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颜元,体育]试论颜元的体育思想和实践
- 格式:docx
- 大小:8.88 KB
- 文档页数:3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颜元,字子成,北宋著名的儒家学者和思想家,他的儒学思想以道德修养和教育为主要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们了解颜元的儒学思想之前,先来看一下他在体育方面的主张。
颜元曾经说过:“不以体育乃至玉帛而异,不以飞行走而异。
”这句话表达了颜元对于体育的重视和崇尚。
在颜元看来,体育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锻炼意志和品格的途径。
他强调了体育的教育功能,认为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进而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在颜元看来,体育与修身养性是相辅相成的,体育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和辅助手段。
而颜元的儒学思想也体现出了对体育的态度。
在他的著作中,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人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为根本,以此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更是修身养性的途径,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魄,培养自律和毅力,从而提升道德修养和品格。
颜元认为,体育教育是儒家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德、智、体、美。
颜元不仅仅倡导体育教育,他的儒学思想也有着更深刻的内涵。
他主张“援武于儒”,提出了新的儒学构想,这一构想不仅对于后世的儒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对于颜元的“援武于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颜元的“援武于儒”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身体和意志的锻炼,过分注重物质利益和外在形象。
颜元的“援武于儒”思想提醒我们,应该注重身心的和谐统一,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意志品格的培养。
只有身心健康、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颜元的儒学思想中,体育和武术不仅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意志品格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颜元的“援武于儒”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它提醒我们注重人的身心统一,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想。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顶峰,专制主义文教政策制约下的各类教育活动存在着过于重视文字书本教育以及将科举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弊端,其中最显著的表现是教育脱离社会现实,知识有悖于实际应用,学生个性压抑,“虚文华饰”,缺乏创新能力。
因此,培养“文武兼备”的经世致用人才,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作为启蒙思想家与教育家的颜元(1635~1704),勇敢地站出来,涌立潮头,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在反思、批判当时教育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独特性的体育思想,成为古代“射、御”军事教育向近代学校体育的过渡,对我国近代乃至现代体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颜元体育思想的形成(一)时代与家庭的影响颜元生活的时代正值明末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化,政治风云变幻急剧,战争频发的特殊历史阶段。
在明清统治王朝更替的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广大群众积极练武强身,从侧面看亦促进了体育风尚的出现。
颜元的故里是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保定府所辖博野县村庄。
换言之,颜元是从冀中平原走出的乡村教育家,与之相交的同伴友人大都是本地人士。
河北省以“武术之乡”著称,颜元的故土博野、蠡县毗邻清代直隶省河间府沧县一带,民明清之际教育家颜元的体育思想探析吴洪成,夏美奇(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颜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实学教育家、思想家。
在中国教育家群体中,他极为重视体育,这在充斥着“重文轻武”观念的古代社会显得难能可贵。
颜元的体育思想是在家庭、师友、个人人生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他批判程朱理学的静坐读书、文字记诵教育,主张培养文武兼修、德智体相融合的经世致用人才,并通过设置体育课程,广泛取材体育资源,采用习行、习动教学方法,践行其体育思想,这不仅有裨于扭转传统士人的文弱习尚、克服重文轻武的思想,而且对近现代学校体育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明清之际;颜元;体育;实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7-0053-06532023年第27期/C(09)俗崇尚武术竞技运动,习武之风盛行。
论颜元的体育思想论颜元的体育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元,历史上著名的体育家、教育家,也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人物。
他对体育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体育家、教育家,其体育思想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一、坚持“以运动为本”的思想颜元一生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以运动为本”,他积极推行体育活动,力图把运动活动当作教育的核心。
他在《体育研究》中说:“运动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它是全部教育的基础。
”这种以运动为本的思想也一直受到后世体育家的推崇,成为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理念。
二、强调“学习运动,运动学习”的思想颜元在他的体育思想中强调了“学习运动,运动学习”,他认为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活动,更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
他在《体育研究》中写道:“只有学习运动,才能够使人们培养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既能够促进学习,又能够促进运动。
”他强调了以学习为核心、以运动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开创了运动学习的先河。
三、注重体育教育的思想颜元在他的体育思想中,非常注重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张建立一套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
他在《体育研究》中写道:“要使体育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它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备的机制、充分的条件和刚性的考核制度。
