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归纳与习题分析_100810
- 格式:ppt
- 大小:770.50 KB
- 文档页数:96
复习提纲 第一节: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0.估测被测物体质量,选择合适量程(称量)和分度值(感量)的天平,观察铭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或实验台)上。
水平放置2.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游码归零3.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平衡螺母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内,按“先大后小”顺序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右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左物右码5.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被测物体质量=砝码值+游码值6.取下物体,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实验完毕。
注:判断横梁平衡方法:a.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b.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
(黑体字为口诀)第二节:关于密度的计算:1、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反映了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
同种物质的密度受状态和温度的影响,但在物态和温度不变时为一定值。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从公式ρ=m/v 分析:ρ与m 或v 没有关系,只有当ρ一定时,m 与v 成正比。
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g/cm3=103 kg/m3, (即水的密度)2、密度的测量时的注意:1)量筒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分度值和量程,底部放水平,读数时与液面的底部相平。
2)用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所用固体不吸水,不溶水,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测固体密度时必须先测量质量后测量体积,防止因固体沾水测量值偏大,测量液体密度时想尽办法减少容器内壁沾水而造成液体体积偏小。
实验室常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1mL=1cm3 1L=1dm3。
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的刻度上密下疏。
3、计算合金密度:甲乙两种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等质量混合,混合后的密度为2ρ1ρ2/ρ1+ρ2;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密度为(ρ1+ρ2)/2。
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十一章三角形第1页至第18页为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第19页至第24页为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练习题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第25页为练习题答案第十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围。
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总结归纳,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数学知识点为例,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及例题分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知识点一:整数整数是指自然数、0和负整数的集合,用...,-3,-2,-1,0,1,2,3,...表示。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在整数中,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规律需要我们掌握和应用。
例题1:-3+5=√x,求x的值。
解析:在解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整数的加减法规则。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1)同号相加,绝对值相加,符号不变。
2)异号相加,绝对值相减,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
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规则,-3+5=5-3=2。
所以,-3+5=2。
由题意可得:-3+5=√x=2,解得:x=4。
例题2:-7+9=√(2x),求x的值。
解析:同样地,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规则,-7+9=9-7=2。
由题意可得:-7+9=√(2x)=2,解得:x=2。
知识点二:分数分数是指两个整数的比值。
分数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分数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总结和例题分析。
例题1:计算⅔+⅕。
解析:分数相加的步骤:先化为同分母,再将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先将⅔和⅕化为相同分母,⅔=10/15,⅕=3/15。
然后,10/15+3/15=(10+3)/15=13/15。
所以,⅔+⅕=13/15。
例题2:计算5/6-2/9。
解析:分数相减的步骤:先化为同分母,再将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先将5/6和2/9化为相同分母,5/6=15/18,2/9=4/18。
然后,15/18-4/18=(15-4)/18=11/18。
所以,5/6-2/9=11/18。
知识点三:方程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有一元方程和二元方程等多种形式,解方程是我们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大题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理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1.2 动量定理1.3 万有引力定律1.4 力的合成与分解1.5 力的平衡1.6 运动的描述1.7 地球的重力2. 热学2.1 温度与热量2.2 热力学第一定律2.3 理想气体定律2.4 内能和气体性质2.5 热力学第二定律2.6 相变和等温过程3. 光学3.1 光的传播3.2 光的反射和折射3.3 几何光学3.4 波动光学3.5 光的干涉与衍射3.6 光的色散4. 电磁学4.1 电场与电势4.2 静电场4.3 电流与电路4.4 磁场4.5 电磁感应4.6 电磁波4.7 电磁谐振5. 声学5.1 声波的产生5.2 声波的传播5.3 声波的特性5.4 声音的利用二、化学1. 原子结构1.1 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1.2 量子力学原理1.3 元素周期表1.4 元素的性质1.5 化学键和分子2. 化学反应2.1 化学方程式2.2 化学反应的速率2.3 化学平衡2.4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2.5 化学实验技术3. 物质的组成3.1 内能和焓3.2 热力学基本定律3.3 物态变化3.4 溶液和溶解过程3.5 分散系和胶体溶液4. 化学元素4.1 主族元素4.2 副族元素4.3 过渡金属元素4.4 难易氧化还原元素4.5 稀有气体元素5. 化学物质5.1 无机化合物5.2 有机化合物5.3 生物化学5.4 化学材料5.5 化学工程三、生物学1. 细胞生物学1.1 细胞的基本结构1.2 细胞的生物膜1.3 细胞的代谢1.4 细胞的分裂1.5 细胞的生物遗传1.6 细胞的早衰和凋亡2. 生物进化2.1 生物的进化历程2.2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2.3 生物的演化和变异2.4 生物地理和环境3. 生理学3.1 动物生理学3.2 植物生理学3.3 人体生理学3.4 微生物生理学3.5 细胞生理学4. 生物生态4.1 生态系统4.2 生态平衡4.3 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4.4 生态地理和环境4.5 生态预测和保护五、地理学1. 自然地理1.1 地理位置1.2 地理格局1.3 地理特征和地理过程1.4 地理时空关系1.5 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2.1 人类起源和演化2.2 地球资源2.3 地球环境和影响2.4 地球生态系统2.5 地球历史和地球进化3. 区域地理3.1 区域地理学基础3.2 区域地理的地域关系3.3 区域地理的区域关系3.4 区域地理的文化关系3.5 区域地理的经济关系四、政治学1. 政治思想1.1 政治学基础1.2 政治学发展1.3 政治学思想1.4 政治学实践1.5 政治学实验2. 政治制度2.1 政治制度的基础2.2 政治制度的组织2.3 政治制度的运作2.4 政治制度的改革2.5 政治制度的建设3.1 政治经济学基础3.2 政治经济学发展3.3 政治经济学思想3.4 政治经济学实践3.5 政治经济学实验4. 政治管理4.1 政治管理的基础4.2 政治管理的组织4.3 政治管理的运作4.4 政治管理的改革4.5 政治管理的建设五、历史学1. 