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2.62 KB
- 文档页数:2
体育是中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从当前广州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来看,体育教学的效果并不乐观。
这一结果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是一个主要原因。
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多局限于传统项目,教学缺少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特色体育教学的重要性1.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会受到体育意识的影响,体育意识也是学生持续、长久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基础。
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体育教学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
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采用了统一的模式,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固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的体育意识较弱。
此外,体育教学多为灌输式,学生被动地接受。
而特色体育倡导轻松、自由、愉悦的氛围,并强调让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参与体育运动。
因此特色体育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体育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体质,还需要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不同于普通的体育课程,特色体育教学更多融入了游戏、竞赛、观摩等,课程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与精神压力。
由于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爱好学生的运动需要。
许多特色体育项目适合学生在课间或家庭进行。
因此学生参与特色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出体育运动习惯,学生可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广州市中学特色体育教学现状1.广州市中学特色体育项目开展基本情况调查表明,广州市中学基本都推行了特色体育项目的教学,许多学校针对特色体育项目采用了“一校一品”的方式。
有18.3%的学校利用大课间实施特色体育课程;有52.3%的学校利用大课间与体育课都开展特色体育课程;有32.1%的学校借助体育课开展特色体育项目。
大课间针对全校学生,课堂教学针对班级尝试特色项目,效果较好。
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的对策研究中学阶段的学生正是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
从人体自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是一门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中学阶段,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进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在农村中学,大多数学校体育处于次要地位,德智体并没有均衡发展。
体育在学校教学中得不到足够重视,相当多的学校课外活动时间大部分让学生上自习,不能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教学围绕升学考试进行,重智轻体现象严重,大部分的学校没有把体育成绩作为评定“三好学生”和毕业升学的必须条件。
对体育制度措施落实的不够,工作的重心侧重于语数外,体育教师和语数外教师在待遇上的也有很大差异,体育教师出去深造或进修的机会也不多,从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农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农村中学体育器材品种不全,数量不足,学校平均器材不达标率,对体育教学管理不严,对体育教研、科研活动给予的支持不够,体育经费偏少。
在农村中学严重缺乏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体育教师,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师资严重不足,个别学校根本没有专业体育老师。
由于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自由活动太少、场地器材不够、准备活动乏味、运动量和强度太大、体育锻炼影响学习等原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并不多。
种种因素制约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农村中学生体质总体水平不高。
通过对城乡中学生克托莱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身体素质调查分析,城、乡中学生在体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城镇中学生在体质上明显优于农村中学生。
所以,要改变农村体育教学现状,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篇)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篇)【篇1】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一、大学体育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大学体育教育经历很多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为一种承载着复合型功能和价值的大体育教育系统。
1.人文精神、心理、人格培养与训练的功能。
其一,人文精神的培养功能。
大学体育教育不是单一的肢体技能训练,通过各项体育项目的学习与训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规则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吃苦精神与竞争精神等等,促使学生现代公民素质与意识的训练与提高。
同时,通过体育理论课程的拓展,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等方面进行教育[2],其二,心理与人格的培养功能。
各项体育运动项目能够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毅力等,这些项目的开展,能够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3],提高大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迎接各种挑战应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三,训练思维的功能。
大学体育教育课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学习一些体育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通过体育技能训练,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规划统筹力、反应与观察力等等。
2.健身功能。
这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本职功能,主要是对学生的身体运动方法和技能进行训练,教会学生各种科学强身健体的方式方法,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3.休闲与娱乐功能。
关于这一功能,主要随着各种竞技比赛的出现,大学体育教育活动能够对一般观众具有休闲与娱乐的作用,当然也成为体育爱好者的休闲与娱乐方式之一。
4.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能够增强高校竞争力,能够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也是一所大学彰显自身办学特色的亮点之一。
二、当前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当前中国大学体育教育,由于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内外等方面的原因,整体上发展得还不是很理想,在高校发展系统中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4],具体说来如下:1.从学校层面来看,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视度不够。
其一,学校对大学体育的重视度明显不够,导致大学体育处于整个高校发展系统的中边缘化的位置,导致各项投入明显不够。
初中体育教育的全面分析报告
简介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
的解决策略。
现状分析
初中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的身心
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 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
3. 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
4. 缺乏有效的评估和考核体系。
解决策略
为了改善初中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
升其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 丰富课程内容:增加体育课程的多样性,引入新的体育项目
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提供相关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4. 建立有效的评估和考核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定期对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结论
