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省沭阳银河学校2013至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6
沭阳银河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纤(qiàn)夫盥(guàn)洗解(jiě)送采撷(xié)相形见绌(chù)B、碣(jié)石累赘(zhuì) 赝(yàn)品邻(lín)居拾(shì)级而上C、羁绊(bàn) 木讷(nè) 牛虻(méng)渐(jiān)染溘(kè)然长逝D、挟(xié)制失当(dàng)联袂(mèi)恪(kè)守沐猴而冠(guān)2.下列各句中,标点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茅盾经常用“三式”读书法:第一式,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
第二式,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
第三式,消化式,吸收精华。
B.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在资质上有缺陷,学习上有疏漏?C.全国纠风工作会议透露,义务教育将全面推行“一费制”,即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费(包括教科书、作业本费)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
D.李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会后退。
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吗?”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几百年前,书生气十足的山西商人乔致庸除了有超前而洪大的商业理想,还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和报负。
B.上海六所高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莫衷一是。
C.海地大地震发生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观注,社会慈善组织积极募捐,文体明星也慷慨解囊。
D.一些地区因经济欠发达而选择了高污染企业,有关人士大声急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偏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有人说北京的故宫,平时北京市民就很少去看,因为看过了,就不想再去看,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含答案)本试卷三大题16小题,共4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答在答题卡上。
3.笔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答案,再写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古代诗文积累和阅读(26分)1.在横线处补写出原文。
(8分。
每空1分)(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白居易《琵琶行》)(2),。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2. 简述《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王维诗的什么特点?(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谒见B.无乃尔是过.与过错C.是社稷..之臣也国家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跌倒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其身也,则耻焉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既来之,则安之.彼竭我盈,故克之.D.昔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五十步笑一百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第Ⅰ卷阅读题(48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1.C (“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应为“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
)2.B (“高度达到7.5米”应为“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3.C (A、原文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但不一定形成了飓风就引发风暴潮;B、“立刻就会消失”不当,原文说的是“通常迅速偃旗息鼓”;D、文中只说“试图弄清”但找不到“已搞到了第一手资料”和“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的根据。
)二、古诗文阅读、默写(32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4、A5、C6、D7、①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被(匈奴)侵犯了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及”、“见”、“重”三字每字各1分,句意1分】②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或“一起”)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苏武投降。
【“论”、“因”、“降”三字每字各1分,句意1分】(二)诗歌阅读(6分)8、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9、我同意这种看法。
(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
(2分)(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三)名句背诵默写(共12分)10、略三、文学作品阅读。
(10分)1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引起下文;②渲染了环境的清静、美丽,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③衬托人物性格,暗示出莲池老人的独特个性。
12、①对工作专注,尽职尽责;②生活勤俭,知足常乐;③幽默达观,淡泊悠闲。
13、观点一:这是一篇叙述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小说。
