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7
六、伤亡事故分析 P230 生产安全事故分析是事故调查处理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故分析是事故调查人员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和经验采用科学的事故分析方法,以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对事故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规律,分清有关人员的责任,提出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
(1)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包括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
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分别对物的和人的系列进行深入、细致的追踪,弄清在人和物方面所有的事故因素。
明确他们的相互关系和所占的重要程度,从中确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凡是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的主要事故要素就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就是调查分析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物、环境的产生失调的原因,弄清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为什么没能在事故发生前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
(2)事故责任分析。
(P230)事故责任分析是在查明事故的原因后,分清事故的责任,使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事故责任分析中,应通过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及其主要责任者。
并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因下述原因造成事故,应首先追究领导者的责任。
1 没有按规定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的; 2 缺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不健全的; 3 设备严重失修或超负荷运转; 4 安全措施、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的; 5 对事故熟视无睹,不认真采取措施或挪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致使重复发生同类事故的; 6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的。
凡因下述原因造成事故,应追究肇事者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1 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的; 2 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的; 3 擅自开动机器设备,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的。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材一、引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是保障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角色。
他们应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以确保单位的安全运营。
本教材将重点讲解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安全管理要点以及危险源识别和排除方法等内容。
二、主要负责人的职责和义务1. 主要负责人的定义主要负责人是指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具有决策权和管理职责的人员,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单位一把手等。
2. 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主要包括:•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主要负责人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并确保其落实。
•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应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工作效果负责。
•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资源:主要负责人应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推动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现代化:主要负责人应主动推动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主要负责人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做好层层落实。
•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 主要负责人的义务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主要包括:•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主要负责人应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主要负责人应通过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
•定期开展安全评价:主要负责人应定期开展安全评价,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管和评估。
•及时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隐患:主要负责人应积极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隐患,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护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负责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策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保护员工和公共的利益。
因此,他们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本教材旨在提供该培训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2 培训目标本教材旨在:•介绍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提供有关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法规的知识;•解释事故预防和应急响应措施的重要性;•强调安全培训和意识的重要性;•提供一些实用的案例和例子,以帮助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第二章:主要负责人的角色和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对全面的安全管理负责,并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策略和计划。
以下是主要负责人的一些主要角色和职责:2.1 建立安全政策和目标主要负责人应制定并向全体员工传达公司的安全政策和目标。
这些政策和目标应涵盖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并建立一个明确的框架,以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
2.2 组织和管理安全团队主要负责人需要组织和管理一个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监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发展机会。
这个团队应该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2.3 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审查主要负责人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审查,以确保所有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他们还需要监督安全演练和模拟演习,以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
2.4 建立沟通渠道主要负责人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了解并遵守所制定的安全政策和标准。
他们应鼓励员工提供安全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解决任何安全问题。
第三章:安全管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安全管理人员是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管理的关键人员。
他们负责执行公司的安全政策和标准,并协助主要负责人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本幸学€要点♦掌握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理念的相关内容♦熟悉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相关内容♦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相关内容第一节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理念一、安全生产方针、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I: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 g和国全安生产法〉的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施行。
新《安全 备产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监餐,强化责任追究,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十二字方 针”,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主体任务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 途径。
“安全第一”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生产鋒营活动的其他各项目标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人员2 |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安全优先”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经营的其他目标。
当然,对于“安全第一”的方针也要有正确的理解,不是说安全投人 越多越好,安全系数越高越好,更不能理解成为了保证安全而将一 些高危行业统统关闭,而是要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促进生产经 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 产”与“安全第一”的提法是一致的。
“预防为主”是指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 的首位,努力做到事前防范,而不是事后补救。
按照系统化、科学 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发 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虽然人类在生产活 动中还不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事故是可以预防和减少的。
“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 一次把“综合治理”充实到安全生产方针当中,2014年《安全生产法》修订,又将这一概念写入法律,反映了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 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安全生产发展的规律特点。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精品2020-12-12【关键字】情况、方法、条件、基层、地方、认识、要点、加强领导、有效、合理、整顿、建立、制定、措施、规律、安全、稳定、情绪、思想、需要、权利、环境、工程、重点、能力、制度、标准、规模、方针、主体、反映、设置、排查、开展、管理、监督、坚持、保证、指导、教育、宣传、加强、适应、提高、协调、健全、实施、规范、落实、综合治理、新方法一、单选题1. ()是我国新的安全生产方针。
