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简明表格查阅版
- 格式:doc
- 大小:514.50 KB
- 文档页数:1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速查汇总表v20191111上篇:文字说明前言对建筑师来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建筑规范,是每个建筑师(包括方案设计师)首先必须掌握和遵守的法规文件,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
但众所周知,规范原文的防火设计逻辑、组织结构和文本语言,并不很方便在日常建筑设计中、按建筑师的设计逻辑和设计流程进行使用,对于设计图纸的校对审核也有不便之处。
因此,我们根据自己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对规范的内在设计逻辑进行整理、提炼和重组,以速查汇总表格的形式,尽可能系统明晰地表达。
这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辅助建筑师进行防火设计,也有利于初学者对规范的理解掌握,提升学习规范的效率。
因为是初次进行此类工作,能力有限,难免会有错漏不足之处,希望读者们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此外,规范中还有一些存在歧义和不易理解的局部,还需要在未来的版本中予以汇总并向有关专家请教解决。
十多年前,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在工作导师范亚树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规范,就产生了整理规范的想法。
从今年开始,一方面为了提升公司设计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作为整个天造地设联盟进行设计培训的基本教材,我们正式开始了防火规范的整理工作。
经过公司诸位同事的共同努力,完成了第一版的规范汇总表,在此对多年来帮助过我们的前辈和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本次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速查汇总表》已经分作五期,发表在我们天造地设联盟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
以后我们还会不定期更新迭代本汇总表,并逐步开展其他规范整理等专业工作,并分享给同行和全社会,希望能和众多同行们一起,为行业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让行业发展更加健康和美好。
(与本规范关系密切的还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以及各类建筑专项规范中的防火篇章,尚需逐步整理融入本汇总表。
民用建造防火规范简明版1. 民用建造种类繁多,在此仅涉及防火规范中界定的居住建造和公共建造。
2. 普通而言,防火规范按层数分类居住建造、按高度分类公共建造。
3. 当住宅≤9F 或者公建<24m 时,执行《建造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22;当住宅≥10F 或者公建>24m 时,执行《高层民用建造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 年版)。
4. 当地下室为车库时,还应执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当地下室设人防时,还应执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 (2001 年版)。
5. 当项目为住宅建造时,还应执行《住宅建造规范》GB 50368-2005中:9 防火与疏散;当项目为办公建造时,还应执行《办公建造设计规范》JGJ67-2022 中:5 防火设计。
6. 当项目所在地为深圳时,还应执行《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关于明确消防车道及登高面操作面设计参数的通知》。
1. 防火规范按层数和高度将民用建造分类为单层、多层、高层和超高层,高层又再分为一类高层和二类高层。
2. 单层建造——1F 的建造(包括>24m 的1F 建造)多层建造——≤9F 的住宅(≥7F 时楼梯应通出屋面)<24m 的公建(≥5F 时楼梯应通出屋面)二类高层建造——10~18F 的住宅(≥12F 时应设消防电梯)24~50m 的公建(>32m 时应设消防电梯)一类高层建造——≥19F 的住宅>50m 的公建以及>24m 以上部份的每层面积>1000 ㎡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24m 以上部份的每层面积>1500 ㎡的商住楼;高级住宅与重要公建。
超高层建造——>100m 的所有建造1. 建造物的耐火等级按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分为四级,重点掌握一、二级。
2. 一类高层建造、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其余均可为二级。
1. 高层建造均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 导读通过分析消防本质和目的,理解消防措施的设置。
根据消防要求对规范条文分类并进行列表比较,便于设计师熟练掌握和快速查阅防火设计规范的常用条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下称《建防规》)与旧规范相比,有很多变化,这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建筑形式、规模、功能转变,例如建筑越来愈高、体量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等,同时消防设施不断更新换代。
尽管我国的防火规范已经更新过多次,但是消防的基本原理始终未变。
本文从原理上分析万变不离其宗的消防核心本质,同时通过简明的列表形式以及对条文的分类,使设计师能快速简便地查阅《建防规》相关内容。
1消防本质与逃生措施分析1.1烟与火发生火灾后,对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主要是烟与火。
大火对人体的烧伤有时不致立刻死亡,而大火产生的浓烟(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及高温缺氧)则会在几分钟之内使人窒息而亡。
