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
- 格式:ppt
- 大小:507.00 KB
- 文档页数:16
遗传密码的破译素材阅读一、历史的步伐1、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
2、1883年,科学家发现马蛔虫配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中的一半。
3、1890年,科学家确认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4、1891年,科学家描述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5、1902年,鲍维丰(T.Boveri)和1903年萨顿(W.Sutton)在研究减数分裂时,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提出染色体是遗传因子载体,可说是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初步论证。
6、1909年的约翰逊(W.Johannsen)称孟德尔假定的“遗传因子”为“基因”,并明确区别基因型和表型。
7、1909年,詹森斯(F.A.Janssen)观察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呈交叉现象,为解释基因连锁现象提供了基础。
8、1909年,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开始对果蝇迸行实验遗传学研究,发现了伴性遗传的规律。
他和他的学生还发现了连锁、交换和不分离规律等。
并进一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从而发展了染色体遗传学说。
1926年摩尔根提出基因学说,发表《基因论》。
9、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10、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实验。
11、1940年艾弗里用纯化因子研究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的实验。
12、1941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假说。
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暗示了基因的作用是指导蛋白质分子的最后构型,从而决定其特异性。
13、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的《什么是生命》一书中就大胆地预言,遗传物质是一种信息分子,可能类似作为一般民用的莫尔斯电码的两个符号:“·”、“—”,通过排列组合来储存遗传信息。
1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确认DNA是遗传物质。
15、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16、1957年提出一个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从DNA 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第4章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学习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课前自行完成预习内容和预习自测,探究案,我们在课堂上会进行讨论,当堂检测是你们在课内最后5分钟要完成的。
〖预习自测〗一、知识梳理1.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 ,同时实验还表明: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 ,编码之间没有 。
2.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 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 。
二、知识点拔1.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的比较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是指mRNA 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其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一个密码子。
2.遗传密码的特点:①.不间断性:mRNA 的三联体密码是连续排列的,相邻密码之间无核苷酸间隔。
所以若在某基因编码区(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区域)的DNA 序列或mRNA 中间插入或删除1—2个核苷酸,则其后的三联体组合方式都会改变,不能合成正常的蛋白质。
②.不重叠性:对于特定的三联体密码而言,其中的每个核苷酸都具有不重叠性。
例如如果RNA 分子UCAGACUGC 的密码解读顺序为:UCA 、GAC 、UGC,则它不可以同时解读为:UCA 、CAG 、AGA 、GAC ……等.不重叠性使密码解读简单而准确无误.并且,当一个核苷酸被异常核苷酸取代时,不会在肽链中影响到多个氨基酸.③.简并性:绝大多数氨基酸具有2个以上不同的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简并性,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称同义密码子。
由于兼并性,某些DNA 碱基变化不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
④.通用性:除线粒体的个别密码外,生物界通用一套遗传密码,细菌、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物种之间, 蛋白质合成机制及其mRNA 都是可以互换的。
例如,真核生物的基因可以在原核生物中表达,反之亦然。
⑤.起始密码与终止密码: UAG 、UAA 、UGA 为终止码,它们不为任何氨基酸编码,而代表蛋白质翻译的终止。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问题探讨我们知道了核酸中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翻译实际上就是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质的氨基酸序列,那么碱基序列与氨基酸序列是如何对应的呢?研究的背景:“中⼼法则”提出后更为明确地指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向,总体上来说是从DNA→RNA→蛋⽩质。
那DNA和蛋⽩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或者说DNA是如何决定蛋⽩质?这个有趣⽽深奥的问题在五⼗年代末就开始引起了⼀批研究者的极⼤兴趣。
遗传密码的试拼与阅读⽅式的探索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G.Gamor对破译密码⾸先提出了挑战。
当年,他在《⾃然Nature》杂志⾸次发表了遗传密码的理论研究的⽂章,指出三个碱基编码⼀个氨基酸。
接下来,⼈们不禁⼜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和⾮重叠⽅式阅读DNA序列会有什么不同呢?思考:当图中DNA的第三个碱基(T)发⽣改变时,如果密码是⾮重叠的,这⼀改变将影响______个氨基酸,如果是重叠的⼜将影响________个氨基酸。
在图中DNA的第三个碱基(T)后插⼊⼀个碱基A,如果密码是⾮重叠的,这⼀改变将影响_____个氨基酸,如果密码是重叠的,⼜将影响______个氨基酸。
遗传密码⼦的验证(克⾥克的实验)1961年,克⾥克对T4噬菌体DNA上的⼀个基因进⾏处理,使DNA增加或减少碱基。
通过这样的⽅法他们发现加⼊或减少1个和2个碱基都会引起噬菌体突变,⽆法产⽣正常功能的蛋⽩质,⽽加⼊或减少3个碱基时却可以合成正常功能的蛋⽩质。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只能解释为: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请⽐较分析下图:插⼊___个碱基对原有氨基酸序列影响最⼩.进⼀步分析上图:减少___个碱基对原有氨基酸序列影响最⼩。
克⾥克是第⼀个⽤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科学家。
这个实验还同时表明:遗传密码从⼀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重叠的⽅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1961-1962年,尼伦伯格(M.W.Nirenberg,1927~)和马太(H.Matthaei)的实验:这⼀结果不仅证实了⽆细胞系统的成功,同时还表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