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环境描写的四种作用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能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传达作品的主题、氛围和情感。
下面将介绍环境描写的四种作用,并且拓展这些作用的具体内容。
1. 背景铺垫:环境描写可以用来为故事或情节铺垫背景。
通过描写环境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社会背景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融入故事情节。
例如,在一个写实主义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描绘下雨的城市街道和湿漉漉的天空来创造出一个悲伤、沮丧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
2. 情感交代:环境描写可以通过运用形容词、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人物的情感状态。
例如,在一篇写爱情的散文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美丽的海滩、温暖的阳光和轻柔的海风来表达主人公的幸福和快乐。
同时,作者也可以通过描绘阴暗的森林、狂风暴雨和急剧下降的温度来传达主人公的孤独和绝望。
3. 主题强调:环境描写可以用来加强作品的主题。
作者可以通过描绘环境中的细节来展示作品所探讨的主题或思想。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作者可以通过描绘污染的河流、破败的工厂和逐渐消失的自然景观来强调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并呼吁读者积极参与保护环境。
4. 展现人物性格:环境描写可以通过与人物形象的对比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在一部小说中,一个守旧保守的人物可能居住在一个陈旧、拥挤的房子中,而一个开放进取的人物可能居住在一个现代、宽敞的公寓中。
通过环境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总之,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为故事铺垫背景、表达人物的情感、强调作品的主题以及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巧妙运用环境描写,作家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的作用及主旨归纳的方法一、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全归纳环境描写可分自然环境和自然环境,以下分别归纳一下它们在文章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可以熟记在心,使用时逐一对照。
(以下为教师归纳,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虽有较高的实用性,但一定要结合具体题目分析,切勿照搬)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 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故事气氛;4.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深化作品主题;6. 暗示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提示: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
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开篇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发展作用:提示:可能是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作用,要根据文章内容而定,开头用环境描写,第一种的作用可能性大1、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景,为下文作铺垫;2、烘托人物的心情;3、渲染气氛;4、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答题格式:提示:要结合具体环境描写说作用。
①渲染……气氛;②烘托……心理;③交待……时代背景;④揭示……地域风貌特征;⑤突出了……主题;⑥为XXX人物的出场安排典型环境;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⑧彰显了XXX人物的性格。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咸亨酒店,这里顾客贫富悬殊,阶级明显对立。
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注定下文中他不被人同情,而被冷馍社会吞噬的悲剧命运。
二、渲染气氛如《故乡》第二小节:“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环境描写,描绘了故乡深冬萧瑟的景象,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境,荒凉的景象与主人公悲凉的心境融为一体。
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凄冷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烘托出“我们”出行时“欢快、骄傲”之情。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展示人物性格,交代故事发生时间等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的作用是交代社会时代大背景,突出浓郁的地域风情。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时间、地点、景物、气候、季节等方面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某种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二是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某种心情,具有象征暗示作用。
三是通过环境描写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思,深化主题。
四是烘托人物心情及反映人物性格,增加文章真实性。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整个时代和社会背景去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书写其无法改变的命运。
社会环境同时还具有十分浓郁的地域特色及风土人情,刻画出某种特定的社会氛围及社会缩影。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用的比较多,比如变色龙一文开篇写到:四下一片寂静。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这段环境描写写出了破落的景象,编号:________________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也揭示了奥楚蔑洛夫迎合现实、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
再如孔乙己一文,“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么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短衣帮和穿长衫的就是社会环境描写,表现了阶级对立关系。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
2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
3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例1: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分析:《孔乙己》开头用了一段文字描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特别是两类顾客的衣着和喝酒方式的差异。
揭示了清末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等情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孔乙己》社会背景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孔乙己活动的舞台,注定下文中他不被人同情,而被冷馍社会吞噬的悲剧命运。
例2:《变色龙》中开头的环境描写句子“警官奥楚美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
四下里一片寂静。
……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
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
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分析其作用。
分析:压抑的社会环境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交代了狗咬人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例3:《最后一课》中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社会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为“最后一课”做铺垫。
4自然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高中语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营造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环境的描写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从而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比如在小说《子夜》中,作者通过___太爷的所见所闻,描写了上海在20世纪30年代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危险。
而在《孔乙己》中,开头对___的描写则为主人公___的出场作了铺垫,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对立。
自然环境的描写则可以为故事的情感氛围营造出独特的背景。
比如在小说《草房子》中,作者通过描写四季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家庭的贫困和艰辛。
而在《红楼梦》中,作者则通过描写四时景物的变化,为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变化营造出了恰当的氛围。
总之,环境描写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为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氛围营造出恰当的背景。
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和特定的氛围。
作家常常通过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例如,___的《故乡》和《药》利用环境描写烘托出小说的悲凉和阴冷气氛。
而《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的景物描写则营造出神秘诡异、变幻莫测的气氛,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环境描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
例如___的《七根火柴》中的环境描写,通过描写草地沉浸在雨雾中、荒草被暴雨冲洗、天阴沉沉等情景,衬托出___因受伤而掉队后的迷茫、无助、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心理,为后续火柴出现作好了铺垫。
总之,环境描写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描绘自然环境,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立体感,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___回到家中,作者描写了夜晚的景色:“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
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描写暗示了___经历了一段紧张的下午,现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浅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者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
高尔基将它比作是“风俗画”。
我们打开小说这“半亩方塘”,常常会欣赏到社会环境这“天光云影”,徘徊其间,摇曳多姿。
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如课文《曹操献刀》(《三国演义》选段)的开头,写司徒王允以过生日为名,把众位官员约邀到家中,忽然掩面大哭:“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
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帝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
”这段话,是借王允之口,向读者传达了“曹操献刀”这段故事的时代背景: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引得朝野震怒。
乱世出英雄,为曹操的出场提供了社会环境。
再如课文《吴老太爷进城》(《子夜》选段)开头,有这样一段描写:“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
吴老太爷向前看。
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在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比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
顾客贫富悬殊,阶级明显对立。
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这样的描写为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温饱、没有人同情与怜悯,最后悲惨的死去。
二、渲染气氛。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例如,先生的《故乡》开篇这样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