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园科学探索《自制泡泡水》课件
- 格式:docx
- 大小:14.06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自制泡泡水》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学习制作泡泡水,了解泡泡水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 第五节《有趣的液体》:探讨液体的性质,包括表面张力、气泡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水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制作泡泡水的过程和液体性质的基本理解。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泡泡水制作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瓶子、滴管、泡泡水原料、实验桌、实验椅。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液体瓶子、滴管、泡泡水原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瓶泡泡水,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猜测泡泡水是如何制作的。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泡泡水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制作泡泡水,包括液体配比、搅拌等步骤。
4. 实践:孩子们按照教师的指导,自行操作,制作泡泡水。
5. 观察与讨论:孩子们观察自己制作的泡泡水,讨论泡泡水中的气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液体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液体性质表面张力气泡泡泡水制作步骤1. 液体配比2. 搅拌3. 观察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用自己的泡泡水制作一瓶彩虹泡泡水,观察并描述不同颜色之间的变化。
答案:孩子们可以通过调整液体配比,制作出不同颜色的泡泡水。
不同颜色之间的变化可能包括颜色混合、颜色渐变等。
2. 请孩子们观察家里的洗发水、沐浴露等液体,描述它们的性质,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答案:洗发水、沐浴露等液体具有表面张力,可以形成泡沫,它们的使用可以清洁身体,保持卫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泡泡水制作的实践,通过观察和讨论,他们对液体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践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液体的性质,例如浮力、密度等,通过实验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2024年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自制泡泡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索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有趣的泡泡”,具体内容为自制泡泡水。
通过引导幼儿探索不同配方制作泡泡水,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水的基本制作方法,知道泡泡的形成原理。
2. 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泡泡水的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泡泡水配方的调整,使泡泡更稳定、更大。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成过程,了解泡泡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水配方表、实验器材、演示用泡泡水。
2. 学具:每组一份泡泡水配方表、量杯、搅拌棒、洗洁精、甘油、水、色素、吸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演示泡泡水,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点,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介绍配方表,引导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3. 制作泡泡水(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调整配方,制作出理想的泡泡水。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自制的泡泡水吹泡泡,观察泡泡的特点,讨论哪种配方制作的泡泡水效果最佳。
六、板书设计1. 自制泡泡水2. 内容:配方表:洗洁精、甘油、水、色素制作方法: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泡泡形成原理:表面张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配方制作泡泡水,观察哪种配方制作的泡泡最大、最稳定。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洗洁精与甘油的配比会影响泡泡的大小和稳定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泡泡水的制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配比调整上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变化,了解不同工具对泡泡形状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泡水配方的调整2. 泡泡的形成原理的引导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中的实验探究一、泡泡水配方的调整在制作泡泡水的过程中,配方的调整是影响泡泡质量的关键。
幼儿园科学探索优质教案《自制泡泡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主题,涉及教材的第四章《身边的科学》,第三节《泡泡的奥秘》。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泡泡的基本原理,探索制作泡泡水的方法,以及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水的基本制作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泡泡水。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难点: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机、泡泡液、实验器材。
学具:量杯、吸管、搅拌棒、洗洁精、甘油、水、色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现场演示泡泡秀,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尝试用泡泡机吹泡泡,观察泡泡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
(2)介绍泡泡水的制作方法,讲解洗洁精、甘油、水、色素的比例。
3. 制作泡泡水(10分钟)(1)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边操作边讲解步骤。
(2)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分享成功的喜悦。
(2)组织幼儿用自制的泡泡水进行吹泡泡比赛,评选最佳泡泡。
(2)针对幼儿的操作,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泡泡水制作方法3. 洗洁精、甘油、水、色素比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泡泡水,观察泡泡的特点。
2. 答案:根据制作方法,完成泡泡水的制作,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制作泡泡水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泡泡水,探索最佳配方。