通过实施上述解决策略,我们有望改善初中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初中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乐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1. 引言1.1 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日常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有时候被忽视,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体育设施和器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也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学校应该提升体育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加强对体育师资的培训和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创造更多体育教学的机会和氛围。
学校需要加大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提高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还应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不懈努力和改革创新,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发展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体育人才。
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资源和条件。
2. 正文2.1 现状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资源不足:许多中小学校体育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器材和场地。
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2. 课程设置单一:目前许多学校的体育课程仍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缺乏个性化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3. 学生参与度下降: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和社会活动的丰富多彩,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缺乏激励和引导,导致学生参与度下降,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
4. 缺乏综合评价:目前的体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缺乏综合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
5. 没有健康导向: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过于注重竞技性和成绩,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健康导向。
缺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对策和改革措施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
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新华网重庆频道12月7日电(记者刘卫宏茆琛肖春飞)山西沁源二中21名师生晨跑时遭车祸丧生之后,中小学校体育锻炼设施匮乏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记者调查后发现,中小学体育课、运动会已经成为校园安全事故最危险的时段,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地方政府重视不够、观念和意识存在偏差,是导致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匮乏的主要原因。
这一问题,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
专家认为,应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同时,通过综合利用体育设施等措施,逐步解决这一矛盾。
--师资、场地、器材样样差,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课几近荒废占有中国人口80%的农村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更是关键。
农村教育成功与否,决定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21世纪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
然而,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一项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表明,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知之甚少,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对篮球、排球、足球知识一知半解;对双杠、单杠、山羊、跳箱等体操器械更是生疏,学生体育素质明显呈下降趋势。
专家认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难开展,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体育师资严重不足。
体育教师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
在村办小学,一般学生的人数在120名左右,大一点的学校人数在200名左右。
这样的学校一般一个教师带一个班,实行“包干到户”,像这样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体育教师。
某中学学生总人数2512人,分29个教学班,4名兼职体育教师。
这样的学校,课时多,教师精力有限,使体育课“放羊式”教学成了必然。
学校体育教师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某地区28名学生配备一名教师),特别是受专业培训的体育教师更是严重缺乏。
2.场地器材严重匮乏。
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更少了。
普九验收,部分学校添置了一些体育器材,但往往应付检查,能用于教学上的少之又少。
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其问题解决策略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制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策略,使高中生能够积极地进入后续的体育学习。
然而,一些学校体育仍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不能有效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还很可能引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反感。
又因为高中生的学习比较繁重,所以就使得高中体育学科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不利于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其问题解决策略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教学问题;解决策略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无效甚至低效的教学已经司空见惯。
在高中阶段,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有效教学理念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有效教学是指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教学质量不低于平均教学水平的教学活动。
有效的高中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因此,在组织高中体育课程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以此为基础在教学中展开深入的探索,并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组织手段。
这样一来,有利于逐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完善,从而落实各项教学目标。
1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1.1 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足由于高中学生学习繁忙,许多学校将体育课改为文化课,让学生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考试上,致使学生对体育课重视不够的情况。
此外,由于某些原因,一些学校将安排一些非专业的教师进行日常教学。
客观地说,如果这只为了让学生放松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完全不可能的。
严重缺乏对学生体育的指导,体育教学质量越来越低。
1.2 体育教学设施不全在新政策改革的背景下,增加了许多新的专项运动技能测试。
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体育爱好,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设施老化和缺乏。
如果说纸和笔是文化学科教学的基本保证,那么各种体育设施是体育学科教学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