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法作业练习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姓名:、根据成语推断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 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2.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3. 善才绳之。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5.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6.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7.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8. 举类迩而见义远二、根据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 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 抚军亦厚赉.成名。
3.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4. 刑天舞干戚.5.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6. 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7. 径造庐访成8.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9.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三、根据句子.结.构,推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3. 攘除奸凶4.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5. 变姓名,诡踪迹6.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8. 无父何怙.(h u)无母何恃.9.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0.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1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四、根据语.法.推断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及词性。
1. 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怙”对“恃”,词义为“弥”对“愈” 词义为“简”对“择” 词义为(《逍遥游》)含义____________ 词性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性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含义_____________ 词性4.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5. 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6.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7. 其罪当与童贯等. 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8. 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五、请根据旧知识的联想推断.翻译加点字词。
高中文言文语法句子变换练习古代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子变换是学习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高中文言文语法句子变换的练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古代文言文的知识点。
一、文言文词语替换1. 将下列现代汉语句子改写成古代文言文:现代汉语:我喜欢读小说。
古代文言文:余乐读小说也。
现代汉语:这个问题很难。
古代文言文:是难之问也。
现代汉语:他很高兴。
古代文言文:彼甚欢也。
2. 将下列句子中的文言文词语还原成现代汉语:古代文言文:乾坤密布,日星蔚蔚。
现代汉语:天空中星辰繁多,日月光辉。
古代文言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现代汉语:美丽的女子,君子追求。
二、动宾结构转换1. 将下列动宾结构改写成以动词为谓语的句子:古代文言文:余将书与友人。
改写:余将书,与友人相赠。
古代文言文:择善而从。
改写:选择善良的人儿,而去追随。
2. 将下列句子的动宾结构转为以“以”字开头的短句:古代文言文:吾爱母亲。
改写:以母亲为爱。
古代文言文:彼教我弹琴。
改写:以彼教我琴技。
三、主谓结构转换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改为主谓结构,保持意思不变:古代文言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改写: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古代文言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改写:白天山丘尽头,黄河流入大海。
2. 将下列句子的主谓结构转为以“以”字开头的短句:古代文言文:夫人之所以为夫人者,以夫为尊也。
改写:以夫为尊,所以成为夫人。
古代文言文:君子之交淡如水。
改写:以淡如水为特点的是君子之交。
练习完毕之后,读者可以对照答案进行检查,查漏补缺,并进一步拓宽古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通过这些练习,读者将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句子的变换方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希望读者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享受学习文言文的过程!。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语法+文言文练习题中考的文言文啊,那可是不少同学头疼的一部分呢!不过别怕,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初中文言文语法和练习题,保准让你有所收获。
先来说说文言文语法吧。
咱们都知道,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法上有不少差别。
就拿词类活用来说,这可真是个有趣又有点让人挠头的点。
比如说“名词作动词”,“蹄之”里的“蹄”,本来是名词“蹄子”,在这儿就变成动词“用蹄子踢”啦。
再比如“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就是“使……劳累”的意思。
这些语法现象,要是不搞清楚,读文言文的时候可就容易迷糊啦。
还有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等。
“陈胜者,阳城人也”这就是个典型的判断句,“何陋之有”则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同学们是不是有时候会被这些句式绕晕呢?记得我之前教过一个学生,叫小明。
刚开始学文言文的时候,他对这些语法简直是一头雾水。
有一次做练习题,碰到一句“吾谁与归”,他愣是没看出来这是个宾语前置句,还跑来问我:“老师,这句子怎么这么别扭呢?”我给他一解释,他恍然大悟,那表情,就像是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从那以后,他学文言文语法就特别用心,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那接下来咱们就看看文言文练习题。
