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叶楚平 肥料用聚合物乳液
- 格式:ppt
- 大小:7.76 MB
- 文档页数:18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进行乳液聚合时,乳化剂虽然用量很少,一般为单体质量的3%~5%左右,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聚合前后对乳液起着稳定作用,在聚合中让单体按胶束机理生成乳胶粒并对聚合速率、聚合度、乳胶粒数目及直径产生影响。
然而,在应用时乳液中的乳化剂在很多情况下己无存在的必要,相反还会引起很多负面效应。
聚合后,传统的乳化剂是通过物理吸附在乳胶粒的表面。
这种相对不是很强的物理吸附在生产和储存及使用等诸多情形下会解吸,从而导致乳液稳定性降低、成膜后耐水性差等缺点。
使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可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可聚合乳化剂分子通过共价键的方式键合在乳胶粒的表面,这种化学键结合使乳化剂分子在乳液应用的各种场合都不会解吸,杜绝了传统表面活性剂易解吸的缺点,提高了乳液产品的稳定性和成膜后的耐水性。
马来酸酯类可聚合乳化剂反应温和,性能优异。
但是目前开发出来的品种较少,而且应用于工业的乳液聚合研究更少见报道。
因此合成新的可聚合乳化剂、研究其应用性能尤为必要。
本文合成了G和H两个系列含有阴、非离子的可聚合乳化剂,应用于含氟单体的乳液聚合体系和涂料中,研究它们的耐水性、耐碱性和耐沾污性等应用效果。
并与阴离子可聚合乳化剂D3与非离子乳化剂NP一10复配于乳液和涂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1.文献综述1.1建筑外墙涂料现状1.1.1涂料发展涂料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天然树脂阶段、合成树脂阶段和节约阶段。
天然树脂阶段即主要以天然油脂、大漆和虫胶等天然树脂或改性的天然树脂为原料制成的溶剂型涂料和天然树脂涂料,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但涂料的性能和用途很有限。
5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高分子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性能和结构有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涂料发展也进入了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的阶段。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涂料的发展朝着省资源、省能源、无污染方向发展,相继推出了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等,即进入了节约型涂料阶段。
参考文献[1]顾继友编著.胶接理论与胶接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美]K.L.密特,[法]A.皮兹编著,陈步宁,黎复华等译.粘接表面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邹宽生主编.胶粘剂生产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季佳主编.木材胶粘剂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刘安华编著.涂料技术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6]李和平主编.胶粘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7][美]爱德华M皮特里著.国外胶黏剂丛书——胶黏剂与密封胶工业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8]张在新主编.化工产品手册——胶黏剂(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9]李子东,李广宇,吉利,郝向杰编.胶黏剂助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0]唐星华,饶厚曾主编.胶黏剂生产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1][美]阿方萨斯V波丘斯著.国外胶黏剂丛书——粘接与胶黏剂技术导论(原著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2][乌克兰]R A法西罗夫斯基V N凯斯特尔曼著.国外胶黏剂丛书——聚合物的粘接作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13]曹京宜等编著.涂装表面预处理技术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14]赵敏主编.胶黏剂毒性与安全实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15]冯素兰,张昱斐编著.环保涂料丛书——粉末涂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16]杨玉昆,吕凤亭主编.压敏胶制品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17]徐祖顺,易昌凤,肖卫东.实用粘接技术丛书——织物用胶黏剂及粘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18]林宣益.乳胶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19]张向宇.胶黏剂分析与测试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20]李健民,杨冬梅,许俊编著.实用粘接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21]陆荣,黎冬冬,赵中.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乳胶漆生产实用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22][英]H.瓦尔森C.A.芬奇.合成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第1卷)(聚合物乳液基础及其在胶黏剂中的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23]石军,李建颖.热熔胶黏剂实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24]耿耀宗,赵风清.现代水性涂料配方与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胶粘剂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规定(HG/T3075-2003),热熔胶粘剂开放时间的测定(HG/T3716-2003).2004.4[26]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电子电器用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27]《胶粘剂技术标准与规范》编写组.胶粘剂技术标准与规范.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28][美]约瑟夫S.阿姆斯托克.国外胶黏剂丛书——建筑胶黏剂及密封胶应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29][英]H.瓦尔森C.A.芬奇.合成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第2卷)(涂料中的乳液:乳胶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30]邱建辉,张继源,生楚君.胶黏剂实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31]陈平,王德中.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环氧树脂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32]袁才登.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乳液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3]夏晓明,宋之聪.功能助剂(塑料涂料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4]张玉龙.胶黏剂配方精选(2000~2003).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5]叶楚平,李陵岚,王念贵.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天然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6]贺孝先,晏成栋,孙争光.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无机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37]黄世强,孙争光,李盛彪.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环保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38]胡高平,袁红英,肖卫东.实用粘接技术丛书——金属用胶粘剂及粘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39]罗来康.