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48.44 KB
- 文档页数:7
16.从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张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秦国。
17.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赵国是处在秦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阳光。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秦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译:张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张仪就能抵汉中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什么是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且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的词语。
这些词语在传统文化和文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例句及其翻译。
1.天人合一:指天地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2.众生平等:强调所有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3.和谐共处:指不同事物和人之间和平共处。
4.大同世界:指人类在精神和道德上达到一种永久和谐的理想状态。
5.致良知:强调人应该遵循内心的良知去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
6.日月如梭:比喻时间过得非常快。
7.默默无闻:形容做事不张扬,不图名利。
8.功德无量:形容功德的价值和重要性无法计量。
9.追根溯源:追溯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10.真知灼见:形容见解深刻,洞察事物的本质。
11.波澜壮阔:形容事物的规模和景象宏大壮观。
12.春华秋实:形容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果实丰盛。
13.宜乐宜嗔:强调在适当的时候宜乐宜怒。
14.明察秋毫:形容观察细微之事非常敏锐。
15.虚怀若谷:形容胸怀宽广,学识谦逊。
16.昙花一现:形容事物短暂而珍贵。
17.破釜沉舟:形容决心坚定,不可退缩。
18.笑里藏刀:形容善于隐藏真实想法和意图。
19.临渴掘井:比喻事先未做准备,临时抱佛脚。
20.蜻蜓点水:形容轻轻触及水面,比喻只是稍微提及。
…119.本末倒置:形容将主次关系颠倒了。
120.悔过自新:指意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结语文言实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通过学习和使用文言实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也能够丰富和提升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文言实词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张晓航. (1999). 汉语词汇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明熙. (2005). 文言实词研究.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译:然而庭前台阶总是静悄悄的,小鸟时常飞下来啄食,即使人来了它也不飞走。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译:项羽军队驻扎在鸿门下,刘邦军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译:刘母对儿女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译: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长安,贬官养病在这浔阳城。
62.劝果行,国人皆劝。
译:伐吴行动坚决地这样做了,国内的人民都相互勉励。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而且宋荣子即使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更加受到鼓励;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感到更加沮丧。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译: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
63.却却坐促弦弦转急。
译:然后回到座位上,将弦调得更紧弹得更急。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人七百多里。
64.如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译: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回忆旧日的这些事情,觉得它们好像发生在昨天,让人忍不住要长声号哭。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译:沛公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是抵挡不住的,怎么办才好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而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65.若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译: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四方的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徐公不如您漂亮啊!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译:你进去上前给他们敬酒祝寿,敬酒祝寿之后,就请求舞剑助兴,趁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译: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样。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一、实词例句及翻译1. 例句:子路,孔门弟子也。
翻译:子路是孔子的弟子。
2.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3. 例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聪明而且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4. 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5. 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6.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出谋划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7. 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8. 例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到了冬天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最后才凋零。
9. 例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担心财物少,只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生活贫穷,只担心心里不安。
10. 例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翻译: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二、实词解析1. 子路:孔子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2. 学而:学习并且。
3. 时习:时常温习。
4. 说:愉快。
5. 敏:聪明。
6. 好学:喜欢学习。
7. 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8. 行:行走。
9. 三人:三个人。
10. 必有:必定有。
11. 温故:温习旧知识。
12. 知:智慧。
13. 岁寒:冬天寒冷的时候。
14. 调:凋零。
15. 寡:少。
16. 均:均匀。
17. 贫:贫穷。
18. 安:安心。
19. 民惟邦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20. 本固:根本稳固。