”他注重体育教育在学生生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并主张建立一套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弘扬“民族体育运动”的思想颜元在他的体育思想中,很强调民族体育运动。
他在《体育研究》中写道:“民族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而且能够增强民族之间的友好感情。
”他不仅弘扬了民族体育运动,而且重视民族文化交流,注重民族之间友好感情的发展。
五、重视“团队协作”思想颜元在他的体育思想中,非常重视团队协作。
他在《体育研究》中写道:“团队协作是有效地学习方式之一。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合作意识、协作意识、分工合作能力等。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颜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大师,他在儒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颜元的体育主张中,他提出了儒家思想与体育实践的结合,强调了体育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而在当代,一些学者开始提出“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试图将传统儒学与武术相结合,进行儒学的当代转化和丰富,拓展儒学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进行深入探讨。
一、颜元的体育主张颜元是北宋时期的儒学家,他提出了“以文事武,以武事文”的思想,倡导将武术融入儒家教育体系中,强调了体育锻炼对于个体身心的重要性。
在儒家传统中,注重修养和教育,而颜元对于体育的重视则开辟了儒学领域的新边界。
他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强健身体,增强体魄,使人更有力量和毅力去学习,去生活。
体育活动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人的个人品质和社会价值。
通过体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的仁、义、礼、智等道德理念,从而更好地实践在日常生活中。
颜元还提出了“以文事武,以武事文”的理念,强调了文武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促进。
他认为,文化与武术应该相辅相成,文化可以提高人的素养和修养,而武术可以提高人的体魄和意志。
两者结合,可以增强人的内外兼修,使人更加全面发展。
颜元的体育主张不仅是对儒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为当代教育和体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在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变化,儒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些学者开始提出“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试图将传统的儒学思想与武术相结合,进行儒学的当代转化和丰富。
他们认为,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形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与儒学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在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学者们还提出了通过武术来丰富儒家的道德伦理理论,使之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需要。
他们认为,武术所包含的忍耐、坚韧、自律等精神品质,与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等道德理念相互融合,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更为实用和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颜元是明朝时期的儒学家,他提出了一种有别于先秦儒学的新儒学构想。
颜元在儒学的体育主张中强调要将儒学与体育相结合,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
他认为,体育可以使人们修养身心,培养品德,锻炼意志,提高智慧,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颜元主张通过体育活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体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重要途径。
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的毅力、勇气、自信等品质,使人们能够坚持不懈、敢于担当、自信乐观。
通过竞技体育的奖惩机制,可以教育人们要遵守竞争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合作、永不言弃。
体育能够培养人的忍耐力和毅力,使人们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颜元主张通过体育活动提高人的身心健康。
他认为,体育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
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改善人的健康状况,提高人的免疫力。
体育活动也可以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能够更好地调节情绪,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颜元认为,武术可以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武术要求人们进行各种器械和动作的练习,需要具备灵巧的身手和坚强的意志。
通过武术训练,人们可以培养自律、坚毅、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使人们有能力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武术还可以使人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力和协调能力。
颜元的“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对于儒学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理念将儒学的价值观与体育和武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修身养性的方式。
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和学问修养,而体育和武术的结合则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等方面。
这一构想为后来的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对于传承和发展儒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颜元(581-645年),字佐蔚,沛国相州(今河南南阳)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重要的儒学学者。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元的体育主张颜元生活在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他十分重视体育锻炼和武术训练。
他在《颜氏家训》中写道:“男子当苦心习练武艺,以备不虞之患。
”他认为,体育锻炼和武术训练可以增强人的体魄和意志,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
