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第9课 说说我的家教案1 鄂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我们是一家》中的第9课时《我爱我家》。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家庭的意义,认识家庭成员,培养家庭责任感,学会关爱家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
2. 使学生能够认识和关心家庭成员,学会为家庭做出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懂得为家人付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意义,学会关爱家人。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关心家庭成员,培养家庭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温馨的家庭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谁的家?你们能从这个画面中感受到什么?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庭的意义。
(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家庭成员,并学会关心家人。
(3)讲解如何为家庭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家里为家人做了哪些事情。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心家人,为家人带来快乐。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如果你在家里发现妈妈累了,你会怎么做?学生思考后,教师给出答案并解释原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请你说出三种关心家人的方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关心家人。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的意义2. 家庭成员的认识与关心3. 家庭责任感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自己的家人,并写一段话描述你如何关心他们。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我的爸爸妈妈。
我关心他们,每天晚上都会给他们讲一个笑话,让他们开心地结束一天的工作。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画面美观,描述真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家庭的意义和家庭成员的认识较为明确,但在实践情景中,部分学生表达关心家人的方式较为单一,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我爱我家单元目标:1.情感与态度: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
能体验到长辈的关爱,体会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2.行为与习惯:关心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能主动为他们着想。
能用自己的方式说出对长辈的爱,用行动表达对长辈的爱。
3.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员,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能从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中感受到家人的爱。
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初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孝敬长辈,关心家人。
4.过程与方法:能与家长沟通,学会沟通的方法。
在活动中初步学会观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锻炼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第9个主题:1~2课时第10个主题:2~3课时第11个主题:2~3课时总课时:6~7课时9 说说我的家主题目标:1.初步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家庭。
2.了解并介绍家庭主要成员的工作、爱好、习惯,热爱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从而激发学生对家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并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活动时间:1~2课时活动内容:说说我的家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轻松、和谐、温馨的关于亲子交流的音乐,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好爸爸,坏爸爸》、《可爱的家庭》等,以作课堂活动的背景音乐。
2.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以作介绍、交流用。
活动过程:1.教师导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
你喜欢你的家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家”吧。
2.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教师展示不同长辈的头像,让学生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才是礼貌的。
3.介绍自己的家。
(1)教师介绍自己的家:我先来说说我的家。
(师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看,这是我六岁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猜猜哪个是我?(指照片介绍)我们家共有四口人。
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的姐姐,这个就是我。
(2)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
教师可以从“我叫。
我家住在。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9课《说说我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说说我的家》这一课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和结构,使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家庭的作用,以及学会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对家庭成员的基本认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解和表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对家庭的爱,并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理解家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庭成员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对家庭的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对家庭的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的爱。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和场地。
3.准备与家庭相关的实物,如家庭照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并谈论他们对家庭的作用。
教师可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家庭有更直观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家庭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作用,如提供安全感、培养责任感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庭的爱。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对家庭的爱。
4.巩固(5分钟)教师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对家庭的爱。
说说我的家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无微不至地关爱着,而孩子却对家庭、父母缺少一定的感受与思考。
本课通过说说我的家,旨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人,增进与家人的感情。
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只有对教学内容及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之中,这节课就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人,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自己的家人,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备课时要有一定的预设。
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会说不清家人的名字、家庭住址,那么在课前预设时要让学生回家询问清楚,这样来保证课堂交流的质量。
同时,学生在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在有条理的表达自己上很欠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然后学会表达和评价的能力。
设计思路:1.健康、快乐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保证。
在《说说我的家》这一课中设计了“谁最有礼貌”、“介绍全家福”的活动环节中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人,激发对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通过交流学习来体验。
2.学会关心家长,懂得感恩是儿童生活的主调。
在“家中故事齐分享”、“真情对白”活动环节中,从具体细小的是事情中懂得不仅要接受家人的爱,更要懂得付出自己爱,用心去了解、关心、体贴家人。