这一方针反映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规律的新认识,对于指导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 “安全第一、综合治理”C. “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D. “全民参与、预防为主”2. ()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法律。
A. 《安全生产法》B. 《刑法》C. 《劳动法》D. 《劳动合同法》3. 对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且情节严重的的,将被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2B. 3C. 5D. 64. 接到事故报告后,单位负责人应当于()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1B. 2C. 3D. 45.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A. 接受B. 拒绝C. 随意对待D. 不能接受6. ()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 职工B. 生产经营单位C. 主要负责人D. 安全管理人员7. ()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A.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B. 安全管理人员C. 职工D. 个人8. 厂长(经理)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A. 片面B.零C. 一半D. 全面9. ()是企业基层组织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A. 职工B. 个人C. 班组长D. 安全管理人员10.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三年以下B.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C. 五年以下D. 五年以上11.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违反操作规程作业的,将被处以()的罚款。
A. 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B. 5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C. 3 0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D. 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12. 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一年内因同一违法行为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应当()处罚。
A. 从重B. 从轻C. 接受一般D. 接受其他13.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中唯一设定()责任的法律。
A. 刑事B. 行政C. 民事D. 综合14. 从业人员超过()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 100B. 200C. 300D. 50015.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A. 不必B. 应该C. 不强求D. 必须16. 通过(),能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能合理协调、流动有序,提高时间利用率。
A. 整理B. 整顿C. 清扫D. 清洁17. 禁止人们进入危险的环境用()表示。
A. 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B. 蓝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C. 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D. 绿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18. ()标志的基本型式为带斜杠的圆边框。
A. 警告B. 禁止C. 指令D. 提示19. 对于某些动作需要对人们进行警告时,应安设()。
A. 保险装置B. 警告标志C. 定位装置D. 隔音装置20.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伏,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A.100B.200C. 500D.1 000二、多选题1. 安全生产设施或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该追究()和()的责任。
A.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B.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C. 工人D. 非雇主2.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和()。
A. 同时设计B. 同时施工C.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D. 同时改造3. 以下各项中,属于安全生产部门规章的有()。
A.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B.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C. 《安全生产法》D.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 责任追究包括追究()、()和()。
A. 行政责任B. 民事责任C. 刑事责任D. 其他责任5.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生产安全事故不得()、()、()或隐瞒不报。
A. 调查B. 迟报C. 漏报D. 谎报6. 对事故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即()。
A.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B. 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C. 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D. 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7.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处分。
A. 降级B. 撤职C. 警告D. 罚款8. 以下各项中,哪些属于综合安全管理制度?()A. 安全生产教育管理制度B. 安全生产检查管理制度C.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D. 安全奖惩管理制度9. 下列哪些属于影响人安全行为的因素?()A. 情绪B. 气质C. 性格D. 社会知觉10. 根据安全行为激励的原理,激励的方法可分为()A. 自我激励B. 外部激励C. 内部激励D. 内外部激励11.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
A. 厂级B. 车间级C. 班组级D. 职工12. “四新”安全教育是指()、()、()和新材料。
A. 新工艺B. 新产品C. 新设备D. 新方法13. 哪些属于作业现场“5S”管理的内容?()A. 整理B. 整顿C. 清扫D. 清洁14. 清扫的要点包括()。
A. 通道B. 货架C. 地面D. 工作场所15. 安全色包括()。
A. 红色B. 蓝色C. 黄色D. 绿色16. 哪些属于非机械性伤害与有害因素?()。
A. 电击伤B. 灼烫和冷冻危害C. 振动危害D. 噪声危害17. 在设备选购中,安全部门应重点审查内容包括()。
A. 安全卫生技术措施B. 安全卫生性能C. 稳定性D. 安全防护装置18.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
A. 查思想B. 查管理C. 查隐患D.查落实19. 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和()进入人体。
A. 呼吸道B. 皮肤C. 消化道D.内脏20. 防治尘毒危害的措施组织管理有()。
A.加强领导B. 加强宣传教育C.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治理的规章制度D.开展经常性的防尘防毒检查三、判断题1.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3. 工伤保险基金可以用于工伤职工的救治和经济补偿以外的用途。
()4. 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不属于工伤。
()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必须依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实施。
()7. 安全设施一经投入生产和使用,不得擅自闲置或拆除。
()8.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9. 对同一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同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10.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规模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
()11. 设备操作人员应当做到“三好”、“四会”、“四项基本要求”、“五项纪律”和“润滑五定”。
()12. 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可以离开工作岗位。
()13. 在操作剪板机过程中,采用安全的手用工具清理边角料,可防止手指被模具轧伤。
()14. 辨识危害就是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
()15. 企业应在对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
()16. 职工个人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17. 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不包括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18. 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为重大事故。
()19.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4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0. 任何生产经营单位都应该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组织。
()四、简述题1. 主要负责人有哪些安全生产职责?2.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哪些内容?3. 策划应急预案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A2.A3.B4.A5.A6. B7.A8.D9.C 10.C 11.D 12.A13.C 14.C 15.D 16.B 17.C 18.B 19. B 20.D二、多选题1. AB2. ABC3.AB4.ABC5.BCD6.ABCD7.AB8.ABCD9. ABCD 10.BCD 11.ABC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CD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 20.ABCD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19. × 20. √四、简述题1. 答: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安全工作中应负的职责有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7)应提供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主要负责人要对必须投入的资金不足负责。
2. 答: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 答:(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
(2)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5)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
(6)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