(1分)①从题材来看,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守钟楼老人的故事; (1分)②从主题来看,小说显示出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态度,其中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 (1分)③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在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叙述中流露出对其深深的爱怜和敬意。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5分)1.A (B.莩piǎo; C.熨yù; D.栈zhàn)2.D(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
侧重境况变化,符合语境;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不知改进。
侧重思想观念不肯..变化,时间推移。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改变,符合语境;固执己见: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侧重停留的时间很短,符合语境;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3.(1)图片上方是两个“8”和“健身”的第一个字母“JS”叠合成的图案(1分),又像迎着朝阳舞动着的两个人(1分);下方是“全民健身日”的汉字及英文(1分)。
(2)示例: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答出两点即可)或: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天天健身,天天快乐。
(2分)4.(合作是)沟通的桥梁,让陌生人成为知心朋友;(合作是)温暖的港湾,让远航的帆船安全泊岸。
(每句2分。
意思、语言各1分)二、(19分)5.(1)渡、过河 (2) 抵挡(3)登、登上6.D(D.均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不译;A.代词,这个;人称代词,我。
B.介词,在;介词,从。
C.介词,凭借,利用;介词,通过)7.勇敢无畏善于谋划报复心强节操壮烈(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8.(1)请求用数千人的兵力阻截他,一定能砍下他的脑袋并悬挂起来。
(3分。
得分点:“以”,用,1分;“邀”,阻截,半路堵截,1分;“枭”,悬挂砍下的人头,1分)(2)叛贼被平定后,(盛彦师)被授予宋州总管。
(2分。
得分点:“平”,被平定;“除”,授予官职,这里可译为“被授予”)9.(1)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3分。
得分点:“微”,没有,无法,1分;“文”,文饰,掩饰,1分;“其谓予何”句式语气,1分)(2)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叹息,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2分。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客观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1—5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忖度/揣度笑靥/梦魇敕造/赦免螳臂当车/安步当车B.朱拓/拓片孝悌/涕泪崛起/倔强否极泰来/臧否人物C.歆享/谙熟杜撰/酒馔炮烙/烙饼赵奢之伦/天涯沦落D.幽咽/凝噎石栈/饯别逡巡/疏浚多财善贾/余勇可贾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敕造惫懒寄明锁雕梁画栋度长挈大B.宫绦笑靥护身符揭杆而起振济灾民C.踌躇畏葸顺着眼弃甲曳兵分庭抗礼D.训熟炮烙拗不过沸反营天残羹冷炙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向鲁大海)你这么只凭,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②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罢工,反对我。
③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它的荣冠,彼此的情感。
④天下真有这样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A.义气鼓吹沟通标志 B.意气鼓动沟通标致C.义气鼓动勾通标志 D.意气鼓吹勾通标致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C.过去的三年间,我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多个旧区改造项目建成,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蓝图进一步明确。
D.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立春刚过,华北地区就出现了一次难得的降水,济南和省会部分地区雪量较大。
降雪虽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人们还是难掩心中的喜悦。
B.马来西亚交通部门从法国方面获得了新的卫星图像,显示南部走廊附近存在疑似物体,已将其转送给澳大利亚搜救协调部门。
苏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详细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
(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jí)碑帖(è)着慌(āo)莞尔一....笑(wǎn)B.昵称(nì)拮据(é)诤友(ènɡ)萍水相....逢(pín)C.嫉妒(jí)嬗变(àn)虔诚(án)横槊赋....诗(ò)D.簇新(cù)濒危(bīn)诓骗(ànɡ)拖沓....累赘(tà)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提炼旷课皇天后土寥若晨星B.奢靡间喋掉以轻心珊珊可爱C.会晤膨胀德高望众团花簇锦D.凑和湮没刚愎自用文过饰非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记者刚从台州市人民法院获悉,该院近日审理了一起财产继承纠纷案,法官认为养子没有跟养母形成抚养关系,不..能继承养母的遗产。
B.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C.目前,众多互联网巨头已在酝酿红包大战,支付宝图标上赫然出现了“亿万红包”字样,红包大战又要接踵而至地....闯进我们的生活。
国内油价先后两次上调消费税,尽管有关方面称上调消费D.税意在促进节能减排,但只要上网看看就知道,网民的质疑声可谓沸反盈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平凡的世界》不仅表现了历史交替时期小人物的奋斗故事,而且还极力表现了古老大地上普通劳动者一贯的真诚与勤劳,坚韧与执著。
B.浙江绍兴柯岩风景区为游客推出了“祝福大典”这一特别活动,展现了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年俗,重现了鲁迅笔下独特的绍兴祝福盛典。