实用粘接技术丛书——粘接修理技术及应用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40]倪玉德.涂料制造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41]李健民,秦莉,帅中意.实用粘接技术丛书——粘接密封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42]魏邦柱.胶乳?乳液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43]王慎敏.精细化学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丛书——胶黏剂合成、配方设计与配方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44]张玉龙,李长德,张振英,杜龙安.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淀粉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45]张振英,张玉龙,李长德,杜龙安.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厌氧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46]程时远,陈正国.胶黏剂生产与应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47]罗来康.实用粘接技术丛书——特种粘接技术及应用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48]黄发荣,焦杨声.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酚醛树脂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49]肖卫东等.制鞋与纺织品用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0]向明.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热熔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51]唐星华.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木材用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52]向明.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胶粘剂基础与配方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53]张爱清.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压敏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9[54]贺曼罗.新型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问答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建筑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55]李东光.脲醛树脂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56]程时远.新领域精细化工丛书——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57]黄世强.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特种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58]肖卫东.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密封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59]李盛彪.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胶粘剂选用与粘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60]王孟钟.胶粘剂应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61]徐峰.工业涂料与涂装技术丛书——建筑涂料与涂装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62]周学良.精细化工产品手册——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63]李绍雄.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聚氨酯树脂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64]饶厚曾.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建筑用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65][美]威克斯.有机涂料科学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66]曹京宜.实用涂装基础及技巧.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67]编委会编写.涂料工艺(上、下)(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68]付大海.油漆工技巧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69]张立武.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水基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70]马庆麟.涂料工业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71]曹云来.密封胶——技术、配方、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72]刘登良.工业涂料与涂装技术丛书——塑料橡胶涂料与涂装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73]翟海潮.实用胶粘剂配方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8[74]贺曼罗.建筑结构胶粘剂与施工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8[75]张开.粘合与密封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6[76]李绍雄.聚氨酯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77]王庆元.胶粘剂用户小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78]adhesives technology handbook[79]A.Pizzi.Wood Adhesive,Chemistry&Technology.Marcel Dekker,New York,1973[80][苏]Ю.г.多罗宁等著,李庆章译.木材工业用合成树脂.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81]李兰亭主编.胶粘剂与涂料(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82]李金林主编.胶粘剂技术与应用手册.北京:宇航出版社,1991[83]关长参编著.木材胶粘剂(合成胶粘剂丛书第四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84]李兰亭主编,乌竹香副主编.木材加工材料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木材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GB/T14074.1~14074.18-93)[86]陈根座编著.胶粘剂应用手册——胶接设计与胶粘剂.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87]翟怀凤,李东光编著.实用木材粘合剂生产与检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88]王恺主编.木材工业实用大全(胶粘剂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89]南仁植编著.粉末涂料与涂装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
可降解型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专用包膜材料可降解型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是一种针对农业领域的新型肥料制备技术。
该技术利用可降解的聚合物作为包膜材料,将植物营养元素包裹在聚合物包膜中,通过控制聚合物的降解速度实现对植物营养元素的缓释释放,从而提高施肥效果,减少肥料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制备方法制备可降解型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选择合适的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选择是制备可降解型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的首要步骤。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可降解性能好、稳定性高的聚合物材料,如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等。
