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干货:高中“物化生”解题必备的177条重要结论!
- 格式:pdf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6
精心整理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γsin3F=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二、运动学1时间等分(T):①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12:22:32F2②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S n -S n-k =kaT 2 a=ΔS/T 2 a=(S n -S n-k )/kT 2位移等分(S 0):①1S 0处、2S 0处、3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经过1S 0时、2S 0时、3S 0时···时间比:t 0as v t2=o 002at t v s +=9.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At+Bt 2式中a=2B (m/s 2)V 0=A (m/s ) 10.追赶、相遇问题 )::3:2:1n Λn ::3:2:1Λ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V 匀=V 匀减V 0=0的匀加速追匀速:V 匀=V 匀加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S max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位移相等,时间相等。
A 与B 相距△S ,A追上B :S A =S B +△S ,相向运动相遇时:S A =SB +△S 。
11.小船过河:345.α光滑,相对静止弹力为零相对静止光滑,弹力为零7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 。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须熟记的75个结论1. 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而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大小成正比。
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结论。
2. 光速在真空中为常数,约为3.0×10^8m/s,不会因光源的运动状态而改变。
这是相对论的基本结论。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能量守恒不变。
4.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不变。
5. 焦耳定律:通过导线的电流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时间的长短有关。
6. 温度与物体内能的平均动能成正比,低温表示物体内能的平均动能较低。
7. 电压等于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8. 电阻的大小和材料的导电性质、导线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9. 静电力与电荷的大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有关。
10. 质心是物体所有微小质量元的叠加点,对于孤立系统,质心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1. 引力是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12. 由高温向低温传热的过程中,热量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13.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4.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15. 电压(V)等于电能(E)与电荷(q)的比值。
16. 缓冲区中溶液的pH值趋近于缓冲溶液的pK值。
17.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
18. 电极电位差等于氧化电位减去还原电位。
19. 多晶半导体的电导率比单晶半导体的电导率高。
20. 同等电荷和距离条件下,电势能最大的是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
21. 同质异能:同质核的差能级发生跃迁,发射出γ射线。
22. 柳暗花明又一村:光强较弱的地方会有衍射现象,形成亮斑。
23. 光的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能量越小。
24. 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按照万有引力公式计算。
25. 单色光通过凸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主焦点。
必记的35条规律和结论【化学基本概念版块】一、 常用化学定理二、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规律1.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产物。
如:O H Mn Fe H MnO Fe 223424585++=+++++-+还原性:++>22Mn Fe ;氧化性:+->34Fe MnO 。
2. 有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大于排在后面的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后面金属离子的氧化性强于前面金属你的氧化性(+3Fe 除外)。
如:+++++++>>>>>>232223Mg Al Zn Fe H Cu Fe3. 根据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单质: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至下,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如:氧化性:2222222I Br Cl F F O N >>><<,;还原性:Cs Rb Na Li Al Mg Na <<<>>,。
气态氢化物:同一周期从左至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元素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难易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反应条件越低),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就热条件下产生氯气,而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所以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强于二氧化锰的氧化性。
5. 根据电解反应判断原电池负极金属的还原性一般比正极金属的强,电解池中阴极优先析出的金属氧化性强。
6. 根据浓度、酸碱性判断同一氧化剂,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如: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酸性条件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中性、碱性条件下的氧化剂。
7. 根据同一物质反应物的价态判断同一还原剂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氧化产物中元素化合价越高氧化剂氧化性越强。
高考理综化学解题必备的32条重要结论!1、溶解性规律——溶解性表;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Fe3+>Cu2+ >H+>Pb2+>Fe 2+ >Zn2+ >Al3+>Mg2+ >Na+>Ca2+ >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Br- >Cl- >OH- >含氧酸根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3CO32- + 2Al3+ + 3H2O= 2Al(OH)3↓+ 3CO2↑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2H2O = H2↑+ Cl2↑+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Pb –2e-→PbSO4 PbO2 +2e- →PbSO4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整理全)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基本定理定律推导而来。
2、必须熟知结论条件,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对计算题分析有一定作用。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接触但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形变瞬间完成。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S S V V V V t 2221212+=+==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5.自由落体: (g 取10m/s 2)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 202m v h g =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高中物理的常用结论及重要知识点一.力 物体的平衡: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V t 2221212+=+==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中间位置的速度:V V V S212222=+,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5.“S=3t+2t 2”:a=4m/s2 ,V0=3m/s.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生物】高中生物99个经典结论高中生物这门学科,涵盖了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和规律。
以下是 99 个经典结论,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体现在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差异性体现在元素含量相差较大。
3、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 等。
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5、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6、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多样性。
7、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8、 DNA 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 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9、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10、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1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
12、细胞器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3、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14、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15、溶酶体是“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16、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调节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17、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8、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9、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0、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被动运输,其特点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2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
高三生物复习必备:细胞学重点结论汇总高三生物复习必备之细胞学重点结论汇总如下: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肽键:—NH—CO—|NH2—C—COOH|H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5 、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基本元素:C、H、O、N(4种)最基本元素: C(1种)主要元素:C、H、O、N、P、S(6种)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