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12
201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2018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级综合测试题语文2018.5.4高三语文备课组集体创作本试卷共7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
2.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9-24小题为非单项选择题。
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稻谷.干涸.沽.名钓誉多才善贾.B.岿.然皈.依丢盔.卸甲规.行矩步C.沏.茶窃.取雕栏玉砌.彻.头彻尾D.伦.理沦.陷不刊之论.羽扇纶.巾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贝克汉姆十分诧异地问:“难道你现在还没拿定主意加入皇家马德里或者..曼联?”B. 为了迅速扭转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起用..精通业务的退休科技人员。
C.这些来自北方的文艺家们对康有为的百年老屋特别感兴趣,对这座古建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品头论足....。
他们说,在北方根本看不到这样风格的建筑。
D.今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向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促进教育公平,“学有所教”图景日见清晰,真是大快人心....。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自身特殊情况,美术、体育等特长生在专业上多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是否就可以因此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呢?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与美国CDC公司签订了全国无线电寻呼(BP机)联网工程。
C.12月15日至20日,旅游行业人才招聘会在广州举行。
2018 广东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
2018年高考真题模拟卷(含答案)语文 2018年高三广东省三模试卷语文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中国人以衣冠为文明之表征时,周围之部落或酋邦却还多在赤身裸体的阶段。
因为古代各民族主要的装饰行为并不表现在衣服上,而是在文身及羽饰上。
涅面、文身或羽饰,不但具美观之效果,更有礼仪目的,例如用以代表已成年、已婚、权威、勇敢等,增加自己在同族中的地位。
即使过世了,也常要在尸身上施以彩绘,将尸体圣化。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吴越一带仍保有此种风俗,故((庄子·逍遥游》说吴越之人“断发纹身”。
台湾原住民在明清汉人移入时,尚是如此。
近世欧州妇女帽饰,还常插着羽毛呢!相对于周边各民族文身、插毛羽、饰兽皮的情况,中华民族较为特殊,乃是以衣裳代替文身的。
《周易·系辞》说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
衣裳就是中国文明与其他民族区分的标志,不断发,故具冠:不文身,故具衣裳。
其所以如此,有技术上的原因。
古代纺织之术不发达,人们就是想具衣冠也很难办得到,只好以文身、饰羽之类的方法为之。
可是古代中国纺织术发明甚早,黄帝时嫘祖采丝制衣之传说固然未可尽信,但从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所发现的半割蚕茧不难推断:至少在新石器中期(也就是传说的黄帝时代),中国就已发明了丝绸技术。
其后,丝更成为中国特产,唐代中期以后,抽丝剥茧的技术才传入欧洲。
距中国以蚕丝制衣,迟了四千年。
余姚河姆渡文化所发现的织机,也在三千到五千年前。
纺轮则在各地遗址出土极多,可见纺织术已甚为普遍,中国乃世界上制衣最早、最盛的区域。
以现今出土材料观察,新石器时期衣服以贯头式、单披式、披风式为主,不加剪裁,大约是剪裁技术尚不发达之故。
到殷商时期服装有剪裁了,衣以上衣下裳,交颈窄袖为生,宽带系腰,可能已穿裤。
质料则锦、丝、绮、绸、罗都有。
染料的运用也很成熟,如茜草红、栀子黄,都能掌握得非常好。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年3月26日1.【理解筛选】(3分)B(A“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C“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有“才有可能”的表述。
D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6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2.【论证分析】(3分)C(根据第5段的论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3.【内容分析】(3分)B(“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错。
原文的意思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况,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4.【分析鉴赏】(3分)B(“表现了‘她’对丈夫刻薄寡恩、不顾家庭的不满”这一表述不当,小说中并未言及丈夫的刻薄寡恩,从文中“她甚至忘了她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这句可以看出,丈夫只是近段时间因为病号病重需要诊治而早出晚归,暂且无暇顾及家庭)5.【鉴赏评价】(5分)①以“阳光很好”之景,给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她丈夫对病号(女邻居)的关爱,女邻居的丈夫对妻子的疼爱,就像阳光一样照耀着与病魔顽强搏斗的女邻居。
(3分)②以“阳光很好”之景收尾,还隐喻她对丈夫嫌怨的消释。
(2分)6.【探究意图】(6分)①从情节结构看,“绿窗帘”是故事悬念的发端,是结构全篇的中心线索。
②从主题意蕴看,“绿窗帘”具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它象征幸福,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③从阅读接受效果看,“绿窗帘”本身富有诗意,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每点2分,若有其他理解,且符合文意,亦可酌情给分)7.【理解分析】(3分)C(“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错。
文中有“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的信息,这说明服务商也存在问题)8.【分析评价】(5分)A、E(答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5分)(B“狭义的知识付费”不包括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和服务。
广东省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广东省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
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
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
《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
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剌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
高考模拟检测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蒋璟萍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年4月26日1.【理解筛选】(3分)B(A项“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分析错误,文中有“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的信息,因此并不一致。
C项“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文化”错误,文中有“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因此它并非是自发性、独立性的。