以上为文言文实词例句及翻译,通过对这些实词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词的积累,多读多练,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1. 实词:安例句:今者大王安坐而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现在大王您安静地坐着观看。
2. 实词:良例句:良久,乃闻有哭泣声。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过了很久,才听到有哭泣的声音。
3. 实词:善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4. 实词:惧例句:吾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翻译:我担心美丽的女子会慢慢老去。
5. 实词:怨例句:世人皆谓我何求,我但求怨言休。
(《白头吟》)翻译:世人皆说我追求什么,我只希望别人的怨恨停止。
6. 实词:绝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望庐山瀑布》)翻译:登上高山,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壮观景象,浩瀚的大江一去不复返。
7. 实词:顾例句:顾我何言,天意怜幽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看我有什么话说,天意怜惜这幽静的草木。
8. 实词:尽例句:临别赠言,尽此一杯。
(李白《将进酒》)翻译:在分别之际,用这杯酒作为临别的赠言。
9. 实词:临例句:临风而立,心旷神怡。
(陶渊明《饮酒·其五》)翻译:站在风中,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10. 实词:去例句:去国怀乡,忧思难忘。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离开国家,怀念家乡,忧愁思念难以忘怀。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实词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例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1. 爱:喜爱;热爱;爱护;爱惜;吝惜;通“薆”,隐蔽;吝啬;亲爱的。
2. 安:抚慰;安置;使……安定;安稳;安定;哪里,怎么;哪里,哪儿。
3. 被:被子;覆盖;施加;遭受;表示被动;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披散。
4. 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加倍;通“背”,违背,背叛。
5. 本:草木的根;草木的干、茎;根本;本业;庸俗,浅陋。
6. 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军事。
7. 病:重病;弊病;生病;使……成病态;担心;责备;困苦;疲劳。
8. 察:细看;看清楚;详审;明察;考察和推举;精明。
9. 朝:朝见;拜访;朝廷;朝代;对,向;早晨。
10. 曾:曾经;竟,竟然;通“增”,增加。
11. 乘:驾,坐。
12. 从:跟随;依顺;从事;依傍;使……跟从;随从的人;指堂房亲属;通“纵”,合纵的盟约。
13. 当:遮挡;对等;占据;应当;掌管;判决;表处所;表时间;表必然;表未来的时间;通“倘”,表假设。
14. 道:道路;途径;道义。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译:道,即道理、法则。
此句意为:能够用言语表述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二、实词:仁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仁,即仁爱、仁慈。
此句意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实词:义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义,即道义、正义。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四、实词:孝例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孝,即孝顺、孝敬。
此句意为:父母在世,不要远行,如果必须外出,要有一定的去处。
五、实词:礼例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礼,即礼仪、礼节。
此句意为:不合礼仪的事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事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做。
六、实词:信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信,即诚信、信任。
此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七、实词:智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智,即智慧、聪明。
此句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勇,即勇敢、有胆量。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九、实词:节例句:节操如兰,德行如松。
译:节,即节操、品德。
此句意为:节操如兰花般纯洁,德行如松树般坚贞。
十、实词:德例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难矣哉!译:德,即品德、德行。
此句意为:品德浅薄却地位尊贵,智慧微小却谋略宏大,这是很难的!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丰富多样,内涵深远。
通过对实词及例句的翻译,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言文实词解释文言文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与之相对的是虚词,即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及其解释:- 安:①怎么,哪里;②安逸,舒服。
- 备:①具备,完备;②防备,准备。
- 被:①被子;②覆盖;③遭受,遇到。
- 比:①并列,挨着;②比较,相比。
- 鄙:①边境;②鄙陋,目光短浅。
-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士兵。
- 病:①疾病;②疲劳,困苦。
- 薄:①迫近,靠近;②轻视,看不起。
- 策:①马鞭;②计谋,策略。
- 长:①长度;②长久,永远。
- 朝:①早晨;②朝廷。
- 诚:①确实,实在;②真诚,诚实。
- 驰:①车马快跑;②传播。
- 出:①出去,出来;②出现,显露;③拿出。
- 传:①传授,传给;②传记。
- 辞:①言辞,文辞;②告别,辞别。
- 从:①跟从,跟随;②听从,顺从。
- 达:①到达,达到;②通达,通晓。
- 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正在;③应当,应该。
- 道:①道路;②道理,规律;③说,讲。
- 得:①得到,获得;②能够,可以;③得意,满足。
- 定:①安定,稳定;②决定,确定。
- 伐:①砍伐;②攻打,征伐。
- 发:①出发,启程;②打开,揭露;③抒发,表达。
- 方:①方法,办法;②才,刚刚;③正,正在。
- 负:①背,用背驮东西;②辜负,对不起。
- 赋:①赋税;②一种文体,有韵文和散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及其解释,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实词,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
一、人人,指人类。
如:《论语·学而》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二、地地,指地面。
如:《庄子·逍遥游》云:“地无垠,天无极。
”译:地面无边无际,天空无极限。
三、时时,指时间。
如:《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于鲁,鲁国之时。
”译:孔子生于鲁国,那时正是鲁国。
四、事事,指事情。
如:《战国策·齐策》有言:“齐王使人于楚,楚王事之。
”译:齐王派人去楚国,楚王待之如事。
五、物物,指物品。
如:《诗经·周南·关雎》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配偶。
六、情情,指情感。
如:《诗经·秦风·无衣》云:“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与子偕老。
”译:君王兴兵,修整我的戈矛。
与你共同对抗敌人,与你白头偕老。
七、意意,指心意。
如:《论语·为政》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之叶不会凋零。
八、言言,指言语。
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译:君子说出的话,就像四匹马一样难以追回。
九、道道,指道路。
如:《诗经·周南·桃夭》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译:这位姑娘出嫁,会适宜地经营家庭。
十、德德,指品德。
如:《论语·颜渊》曰:“仁者,爱人。
”译:有仁德的人,是爱护他人的。
十一、礼礼,指礼仪。