包膜材料的制备:将选择的可降解聚合物材料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制备成溶液。
采用溶液浇筑、涂布或喷涂的方式,将聚合物溶液均匀地涂布在肥料颗粒表面,形成包膜层。
干燥和固化:将包膜后的肥料颗粒置于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干燥和固化。
通过溶剂的挥发和聚合物的凝固,使包膜材料在肥料颗粒表面形成坚固的包膜。
降解速率的调控: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聚合物材料的种类、比例以及包膜厚度等参数,来控制聚合物的降解速率。
较高的降解速率可实现较快的营养元素释放,适用于农作物生长旺盛期;较低的降解速率则适用于农作物生长缓慢期。
专用包膜材料是制备可降解型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的关键。
它要具备以下特点:可降解性:专用包膜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可降解性,经过一定时间后能够自然降解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不会在土壤中累积。
适当的降解速率:专用包膜材料的降解速率需要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相匹配,以确保植物能够充分吸收利用营养元素。
较快的降解速率可在生长旺盛期释放较多的营养元素,而较慢的降解速率则适用于生长缓慢期。
良好的抗压性和抗水解性:专用包膜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压性和抗水解性,以确保包膜在土壤中长期稳定存在,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结构调控性:专用包膜材料的结构应具有一定的调控性,以便通过调整包膜材料的结构来实现不同的降解速率和释放行为。
综上所述,可降解型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利用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将植物营养元素包裹在聚合物包膜中,通过控制聚合物的降解速度实现对植物营养元素的缓释释放。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34140.8(22)申请日 2019.03.26(71)申请人 广东博科实业有限公司地址 511455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市南公路黄阁段230号(自编四栋合金部)103-31房(仅限办公)(72)发明人 招志谋 陈彩纯 陈兴康 谢立钦 钟文雅 沈海妹 颜霞芳 廖赵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代理人 杨小东(51)Int.Cl.C05G 3/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环保型肥料防结块乳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肥料防结块乳剂,包括由原料为液体脂肪酸65%~70%、95%工业酒精15%~20%、浓氨水10%~15%,糖聚酯3~5%;经水解和皂化生成酯、甘油及高级脂肪酸铵盐混合物,再加入适量的稠化剂配成流动性良好的乳剂;所述液体脂肪酸为动物脂肪酸或植物脂肪酸。
本发明中当防结剂喷涂到肥料颗粒表面时,由于阳离子突然增多,防结乳液中的高级脂肪酸铵盐在肥料表面产生盐析结晶并交联形成一层薄膜疏水层,使肥料原本易吸水潮解的亲水端在盐析反应后使肥料表面重结晶改性变成增水端。
在肥料喷涂滚动过程中,接触空气后由于酒精的挥发作用,较快的带走水分,使本发明会呈较强的粘附性,可填充肥料的不规则表面,使得肥料间的接触表面积变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09928829 A 2019.06.25C N 109928829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28829 A1.一种环保型肥料防结块乳剂,包括由原料为液体脂肪酸65%~70%、95%工业酒精15%~20%、浓氨水10%~15%,糖聚酯3~5%;经水解和皂化生成酯、甘油及高级脂肪酸铵盐混合物,再加入适量的稠化剂配成流动性良好的乳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肥料防结块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脂肪酸为动物脂肪酸、植物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
用聚合物乳液为包膜剂制备缓释尿素姚俊杰;王亭杰;潘健平;阚成友;金涌【期刊名称】《化工进展》【年(卷),期】2005(24)6【摘要】介绍了采用聚合物乳液作为包膜剂制备包膜缓释尿素,具有工艺简洁和包膜过程绿色的特点,能够根本解决现有包膜过程中毒性有机溶剂的污染和回收问题.实验考察了聚合物乳液包膜剂平板成膜时的渗透系数,表明聚合物乳液是良好的缓释包膜剂.实验采用转鼓流化床工艺制备包膜尿素,测定了包膜尿素在水中的释放特性.通过扫描电镜检测包膜尿素和膜层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采用聚合物乳液直接对尿素颗粒包膜时,在颗粒表面形成的高湿性环境容易导致尿素表面溶解,水分蒸发后形成针状尿素结晶,复合在聚合物膜层中,包膜尿素进入水中时,针状尿素快速溶出,造成膜层多孔性渗漏,降低了包膜尿素的缓释性能.在聚合物乳液包膜前,先在尿素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硫磺阻隔层或石蜡疏水层,能有效抑制尿素在包膜时的溶出过程.【总页数】5页(P666-670)【作者】姚俊杰;王亭杰;潘健平;阚成友;金涌【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49.1【相关文献】1.秸秆基炭/高吸水树脂缓释尿素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J], 陆建华2.缓释尿素制剂及其蛋白精料的制备与检验:Ⅱ.缓释尿素蛋白精料对绵羊瘤胃… [J], 崔立3.缓释尿素制剂及其蛋白精料的制备与检验:Ⅰ.缓释尿素制剂及其… [J], 崔立;韩友文4.缓释尿素制剂及其蛋白精料的制备与检验:Ⅲ,缓释尿素蛋白精料对… [J], 崔立;韩友文5.三维石墨烯缓释尿素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J], 王振; 赵春宝; 杨海潮; 宋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可控交联度的大豆油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研究杨清萍;吴素平;王新闻;高静雅;卿宁【摘要】以丙烯酸(AA)作为开环试剂,与环氧大豆油(ESO)反应制备可控羟基数的多元醇(AE-SO),再与聚醚二醇(PPG)、异氰酸酯(IPDI)、亲水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TMP)和中和剂三乙醇胺(TEA)等原料,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大豆油基水性聚氨酯乳液(SWPU).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热重分析和机械测试研究了涂膜的结构和物理性能,研究了AESO和PPG相对含量的变化对SWPU的黏度和稳定性以及涂膜的耐水性、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地以AESO改性水性聚氨酯,得到的SWPU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涂膜耐水性得到改善,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得到提高,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期刊名称】《涂料工业》【年(卷),期】2016(046)008【总页数】6页(P41-46)【关键词】丙烯酸酯化环氧大豆油;可控交联度;水性聚氨酯【作者】杨清萍;吴素平;王新闻;高静雅;卿宁【作者单位】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江门529020;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江门529020;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江门529020;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江门529020;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江门529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0.4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态体系,具有难燃、无毒、低污染、易贮存、使用方便等特点,还具有耐低温、柔韧性好的优点。
传统的聚氨酯原材料,如异氰酸酯、多元醇,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产品,是不可再生资源,与传统高分子材料一样,水性聚氨酯将来也会面临由石油资源消耗过快而引起的原料缺乏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人们对环保型材料要求的提高,使用天然可再生资源来研制新型环保材料已经成为材料领域发展的新动向[1-2]。
我国拥有丰富的大豆资源,大豆油易得且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