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3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及《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合用于本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第二章范围第三条儿童系统保健对象为 0-6 岁儿童;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散居儿童、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第四条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含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 、定期健康体检、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第三章服务内容与流程第五条胎儿保健:动态监测胎儿发育状况,为孕妇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指导,避免或者减少孕期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在知情自愿的原则上,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
第六条新生儿保健1. 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2. 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不少于2 次(含满月访),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
首次访视应在出院 7 天之内进行,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儿童保健医生或者乡村医生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3. 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办法》的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第七条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1. 建立儿童系统保健册(表、卡):新生儿满月或者出生后 42 天,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或者母亲产后 42 天健康检查,在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儿童系统保健册,并进行随访;重点问询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儿专案管理要点今年8月份我院对各乡(镇)卫生院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进行了督导,并结合2010年10月份以来各乡镇卫生院上报的高危儿筛查和追踪管理情况看,各地对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儿专案管理工作还很不规范。
一、各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情况(一)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情况因妇幼卫生公共项目重点放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大部分的儿童系统管理工作,但工作发展不平衡,有派人参加《2010年福建省儿童保健医师培训班》学习的卫生院,在开展儿童系统管理中工作做得较好,儿童保健门诊工作量较大的有城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岩前、桃溪、万安、中山等卫生院,其余卫生院儿保门诊体检量少或无。
大部份乡镇还是没有按新的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办法规范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二)对高危儿筛查和追踪管理方面各乡镇卫生院儿保科因门诊体检数少,筛查的高危儿数也较少,高危儿筛查率低,并且单一。
普遍存在无高危儿筛查登记表,高危儿专案管理表薄卡填写不规范。
各乡(镇))上报的高危儿筛查及追踪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填写表格不规范,有缺项、漏项,如未填写患儿姓名、保健指导内容、联系电话等。
2.对高危儿诊断的疾病名中有出现“营养不良”等不属于高危儿的疾病范畴。
3.保健指导内容无填写或填写不规范,没有起到对高危儿进行针对性指导。
4.对高危儿转归后未能及时结案转归。
5.部分乡(镇)还在使用旧版的体弱儿管理表等现象。
二、规范儿童系统管理和高危专案管理工作要求(一)使用新的体检表《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已于2010年9月份重新制定并下发。
要求全部按省卫生厅的要求,统一使用新的《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18月龄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18月龄以上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男童年龄别体重曲线图》、《女童年龄别体重曲线图》,还没有使用新的体检记录表应尽快更换使用。
(二)规范填写健康体检表记录1、《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要注意填写访视的时间、次数。
儿童保健信息管理近年来,儿童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提高对儿童保健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儿童保健信息管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挑战及应对措施。
首先,儿童保健信息管理对于儿童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我们可以有效地记录和跟踪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疾病诊疗信息、预防接种记录等重要健康数据。
这些信息对于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管理者可以根据儿童个体的数据分析,制定个性化的保健方案,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然而,儿童保健信息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涉及儿童个体隐私的问题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儿童的个人信息应严格保密,避免泄露造成的不良后果。
其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也是一个挑战。
投入高昂的成本和长期支持是构建高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医疗机构来说更是如此。
针对以上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的范围和要求。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可以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对个人信息的审查和监管。
此外,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享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保健信息管理不仅是医疗机构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家长可以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合理安排儿童的生活、饮食和运动。
此外,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儿童保健信息管理对于提高儿童健康管理水平和预防儿童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面临的挑战也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政府、医疗机构、家庭和社会多方合作,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全面健康的儿童保健信息管理体系,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附件4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福建省卫生厅二○一○年九月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卫生保健和教养方法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进行定期、动态、系统的观察和了解,早期发现儿童缺陷与残疾以及其它影响儿童健康的不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并对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减少致残性损伤,降低婴幼儿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具体内容:第一部分:儿童各期保健和健康教育第二部分:儿童体格检查第三部分:儿童体格发育评价第四部分:小儿生长发育监测第五部分:儿童五官和心理保健第六部分:儿童常见病防治第七部分:高危儿专案管理第八部分:儿童保健资料管理第一部分儿童各期保健和健康教育根据小儿年龄的增长以及解剖生理特点和生活条件的改变,将小儿时期划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1.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不满28天;2.婴儿期:出生至不满1周岁;3.幼儿期:1周岁至不满3周岁;4.学龄前期:3周岁至6周岁;5.学龄期:6周岁至12周岁;6.青春期:女童的青春期为11~12岁到17~18岁,男童为13~15岁到19~21岁。
儿童保健工作的主要对象是0~6周岁儿童,重点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
一、新生儿期保健(一)新生儿保健的重要性:新生儿初离母体,从子宫内生活转到外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生儿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抗感染的能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容易由轻变重,死亡率高。
新生儿早期(生后第一周)是由宫内过渡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也是生命的最脆弱期。
因此,做好新生儿期保健非常重要。
(二)新生儿保健具体内容:1.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72小时后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