做练习题可是巩固语法知识的好办法哦!比如说,给你一段文言文,让你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这时候就得用上咱们学的词类活用啦。
再比如,让你判断某个句子是什么句式,这就要考验你对特殊句式的掌握程度了。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这么一道题:“能谤讥于市朝”,让你说出它的句式。
这其实是个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能于市朝谤讥”。
要是没搞清楚状语后置这个语法点,可就容易答错啦。
还有一种常见的题型,就是翻译句子。
这不仅要求你懂语法,还得准确理解字词的意思。
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的时候就得注意“以”字的用法和“互文”的修辞手法。
同学们在做练习题的时候,可别一看到不会的就着急。
要静下心来,回想一下咱们学过的语法知识,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文言文语法训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语法。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文言文语法练习,帮助读者巩固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一、句子成分1. 主谓宾结构练习主谓宾结构是文言文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
请给下列句子进行主谓宾结构分析。
(1)夫子饭,诸徒毕至。
分析:主语为"夫子",谓语为"饭",宾语为"诸徒"。
(2)垂拱而治,天下无事。
分析:主语为"天下",谓语为"无事",宾语为"无"。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分析:主语为"自己",谓语为"独善其身",宾语为"无"。
2. 主谓补结构练习主谓补结构是文言文句子中常见的语法结构。
请给下列句子进行主谓补结构分析。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分析:主语为"君子",谓语为"务本",补语为"立"。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分析:主语为"知之者",谓语为"不如",补语为"好之者"。
(3)污者,其余不足以观者也。
分析:主语为"污者",谓语为"不足以观者也",补语为"其余"。
二、句法结构1. 并列句练习并列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法结构。
请将下列句子转换为并列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转换为并列句:学之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转换为并列句: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任重而道远。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转换为并列句:己所不欲,己所勿施于人。
2. 从句练习从句在文言文中充当修饰成分或者补充说明的作用。
请给下列句子划分从句。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房山区房山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两个重要的文言句式人教版〔一〕、定语后置句倒装句,是相对现代汉语而言的。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顺序是“主——谓——宾〞,可以细化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在一定条件下,一些文言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前后颠倒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倒装句。
这类句式的翻译,要按现代汉语语法的要求,来安排句子成分的顺序。
由于定语后置句相对较少见,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也不多,对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往往难以识别、翻译不得要领,失分较多。
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者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共同语序。
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1、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详细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翻译时将定语移至中心词前面,并加上助词“的〞。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解析】“爪牙〞和“筋骨〞都是中心词,修饰语分别为“利〞和“强〞。
这句话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对“黄泉〞的解释,作为古今异义词,这里应该解释为地下的水,而“用〞的解释也很特殊,这里用作介词,解释为“因为〞。
“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向上吃埃土,向下喝地下的水,因为它专心。
2.由“……之……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详细形式为“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翻译时将定语移至中心词前面,并加上助词“的〞。
【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解析】句中,“石〞是中心词,什么样的石头呢,“铿然有声〞的石头。
定语放在了中心词的后面,正常的顺序是:铿然有声音石,所在皆是也。
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注意调整语序。
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络定语和中心词的构造助词“的〞。
96.【实词训练】葺:修补披:拨开屡:多次尽:完、没有了乃:于是、就负:背假:借然:通“燃”,燃烧【虚词训练】之:代词,指葛洪写的文章【语法训练】乃负笈徒步,不远千里,假书抄写:于是背着竹箱徒步到千里之外借书抄写。
97.【实词训练】命:让窃:偷偷地,暗中已:完辄:立即挞:用鞭子或棍子打已而:一会儿、不久痴:入迷曷不:何不潜:暗中、偷偷地恬:安然【虚词训练】以: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承接【语法训练】①状 A B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孩子像这样痴迷(于读书),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呢?98.【实词训练】孤:失去父亲书:写为:作、创作及:等到就:靠近,去假:借务:致力于【虚词训练】以a:代词,那以b:代词,他的【语法训练】①宾 A B②唯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
99.【实词训练】生:长到凛然:严肃而可敬畏的样子退:回去自是:从此释:放下至:到、达到群众:众人得:得以、能够【虚词训练】为:介词,替、给于:介词,在【语法训练】①状 A B②群众戏于庭:众人在庭院里玩游戏。
100.【实词训练】盖:大概瞑坐:坐着打瞌睡侍:侍坐,在尊长旁边陪从去:离开既:已经,……之后杨时见程颐于洛:杨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
【虚词训练】于:介词,到【语法训练】①状 A B②杨时见程颐于洛:杨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
参考译文(大意仅供参考,非逐字翻译,句子翻译请以课堂讲解为准)96.葛洪,是丹阳人,家中贫穷请不起仆人,家里的篱笆坏得不像样了也不修理,他经常用手拨开杂乱的草木出门,推开杂草回家。