C. 据新浪教育频道报道,蚂蚁优选课堂凭借其优质的在线课程内容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被评为年度最佳互联网教育项目。
D.通常,青少年每天需睡8小时,但年轻人习惯熬夜,这会影响到他们的精神状态,使皮肤受损,引发暗疮、粉刺、黄褐斑等病症的出现。
[键入文字]
沭阳银河学校高一语文下期末试卷最新
在紧张的考试复习中,除了复习好知识点以外,做题也是很重要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沭阳银河学校高一语文下期末试卷。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①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1。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卷命题人:范晓华试题说明: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直道——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其它政绩外,还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二是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从咸阳一直延伸到当时匈奴人的居住区,可以说,它的行进路线约有一半是在秦人并不十分熟悉的鄂尔多斯高原,这里的地势虽然不及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那样跌宕起伏,却也是丘陵延绵、沟壑纵横。
两千多年前的秦人,是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如此精确的北方大地方位概念以及如此丰富的地理学、地貌学知识?目前,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秦直道遗迹北起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至伊金霍洛旗。
全线长约160公里。
杨泽蒙说,纵观鄂尔多斯的地貌及秦直道的走向不难发现,现今秦直道路线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察后选定的。
直道不偏不倚修在低丘陵地带,再往东一些,就是高丘陵的大沟地带,而再往西一些,就是沼泽地带了,在洪水季节路很有可能被冲垮。
难道仅仅依靠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他们就具备了如此辽阔地域内的大地测绘技能了吗?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思路,如果没有特定的技术支持,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在一个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地质条件都十分陌生的区域内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是绝难想象的。
这项浩瀚工程的顺利实施,难道凭借的就是蒙恬率领的那数十万内地百姓的智慧和力量吗?秦直道作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军事要道,是否借助当时的其他力量呢?杨泽蒙表示,在文献记载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后,便让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开始实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
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的战略,这其中就应该包括对九原郡的设置、对这条“直南”道路的勘测、南渡黄河渡口的营建等等一系列活动。
江苏省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伛.(yǔ)偻媲.美(pì)烙.印(luò)飞流急湍.(tuān)B.广狭.(xiá)威慑.(shè)筛.选(shāi)鲜.为人知(xiān)C.刮垢.(ɡòu)蜕.除(tuì)得逞.(chěnɡ)残羹冷炙.(zhì)D.钳.制(qián)咀嚼.(jiáo)攻讦.(jié)贬褒.不一(bāo)2.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鲁迅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在于它对旧中国社会群体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谓独具只眼....。
比如,《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在于它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之后,它的“现....,更在于历经蹉跎岁月实意义”和“针对性”一点也没有减退,反而日显其尖锐。
A.坚不可摧B.独具只眼C.入木三分D.蹉跎岁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纾:解除②使者读之,悲.予志焉悲:同情B.①敛.赀财以送其行敛:征收赋税②而又有剪发杜.门杜:闭、塞C.①将崇.极天之峻崇:推崇②情不胜.其欲胜:禁得住D.①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隙②披.帷西向立披:分开,掀开4.教育部2013年8月22日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
下面是部分朋友对“史上最严”的减负新规的评论,请你针对网友的评论,提炼出“减负”效果不理想的四条原因。
要求语言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10个字。
(4分)@“踏雪寻镅75”:减负新规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首要原因是我国庞大人口基数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以及压力带的社会焦虑与急功近利心态,这个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江苏省沭阳银河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纤(qiàn)夫盥(guàn)洗解(jiě)送
采撷(xié)相形见绌(chù)
B、碣(jié)石累赘(zhuì) 赝(yàn)品
邻(lín)居拾(shì)级而上
C、羁绊(bàn) 木讷(nè) 牛虻(méng)
渐(jiān)染溘(kè)然长逝
D、挟(xié)制失当(dàng)联袂(mèi)
恪(kè)守沐猴而冠(guā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茅盾经常用“三式”读书法:第一式,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
第二式,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
第三式,消化式,吸收精华。
B.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在资质上有缺陷,学习上有疏漏?
