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 格式:ppt
- 大小:7.29 MB
- 文档页数:19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废旧物品的改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废旧物品的分类、了解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价值、学习废旧物品改造的基本技巧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品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
但是,他们对废旧物品的改造可能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的分类和再利用价值,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的分类、再利用价值以及改造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品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废旧物品的改造过程,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品改造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品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2.讲解:讲解废旧物品的分类、再利用价值以及改造技巧。
3.示范:教师示范废旧物品的改造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改造的步骤和方法。
4.实践: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废旧物品的改造实践。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互相学习。
6.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废旧物品的改造方法和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废旧物品的分类、再利用价值、改造技巧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作品评价和过程评价。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废旧物的新生命》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的第11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废旧物的再利用,让学生学会用废旧物品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教材以废旧物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环保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如废旧报纸、塑料瓶、纸盒等,同时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废旧物进行创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创作能力,他们对手工制作和绘画等方面都比较感兴趣。
同时,他们也已经接触过一些废旧物的再利用,如废旧报纸制作的手工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然而,学生对于废旧物的再利用可能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废旧物的再利用的意义,学会用废旧物制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激发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废旧物的再利用的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能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利用废旧物进行创新创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再利用的作品,引发学生对废旧物创作的好奇心和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废旧物再利用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废旧物的价值。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废旧物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和建议。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的《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教材以废旧物创作手工作品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旧物材料,运用创意和设计的方法,变废为宝,从中体验设计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对废旧物的再利用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创作出有创意的废旧物手工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废旧物的再利用价值,培养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旧物材料,学会运用创意和设计的方法,变废为宝。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的废旧物材料,运用创意和设计的方法,创作出有创意的废旧物手工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旧物材料,并运用创意和设计的方法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废旧物手工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的再利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有创意的废旧物手工作品。
3.讨论法: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评价法: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废旧物材料,如废旧瓶子、纸盒、塑料袋等。
2.学生准备:自带一些废旧物材料,如废旧瓶子、纸盒、塑料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手工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的再利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废旧物材料,如废旧瓶子、纸盒、塑料袋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废旧物的潜在价值,并思考如何运用创意和设计的方法,变废为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废旧物的新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价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创作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勇于尝试。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废旧物品再利用的认识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创作。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将废旧物品创作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价值。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4.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废旧物品,如废旧塑料瓶、纸杯、电线等。
2.准备创作工具,如剪刀、胶水、颜料等。
3.准备案例图片,展示废旧物再利用的作品。
4.准备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废旧物再利用的作品,如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的花瓶、用纸杯制作的帽子等,引导学生关注废旧物的价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废旧物品,如废旧塑料瓶、纸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利用废旧物品创作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并交流创作心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废旧物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从而提高审美观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废旧物的认识与分类2. 废旧物创意制作的思路与方法3. 废旧物创意制作的作品欣赏与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废旧物创意制作的思路与方法,完成创意作品。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掘废旧物的潜在价值,进行创意制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视频等。
- 学具: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盒、金属罐等)、剪刀、胶水、彩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废旧物的多样性和潜在价值,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废旧物的分类、创意制作的思路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选废旧物进行创意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废旧物创意制作的环保意义和实用价值。
板书设计- 课题:《废旧物的新生命》- 1. 废旧物的认识与分类- 2. 废旧物创意制作的思路与方法- 3. 废旧物创意制作的作品欣赏与评价作业设计- 课后收集更多废旧物,尝试进行创意制作,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掘废旧物的潜在价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和培养情感态度。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 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废旧物的新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可以转化为艺术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以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设计、制作等过程,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废旧物品转化成艺术品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将废旧物品创新使用存在困惑,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可以转化为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将废旧物品创新使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废旧物品巧妙地设计成具有艺术感的物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废旧物品的新用途,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2.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相互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废旧物品,如瓶子、纸盒、塑料袋等。
2.提供一些废旧物品创新使用的案例,供学生参考。
3.准备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如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如瓶子、纸盒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废旧物品还能有什么新的用途呢?”激发学生对废旧物品创新使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创新使用的案例,如用塑料袋制作的裙子、用纸盒制作的机器人等。
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了解废旧物品可以转化为艺术品。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废旧物品和创作工具。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废旧物品的新用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废旧物改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发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废旧物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废旧物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废旧物进行分类,如塑料、纸张、金属等。
2. 废旧物改造的意义:讨论废旧物改造的环保意义和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废旧物改造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废旧物进行创新设计和制作,如改造、重组、绘画等。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废旧物改造实践,鼓励创新和合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废旧物改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的潜在价值,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新的艺术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废旧物(如塑料瓶、纸张、金属等)、剪刀、胶水、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改造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授:讲解废旧物的定义、分类和改造的意义,教授废旧物改造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废旧物改造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废旧物改造的环保意义和社会价值。
板书设计1. 《废旧物的新生命》2. 内容:废旧物的定义与分类、废旧物改造的意义、废旧物改造的方法与技巧、实践操作等。
作业设计1. 课后实践:学生利用家中的废旧物进行改造,创作一个新的艺术品。
2. 研究报告:学生选择一种废旧物,进行深入研究,写一篇关于其改造方法和用途的报告。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废旧物改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废旧物的潜在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废旧物的新生命》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的第11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废旧物的回收再利用,培养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发现废旧物中的美,学会利用废旧物创作出有创意的艺术品。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如废旧报纸、塑料瓶、纸盒等,以及相应的制作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各种废旧物,对废旧物的回收利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然而,学生在废旧物创作方面可能缺乏灵感和方法,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美术创作不够自信,需要鼓励和肯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废旧物的回收再利用,学会利用废旧物创作艺术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中的美,学会利用废旧物创作艺术品。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分组合作、实践教学等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提供制作方法;实物展示废旧物创作作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废旧物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讲解演示:讲解废旧物的回收再利用的意义,展示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废旧物创作。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创作废旧物艺术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学生发挥创新。
4.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5.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总结废旧物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3一. 教材分析《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废旧物的再利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废物利用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如废旧纸箱、塑料瓶、电线等,都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装饰,变成精美的工艺品或实用的物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废旧物的再利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如何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废旧物转化为有用的物品,还是需要指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也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废旧物再利用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废旧物的选择和利用方法。
2.创作中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废旧物转化为有用的物品。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废旧物样品,如纸箱、塑料瓶、电线等。
2.准备相关的美术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制作课件,展示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和创作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废旧物样品,让学生触摸和观察,了解废旧物的特点和潜力。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废旧物再利用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将废旧物转化为有用的物品。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废旧物转化为更有创意的物品,如装饰品、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