如:《礼记·曲礼》云:“礼者,敬人也。
”译:礼仪,就是尊敬他人。
十二、法法,指法律。
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法者,所以正天下也。
”译:法律,是用来治理天下的。
以上仅为文言文基本实词之翻译,实则文言文博大精深,实词众多,需深入学习方能领悟其妙。
1. 谓(wèi):说,表示判断或说明。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反省自己,对别人有欺诈吗?)3. 而(ér):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4. 于(yú):比,表示比较。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5. 以(yǐ):用,表示手段、方法等。
例句: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不是用武力来使人服从。
)6. 其(qí):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也(yě):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8. 于(yú):对,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于(yú):因为,表示原因。
例句:君子之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以(yǐ):凭借,表示依据。
例句: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1. 也(yě):句中停顿,无实际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12. 于(yú):对于,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有所帮助。
考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1、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3、被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
(安抚,抚慰)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保存这稿本不忍心废弃,在路途中用收抄录下来(3)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来)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5)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高考常见120个实词目录1。
爱2.安3.被4.倍5。
本6.鄙7.兵8。
病9。
察10.朝11.曾12。
乘13。
诚14.除15.辞16。
从17.殆18。
当19。
道20得21度22非23复24负25盖26故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找好老师来教他。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秦朝统治者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齐国虽然狭小,但我何必(也没有)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5古之遗爱也(恩惠)译:古人留下的恩惠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译: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译: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想要那里的归宿呢)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译: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译: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史记•陈涉世家》4被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屈原列传》译:披头散发,在江畔边走边吟咏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覆盖)《登泰山记》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1. 乃:于是、就、就着。
如:“乃大喜,遂重赏之。
”(于是非常高兴,就重赏了他。
)2. 虽:虽然、尽管。
如:“虽困,犹未绝。
”(虽然困顿,但还没有放弃。
)3. 者也:……的原因。
如:“此之所以然者,以其不循理也。
”(这是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他不遵循道理。
)4. 以:因为、由于。
如:“以吾观之,此必非善策。
”(以我的看法,这肯定不是好计策。
)5. 于:在、对于。
如:“于我何有哉?”(对我来说有什么呢?)6. 而:表转折、顺承。
如:“然则吾将何求?”(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追求呢?)7. 之: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
如:“吾友之死,使我痛不欲生。
”(我的朋友去世,让我悲痛欲绝。
)8. 于:比、较。
如:“孔子于弟子,无所偏私。
”(孔子对待弟子,没有偏私。
)9. 故:所以、因此。
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在这个人身上。
)10.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 于:在、从。
如:“吾于子,不亦君子乎?”(我对您,不是君子吗?)12. 而:表递进、转折。
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13. 以:用、把。
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因为自己昏庸,却要让别人明白。
)14.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吾友之死,使我痛不欲生。
”(我的朋友去世,让我悲痛欲绝。
)15. 于:比、较。
如:“孔子于弟子,无所偏私。
”(孔子对待弟子,没有偏私。
)以上列举的文言文常考实词,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词义:首先要理解词的本义,再根据上下文推测其引申义。
2. 注意词性:文言文中,实词的词性往往比较灵活,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词性。
3. 关注语境:实词的翻译要结合语境,做到准确、通顺。
4. 善于联想:在翻译过程中,可以联想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实词意义相近的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常用的文言文实词翻译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美学魅力。
而在文言文中,实词是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它们用来描述世界万物,传递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实词,并给出它们的现代汉语翻译。
一、人物类实词1.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现代汉语翻译为“有德之人”或“有品行的人”。
2. 士人:指学有专长、有文化修养的人。
现代汉语翻译为“知识分子”。
3. 贤人:指有才德的人,正直而聪明。
现代汉语翻译为“有才德的人”。
4. 吾皇:指皇帝,表示尊称。
现代汉语翻译为“我国皇帝”。
二、动物类实词1. 鸿雁:指大雁,是候鸟之一。
现代汉语翻译为“大雁”。
2. 骏马:指跑得快、体格强壮的马。
现代汉语翻译为“快跑的马”。
3. 虎狼:指勇猛凶猛的动物。
现代汉语翻译为“凶猛的动物”。
4. 白鹿:指白色的鹿。
现代汉语翻译为“白色的鹿”。
三、自然物类实词1. 明月:指明亮的月亮。
现代汉语翻译为“明亮的月亮”。
2. 乌云:指颜色黑暗的云。
现代汉语翻译为“黑云”。
3. 翠竹:指颜色鲜绿的竹子。
现代汉语翻译为“鲜绿的竹子”。
4. 江山:指江河和山势,常用来形容国家的疆土。
现代汉语翻译为“国家的版图”。
四、时间类实词1. 朝阳:指早上升起的太阳。
现代汉语翻译为“早晨的太阳”。
2. 暮色:指天快黑时的景色。
现代汉语翻译为“傍晚的景色”。
3. 三岁:指年龄为三岁。
现代汉语翻译为“三岁”。
4. 逝者:指已经去世的人。
现代汉语翻译为“已故之人”。
五、感情类实词1. 喜悦:指心情愉快,充满喜悦的情绪。
现代汉语翻译为“快乐”。
2. 恐惧:指害怕、担心的心情。
现代汉语翻译为“害怕”。
3. 欣喜:指高兴、快乐的情感。
现代汉语翻译为“高兴”。
4. 悲伤:指心情沉重,由于遭遇不幸而感到难过的情绪。
现代汉语翻译为“难过”。
这些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通过对它们的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对事物的描述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