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和月亮
- 格式:ppt
- 大小:440.50 KB
- 文档页数:14
白兔和月亮的作文800字左右白兔与月亮。
哇,你看那月亮!白兔指着天空,眼里闪着光。
每次晚上出来玩,它都特别喜欢看那轮大大的月亮。
总觉得,那月亮好像离自己
特别近,就像能摸到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白兔也清楚,月亮再美,也只是个遥不可及
的梦想。
它那么亮,那么高,怎么可能属于自己呢?但就算是这样,白兔还是喜欢望着月亮发呆,想象着有一天,能和它成为好朋友。
有一天,白兔真的“摸到”月亮了!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好运,
它竟然真的和月亮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接触。
那一刻,白兔激动得都
要跳起来了!它觉得,自己简直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小动物。
跟月亮成为“朋友”后,白兔的生活好像一下子变得美好了许多。
每天晚上,它都会和月亮聊上几句,月亮也会用那温柔的光,
照亮白兔的小窝。
但时间一长,白兔发现,这月亮朋友好像并不是
那么好相处。
它有时候太亮了,照得白兔眼睛都睁不开;有时候又
会被乌云遮住,好几天都见不到它的面。
白兔开始怀念起以前的日
子,虽然月亮遥不可及,但至少每天都能看见它,知道它在那里。
算了算了,白兔心想,还是把月亮放回天上去吧。
它可不想因为一个小小的梦想,而失去了每天的快乐。
当月亮再次高高挂在天上时,白兔觉得,这才是它应该待的地方。
现在,白兔还是会每天晚上出来看月亮。
但这次,它只是单纯地欣赏,不再有任何的幻想。
它知道,月亮虽然美,但不一定适合自己。
有时候,梦想不一定非要实现,重要的是享受追逐梦想的过程。
就这样,白兔和月亮,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各自安好。
《白兔和月亮》讲解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
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
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
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
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
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
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
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
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
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 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
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
释美感的性质了,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范文最新推荐------------------------------------------------------《白兔和月亮》课本剧第一幕(画外音。
有一些小动物生活在森林里。
由于人类多年来为保护生态进行的不懈努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美丽的自然风光,动物们生活得自在和逍遥。
)众动物欢乐嬉戏歌舞场面。
音乐轻松活泼,重点突出群兔狂舞。
(画面推近)深蓝色的天空,一轮新月挂在天边。
那如绢如绸的月光,似给大地披上了清纱。
山水笼罩在一片清幽里。
夜色连同清风稻香沉浸在一片祥和和静谧中。
远处,“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横幅若隐若现。
(音乐《月儿高》。
)(画外音。
有一只喜欢欣赏月亮的白兔,无论月圆月缺,它总能在无边的月色里找到令自己心动和心跳的感觉。
无论刮风下雨,它从不错过。
有月亮的时候,它感慨万千;没有月亮的时候,它也昂首望天。
月亮的残缺和圆满从不影响她赏月的心情。
)一只白兔,迈着轻快的脚步、哼着小曲上场。
月色让白兔的剪影更加亮丽和动人。
白兔蹦跳着,画面欢乐而轻松。
白兔的脚步和着《四小天鹅舞》的节拍。
在它的身后,跟着一只快乐的小猪,摇头晃脑。
(猪走路的时候,节奏暗合《雪狼湖》。
带点狐步,甚至可做滑稽状。
)猪猪:(看着白兔,目光虔诚而且专注。
)姐姐,你看今夜的月色好美,你赏月的剪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1/ 11白兔抬首望月,目光凄迷。
猪猪:(神情迷惑。
)姐姐,你怎么啦?你不是那样喜欢赏月嘛?诸神之王把月亮赏给了你,你还不高兴?白兔:(满面是泪)(白)夜夜赏月夜难眠,满月亏损我心寒。
猪猪呀,你怎知我心如刀割?(唱)我心疯狂爱赏月,阴晴圆缺无不美。
众兔嘲讽不在意,月光皎洁我逍遥。
嬉戏玩赏任我醉,月圆人圆万事全。
(伤心欲倒状。
)(白)想当初,我夜夜赏月,只觉那月无论阴晴圆缺,总风韵无限。
繁花绿树仿佛开只为我一人。
《白兔和月亮》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白兔和月亮之间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好词好段的摘抄:
1. 好词:皎洁、盈满、悠然自得、沉浸、宁静、祥和、变幻、神话、传说、引人入胜、浮想联翩。
2. 好段:
(1)月亮慢慢地升高了,像一轮明镜高悬在夜空中,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让人感到一片宁静和祥和。
白兔陶醉在这美丽的月光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2)从前,有一只白兔,它住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森林里。
每晚,白兔都会来到森林边,欣赏那皎洁的月亮。
月亮仿佛是它的知己,陪伴着它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夜晚。
(3)白兔对月亮的喜爱越来越深,它甚至希望自己能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月亮。
于是,有一天,白兔决定去寻找那神秘的月亮。
它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月亮的故乡——月球。
(4)在月球上,白兔遇到了一位月亮仙子。
月亮仙子告诉它,月亮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有盈满、会残缺,甚至会消失。
听到这个消息,白兔感到十分震惊。
它意识到,自己一直珍惜的月亮,其实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替。
(5)白兔回到了森林,对月亮的喜爱变得更加深沉。
它明白了,月亮的美丽并不在于它的永恒,而在于它与时间的交织,与生命的共舞。
从此,白兔不再追求月亮的永恒,而是珍惜每一个与月亮相伴的瞬间。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学会珍惜和感悟。
同时,故事中的好词好段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白兔和月亮读后感《白兔和月亮》是木心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和对它关心的月亮之间的温暖故事。
这是一本充满童趣和寓意的图书,不仅适合孩子阅读,也给大人们带来了很多思考与感悟。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只白色的小兔子,温顺可爱,但它是个有些孤独的小动物。
