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湘教版) 物质的构成
- 格式:pptx
- 大小:491.33 KB
- 文档页数:14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2O表示水。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如2H2 + O2 → 2H2O。
3.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4.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5. 化学量与计量- 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化学反应与类型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多物质合成一种物质,如N2 + 3H2 → 2NH3。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物质,如2H2O → 2H2 + O2。
-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化合物,如Zn +H2SO4 → ZnSO4 + H2。
-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如AgNO3 + HCl → AgCl↓ + HNO3。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 酸是氢离子(H+)的供应者,如HCl、H2SO4。
- 碱是氢氧根离子(OH-)的供应者,如NaOH、Ca(OH)2。
- 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如NaCl、CuSO4。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如Fe → Fe2+ + 2e-。
- 还原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如Cu2+ + 2e- → Cu。
- 氧化剂是促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如O2。
- 还原剂是促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如H2。
3.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湘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二. 重点、难点:重要知识点、考点的复习与整理(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15.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Si硅Al铝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1)H2和He (2)CO、N2和Si (3)O2和S (4)OH-和F-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6. 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8.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
而湘教版化学九年级的课程,作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主要涵盖了物质的变化与反应、离子与电解质、金属与非金属、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变化与反应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如金、银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水、盐等。
2.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组成决定了其性质。
物质的组成主要包括元素种类以及元素之间的化学组合方式。
物质的性质又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3. 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但物质的化学组成不变,如水从液态变为固态。
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如铁生锈。
二、离子与电解质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电解质是能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物质。
在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中,我们将学习到离子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分类和性质。
1. 离子的概念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根据带电情况,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
2. 电解质的分类和性质根据能否导电,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能完全离解成离子的电解质,如酸、碱。
弱电解质是只部分离解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是其重要性质之一。
三、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物质的两大类别,每一类别具有不同的性质。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一、物质的结构1. 原子a.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 元素的定义: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
d. 电子层:原子核周围围绕电子的运动轨道。
2. 分子a. 分子的定义: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而成的物质。
b. 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各种元素种类和个数的化学式。
3. 元素周期表a.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按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
b. 周期和族:按原子序数的不同,元素可以分为周期和族。
c.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类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二、物质的性质1. 常见物质的性质a. 金属元素的性质:导电、导热、延展、可塑。
b.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不导电、不导热、脆而易碎。
c. 元素间化合物的性质:性质和原子构成有关,如共价键化合物不导电,离子键化合物导电。
2. 物质的化学反应a. 化学反应的定义:原物质变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b.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c.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反应过程的式子。
d. 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
e. 反应的热效应: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三、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变化方式a. 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在外在形态和性质上的变化,如溶解、沸腾等。
b. 物质的化学变化:原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2. 物质变化的条件a. 化学反应的条件:有些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存在。
b. 物理变化的条件:如气体的液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四、离子和化合物1. 离子的生成a. 离子的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b. 离子的生成方式:原子失去或增加电子而形成正离子和负离子。
2. 化合物的种类a. 盐类化合物: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b. 共价键化合物:通过共价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