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基本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7
济源市文化知识点济源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古城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济源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历史遗迹。
本文将为您介绍济源市的一些重要文化知识点。
1.济源市的历史悠久。
济源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许多精美的文物和古代建筑,如闵庙、汉遗址等。
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济源市的繁荣和兴衰,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2.济源市的文化底蕴深厚。
济源市是中国的“五岳之首”,拥有丰富多彩的山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融合了中原文化、山地文化和河南文化的精华。
在这里,您可以品味到浓郁的中原味道,感受到济源市特有的文化氛围。
3.济源市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
济源市的民俗文化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今。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年这些节日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感受到济源市独特的风情和魅力。
4.济源市的艺术和文学繁荣发展。
济源市是中国的文学名城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里的艺术和文学氛围浓厚,有许多著名的作家、画家和音乐家。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济源市的文化精神和创造力,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
5.济源市的传统手工艺发展独特。
济源市以其独特的传统手工艺闻名于世,如济源剪纸、济源豫剧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是济源市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工艺和技术。
欣赏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艺术品,更可以了解到济源市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总之,济源市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古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点。
从历史遗迹到民俗文化,从艺术和文学到传统手工艺,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独特而丰富。
前往济源市,您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和古老的建筑,还可以了解到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洛阳、孟津、新安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
地处北纬34º53´~35º16´,东经112º01´~112º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
地理坐标:北纬35.10°~35.11°,东经112. 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山西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
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
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
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
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范围内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Ⅱ采区Ⅰ采区图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2.1.3 地质构造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开封坳陷。
济源市旅游攻略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济源市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游客来到济源市,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品尝地道的中原美食,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
以下是济源市旅游攻略,为您提供游览
该地的参考指南。
历史文化之旅
济源市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游客可以前往济源市博物馆,了解
当地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
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展示,让人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代
文明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参观当地的古迹和庙宇,感受历史的厚重。
美食之旅
济源市的美食以中原特色为主,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
的传统小吃,如济源米皮、焦圈、炸酱面等,每一口都是对当地美食文化的赞美。
此外,还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家菜和地道的家常菜,满足您的味蕾。
自然风光之旅
济源市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游客可以前往太行山脉,徒步登山,欣赏壮丽的山水风光;也可以到清澈见底的溪流中垂钓,感受宁静与放松。
此外,还可以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如云台山、老牛湾等,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以上是济源市旅游攻略的部分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旅行提供帮助。
欢迎您来到济
源市,探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济源市情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尔雅〃释水》中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
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8万,位居河南洛阳、焦作及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
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成为河南省最年轻的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
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
济源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摇篮地带,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
相传轩辕黄帝曾在王屋山设坛祭天战蚩尤,开创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曾在此建都;战国时代,古轵作为韩国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列;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济源古代历史名人众多,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曾在此求仙修道,玉阳公主在沁水河畔修建沁园,著名的词牌名‚沁园春‛由此而来;药王孙思邈常年在王屋山悬壶济世并终老于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此隐居多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济源是名相裴休、‚茶仙‛卢仝、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的故里。
这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之城。
济源地处太行山南端、黄河北岸,境内大山大河交相辉映,山水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培育了王屋山、黄河小浪底、五龙口、济渎庙等知名景区。
王屋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国家AAAA 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黄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库、黄河三峡于一体,烟波浩渺,壮丽秀美,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五龙口有纬度最北的猕猴群落,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济渎庙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河南风韵之济源简介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
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
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
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原属新乡地区,后划归焦作,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城市),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5个试点城市之一。
是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
2010年12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明确要求“要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济源市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截止2009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为68.25万,常住人口为68.37万。