因而在《建防规》中除了规定防止火灾发生、控Word 资料. 制火灾蔓延、迅速消灭火灾隐情的措施外,同时根据烟气的特点而规定大量的防排烟措施,以保障火灾发生时,建筑内的人员能迅速逃生。
1.2防烟与排烟为使人避免在火灾中因窒息而亡,《建防规》中规定了一些特殊的房间。
在建筑发生火灾时,通过室外的送风机,将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风井送入这些房间,一方面使这些房间形成比周围房间更大的气压,防止浓烟进入;另一方面,送入的新鲜空气能使进入此类房间避难的人群呼吸通畅。
此类房间有如防烟楼梯间、防烟前室等正压房间。
如果送风速度过大,容易造成正压房间压力值过大,开向正压房间的门不易打开,而如果送风井过大,必然造成建筑面积的损失,因而正压房间一般不宜过大,较大的房间则一般采用排烟的措施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由于烟气的比重较轻,火灾时烟气会上升到房间天花板处,所以在天花板处利用排风机经过排烟口和排烟风道将室内的烟气迅速排到室外(排烟速度可以高达15m/s),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员窒息,保障人身安全。
表3.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3.1.3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3.2.1 不同耐火等级厂房和仓库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表3.3.1 厂房的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
除甲类厂房外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本表规定,且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或防火分隔水幕分隔。
采用防火卷帘时,应符合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采用防火分隔水幕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 的规定。
2 除麻纺厂房外,一级耐火等级的多层纺织厂房和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纺织厂房,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0.5倍,但厂房内的原棉开包、清花车间与厂房内其他部位之间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分隔,需要开设门、窗、洞口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3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造纸生产联合厂房,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5倍。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混式造纸联合厂房,当纸机烘缸罩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完成工段设置有效灭火设施保护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工艺要求确定。
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谷物筒仓工作塔,当每层工作人数不超过2人时,其层数不限。
5 一、二级耐火等级卷烟生产联合厂房内的原料、备料及成组配方、制丝、储丝和卷接包、辅料周转、成品暂存、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等生产用房应划分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工艺条件许可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
其中制丝、储丝和卷接包车间可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工艺要求确定,但制丝、储丝及卷接包车间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进行分隔。
厂房内各水平和竖向防火分隔之间的开口应采取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6 厂房内的操作平台、检修平台,当使用人数少于10人时,平台的面积可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内。
一、常用数据表1《高规》7.4.6.5:消火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大于1.0MPa;当大于1.0MPa时(老规范0.8Mpa),应采取分区给水,动压不大于0.5Mpa,否则加减压孔板(建规8.4.3)。
同时要求静压不低于0.07/0.15MPa。
2《高规》5.1.6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平米。
3老《自规》5.4.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内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17.7×104帕斯卡。
4《建规》9防烟与排烟: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5其它:(1)280度排烟阀,装在排烟口,平时关,烟感驱动打开(联动排烟机),280度关闭(联动排烟机)。
(2)70度防火阀,装在空调通风管道,平时打开,70度自动关闭。