它每天都很害怕黑夜,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在睡觉,只有一轮明亮的月亮伴着它,给它温暖和安慰。
小兔子非常喜欢月亮,它觉得月亮好像一个温柔的母亲,时刻在关心着自己。
于是,小兔子和月亮成了好朋友,并把它当成了自己最亲近的伴侣。
然而,一天晚上,小兔子发现月亮消失了。
它聪明地去找寻其他的亮光,但却一无所获,只有一片漆黑的夜晚。
小兔子难过极了,它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失去了一切的温暖和安全感。
正当它准备放弃时,月亮突然重新出现了。
原来,月亮只是被厚重的云层遮住,所以看不见了。
当云层散去,月亮重新照亮了小兔子的世界,让它重新感受到了温暖和安慰。
通过这个故事,木心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就像云层遮住了月亮一样,让我们看不见自己的路。
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放弃,就一定能够看见光明,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
就像小兔子一样,当它以为永远看不见月亮时,月亮却重新出现了。
这本书的绘画非常精美,独特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给人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形象进行了描述,读起来非常流畅,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同时,这本书也教会了孩子们一种正确的态度,即不向困难低头,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除了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启发,这本书也给大人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选择放弃。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失去了一切的希望。
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够找到新的希望和光明。
总的来说,《白兔和月亮》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图书,它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启迪,也给大人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感悟。
8.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课例分析《白兔与月亮》是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则现代寓言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性和现实意义,故事内容生动浅显,语言精美,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但《白兔与月亮》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篇在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起到较好作用的文章。
它所蕴含的寓意较为难懂,学生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所以重点应放在如何使学生最终能水到渠成地体会其寓意。
同时,结合寓言这种体裁特点,深入挖掘其所蕴涵的哲理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1.理解、积累词语。
2.理解概括寓言的寓意;了解作者及寓言的特点。
3.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学习巧妙的构思。
4.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的表达。
2.小组讨论法与点拨结合法。
寓言故事精短,构思奇妙且含意隽永。
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启发,合作研讨解决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老师适时点拨。
3.延伸拓展法。
联类引申,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学有所用。
4.情景教学法。
通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的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寓意,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财富和不幸,对待人生际遇,树立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1、抓住关键情节,白兔得月前后的心态变化,理解寓意,学习正确把握人生,对待人生际遇。
2、学习精美的表达;学习概括寓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和对人类的讽刺意味;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PPT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准确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语言的精美。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
《白兔和月亮》读后感在阅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白兔和月亮》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兔和月亮》读后感1在课堂上,我学会了两则寓言,它给我的感悟很大,也成为了我的指明灯。
其中一篇是《白兔和月亮》,我明白了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拥有了不一定幸福,有时放弃也是智慧。
其实,做财富的主人有可能会成为财富的奴隶。
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放弃即得利益的。
还有一则故事,也让我感受深刻—《落难王子》: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到。
认识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世上也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我想起了落难王子从前听到的悲惨的故事时,希望厄运不要到他头上,但是,厄运总会到的。
当他承受了厄运时,他有了对人生的感悟!每个人都要承受厄运,而且每个人都承受的了,就像王子所说的:”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我希望每个人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勇敢面对厄运!《白兔和月亮》读后感2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
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
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利害关系的快一感。
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
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
