得非常极力。
王商为人正直耿直、庄严正派,他真的大水未必可以忽然返乡,如果皇上率先垂范逃亡,百姓可以更加惊慌失措。
这对局势的平衡太有利了。
于是,他旗帜鲜明地反对王凤的建议。
后来通过调查,大家才知道根本没什么大水。
于是,皇帝对王商力排众议的做法表示赞赏,而对王凤则表现出不满情绪。
王凤对自己的惊慌态度非常后悔,但又对王商怀恨在心。
后来,王凤的亲戚在太守出任上玩忽职守,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王商必须严惩他,王凤前来讲情。
但王商向来铁面无私,没给王凤面子,极力地免职他亲戚的官职。
从此以后,王凤对王商更加嫉恨了。
后来王凤采取阴险手段,对王商进行诬陷。
汉成帝以为舅舅所说的是实情,就把王商的官职罢免了。
王商虽然丢了官,却得到了一个直臣的名声,天下皆知。
◎成语释义面对困难或恶势力,不屈服、不低头。
◎故事原文《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挠不屈。
”◎原文译文乐昌侯王商为人耿直,坚毅刚强。
战国时,有个叫做田子方的人,受魏文侯的礼遇。
魏国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派遣太子箭驻扎中山。
太子箭出外,在路上碰到了田子方,便使田子方的车先过去,田子方连正眼都不看看他一下。
太子击生气地说:“是富贵者该骄傲对人呢?还是贫贱者该骄傲对人?”田子方说道:“只有富贵者勇于自豪对人,风流者哪里敢于自豪对人!国君如果自豪对人,就可以丢掉他的封国;大夫如果自豪对人,就可以丧失他的领地。
丢掉封国的,从未听闻过有人用封国回去招待他;丧失领地的,从未听闻过有人用领地回去招待他。
“至于说到贫贱的士人,如果所说的不被采用,所行的不让君主满意,无非是穿好鞋子离开罢了,无论走到哪里不都是过贫贱的生活吗?”太子击挨了一顿教训,只好向田子方行礼道歉。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三篇
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在日常生活、点滴当中,寻到智慧、受到启发。
读这些成语小故事,能够给人以动力,授人以智慧,激励人奋发向上。
1.东施效颦
【典故】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
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
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
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释读】
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2.水滴石穿
【典故】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当时,常有军卒将帅、小吏长官的事。
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
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释读】
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
现比喻只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3.井底之蛙
【典故】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所属朝代】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