D项“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错,草原文化并不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
2.【论证分析】(3分)D(“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分析有误,论证的应是“草原文化所具有的开放、积极、主动的特点”)3.【内容分析】(3分)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错,文章只在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的主动、积极性上与农业文化作了比较,文章并未写到农业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没有必然性。
)4.【分析鉴赏】(3分)C(“原野上有两种声音”并非文章的文眼,文眼是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的文字,此句不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文章也并没有详细描述“吟唱着尘世的演变”这种声音。
)5.【鉴赏评价】(5分)①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将我写成一阵轻风,为为河流带来自由,为人们带来乐声,带来快乐。
(2分)②表达了我渴望和北方原野融为一体的想法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写出了我对北方原野的热爱之情。
(3分)6.【个性解读】(6分)①运用第三人称便于展开叙述,使内容更客观、有说服力。
②由第一人称转化为第三人称使行文富于变化。
③最后交代“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这样加强了强调的意味,更能表达我被北方原野激发出的充满力量的主观感受。
(每点2分)7.【理解分析】(3分)C(“与第二任妻子离婚”不是自传的内容)8.【分析评价】(3分)B(在70岁生日前霍金预先录制了题为《我的简史》的视频,并在宴会之前向来宾播放。
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
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
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疑问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
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
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
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
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
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
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
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和宋代的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
一般说来,在阅读这类经典性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木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三是联想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
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
2018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
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
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
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
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
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
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
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
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
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
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
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
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2018届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受强冷空气影响,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②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受名缰利锁....所困,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③“一切为了给傅海峰创造机会,”蔡赟曾如此表达两人的技术互补。
前面一堵墙,后面一架炮,蔡赟的网前组织能力与傅海峰的后场进攻能力配合得天衣无缝....。
④原材料不断涨价,资金难以周转,订单日渐减少,光凭我一个人目前的能力,要让我这个半死不活的工厂起死回生,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⑤这位老人兴趣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活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⑥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A. ①④⑤B. ②③⑤C. ①③⑥D. ②④⑥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大数据研究的背景之下,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戒烟不失为有效的一种降低肺癌发生率的途径,它将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B. “新蔬世界”网络购物平台本着让广大消费者省时、省力、省钱为原则,组织了多场大型优惠购物活动,声势浩大,参与者众多。
C. 这座公园占地面积不大,却也林木茂密、池水清澈,其中最惹人眼球的是绿荫深处那一串串应时而开、花瓣赤红如火的刺桐花。
D. 近年来,中国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中国制造”正成为全球厂商的必争之地,各种订单订货合同铺天盖地,让人们应接不暇。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各位好友的祝贺,特于寒舍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 敬请广大读者赐稿,来稿请寄:长沙市玉兰花路888号《读书》编辑部郭亮敬启。
C. 毕业两年多了,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D. 您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一看到这些特产,我就想起了您对我的关心,不胜感激。
第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互联网治理是当前全球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按照2005年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的界定,互联网治理是指“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团体根据各自的职能,制定并应用影响互联网发展与使用的共同原则、规范、条例、决策流程和纲领”,治理内容包括互联网的关键资源、互联网安全、确保使用互联网促进发展等。
2006年11月,联合国决定设立国际互联网治理论坛(IGF) ,并每年举办一次。
在上述国际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主权平等”、“开放互联”以及“共享共治”为基本原则的治网理念。