(2)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泡泡水,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自制泡泡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主题,具体章节为《有趣的泡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泡泡水的制作过程,探索不同材料对泡泡的影响,以及如何自制泡泡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水的制作过程,学会自制泡泡水。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泡泡水的制作过程,学会自制泡泡水。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各种制作泡泡水的材料(洗洁精、甘油、水、色素等)、实验器材。
学具:小杯、小勺、滴管、色素、洗洁精、甘油、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泡泡水是怎么制作的吗?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索泡泡水的制作过程。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泡泡水的制作过程,并展示相关材料。
讲解制作泡泡水的步骤:先将洗洁精倒入小杯,再加入甘油、水、色素,搅拌均匀即可。
3. 制作泡泡水(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材料对泡泡的影响,记录在记录表上。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尝试用自制的泡泡水吹泡泡,观察泡泡的特点。
分享制作泡泡水的成功经验,讨论为什么有的泡泡水能吹出泡泡,有的不能。
评价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六、板书设计1. 制作泡泡水的步骤洗洁精甘油水色素搅拌均匀2. 泡泡水的影响因素洗洁精的浓度甘油的添加量水的多少色素的种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五彩泡泡水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色素制作五彩泡泡水。
观察并记录泡泡水的颜色变化。
答案:五彩泡泡水的颜色会随着色素的种类和添加量的变化而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探索泡泡水的制作过程。
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如牛奶、白糖等)制作泡泡水,观察效果。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自制泡泡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泡泡》,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泡泡的基本特性,探索泡泡形成的原理,以及动手制作泡泡水,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圆形、易破等。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探索泡泡形成的原理。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泡泡的基本特性和制作泡泡水的方法。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泡泡形成的原理,并能够动手制作出稳定的泡泡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各种形状的容器、放大镜等。
学具:空瓶、水、洗涤剂、吸管、调羹、色素(可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老师吹泡泡,引导他们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易破等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泡泡的基本特性。
(2)讲解泡泡形成的原理。
3. 动手制作泡泡水(15分钟)(1)向幼儿展示制作泡泡水的材料。
(2)指导幼儿按照一定比例将洗涤剂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3)让幼儿尝试用吸管吹出泡泡。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泡泡水的活动,互相观察、交流,改进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基本特性:透明、圆形、易破等。
2. 泡泡形成原理:表面张力、气体等。
3. 制作泡泡水的方法:洗涤剂 + 水 + 搅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瓶稳定的泡泡水,观察泡泡的特性,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完成的泡泡水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注意观察幼儿在制作泡泡水的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容器制作泡泡水。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泡泡更加稳定,不易破裂。
(3)开展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探索泡泡的奥秘,记录在家庭作业本上,以便与同伴分享。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自制泡泡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三章《有趣的泡泡》2. 详细的教材内容:介绍泡泡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自制泡泡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自制泡泡水的配方。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自制泡泡水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实验材料(洗洁精、甘油、水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材料,包括洗洁精、甘油、水、量杯、搅拌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观看吹泡泡表演,引发幼儿对泡泡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例题讲解: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探讨如何自制泡泡水。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幼儿提出自己的泡泡水配方。
(2)每组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验操作,制作泡泡水。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自制的泡泡水吹泡泡,观察泡泡的特点。
(2)教师点评各组表现,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自制泡泡水》2. 内容:(1)泡泡的形成原理(2)自制泡泡水配方(3)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泡泡水。
(2)观察并记录泡泡的特点,如大小、颜色、形状等。
2. 答案:(1)自制泡泡水配方:洗洁精、甘油、水,比例约为1:1:10。
(2)泡泡的特点:大小不一,颜色透明,形状多为圆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泡泡水的配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在实践活动环节,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自制泡泡水》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手册》第四章“神奇的泡泡”。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泡泡的基本原理,探索制作泡泡水的方法,动手制作泡泡水,以及泡泡水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制作泡泡水的方法,让幼儿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实验材料(洗洁精、甘油、水、容器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材料,包括洗洁精、甘油、水、容器、搅拌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让幼儿产生好奇心。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泡泡水,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制作泡泡水。
3. 制作泡泡水(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提供的配方,尝试制作泡泡水。