家里多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毁了,他就背起书箱步行,不怕千里之远,到别人家抄书。
他卖木柴买纸抄书,点燃柴草读书。
(古代药物典籍里面)他所用的一张纸要使用多次,旁人难以阅读。
97.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校听学生们读书。
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在脑子里。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用鞭子打了王冕一顿。
汉语语法专题(词类与句法成分)一、词类词类,顾名思义,即词语的分类,根据词语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我们将词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是有实际意义、在句中能够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叹词等,实词可以单独成句;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它依附于实词或语句,不能单独成句。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下面我们具体分类来介绍实词和虚词。
(四)语气词用在句子的末尾,也可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语气。
根据语气可以将语气词分为四类:①陈述语气:的、了、吧、呢、嘛、啊、呗、罢了、也罢、也好、啦、嘞、喽、着呢②疑问语气:吗(么)、呢、吧、啊③祈使语气:吧、了、啊④感叹语气:啊、呀三、练习(单项选择题)1. “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A.动词 B. 副词 C.介词 D. 方位词2. “人、个、百”这三个词都是()A.代词 B. 量词 C.数词 D.助词3.()能用数量词组修饰。
A.代词B.动词C.形容词D.名词4. ()不能用“不”修饰。
A.动词B.形容词C.名词D.副词5. ()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B.时量词C.动量词D.形量词6. 能带宾语的是()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7. “上来”是()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 D .及物动词8. “国营、民用、大型”是()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9. “不、没”都是()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10.“很、挺、十分”是()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四、短语又叫词组。
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我们一般把短语划分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主谓短语以及动宾短语。
五、句子成分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
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
汉语: 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沪)一篇文言文(一)24《陈音》(学生版)(四)阅读下文,完成17—24题。
(18分)①陈音,字师召,莆田人。
天顺末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
成化六年三月,以灾异陈时政,言:“讲学莫先于好问。
陛下虽间御经筵,然势分严绝,上有疑未尝问,下有见不敢陈。
愿引儒臣赐坐便殿,从容咨论,仰发圣聪。
异端者,正道之反,法王、佛子、真人,宜一切罢遣。
”越数日,又奏:“国家养士百年,求其可用,不可多得。
如致仕尚书李秉,在籍修撰罗伦、编修张元祯、新会举人陈献章皆当世人望,宜召还秉等,而置献章台谏。
言官多缄默,愿召还判官王徽、评事章懋等,以开言路。
”忤旨切责。
②司礼太监黄赐母死,廷臣皆往吊,翰林不往。
侍讲徐琼谋于众,音大怒曰:“天子侍从臣,相率拜内竖之室,若清议何!”琼愧沮。
秩满,进侍讲。
汪直党韦瑛夜帅逻卒入兵部郎中杨士伟家,缚士伟,考掠及其妻子。
音与比邻,乘墉大呼曰:“尔擅辱朝臣,不畏国法耶!”其人曰:“尔何人,不畏西厂!”音厉声曰:“我翰林陈音也。
”久之,迁南京太常少卿。
刘吉父丧起复,音贻书劝其固辞,吉不悦。
后吏部拟用音,吉辄阻之曰“腐儒”,以故十年不得调。
尝与守备中官争事,为所劾,事卒得直。
弘治五年,吉罢,始进本寺卿。
越二年卒。
③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
世多以不慧事附之以为笑,然不尽实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如致仕..尚书李秉()(2)考.掠及其妻子()推断方法:(1)联想词语法:书信的结尾:此致敬礼!(2)结构推断、语法推断:根据后面的“掠(“扌”旁):掠夺;用棍子或鞭子打”,推断“考”为动词。
18.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分)愿引.儒臣赐坐便殿()。
A.拉,牵挽B.延长,延续C.退避D.延请推断方法:联想教材法:引赵使者蔺相如(高二下P81注释25)19.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分)为所劾,事卒得直.()。
A.公正B.伸雪C.面对D.担任推断方法:语法推断:根据语法推断“直”是谓语动词,再结合语境推断。
2019年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训练之文言语法【名词作动词】(一)释义:名词词性发生改变,成为动词并在句中充当谓语。
(二)举例:1.狼不敢前.。
/听妇前.致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上前。
2.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3.一鼓.作气/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4.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指出。
5.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三)练习:(必做部分)1.[单选题]下列语句中和“凡饮之者皆病瘿”的“病”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义.固不杀人(义)B.稍稍宾客..其父(宾客)C.一狼洞.其中(洞)D.驴不胜怒,蹄.之(蹄)2.[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与“举鲁国而儒服”中“儒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第一个冠)B.履.句屦者,知地形(履)C.绶.佩块者,事至而断(绶)D.何不号.于国中曰(号)3.[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B.子骞前.曰C.师恻然曰:“欲书.可耳!”D.有犬卧于衢,逸马蹄.而杀之4.[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辄病.瘿。
B.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D.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5.[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夜课.诸生,读书寝食。