常用管径:公称1520253240506580100125150外径2025324050637590110140160二、选型推荐1.线缆干线接地干线ZCN-BV(1×35或25)FPC40ZR-KYJV(4×2.5)回路信号线/电话线/广播线固定式对讲电话线ZR-KYJV(n×2.5)火灾显示盘与报警控ZR-KYJV(8×2.5)SC32制器连接线(Y)ZR-YJV(4×4)电源线:火灾显示盘(P)/联动支线报警线ZCN-BVS-2×1.5-SC15CC多线控制线ZCN-BV-2×1.5-SC15CC24V DC ZCN-BV-2×4-SC20CC电话线ZCN-RVVP-2×1.5-SC15FC/WC总线制/广播线/ZCN-BV-2×1.5-SC15CC消火栓启泵线ZCN-BV-5×2.5-SC25FC/WC消防报警线ZR-RVS-2X1.5-SC1524VDC电源线ZR-BV-2X2.5-SC15消火栓启泵线ZR-RVS-4X1.5-SC20消防广播线ZR-RVS-2X1.5-SC15消防电话线ZR-RVS-2X1.5-SC1524V DC BV(3X2.5)SC15层显间连线RVS(2X1.5)SC25排烟机线ZR-KVV6*1.5-SC25导线型号导线根数穿管规格穿管规格备注BV-2.5mm2~3PC16SC154~5PC20SC206~8PC32SC252.报警系统报警系统JB-3102两总线分布式全智能水流报警流程:报警阀不是一层楼一个(带800个喷头),水流指示器、信号阀一层一个。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13J811-1改(2015年修改版)编制说明1 编制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8]83号文“关于发布《2008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及相关的建筑设计标准、规范。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
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别,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 适用范围本图集可供全国建设单位、规划和建筑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相关人员以及消防监督人员配合规范使用;并可作为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教学的参考。
3 编制原则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部分条文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表示出来,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原意,以便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 编制方式4.1 本图集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条文为依据,图示内容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的顺序排列。
4.2 图示表达:4.2.1 正文蓝底部分是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原文(包括章节编号等)的直接引用。
字体按规范编制的要求,强制性条文为黑体,普通条文为宋体。
4.2.2 白底部分为图示的内容,是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的理解和注释,字体釆用仿宋体。
4.3 “【图示X】”为本图集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相应处加注的图示对应编号。
4.4 “〖条文说明〗”为本图集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相应处引用的条文说明的注解。
4.5 “[注释]”是编制单位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所包含内容的说明,提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或该条目的适用范围。
导读通过分析消防本质和目的,理解消防措施的设置。
根据消防要求对规范条文分类并进行列表比较,便于设计师熟练掌握和快速查阅防火设计规范的常用条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下称《建防规》)与旧规范相
比,有很多变化,这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建筑形式、规模、功能转变,例如建筑越来愈高、体量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等,同时消防设施不断更新换代。
尽管我国的防火规范已经更新过多次,但是消防的基本原理始终未变。
本文从原理上分析万变不离其宗的消防核心本质,同时通过简明的列表形式以及对条文的分类,使设计师能快速简便地查阅《建防规》相关内容。
1消防本质与逃生措施分析
1.1烟与火
发生火灾后,对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主要是烟与火。
大火对人体的烧伤有时不致立刻死亡,而大火产生的浓烟(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及高温缺氧)则会在几分钟之内使人窒息而亡。
因而在《建防规》中除了规定防止火灾发生、控制火灾蔓延、迅速消灭火灾隐情的措施外,同时根据烟气的特点而规定大量的防排烟措施,以保障火灾发生时,建筑内的人员能迅速逃生。
1.2防烟与排烟
为使人避免在火灾中因窒息而亡,《建防规》中规定了一些特殊的房间。
在建筑发生火灾时,通过室外的送风机,将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风井送入这些房间,一方面使这些房间形成比周围房间更大的气压,防止浓烟进入;另一方面,送入的新鲜空气能使进入此类房间避难的人群呼吸通畅。
此类房间有如防烟楼梯间、防烟前室等正压房间。
如果送风速度过大,容易造成正压房间压力值过大,开向正压房间的门不易打开,而如果送风井过大,必然造成建筑面积的损失,因而正压房间一般不宜过大,较大的房间则一般采用排烟的措施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由于烟气的比重较轻,火灾时烟气会上升到房间天花板处,所以在天花板处利用排风机经过排烟口和排烟风道将室内的烟气迅速排到室外(排烟速度可以高达15m/s),也可以
可以看出发生火灾时,建筑内最安全的区域是设置防烟设施的房间,也是供人员逃生的重要通道和空间。
1.3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疏散走道为负压区域,避难走道为正压区域,烟气可以进入疏散走道却无法进入避难走道,因而两者的安全系数也是不同的。
疏散走道在图纸上常常标注为走道或走廊。
超过20m的疏散走道需要设置