他强调“不练武则弱”、“不争则废”,主张男子要勇敢、果断、坚毅,不惧怕艰险和困难,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和压力。
颜元还提出了“文武合一”的观点,认为文学和武术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他认为,充分发展武术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而充分发展文学可以提高人的智慧和修养,使人们更加全面地发展和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颜元的思想逐渐发展和深化,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儒学构想——“援武于儒”。
他认为,儒学可以借鉴武术的精神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颜元主张“援武于儒”,意味着儒学应该向武术学习。
他认为,武术强调的勇敢、果断、坚毅等品质和精神,是儒学所应该倡导和培养的。
他主张儒学要积极吸收和借鉴武术的精髓,使之成为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更好地提高人的身心素质。
颜元主张“援武于儒”,也意味着儒学和武术应该相互融合。
他认为,儒学和武术应该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只有当儒学和武术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更好地提高人的身心素质,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颜元的新儒学构想——“援武于儒”,对当时的社会和思想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为后世的文化和教育改革,乃至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颜元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当代,颜元的新儒学构想——“援武于儒”,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颜元是中国明代思想家,他的体育主张主要是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人的品格和修养。
而“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则是将武术与儒学相结合,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出发,探讨“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
颜元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体育养生理论,他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人的身心健康。
颜元认为,运动能够提高人的体质,增强人的体力和耐力,对人的健康有益。
他主张要通过勤奋练习各种体育活动,学习各种武技和技巧,例如打球、跑步、游泳、格斗等,以增强人体的机能和抵抗能力。
他还提出了一种“正古一律”的锻炼方法,认为锻炼应该追求“正”和“古”,即正直和古代传统的身体活动方式。
颜元的体育主张强调了身心的和谐发展,追求健康和美好的人生。
颜元并没有将体育活动和儒学联系起来,而是将二者看作是并行不悖的。
而“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则是试图将武术和儒学相结合,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新儒学认为,武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可以通过武术修炼来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武术也是一种实践,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
通过武术修炼,可以培养出坚强、勇敢、谦虚、自律的品质,形成正直而有责任感的个性。
而儒学则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通过学习经典养成美好的品德和行为。
将武术与儒学相结合,可以使人在身体和精神上达到平衡,实现全面发展。
“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主张通过武术修炼来培养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在身体方面,武术可以提高人的体质和身体机能,在运动中锻炼人的肌肉和骨骼,增强人的耐力和灵活性。
在精神方面,武术可以培养人的毅力和意志力,在战斗中锻炼人的勇气和气概。
武术讲究自律和尊重,通过武术修炼可以培养出和谐、谦虚、自律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颜元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体育主张,将运动与儒学相结合,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他认为,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和体能充沛,才能够为儒家学问和社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颜元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可以追溯到他的早年经历。
他自幼生活在山西崇尚武术的文化环境中,在母亲的影响下开始学习练习武术和跑步,这使得他的身体素质非常好,同时也对他今后的儒学思想与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元认为,儒家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大同世界,实现人类的和谐共处。
而体育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
在他的看来,体育与儒学实际上是十分相似的,二者都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体育锻炼和健康保健的方法,例如每天早晨起床后应该练习各种身体活动和健康操,以增强身体素质。
此外,颜元还提出了一些颇具创新精神的观点。
例如,他认为体育教育应该贯彻“实用主义”原则,即注重实际效果,让每个人都能明显感受到运动对身体和精神健康的益处。
他还建议,每个人在练习体育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调整和完善。
这种强调实效和个人自主性的体育教育理念,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前卫的。
总之,颜元对体育教育和儒家思想的探索具有深远的影响,他认为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是实现儒家理想的必要前提,以此来寻求人类和谐与共荣的道路。
他的新儒学构想为后来的儒家学派提供了一条道路,让儒家思想更加丰富和充实,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颜元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其体育主张和对儒学的贡献方面,颜元提出了“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动力。
颜元的体育主张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运动和体育活动是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颜元看来,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人们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在《颜氏家训》中,颜元强调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他说:“少年体能美,力盛于意,意盛于行。
”这句话体现了体育锻炼对于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修养的重要作用。