B.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C.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D.疾病.疕疡者6.[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B.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C.一人缓板.而歌D.物各有短长..7.[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名”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B.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C.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D.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语”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高考文言文翻译句子专题指导与训练(学生版)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2、要识别并准确翻译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一个得分点1分。
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 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3) 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4) 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3、要做到文从句顺。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这是不行的。
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
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
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
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句顺。
这三点必须做到。
课堂针对练
练习一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沛公欲王关中。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3、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的词,并解释。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③李牧连却之。
4、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意动的词,并解释。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②子怪而问之。
③渔人甚异之。
练习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
缙绅而不易其志者
4、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不拘于时,学于余
5、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 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句是()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7、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③激昂大义④不容于远近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课后巩固练
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既东封郑封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
5.烛之武退秦师
6.共其乏困
7.与郑人盟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
不可不语
吾得兄事之
道芷阳
籍吏民,封府库
范曾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B.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道芷阳间行
C.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E.使动、意动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
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
D.数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2、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6、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火尚足以明也。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词类活用
1.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2.谣诼谓余以善淫
3.鸷鸟之不群兮
4.伏清白以死直兮
5.屈心而抑志兮
6.步余马于兰皋兮
7.高余冠之岌岌兮
8.长余佩之陆离
特殊句式:
1.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 )函陵,秦军(于)汜南
B.()许君焦、瑕
C.敢以()烦执事
D.夜缒()而出
E.()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句
1.秦王购之( ) 金千斤
2.欲与( ) 俱
3.见燕使者()咸阳宫
4.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句式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然则将军之仇报
3. 荆轲有所待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6.以故荆轲逐秦王
1.()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 )
具告以事
长于臣
得复见将军于此
籍何以至此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3.( )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六、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2.孰与君少长
3.何辞为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何为其然也
4.而今安在哉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而又何羡乎
7.凌万顷之茫然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9.渺渺兮予怀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其孰能讥之乎?
2、2、何可胜道也哉!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请辞于军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
7、具告以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求人可使报秦者。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1、其孰能讥之乎?
2、何可胜道也哉!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不吾知其亦已兮
2.唯昭质其犹未兮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