排烟设施,因而当发生火灾时,人员进入疏散走道后的安全系数比无排烟的室内相应提高,同时疏散走道也起到将逃生人员引到楼梯或室内外等安全出口的作用。
1.6疏散分开
现代建筑常常将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如建筑上部为酒店、办公、住宅,下部为商业等多功能形成的综合体建筑。
设计中常常将不同功能区域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共用,既影响消防安全又影响日常管理。
《建防规》1.0.4条、5.4.1条、5.4.10条、5.4.11条规定,由于不同使用功能空间的火灾危险性以及人员疏散要求各不相同,因而不同使用功能区域或场所之间,需要进行防火分隔,以保证火灾不会相互蔓延,各自的疏散设施也应分开设置。
2消防“1”“2”
“1”与“2”指的是《建防规》中频繁提到防火措施的数量,而“1”与“2”之间的界限成为规范要求的重点。
例如:采用1个或2个防火分区的界限,采用1个或2个安全出口的界限等。
“2”在规范中体现双保险的含义,也即在
防火分区的目的是一旦发生火灾,将火势控制在防火墙围合一定界限的范围内,避免火势蔓延到相邻安全的区域。
消防“1”“2”的内容主要包括防火分区和疏散口数量的要求。
防火分区设计中应注意:1)商业建筑中的餐饮场所常常有明火出现,因而应与商业营业厅进行防火分隔,如果位于高层建筑中时,商业中餐饮场所防火分区界限应是3 000㎡,而不是4 000㎡;2)允许采用敞开楼梯间的建筑,如5层或5层以下的教学建筑、普通办公建筑等,该开敞楼梯间可以不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考虑防火分区叠加计算。
3消防极限
《建防规》中规定的界限作为选择“1”与“2”的条件,而规范中有些条文则提出不可逾越的界限,设计过程中不可越雷池半步,本文称之为“消防极限”,超过极限则意味着违反规范。
消防极限主要体现在(A)建筑功能房间设置的极
表4中提到的安全出口,特别是疏散距离规定中提到的安全出口不是只包含
4超越极限
极限本不应该超越,但是现代建筑的功能、规模、类型不断变化,造成很多极限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因而规范中有些条文的极限,在满足限定条件下依然可以超越。
表7列举了《建防规》中部分超越极限的条文,而超越极限则必须增加相应的限制措施,以保障消防的安全系数。
5部分规范细节分析与解读
5.4术语对比
(1)高层裙房与多层建筑:裙房是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属建筑(2.1.2条),裙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规范有关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定(5.1.1条),不应执行多层建筑规定。
只有当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规定(5.3.1条),裙房的疏散楼梯可按规范有关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5.5.12条)。
(2)防护挑檐与防火挑檐: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5.5.7条),防止高空坠物对人体产生伤害。
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6.2.5条),防止火势通过建筑外窗向上蔓延。
(3)防火门与防火卷帘:防火门是火灾时能自行关闭,具有防火、防烟功能的疏散门,既能保持建筑防火分隔的完整性,又能方便人员疏散和开启。
人防
工程中的人防门由于不能自行关闭,所以人防门不能替代防火门。
防火卷帘主要用于需要进行防火分隔的墙体,主要用于需要开口较大而无法设置防火门的情况。
防火卷帘的作用等同于防火墙,因而其不可作为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使用。
表11为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的设置要求。
6总结
“消防”,顾名思义,是指消除防患,也即灭火与防火。
《建防规》围绕“消”与“防”两个方面对建筑设计进行详细的规定,以杜绝和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对人身和财产的危害。
规范中提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因而“防”比“消”涵盖的内容更多。
“消”主要是要求在建筑设计时,为消防队员灭火提供快捷、安全的到达途径。
这其中包括建筑外围和场地灭火的通达性和操作空间,以及进入建筑内部灭火的各类设施和措施。
由于各地消防救援力量不同,消防车辆配置情况不同,因
而各地消防局对规范的某些要求有所差别,此部分也是各地消防局审批设计图纸时重点关注的内容。
“防”主要是要求在建筑设计时,为建筑内停留人员提供快速逃离火场的安全通道和避难场所。
《建防规》根据建筑的规模、高度、人员密集度、使用者对建筑内部的熟悉程度,作出不同的规定,毕竟人的生命比财产安全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由于所有建筑火灾都关乎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因而消防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内容,而建筑类型的复杂性、多样性等原因,使得《建防规》无法全部涵盖所有内容和细节,在设计过程中遇到规范中没有提及的问题时,需要设计师换位思考,根据火灾特性和消防原理,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逃生和自救,从消防队员的角度考虑扑灭火灾、营救伤者等安全问题,才能满足建筑安全使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13J811-1改)
作者简介
王珣,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A1 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总监。
主要设计作品:北京王府井海港城、北京大红门银泰购物中心、中弘北京像素、北京金融街北丰BCD项目,著有《我的建筑十年设计感悟与思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注:本文刊登于《建筑技艺》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