颜元的体育主张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爱”、“礼义”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他认为,体育活动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培养,也是对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
通过体育活动,人们可以获得身心的舒畅和愉悦,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培养团结协作和互助互爱的精神。
在《颜氏家训》中,颜元还提出了“赛不赌,勇不争”,倡导了文明竞技和公平竞争的观念。
除了体育主张,颜元对于儒学的贡献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提出的“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颜元认为,儒学和武学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战争和军事活动是不可避免的,而儒家学者也应当从事武学的研究和实践。
在《颜氏家训》中,颜元写道:“夫儒之事,不闻岳石禹穷之力量,披朐周吴之战功者,殆未之有也。
”颜元认为,儒家学者应当了解战争和武术,尽管这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并不常见。
“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也反映了颜元对于儒家思想的创新和进步的追求。
颜元认为,儒家学者应当关注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存境遇,而不应当沉浸于传统经典的教条思想中。
他主张,儒学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变革和人民的需求。
在《颜氏家训》中,颜元写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颜元(709年-784年)是唐朝末年的儒学家和政治家,他对于儒学的主张以及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育主张。
到了后来,儒学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批评,于是颜元提出了“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试图将武术与儒学结合起来。
颜元对于体育的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盐铁论》中。
《盐铁论》是颜元在唐德宗朝政治辅佐张江的时候所写的,它提出了一种新的国家经济政策,其中就包括了对于体育的重视。
颜元认为,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们的身体和意志,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
他提出了“久乱者以兵革,久和者以舞风”的观点,即通过军事训练和舞蹈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他还强调了体育运动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田地通则农业昌,江河废则捕渔穷;武事肇则强兵立,舞乱则国家亡”。
随着唐朝的衰落和儒学的危机,颜元开始思考如何弥补儒学的不足和缺陷。
他认为,儒学过于注重礼制和文化修养,忽视了实践与行动的重要性。
于是他提出了“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
“援武于儒”旨在将武术与儒学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和行动来弥补儒学的不足。
颜元认为武术可以提高人们的体魄和意志,使人们具备自我保护和抵抗外敌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人们的德行和修养。
他提倡人们在学习儒学的同时也要学习武术,将武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颜元还强调了武术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他认为,武术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们有出世之志和报国之心。
他认为,只有当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得到保障,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保障,人们的修养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得到了一定的回响和影响。
后来的一些儒学家也试图将武术和儒学结合起来,探索儒家学说的新发展方向。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其他学派的竞争,这一构想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实现和发展。
颜元从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体现了他对于儒学的思考和创新。
他通过对于体育运动和武术的重视,试图弥补儒学的不足和缺陷,将实践与行动结合起来,旨在提高人们的身心素质和德行修养。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摘要】颜元是中国古代儒学大家,他提倡体育锻炼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颜元的体育主张对后来的新儒学构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儒家思想与武术结合,形成了“援武于儒”的理念。
这一构想强调通过武术实践来强化儒家思想的实践路径,为新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通过援武于儒,可以更好地实现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正能量。
颜元的新儒学构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未来,可以通过深入探讨颜元对新儒学构想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援武于儒的实践路径,推动新儒学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颜元、体育主张、援武于儒、新儒学构想、儒家思想、武术、结合、意义、实践路径、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颜元的体育主张颜元是中国古代儒学大家,他对体育的主张影响了后来的新儒学构想。
颜元认为体育是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他强调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使人能够坚韧不拔,顽强奋斗。
颜元认为,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君子风范。
他认为,体育训练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体魄,使人更加健康、积极向上。
颜元主张,在修养身心的要注重锻炼身体,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颜元的体育主张对后来儒学与武术的结合,以及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颜元的体育主张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在体育领域的重要性,以及体育对人格修养的积极作用。
颜元的体育主张为新儒学构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指的是在传统儒家思想基础上,将武术元素融入形成一种结合传统文化与身体训练的新兴学说。
这一构想的提出得益于颜元对体育和武术的重视,他认为身体锻炼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同时也能培养出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传统美德的人才。