C.全国纠风工作会议透露,义务教育将全面推行“一费制”,即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费(包括教科书、作业本费)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
D.李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会后退。
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吗?”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几百年前,书生气十足的山西商人乔致庸除了有超前而洪大的商业理想,还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和报负。
B.上海六所高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莫衷一是。
C.海地大地震发生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观注,社会慈善组织积极募捐,文体明星也慷慨解囊。
D.一些地区因经济欠发达而选择了高污染企业,有关人士大声急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偏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人说北京的故宫,平时北京市民就很少去看,因为看过了,就不想再去看,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B.当一群伊拉克人冲进巴格达考古博物馆实施抢劫时,正在这里执勤的美国土兵竟然在一旁充耳不闻。
C.在采访中一位读者胸有成竹地提出,如果他在买书时碰到要验证身份的情况,他会告书店歧视他。
D.眼下正值旅游旺季,但部分旅游地区发现了“非典”病例,这让许多准备出游的人心有余悸,纷纷取消了原先的计划。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
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
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睁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
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
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④在传统的节霹里,尤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
祖先们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
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
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
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
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
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才会安心离去。
⑥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目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
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
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着,翻滚到他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
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坟上烧纸。
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我坐在坟前的一道田埂上,静静地看着香火缭绕四散。
坟头上一棵棵枸杞树蓬勃如华盖,挂满了红红的果实。
这串串枸杞像一盏盏小小的红灯笼。
莫不是它们在每个夜晚悄然亮起,给潜入村庄的祖先们照明?架在枸杞树上的鸟巢偶有鸟雀飞来飞去,是不是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这远山远野间,还有家的气息?那叶齿锋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长得茂盛无比,像是守护要地的卫士,个个英姿飒爽,士气十足。
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祖先在那头,我们在这头。
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是一条条游走远方的支流。
祖先已经不在世了,但那一坯坯黄土垒就的坟头,如同静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远发黄的教科书,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走向。
5.文章开头说“祖先是寂寞的”,第④段又说“祖先们不再寂寞”,应如何理解?
6.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波浪线句子。
(1)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2)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砖。
7.文章第⑦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8.请结合文章探究“活着的祖先”这一标题的意蕴。
(2)试联系已学内容,说说你对孔子倡导的“仁爱观”的理解。
10.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大多数人信奉“金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而孔子一味夸赞颜回的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实在是迂腐悖时之论。
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1.,受上赏;,受中赏。
12.,病树前头万木春。
13.亲小人,远贤臣,。
14.,自将磨洗认前朝。
五、诗歌鉴赏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词的上片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
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结合词意予以阐述。
(5分)
(节选自《晏子春秋》
沭阳银河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
16.就从现在开始
故事中的寒号鸟,日日做着自己的美梦,“明天就筑窝”,结果,在那个“明天”还未到来时,它却在寒风中失去了生命,因为它不知道“就从现在开始”。
蜀之鄙的贫僧,只有一件僧衣、一个饭钵,却在自己那富裕的同伴仍在等待时已从南海云游归来,因为他一旦确立了目标,就从现在开始。
生活中我们会有太多的想法、太多的计划,也有太多的借口把它们推迟到那个所谓的“明天”。
然而大多数时候,在这样的拖延中,这些事情被我们忘却。
当你再抱怨自己的平庸时,提醒自己,你离成功只差“就从现在开始”。
当“劳力士”手表享誉世界,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时,许多人还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当年,瑞士一家制表公司的老总想开发一种新型高档机械表,一边组织人员开发的同时,他也在走访个体制表人员来获取灵感。
一天,他在乡下的一个作坊里看到一块和自己设想几乎
相同的半成品,于是表示愿意出价买下它,而作坊主却不同意。
这位兼生产草帽的作坊主也想制作一块精良手表以卖掉专利,双方都不肯妥协,终于,公司老板灵机一动,提出不购买手表了,而转订一大批草帽。
就这样,作坊主没有马上开始手表最关键部位———机芯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