中国历史1.1 中国古代史1.2 中国近代史1.3 中国现代史1.4 中国当代史1.5 中国未来史2. 世界历史2.1 世界古代史2.2 世界近代史2.3 世界现代史2.4 世界当代史2.5 世界未来史3.1 文化史的基础3.2 文化史的发展3.3 文化史的思想3.4 文化史的实践3.5 文化史的实验4. 历史事件4.1 历史事件的基础4.2 历史事件的发展4.3 历史事件的思想4.4 历史事件的实践4.5 历史事件的实验六、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1.1 经济学基础1.2 经济学发展1.3 经济学思想1.4 经济学实践1.5 经济学实验2. 微观经济学2.1 小经济学基础2.2 小经济学发展2.3 小经济学思想2.4 小经济学实践2.5 小经济学实验3.1 产业经济学基础3.2 产业经济学发展3.3 产业经济学思想3.4 产业经济学实践3.5 产业经济学实验4. 财政经济学4.1 财政经济学基础4.2 财政经济学发展4.3 财政经济学思想4.4 财政经济学实践4.5 财政经济学实验七、文学1. 文学理论1.1 文学理论基础1.2 文学理论发展1.3 文学理论思想1.4 文学理论实践1.5 文学理论实验2. 文学创作2.1 文学创作基础2.2 文学创作发展2.3 文学创作思想2.4 文学创作实践2.5 文学创作实验3. 文学鉴赏3.1 文学鉴赏基础3.2 文学鉴赏发展3.3 文学鉴赏思想3.4 文学鉴赏实践3.5 文学鉴赏实验4. 文学研究4.1 文学研究基础4.2 文学研究发展4.3 文学研究思想4.4 文学研究实践4.5 文学研究实验以上是常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研究目标:1.了解数据收集的常用表示方法:正、√、○。
2.学会用“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知道一个“正”字表示数量5.3.学会根据统计图表分析表格做出一些判断和回答问题。
4.能够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情况。
常见题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研究目标: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东西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3.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4.掌握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得到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
5.解决问题,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常见题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研究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一个通图形,通过对折来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左右、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相同),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对称轴。
2.认识平移:沿着直的路线运动(上、下、左、右、斜着),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只是位置发生路变化的的现象,叫做平移现象。
3.认识旋转:物体的每个部分都围绕着同一个点或(中心)转动的现象,叫做旋转现象。
常见题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研究目标:1.掌握口算题的解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掌握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3.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以及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值,这些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例如,45÷9=5表示将45平均分成9份,每份为5;同时也表示45中有5个9.另外,有40瓶可乐和32瓶橙汁。
由于每8瓶可乐可以装一箱,所以我们需要计算这些可乐能装多少箱。
根据题目条件,我们可以将40按照每8个一份进行平均分割,即求40中有多少个8.因此,我们可以使用除法计算40÷8=5.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计算的是可乐能装多少箱,因此应该使用40这个数字,而不是32.在解题时,需要仔细阅读题目,选择有用的数字。
(一)三角形部分一、知识点汇总1. 三角形的定义定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 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 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
注意:(1)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3)△ABC是三角形ABC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2、(1)三角形按边分类:(2)三角形按角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意:(1)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和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表示法:1、AD是△ABC的BC上的中线. 2、BD=DC=0.5BC。
3、AD是ABC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②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④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与交点之间的线段。
表示法:1、AD是△ABC的∠BAC的平分线.2、∠1=∠2=0。
5∠BAC。
3、AD平分BAC,交BC于D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②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表示法:1、AD是△ABC的BC上的高。
2、AD⊥BC于D。
3、∠ADB=∠ADC=90°.4、AD是△ABC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高是线段:高与垂线不同,高是线段,垂线是直线.②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而锐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战在角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小学六年数学重点知识点详解与习题解析一、整数的概念与运算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
在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中,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整数的加法有以下三种情况:- 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为正整数;- 两个负整数相加,结果为负整数;- 一个正整数和一个负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数决定,绝对值较大的数减去绝对值较小的数。
整数的减法可以用加法来表示,即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比如,a-b 可以写成a+(-b),其中- b表示b的相反数。
2.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整数的乘法有以下两种情况:- 两个正整数相乘,结果为正整数;- 两个负整数相乘,结果为正整数。
整数的除法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正整数除以正整数,结果为正整数;- 负整数除以负整数,结果为正整数;- 正整数除以负整数,结果为负整数;- 负整数除以正整数,结果为负整数;- 零除以任何非零整数,结果为零。
二、分数的概念与运算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表示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结果。
在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中,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需要先找到两个分数的公共分母,然后按照公共分母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分数a/b和c/d的加法,可以先找到b和d的最小公倍数m,然后将a/b和c/d的分母都改为m,再进行分子的加法或减法。
2.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分数的乘法只需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即可。
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来计算,即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的倒数形式。
例如,a/b÷c/d可以写成(a/b)×(d/c)。
三、小数的概念与运算小数是指整数之间的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小数的计算在数学中非常重要,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小数的读法与写法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然后用小数点读小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每一个数字都单独读。