3.口语交际是儿童必备能力,每一个活动环节中都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激发对家的幸福感,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行为与习惯:在初步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同时,能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家庭。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介绍家庭主要成员的工作、爱好、习惯,热爱、关心家人。
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说说我的家》教案(精选4篇)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说说我的家》篇1教学内容本课是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一个学习主题。
《说说我的家》要求学生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激发学生对家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并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无微不至地关爱着,而孩子却对家庭、父母缺少一定的感受与思考。
本课通过说说我的家,旨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人,增进与家人的感情。
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只有对教学内容及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之中,这节课就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人,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自己的家人,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备课时要有一定的预设。
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会说不清家人的名字、家庭住址,那么在课前预设时要让学生回家询问清楚,这样来保证课堂交流的质量。
同时,学生在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在有条理的表达自己上很欠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然后学会表达和评价的能力。
设计思路1.健康、快乐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保证。
在《说说我的家》这一课中设计了“谁最有礼貌”、“介绍全家福”的活动环节中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人,激发对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通过交流学习来体验。
2.学会关心家长,懂得感恩是儿童生活的主调。
在“家中故事齐分享”、“真情对白”活动环节中,从具体细小的是事情中懂得不仅要接受家人的爱,更要懂得付出自己爱,用心去了解、关心、体贴家人。
3.口语交际是儿童必备能力,每一个活动环节中都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一上《说说我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说说我的家》是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一上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和如何与家人相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沟通、相处,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
二. 学情分析本课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进入学校,开始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和道德观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但对家庭的关系和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需要通过学习,逐步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相处,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理解家庭的作用。
2.培养学生与家人沟通、相处的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弘扬家庭美德。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和作用。
2.如何与家人沟通、相处。
3.培养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相处。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经历,增强对家庭的理解。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的家庭案例,让学生明白家庭的作用,学会与家人沟通。
4.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的家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家庭乐趣,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家庭情境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分组讨论的材料,如卡片、笔等。
3.准备典型的家庭案例,进行分析。
4.设计家庭游戏,准备游戏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家庭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概念,引发他们对家庭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典型的家庭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和作用,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彼此的家庭经历,交流如何与家人相处的经验。
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强家庭责任感。
4.巩固(5分钟)设计相关的家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家庭乐趣,巩固所学知识。
我爱我家
单元目标:
1.情感与态度: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
能体验到长辈的关爱,体会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2.行为与习惯:关心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能主动为他们着想。
能用自己的方式说出对长辈的爱,用行动表达对长辈的爱。
3.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员,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能从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中感受到家人的爱。
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初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孝敬长辈,关心家人。
4.过程与方法:能与家长沟通,学会沟通的方法。
在活动中初步学会观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锻炼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第9个主题:1~2课时
第10个主题:2~3课时
第11个主题:2~3课时
总课时:6~7课时
9 说说我的家
主题目标:
1.初步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家庭。
2.了解并介绍家庭主要成员的工作、爱好、习惯,热爱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从而激发学生对家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并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活动时间:1~2课时
活动内容:说说我的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轻松、和谐、温馨的关于亲子交流的音乐,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好爸爸,坏爸爸》、《可爱的家庭》等,以作课堂活动的背景音乐。
2.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以作介绍、交流用。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
你喜欢你的家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家”吧。
2.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教师展示不同长辈的头像,让学生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系,
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才是礼貌的。
3.介绍自己的家。
(1)教师介绍自己的家:我先来说说我的家。
(师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看,这是我六岁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猜猜哪个是我?(指照片介绍)我们家共有四口人。
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的姐姐,这个就是我。
(2)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
教师可以从“我叫。
我家住在。
我们家有口人。
”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介绍。
(3)小组交流: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的全家福,说一说。
(4)击鼓传花,全班交流:让学生对照全家福中的每个家庭成员,介绍一下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
例1:这是我的爸爸,他是一名医生。
这是我的妈妈,她平时很关心我的学习。
例2:这是我们家第一张全家福。
你们看,中间这个就是我。
我爸爸很喜欢上网,我妈妈做的饭很好吃。
(5)诵读儿歌小结:从大家的介绍中可以大家多爱自己的家啊。
来,让我们一起诵读儿歌。
教学反思:让学生们在交流介绍中,更多的了解自己的亲人和同学的家庭。
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同学们都跟自己的家人有了更多的交流,了解父母的职业关心父母的生活习惯,孩子应该从小就学会关心家人而不应一味的索取家人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