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424.75 KB
- 文档页数:16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导言:中央银行为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经济目标,采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经济变量的方针和措施。
即利用货币政策调解。
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加强对经济的可控性和可调解性,因此,中央银行推出三大一般性货币金融工具。
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实施具有突然的震动性,即使是对准本金率很小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货币乘数的影响也非常大,因而不常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再贴现率有以下不足:①使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其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商业银行。
②只影响利率的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③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升降变动。
如时常调整,使商业银行及大众无所适从。
相对前两者来说,公开市场业务有五大优点:①中央银行能以此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②使央行处于主动地位。
③可进行微调整。
④可持续进行操作。
⑤万一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迅速进行反向的操作。
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成为西方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介绍:1、定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达到扩张和收缩信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目的。
中央银行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2、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为了平衡国库收支,开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但20世纪30年代后,公开市场业务才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工具。
其中,凯恩斯主义使公开市场业务这一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得以稳定。
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理论推动公开市场业务发张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全世界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日常货币管理工具。
中国从1998年1月放弃贷款限额管理,是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央行间接调控和日常货币管理的最有力的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本原理: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原理是货币与债券之间的互换。
公开市场业务暨一级交易商管理暂行规定银发[]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公开市场业务的顺利开展,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货币市场的稳步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公开买卖债券的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以下简称一级交易商),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审定的、具有直接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债券交易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
第四条一级交易商资格的确定、变更或取消等事宜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审批。
第五条公开市场业务的日常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以下简称操作室)负责。
第二章债券交易第六条债券交易的券种是指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融资券、国债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其他债券。
第七条债券交易种类包括买卖和回购。
第八条一级交易商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债券交易须签署有关协议。
第九条回购期限的档次分为天、天、天、天、个月、个月和个月共种。
第十条债券交易一般采用招标方式进行,包括数量招标和利率招标(或价格招标)。
具体中标原则由操作室规定。
第十一条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制定的会计核算手续办理。
第十二条债券登记、托管和交割统一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按照其制定的有关办法办理;第三章一级交易商的条件及审定第十三条申请成为一级交易商须具备下列条件:一、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二、遵守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有关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三、城市合作银行、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亿元(包括经折算的外汇资本金);四、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债券交易量应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大规模的代理业务及合格的业务人员,经营资产质量较好、盈利能力较强、内部管理机制健全;五、有能力并愿意履行本规定第四章所列的各项义务;六、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欧洲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内的公开市场业务将在指导利率、管理货币市场、向市场发出政策信号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欧洲中央银行将主要通过回购协议购买、出售资产、信贷业务等反向交易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欧洲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有四种方式,一是主要再融资业务(简称Refi),成员国中央银公开市场操作行根据投标程序每周进行一次,两周到期,向市场发出政策信号。
再融资利率也是欧洲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最主要的杠杆利率。
二是长期融资业务,成员国中央银行根据投标程序每月进行一次,三个月到期。
三是微调操作,由成员国中央银行在特定情况下通过投标程序和双边程序进行。
四是结构操作,只要欧洲中央银行想调整资金结构,就可以由成员国中央银行通过投标程序和双边程序进行。
编辑本段环境变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并称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其中公开市场操作以其灵活性、主动性和可逆性等优势,为多数国家的央行所青睐。
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国公开市场除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外的第三大交易品种,也是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并驾齐驱”的公开市场三大操作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与业务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金融机构,它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金融稳定维护等方面拥有重要的职责和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 PBC),下面我将深入论述PBC的主要职责与业务,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1. 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作为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调控金融风险等。
PBC通过设定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信贷扩张和流动性,从而达到稳定通货膨胀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缓解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压力,PBC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受影响企业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复苏。
2. 金融稳定维护:中央银行负责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包括监管和调控金融机构、管理金融风险等。
PBC在风险监测、制定风险防范政策、开展金融市场干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例如,在2015年中国股市暴跌时,PBC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动荡。
它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向市场注入资金以平稳市场情绪,并采取控制股指期货交易等限制措施来缓解市场波动。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市场稳定和减轻投资者恐慌情绪。
3. 外汇管理:中央银行负责管理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外汇市场,维护汇率稳定。
PBC制定外汇政策,执行外汇市场干预操作,稳定人民币汇率,并且开展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以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为例,PBC通过制定一揽子措施、灵活调整汇率形成机制等手段,维护了人民币的基本稳定。
例如,2018年时,中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人民币汇率承受了较大的贬值压力。
PBC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稳定了汇率,并加强了反洗钱和资本流动监管,以保护人民币稳定。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践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践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工具改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货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我们的经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包括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货款等一组指标。
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1998年以来我们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近几年,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
1998年1月1日,我们取消贷款规模管理,这是一项标志性改革,它意味着我们把已经实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最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放弃了;同年3月,我们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从而恢复了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应有功能;几年来,我们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现在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发行市场、债券回购市场、票据市场等在内的整个货币市场的利率,已经完全放开了;金融机构存、货款利率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明显扩大,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利率在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大幅度调整了信贷政策,现在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已经更加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我们完善了再贷款和再贴现管理的制度,使它更加贴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建立了与国民经济有关综合部门和商业银行的月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制度,建立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以及有关经济综合部门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有效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近几年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最为突出的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进步。
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推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使中国债券市场有了一个飞速的成长。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余额1997年末为3800亿元,到今年9月末已经达到25000亿元,5年不到的时间,筹资达21000亿元。