虽然互联网治理与互联网监管表面相似,但其理念却大不相同。
互联网监管的价值取向是统辖、监控、管制,治理的价值取向是协商、合作、民主; 监管一般是纵向的从上到下,偏重于动用政府行政资源与手段,治理则是横向运作,是政府权力部门、私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主体的协商互动,体现的是国家管理过程中的多主体、合作化特征; 监管注重的是政府部门的集权化与权威性,治理注重的是依法治理和国家行为的责任性。
我国于2011年成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4年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小组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标志着互联网治理已不仅仅是行业管理问题,而是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国家安全问题。
2014年以来,国家陆续开展了整治网络弹窗、扫黄打非和有偿删帖等专项行动,逐渐由行政手段向依法治理转变,由重点网站向微领域、移动领域和云端转移,收到了一定成效。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私密性、移动性、互动性、微传播等特点的空前显现,治理对象的不确定性增强,风险更加难以掌控。
互联网思维,就是要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的思考方式。
互联网思维的原始定义源于由众多点相互连接起来的,非平面、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有学者认为这是类似于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一种结构。
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可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 连接、平等、开放。
连接是内容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各种有价值资源的重新整合。
互联网不是一个层级结构,而是去中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心化的分布式状态,平等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
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治理需要互联网思维。
我们要坚持用户至上思维,互联网治理,就是要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互联网环境,并保护用户的合法权利,使其能够在其中感觉更满意、更安全。
要坚持开放平等思维,“网络面前,人人平等”,即使对政府和老百姓来说,互联网也是相对平等的,所以政府要重新认识互联网时代权力与权利的内涵和边界,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要坚持快速迭代思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治理工作若要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并“快速迭代”,持续优化。
要坚持多元合作思维,互联网的治理涉及多个主体,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用户个人之间的共同参与和广泛合作。
政府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舆情研判检测的精准性,倡导“包容性治理”,实行差异化监管、适度监管;企业要合规发展、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保障公平竞争;青年网民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遵纪守法、理性表达、文明上网。
(摘编自张耀铭、张路曦《互联网驱动的青年与社会变革》)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遵照2005年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的界定,中国政府提出了“主权平等”、“开放互联”等治网理念。
B. 在价值取向上,互联网治理与互联网监管很不相同,互联网治理强调协商、民主、合作而排斥政府管理。
C. 互联网思维的网状结构,与人类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结构一样,都是非平面、无中心、无边缘的。
D. 互联网治理需互联网各主体的共同参与合作,并在环境治理、权力与权利的厘定、创新优化等方面着力。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围绕“互联网治理”这一命题,分别从“概念”、“治网理念”、“互联网思维”和“如何进行互联网治理”等方面,层层递进展开阐述。
B. 文章列举了“互联网治理”与“互联网监管”的区别,目的在于明确“协商、合作、民主”和“依法治理”等“互联网治理”理念的本质特征。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而为阐述“网络治理需要互联网思维”这一观点提供了充实的例证。
D. 文中指出了互联网“连接、平等、开放”的特征,进而论证了互联网治理需要互联网思维的观点,也为如何进行互联网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清楚认识到互联网治理与互联网监管在理念上的不同,才可能改变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手段干预网络的现象。
B. 如果互联网管理不能由互联网监管转变为互联网治理,那么,互联网思维就难起作用,也必然影响互联网的管理。
C. 之所以强调“要保护用户的合法权利”,是因为不少政府部门在互联网管理上存在不能处理好权利与权力关系的现象。
D. 当下互联网管理乱象频现,这与相关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行业自律有关,也与政府部门的管理不力、管理不当有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朱先生退兵陈忠实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
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
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
”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
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
”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
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
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
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
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
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
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
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
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
那人说:“我找张总督。
”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
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
”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
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
”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
”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
”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
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
”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
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
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