写小数时,整数部分写出,小数点写在合适的位置,然后按位写出小数部分。
高一知识点总结加习题【总结部分】一、高一知识点总结在高一学习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我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数学高一的数学学习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代数与函数:学习了一元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内容,掌握了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圆的性质以及变量的相关概念。
- 几何与三角学:学习了平面几何中的相似与全等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理解了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
- 概率与统计: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图表的制作及分析,掌握了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
2. 物理在高一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 力学:学习了质点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以及抛体运动等内容。
- 光学:学习了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了解了镜子和透镜的成像原理。
- 电学: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等基本概念,了解了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关系。
3. 化学高一的化学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基础:学习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 化学反应:学习了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和倾向性,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 酸碱与盐:学习了酸碱中的pH值、酸碱滴定等相关知识,了解了盐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4. 生物高一的生物学习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基础:学习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了解了基因的结构及其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 生物进化:学习了生物的演化历程与分类体系,了解了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 生物多样性: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方法,了解了生物地理分布的规律。
【习题部分】以下是一些与高一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供同学们进行复习巩固:1. 数学习题(1) 解方程组:2x + y = 53x - 2y = 8(2) 已知三角形ABC中,AB = 3,AC = 4,BC = 5,求三角形ABC的周长和面积。
(3) 若函数 f(x) = 2x^3 + 5x^2 + 3x - 1,求 f(-1) 的值。
习题化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数学1. 整数1)整数的概念2)整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规则3)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4)整数的四则运算5)整数的乘方、除法2. 分数1)分数的概念和性质2)分数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3)约分和最大公约数4)分数的大小比较5)分数与小数的转化6)分数的四则运算3. 实数1)实数的概念和性质2)实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3)实数的加、减、乘、除4)实数的平方根、开方运算5)实数的乘方和乘方根运算4. 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判定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5. 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判定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6. 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2)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3)二次根式的化简4)二次根式的应用题7. 二次方程1)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2)二次方程的解的判定3)二次方程的应用题8. 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判定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9. 几何1)点、线、面和体的概念和性质2)角的概念和性质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4)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5)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6)圆的性质和计算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8)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和计算第二部分:物理1. 运动1)运动的概念和性质2)匀速直线运动3)变速直线运动4)匀变速直线运动5)曲线运动6)圆周运动2. 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和性质2)力的分类3)力的作用与力的平衡4)牛顿运动定律5)摩擦力6)弹力3. 动能和功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2)功的概念和计算3)动能和功的关系4. 力和机械能1)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2)重力势能3)弹性势能4)机械能守恒定律5. 热力学1)热的概念和性质2)热量的传递3)热量的计算4)内能和焓5)热力学第一定律6. 声光电1)声波的概念和传播规律2)光的概念和性质3)电流的概念和性质4)电磁感应5)电路和电路元件第三部分:化学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物质的概念和分类2)物质的性质和特征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改变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概念和结构2)元素的概念和性质3)元素的周期表4)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规律3. 化学键和化合物1)化学键的概念和性质2)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4)化学式和化合价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3)化学计算的基本规律和方法4)氧化还原反应5. 物质的性质和应用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应用和变化3)物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第四部分:生物1. 细胞1)细胞的概念和性质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的分裂和增殖2. 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1)新陈代谢2)呼吸作用3)营养和消化4)循环和排泄5)生殖和生长3. 生物的分类和进化1)生物的分类和特征2)生物的进化和变异4. 生物的生态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3)生物圈和生物多样性第五部分:语文1. 文言文阅读1)古文名篇选读2)古文名句解析3)古文名句应用2. 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名著及作者2)古代文学名人及作品3)古代文学流派及风格3. 词语搭配1)词语出处及应用2)词语辨析及运用3)词语搭配及成语来源4. 语法知识1)语法基础知识2)句子成分和结构3)虚词用法5. 写作素养1)写作常识和基本要求2)文体特点及应用3)写作技巧和范文鉴赏第六部分:英语1. 词汇1)词汇量和词汇量扩充2)各种词类及用法2. 语法1)名词、代词和形容词的用法2)动词时态、语态和语态3)句型和句子结构3. 阅读1)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2)短文理解和词汇应用4. 写作1)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2)日常写作和应用技巧5. 口语1)日常口语的应用和训练2)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以上是习题化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