中国股票市场到去年成立10周年,A、B、H股累计筹资7700亿元。
经济知识之中央银行的三大工具中央银行在金融生活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它会运用一般性政策工具从总体或全局的角度,对货币和信用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对经济体系产生普遍影响。
这类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和法定准备金率,人们习惯上将其称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如国债)的活动。
当央行买进有价证券时,向出卖者支付货币,从而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反之,则减少货币量。
公开市场业务最大的优点,是央行可以经常运用它,对经济进行微调,操作灵活方便,对经济的震动小。
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联储90%的货币吞吐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德、法等国也大量采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
我们分析一下这种政策工具的使用价值。
一般来说,当经济繁荣、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商品的时候,中央银行通过卖出有价证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进而迫使商业银行减少或收回贷款,最终达到回笼货币的目的。
反之,当经济萧条、市场资金匮乏时,中央银行公开买进证券,从而使金融市场货币供给充足。
在当代开放经济条件下,随着资本流动的增加和外汇市场的扩展,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操作、干预外汇市场的行为也会影响到货币数量和供给,因此,公开市场业务包括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操作。
但公开市场操作有效地发挥作用,需要一些重要的前提,比如央行要有雄厚的实力、利率要实行市场化、国内金融市场发达、可供操作的证券种类齐全等。
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主要指货币当局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贴现率,影响贴现贷款数量和市场利率,从而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以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现在已扩及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支持的利率。
如果您持有还没到期的票据,但又急着用钱,就可以把票据转让给商业银行获得现款,代价是贴付一定利息,这就叫贴现。
可商业银行也有周转不开的时候,它也可以把手中未到期的票据暂时“卖”给中央银行,这就叫再贴现。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关于以利率招标方式发行了2024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央行票据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24.08.21
•【文号】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2024〕第166号
•【施行日期】2024.08.21
•【效力等级】部门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票据
正文
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
〔2024〕第166号
人民银行于本周三(8月21日)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以利率招标方式发行了2024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央行票据。
具体情况如下:
发行量
期次
期限中标利率
(人民币)
3个月
1.88%
2024年第七期央行票据(香港)300亿元
(91天)
2024年第八期央行票据(香港)150亿元1年 1.90%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
二〇二四年八月二十一日。
公开市场业务暨一级交易商管理暂行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1997.04.12•【文号】•【施行日期】1997.04.12•【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公开市场业务暨一级交易商管理暂行规定(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二日中国人民银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公开市场业务的顺利开展,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货币市场的稳步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公开买卖债券的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以下简称一级交易商),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审定的、具有直接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债券交易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
第四条一级交易商资格的确定、变更或取消等事宜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审批。
第五条公开市场业务的日常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以下简称操作室)负责。
第二章债券交易第六条债券交易的券种是指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融资券、国债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其他债券。
第七条债券交易种类包括买卖和回购。
第八条一级交易商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债券交易须签署有关协议。
第九条回购期限的档次分为7天、14天、21天、28天、2个月、3个月和4个月共7种。
第十条债券交易一般采用招标方式进行,包括数量招标和利率招标(或价格招标)。
具体中标原则由操作室规定。
第十一条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制定的会计核算手续办理。
第十二条债券登记、托管和交割统一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按照其制定的有关办法办理。
第三章一级交易商的条件及审定第十三条申请成为一级交易商须具备下列条件:一、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二、遵守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有关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三、城市合作银行、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包括经折算的外汇资本金);四、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债券交易量应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大规模的代理业务及合格的业务人员,经营资产质量较好,盈利能力较强,内部管理机制健全;五、有能力并愿意履行本规定第四章所列的各项义务;六、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2022年1月21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22.01.21
•【文号】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2022〕第14号
•【施行日期】2022.01.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
〔2022〕第14号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1月2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具体情况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
二〇二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公开市场业务的内容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或中央银行票据等有价证券,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
以下是关于公开市场业务的具体内容:
一、交易品种
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国债、中央银行票据、金融债券等。
这些品种具有高信用等级、低风险等特点,是公开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
二、交易方式
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交易方式包括现券买卖和回购交易。
现券买卖是指买卖双方直接进行债券交割,涉及资金的即时支付;而回购交易则是指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回购或卖出债券,涉及资金的延期支付。
三、交易场所
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场所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的市场,而证券交易所市场则面向广大投资者开放。
四、交易参与者
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参与者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债券买卖,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和风险分散。
五、交易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目的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通过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中央银行可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物价稳定。
总之,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调节经济运行、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公开市场业务是什么意思
公开市场业务的意思是: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
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其目的是调节货币供应。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入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简单的分为广义的公开市场业务和狭义的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广义公开市场,指的是在某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中央银行不仅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还会买卖地方政府债券以及政府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等。
所谓狭义公开市场,是指中央银行主要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以利率招标方式发行了2022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央行票据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22.02.21
•【文号】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2022]第33号
•【施行日期】2022.02.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
[2022]第33号
人民银行于本周一(2月21日)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以利率招标方式发行了2022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央行票据。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
二〇二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2016]第8号——关于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逆回购操作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16.01.28
•【文号】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2016]第8号
•【施行日期】2016.01.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货币政策
正文
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
[2016]第8号
人民银行于本周四(1月2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逆回购操作。
具体情况如下:
逆回购操作情况
期限交易量中标利率
7天800亿元 2.25%
28天2600亿元 2.60%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
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八日。
1.公开市场业务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
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2.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是指客户(持票人)将没有到期的票据出卖给贴现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
一般工商企业向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就属于这一种。
转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的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信用业务,是中央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而运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