在“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中,武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身养性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塑造健康的身心和优秀的品德。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颜元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很多关于体育和教育的理念,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他提出的“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
这一构想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探讨颜元的体育主张和“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并分析其对于当代体育教育的启示。
我们需要了解颜元的体育主张。
颜元认为,体育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力和毅力,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他强调,体育活动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包括力量、速度、灵敏性、耐力等各个方面。
颜元提倡身体力行,是因为他相信通过身体的锻炼可以使人更加健康,更加自律,更加有担当,从而更好地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颜元认为,儒家的道德修养和体育锻炼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在他看来,儒家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经书知识的传授和礼仪规范的灌输,更要包括对身体的修炼和对意志的锻炼。
颜元主张体育锻炼和儒家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培养品德,提高自律意识,发展智慧。
这种体育主张在当时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但同时也凸显出颜元对于全面教育的追求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在颜元看来,体育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为了培养人的气质和意志品质。
在他的著作《颜氏家训》中,就有许多关于体育锻炼的内容。
比如说,“少之疏远重之命,事学以之致力,年长读诗极力,牵丝弄竹,习九韶之竽瑟,第一学习得焉,学而读诗、读书百轨,韶以之抒怀,竽瑟以自娱,有寂然之风。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颜元对于体育和文化的结合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在当代体育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启示。
除了提倡“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外,颜元还对于体育的具体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他主张教育者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并且要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拼搏精神。
颜元强调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以体育锻炼为名强迫学生超负荷训练,更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压力而将体育放在次要位置。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
颜元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体育家,他对于体育主张的论述对于当时的儒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颜元在他的著作《颜墨堂集》中提到了他的体育主张,即“以练为本,取最大用,节制为要,过则伤人”。
这一主张强调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且提倡了适当控制训练强度的观点。
颜元认为体育活动是保持健康和增强体魄的重要手段,但过度的训练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他主张运动应该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颜元并不仅仅是一个体育家,他还提出了一个儒学思想的新构想——“援武于儒”。
这一构想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颜元认为当时社会中存在着无法避免的武力冲突和军事斗争,而儒学仅仅强调和平、仁爱和修身养性,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他主张在儒学中融入一定的武学要素,使儒学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现实。
颜元在论述“援武于儒”的思想时主要强调两点。
第一,他认为儒家应该具备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包括战略布局、兵法和阵法等。
这样,儒家学者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战争和战略问题,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他认为儒家应该具备一种有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的修养。
儒家学者需要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在决策时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好的选择。
颜元还强调了儒家学者必须具备的仁爱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他认为武学只有与仁爱相结合,才能够真正为社会作出贡献。
颜元认为军事力量只是保卫国家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和平、安定和发展,而不是为了征战和侵略。
他主张儒家学者在援武于儒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仁爱和仁义为核心价值。
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颜元(551-479BC)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者,同时也是一位重视体育和武术的思想家。
他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人的身心健康,而武术训练则可以强化人的意志和品德。
他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援武于儒”的观点,认为武德和儒学是相辅相成的,应该共同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在颜元的时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主要关注人的修养和治理,强调道德修养和品行端正。
而颜元对儒家思想进行了一定的延伸和拓展,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主张。
他认为,儒家不仅要注重道德修养,还应该重视体育和武术的培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大亮点。
颜元的体育主张可以在他的著作《颜氏家训》中得到体现。
他在书中强调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追求道德修养和学问。