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一性一质了,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用法、意思。
2学会聆听。
3记住优美的词语,听清故事情节。
4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尽量用到你听到的词。
5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6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珍贵、美好事物我们每个人都会想拥有,但是否一定得占有它才是最好的呢?大家有没有试过当一直所追求的东西有朝一日得到了却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白兔和月亮》,看看里面的主人公是怎样看待得与失的,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我们所忽视的得到的另外一面。
(二)检查预习1相信大家都有接触过寓言故事吧,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寓言与其他文体相比有什么特点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大声朗读。
2想象文中词语的意思,用动作(允许很夸张)把他表现出来。
3想象情景,可以适当添加对话。
4想好后,可以同桌之间讨论、商量。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拥有自己应该且能够拥有的东西,才能泰然。
对不该和不配拥有的东西,不抱非分之想)(四)总结从月亮与白兔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拥有自己应该且能够拥有的东西,才能泰然。
对不该和不配拥有的东西,不抱非分之想。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如何把寓言所蕴涵的寓意运用到我们身边的生活学习中?三板书设计四教学评价教学中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简单地介绍寓言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学生自学与同桌合作学习相结合,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
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
最后在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中感悟文章的寓意,在联系自己的实际中明白拥有自己应该且能够拥有的东西,才能泰然。
对不该和不配拥有的东西,不抱非分之想。
!。
五布置作业。
《白兔和月亮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寓言故事的魅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1.2 教学内容: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分享《白兔和月亮》的故事梗概。
1.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讲述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展开讨论。
1.4 教学步骤:1.4.1 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特点,如寓意、角色、情节等。
1.4.2 讲述《白兔和月亮》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1.4.3 组织学生就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
第二章:月亮的起源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亮的起源和基本结构。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月亮的起源和发展史。
月亮的基本结构,包括地月关系、月球表面特征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月亮的起源和结构。
观察法:学生观察月亮,了解其特征。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月亮的起源和发展史,引导学生关注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2.4.2 讲解月亮的基本结构,包括地月关系、月球表面特征等。
2.4.3 组织学生观察月亮,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特征。
第三章:白兔和月亮的传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白兔和月亮的传说故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3.2 教学内容:分享《白兔和月亮》的传说故事梗概。
3.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讲述传说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展开讨论。
3.4 教学步骤:3.4.1 引导学生关注传说故事的特点,如寓意、角色、情节等。
3.4.2 讲述《白兔和月亮》的传说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3.4.3 组织学生就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
第四章:月亮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亮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白兔和月亮
白兔和月亮
王灿雄
从前,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慧心。
每到夜晚,它都会在绿油油的的草地上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神情自若。
夜幕再次降临,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无数颗忽明忽暗的星星像宝石一样闪烁着光芒。
微风徐徐,花香阵阵,无一不衬托着月色的美好。
无论月亮阴晴圆缺,在兔子眼里都是独具特色的美。
众神之王听说了兔子举世无双的审美才能,于是召见了白兔。
众神之王对它说:“世上任何东西都有它归顺的主人,你天赋赏月异禀,现在我将月亮赏赐给你!”白兔受宠若惊,连忙叩谢!
得到月亮之后的白兔,对月亮视若珍宝。
它每天都在想怎样保管月亮,阴天时,它总感觉月亮忽隐忽现的,好像生病了似的;每月初一,月亮细小得像牙签,它又担心月亮是不是被人割去了一部分,因此整天眉头紧锁、忧心忡忡的。
白兔从此便无心赏月了,它思考了很久,发现当月亮不属于自己的时候,它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去欣赏和赞美;当它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候,反而会因为过于看重而患得患失,失去了欣赏和赞美的心情。
于是白兔下定决心把月亮还给众神之王……
教师评语:你的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很不错!对于课件中白兔赏月、得月、还月的过程就写的很详细。
但不足之处在于完全按照
课间来写,缺乏创新意识。
在对白兔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上有所欠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