截止2010年6月,济源市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1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2万。
现济源市城市行政级别为副地级市,市委、市政府官员机构均按正厅级配置,是河南省的准地级城市。
济源市人民政府、中共济源市委员会、济源市人大常委会、济源市政协驻地:济源市沁园街道办事处沁园中路1号,驻地邮编:459000济源市中级人民法院驻地:济源市沁园街道办事处黄河大道中段(黄河大道与汤帝街交叉口西北角),驻地邮编:459000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分院驻地:济源市沁园街道办事处黄河大道东段(黄河大道与与公路交叉口西北角),驻地邮编:459000 济源市现任市委书记:赵素萍济源市现任市长:何雄电话区号:0391 车牌号:豫U 代码:419001 拼音:Jǐyuán Shì编辑本段城市名片济源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愚公故里●济水之源●夏朝故都●华夏百家姓重要姓氏起源地之一●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全国首批八大篮球城之一●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节水城市市树市花市树:国槐市花:紫薇编辑本段邮政编码沁园支局459000(沁园区沁园路中段)宣化支局459001(济水区宣化街中段)亚桥支局459002(玉泉区济水大道东段)北海支局459003(北海区北海大道中段)天坛支局459004(天坛区济水大道西段)轵城支局459005(轵城镇西轵城村)思礼支局459006(思礼镇思礼村)承留支局459007(承留镇承留村)小寨支局459008(承留镇小寨村)李八庄支局459009(承留镇李八庄村)克井支局459010(克井镇马寺街)五龙口支局459011(五龙口镇辛庄村)尚庄支局459012(五龙口镇尚庄村)王屋支局459013(王屋镇王屋街)邵原支局459014(邵原镇邵原村)下冶支局459015(下冶镇下冶村)(投递范围包括下冶镇和大峪镇西部)坡头支局459016(坡头镇坡头村)蓼坞支局459017(坡头镇蓼坞村)(投递范围包括坡头镇蓼坞村和大峪镇西部)梨林支局459018(梨林镇梨林村)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济源市历史悠久,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迁都原,即今济源市区西北部火车站一带。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洛阳、孟津、新安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
地处北纬34º53´~35º16´,东经112º01´~112º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
地理坐标:北纬35.10°~35.11°,东经112.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山西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
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
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
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
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范围内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Ⅱ采区Ⅰ采区图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2.1.3 地质构造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开封坳陷。
河南济源市的历史文化背景河南济源市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济源市位于豫西北,地势平坦,河流众多,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被誉为“草原绿洲”。
这里既有丰富的资源,也有着独特的文化,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城市。
一、历史沿革济源市在先后的夏、商、周时期都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
春秋时期,这里曾是楚国的属地,战国时期则属于魏国。
秦朝时期,这里隶属于河南郡。
随着时间的推移,济源市渐渐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
唐代时期,这里已是汴京、徐州、开封等城市的商业枢纽,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在明、清时期,济源市的繁荣程度更是到达了巅峰。
明代时期,这里已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成为明朝的重要军事基地。
清朝时期,这里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商业作用,成为中原地区的大市镇之一。
二、自然地理济源市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这里地势平坦,水文条件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济源市地处太行山的北麓,东邻河南省三门峡市,南连河南省信阳市,西接山西省吕梁市,北毗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的罗山县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县。
三、历史文化济源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及独特的文化传统。
济源市是中国煤炭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而在大佛寺、王莽墓、烈士陵园等著名景点中,又展现出了深厚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
在济源市,传统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扬。
四合院、榆树沟黄花灯、苏式楼房等都是济源市的传统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固有特色,历史悠久,形式美观,是济源市的一大文化特色。
四、经济发展济源市的经济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济源市的经济主要是以煤炭资源、化工企业、商贸服务业为主。
其中,煤炭产业是济源市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
济源市作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作是“上合五国能源战略合作基地”,是全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区域之一。
五、文化旅游济源市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很发达。
济源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如大佛寺、王莽墓等等,其中大佛寺更是被评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济源简介 1.地理位置:愚公故里济水之源】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
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九朝古都洛阳,东与太极故里焦作接壤,与山西省为邻,是河南省西北部通往邻省山西的咽喉要道,重要关卡。
面积:1931平方公里。
人口:68.25万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
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
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
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原属新乡地区,后划归焦作,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城市),,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
2010年12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明确要求“要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济源市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截止2011年5月,济源市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3万。
现济源市城市行政级别为省直管的副地级市,机构按正厅级配置,基本享受地级市全部权限,在河南省内和其他17个地级市在政策和权限上基本一样,是事实上的地级市。
城市名片:1、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2 、女娲补天故事发祥地3、白蛇传故事发祥地3、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所在地4、夏朝故都5、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6、全国首批八大篮球城市之一7、中原城市群7个紧密层中心城市之一8、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9 、国家级卫生城市10、国家级园林城市11、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国家级节水城市13、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14、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15、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6、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17、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发展定位:1、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2、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3、城乡一体化先行区4、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5、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6、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7、改革创新实验区市树:国槐市花:紫薇历史名人:1、愚公: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纪录片大师尤里伊文思上世纪70年代拍摄过同名的纪录片。
后导演吴家骀以其为蓝本拍摄了三十集同名电视连续剧。
毛泽东有名篇《愚公移山》、徐悲鸿有名画《愚公移山》传世。
2、王怀让:男,济源市五龙口镇西正村人,当代诗人。
中共党员。