4. 泡泡水游戏(10分钟)幼儿用自制的泡泡水进行游戏,比一比谁吹的泡泡更大、更圆。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问:“泡泡为什么是圆形的?”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泡泡水制作方法3. 泡泡水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泡泡水,并与家人分享你的成果。
答案:制作泡泡水的步骤如下:1. 准备洗洁精、甘油、水、容器、搅拌棒等材料。
2. 将洗洁精倒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甘油和水。
3. 用搅拌棒搅拌均匀,使泡泡水达到合适的浓度。
4. 用吹泡泡工具吹出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如何让泡泡吹得更大、更圆?2. 除了洗洁精、甘油、水,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泡泡水?3. 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泡泡浴、泡泡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及配方比例。
自制泡泡水教案教案: 自制泡泡水目标学习者: 小学生所需材料:- 透明的塑料杯- 液体肥皂- 食盐- 温水- 搅拌棒步骤:1. 在一个透明的塑料杯中倒入一些温水。
让孩子注意温水的用途是为了帮助肥皂溶解得更好。
2. 向温水中加入适量的液体肥皂。
让孩子使用搅拌棒搅拌一下,直到液体肥皂完全溶解在温水中。
3. 向溶解的液体肥皂中加入少量的食盐。
让孩子再次使用搅拌棒搅拌一下,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4. 让孩子观察泡泡水的质地和特点。
他们应该看到一些小泡泡在杯子中形成,并且搅拌棒可以搅出更多的泡泡。
5. 引导孩子思考泡泡形成的原因。
他们可以发现,液体肥皂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其形成泡泡。
食盐的存在可以增加肥皂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进一步促进泡泡的形成。
延伸活动:1. 孩子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肥皂,比较其在制作泡泡水方面的效果。
他们可以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并总结不同液体肥皂的特点。
2. 孩子可以探索不同食盐浓度对泡泡水形成的影响。
他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来制作泡泡水,并观察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对泡泡的影响。
3. 孩子可以使用不同形状的吹泡器来探索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他们可以制作各种吹泡器,如长管、不同形状的吹管等,然后观察不同吹泡器产生的泡泡形状。
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时,应引导孩子注意安全。
确保他们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避免发生任何意外。
如果孩子是在家中进行实验,应有成人监督。
- 提醒孩子要小心搅拌棒,以免受伤。
活动目标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2、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1、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涤用品。
2、人手一杯水和吹泡泡的工具。
活动过程一、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知道吗,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呢?2、老师试着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
教师:可以用什么办法做出能吹出泡泡的水呢?3、引导幼儿讨论: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让水变成泡泡水?(支持幼儿的各种想法,为幼儿提供他们想到的能添加的洗涤用品。
)二、制作泡泡水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2、请幼儿把自己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搅拌。
3、引导孩子观察洗涤用品加到水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4、教师:洗衣粉、洗洁精、肥皂沫怎么不见了?现在杯子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比较加入不同洗涤用品的水有什么不同。
1、加入洗洁精、沐浴露、洗发水、洗手液的水还是透明的。
2、加入洗衣粉、肥皂沫的水却变混浊了。
四、吹泡泡,体验浓度对吹泡泡效果的影响。
1、用吹泡泡的工具来试试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教师:你用什么做的泡泡水?哪个小朋友用了跟他样的东西?为什么他的可以吹出泡泡,你的却吹不出?引导幼儿发现浓度影响吹泡泡的效果。
3、小朋友互相换换,看看谁做的泡泡水最容易吹出泡泡。
五、收拾整理物品请小朋友按实物图的标记把自己做的泡泡水送回到柜子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学做泡泡水】PPT课件夜场招聘/4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我?当一个孩子看上去很懂事很听话时,你并不知道他是真的懂了,还是在试图逃离你的追问和说教。
但倔强的孩子可不是这样。
他们不妥协。
正是这种坚持自己立场和要求的强烈性格,导致了亲子矛盾和冲突,又正是这种矛盾和冲突,让我意识到,这不是办法,我要换一种思考方式。
如果我的孩子从一开始就没有这种强烈的个性,我是不会重新审视幼儿这种生物的。
我也许还在把孩子当作小大人,甚至自满于孩子的配合,而忽视了他心中的真正诉求。
少儿园科学探索《自制泡泡水》课件
幼儿园科学探索《自制泡泡水》课件
科学意图: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
适合班级:
中、大班
材料准备:
洗衣粉、餐洗净、肥皂片、小勺子、杯子(见自制泡泡水1)
制作方法与步骤:成品
实验操作:
请幼儿任意选择一种材料放入杯子里搅拌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教师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用各种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一种材料溶解的速度快,哪一种材料容易吹出泡泡来,以及材料和水以多大的比例结合吹出的泡泡才又大又多。
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表面的色彩变化。
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里。
拓展与替代:
在幼儿自制泡泡水时,可以提供盐、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导幼儿对比实验。
让幼儿在洗手、洗脸、刷牙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泡泡生成。
小知识
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
通常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强,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样,但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
洗衣粉“打破”了水的这种表面张力,它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而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张力。
泡泡水的调配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
一般,以2份餐洗净加6份水调出的泡泡水即可使用。
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结合会形成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减缓水的蒸发速度。
因此,为了使泡泡不那么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里放入一些甘油。
通常情况下,吹泡泡溶液最佳配方为:2份餐洗净、6份水和1~4份甘油。
透过泡泡我们能够看到七彩光,这是因为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对幼儿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培养幼儿的现代意识,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