1962—1966年就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1967年参加工作。
历任中共兰考县委宣传部干部,开封地区文化局创作员,河南日报社编辑、文艺处处长、编委,高级编辑。
郑州大学特聘教授。
河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报纸副刊协会会长。
郑州市荣誉市民,郑州大学兼职教授。
国务院命名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有诗集《十月的宣言》、《人的雕像》、《神土》、《王怀让诗选》、《1997备忘录》、《王怀让自选集》、《王怀让诗词选》、《王怀让儿童诗选》、《告非典诗》、《史诗》等,散文报告文学集《今夕是何年》、《太行浩气民族魂》、《王怀让散文选集》、《中国有条红旗渠》等30余部。
作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王怀让诗文集》八卷,计320万宇。
其代表作为“三人”、“三作”、“新三吏”、“新三别”。
曾获得中国报纸优秀作品奖,人民日报优秀作品奖、全国图书奖、《诗刊》作品奖、河南新闻奖和省委省政府好新闻特别奖、河南图书奖、晋冀鲁豫图书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多次,并获第一、第二、第三届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使他成为第28届斯特鲁卡国际诗歌节最高奖“金杯奖”的最后候选人。
1997年,中国作协在北京举办王怀让诗作研讨会,评价王怀让为“人民诗人”;同年,诗集《我的中国》被斯特鲁卡国际诗歌节最高奖评委会决定以英文译介欧洲;1996年和2001年分别出席中国作家第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93年、1995年、1997年分别作为河南省文化代表团和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我国台湾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3、段小曼:济源济水西关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和中国长江学者。
1950年5月16日出生,济源市西关人,现旅居美国,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研究员。
1962年至1968年在济源一中读初、高中,1968年至1972年在原籍西关务农,1972年至1976年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读大学,1976年至1981年在中南大学担任助教、讲师。
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同年考入该校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被国家教委选拔为首批中美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送到美国麻省理学院深造,从师于世界著名的物理冶金和材料科学家、美国两院院士GRANT教授,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
199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而后被提升为研究员至今,并兼任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首席研究员。
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聘请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由于她杰出的研究工作和卓越贡献每年均荣获金质奖或银质奖。
段小曼教授不仅在金属快速凝固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光电半导体研究领域成果显著。
她所从事的硅基发光、导光及探光整个系统新材料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现代的集成电路向未来的光电集成过渡开拓了新的材料基础。
为使人类摆脱能源危机,段小曼教授从本世纪初开始率先进行再生能源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她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成功地将光子晶体用于太阳能电池,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了50%,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关注。
这是奥巴马总统去年10月参观MIT能源研究实验室的原因之一。
经济发展:济源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铅锌深加工基地和电力能源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矿用电器生产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盐化工和特种装备制造基地。
2010年济源市铅产量为720759吨,占全国的16.7%,河南省的68.38%;白银产量1325883千克,占全国的11.41%,河南省的76.43%;锌产量233071吨,占全国的4.34%,河南省的85.24%;黄金产量6035千克,占全国的0.98%,河南省的4.5%;钢材产量2757484吨,占全国的0.35%,河南省的8.63%;焦炭产量2551159吨,占全国的0.66%,河南省的9.93%;烧碱产量311465吨,占全国的1.49%,河南省的22.2%;火电发电产量1662125万千瓦时,占全国的0.5%,河南省的7.95%。
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各种经济类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20家,中型企业23家,大型企业4家(济源钢铁、豫光金铅集团、中原特钢、济源煤业),其中豫光和济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500强。
济源市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众多,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西霞院水库、华能沁北电厂、S28、G55高速公路等已经竣工,河口村水库、沁北电厂三期正在建设中,焦作—济源,洛阳—济源城际轻轨建设也即将开工,这些项目累计投资上千亿元,对推动济源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发展的层次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初步核算,2010年济源市完成生产总值34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820元,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9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9.85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7.59亿元,增长10.5%。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4.7∶73.0∶22.3调整为4.6∶75.7∶19.7。
2010年济源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4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2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规模以上工业33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5.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0.25亿元,增长11.6 %;炼焦业21.62亿元,增长0.6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7.08亿元,下降4.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86 亿元,增长41.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26亿元,增长38.8%;通用设备制造业11.13亿元,增长45.5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29 亿元,下降0.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46亿元,增长38.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5.42亿元,增长31.2 %。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111.24万吨,同比增长26.2%;发电量166.21亿千瓦时,增长2.2 %;焦炭255.12万吨,增长0.4%;烧碱31.15万吨,增长42.8 %;化学肥料(折纯)8.35万吨,增长17.1%;生铁243.37万吨,增长1.4 %;粗钢273.26万吨,增长1.3 %;钢材275.75万吨,增长6.9%;白银132.59万千克,增长26.4 %;电解锌23.31万吨,下降0.2%;电解铅72.08万吨,下降10.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39.9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增速比上年提高31.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54.39亿元,增长43.7%,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
分所有制看,公有制企业工业利润6.69亿元,下降30.1%,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利润47.69亿元,增长68.5%。
分行业看,利润总额超亿元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99亿元,增长33.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04亿元,增长5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57亿元,增长97.4%;炼焦业5.34亿元,下降42.3%;通用设备制造业4.17亿元,增长40.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87亿元,增长24.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9亿元,增长7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26亿元,增长101.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72亿元,增长51.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53亿元,增长180.8%;专用设备制造业1.38亿元,增长91.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05亿元,增长5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2010年济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2010年济源市城镇化率为50%,比上年增加1%。
2010年济源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