他还提倡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慢跑、练功等,来提高身体素质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这些观点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一定的启发,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颜元还非常重视武术的培养和训练。
他认为武术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品德。
在颜氏家训中,他提及了一些武功练习的方法和技巧,如弓箭射击、剑术练习、拳脚功夫等,都可以帮助人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品行端正的品质。
这些训练方法不仅对当时的士人有一定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武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除了体育和武术的培养,颜元还强调了儒家思想和武德的结合。
他认为,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可以帮助人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而武德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砺可以使人更加坚强和勇敢,为实现儒家思想中的仁义之道提供了实际的支持和保障。
他将这一观点总结为“援武于儒”,提出了儒家思想和武德的融合发展,成为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颜元的“援武于儒”观念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颜元的思想更是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
何叙
【期刊名称】《体育文化导刊》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是德、智、体三位合一和相互促进,提倡"动"以致强,文武兼备的教育主张,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与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何叙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
【相关文献】
1.从"身心一统体育教育思想"到"全脑体育教育思想"——兼论吴蕴瑞、袁敦礼"心身一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内涵与价值 [J], 徐本力
2.黄宗羲与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比较 [J], 谢静漪
3.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脉络考察、要义释论与特征省思——兼论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的生成 [J], 赵富学
4.颜元现象的三维透视——论清初颜元在中外近代课程变革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J], 张传燧
5.纪念颜元逝世300周年颜元教育思想与中外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通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颜元的体育思想和实践
" 【内容提要】颜元由其切身感悟及对宋明理学的研究批判,提出了较为完备的体育思想,归结起来主要有“文武相济”、全面发展;“习行、习动”,强国强身两个方面,
他还注意体育实践,他的体育思想及实践在我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清代直隶博野(今属河北省)人,是我国十七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爱国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特别是他的体育思想
和实践,在我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光辉先例,对我国近代乃
至于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拟就颜元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体育思想
和实践,做一粗浅探讨,并以此就教于学界前辈。
一、颜元体育思想的形成
颜元体育思想的形成,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自身对生活经历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是他对宋、明理学的研究与批判后的感悟。
艰苦的生活实践,虽然使颜元意识到了读书静坐的危害性,但他却未从此而远离宋明理学,相反,在一段时期内,他竟被理学所迷惑,倾倒在理学家的脚下。
在颜元24岁的时候,偶读陆九渊、王守仁的语录,“始知世有道学一派,深悦之,以为孔、孟后身也”[2 ]。
可在他26岁时,又得《性理大全》一书,“见周、程、张、朱语录,
幡然改志,以为较陆、王二子尤纯粹切实,又谓是孔、孟后身也。
”[3]从此以后,颜
元“进退起居,吉区宾嘉,必奉《文公家礼》为矩yuē@①;奉《小学》、《近思录》等书如孔子经文”[4],甚至当听到别人对诸子存有疑义时,便“忿然力辨,如骂父母”[5]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了。
直到颜元34岁时,他的思想才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在颜元34岁时,他的养祖母病逝,颜元不胜哀痛,他一丝不苟地按照《文公家礼》为其守丧,结果使得颜元连病带饿,几乎致死。
颜元根据切身的体验,“颇觉有违于性情,已而读周公礼,始知其删修失当也。
及哀杀,检性理,乃知静坐读讲非孔子学宗,气质之性非性善本旨也”[6],认为理学家们论学参
杂佛学,支离破碎,“空言无用”。
颜元深“痛尧舜周孔三事三物之道亡,而生民之涂炭至此极也”[7],愤然作《存性编》、《存学编》,后又作《朱子语类评》,除系统地阐发其思想外,更对理学展开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
颜元的体育思想,也正是在他的切身经历和感悟中,在他对宋、明理学进行研究、批判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
二、颜元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颜元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为“文武相济”,全面发展;“习行”、“习动”,强国强身。
颜元从他“目击身尝”中深刻体会到宋、明理学是一种“害心”、“害身”、“害国”之学。
理学家们喋喋不休地告诫人们要“知学”,要“关了门,闭了户,把断了四路头”[8],钻进故纸堆里“穷理”。
而为了“ 穷理”,则又告诫人们必须“主敬倡静”。
“静者,谓心不妄动”[9],“敬,……内无妄思,外无妄动”[10 ],一言以蔽之,就是“非动”。
理学家们把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打球、踢球、放风筝等体育活动与恶棍赌博、
纨绔笼养等相提并论,认为这些都是“不可为”的“无益之事”,并在学规中明确规定,绝对不允许打球、踢球、放风筝等体育活动跨入校门(见郑端所辑的《朱子学规》),
也就是不要运动,要“静坐”;不要体育,要“读书”。
其结果,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使一个个活泼可爱的红面少年,都变成了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好端端的身体被理学折
磨得筋弱骨脆。
颜元还进一步列举实例来论证读书静坐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吾尝目击
而身尝之,知其为害之巨也。
吾友张石卿,博极群书,自谓秦汉以降二千年书史,殆无遗览,为诸少年阐发书义至力竭,偃息床上,喘息久之复起讲,力竭复偃息,可谓劳之甚矣!不惟有伤于己,卒未见成起一才。
祁阳刁蒙吉,致力于静坐读书之学,昼诵夜思,
著书百卷,遗精痰嗽无虚日。
将卒之三月前,已出言无声。
元氏一士子,勤读丧明。
吾与(王)法乾年二三十,又无诸公之博洽,亦病无虚日”,并痛切地说:“今天下兀坐书
斋人,无一不脆弱,为武士农夫所笑者,此岂男子态乎?”[13]
颜元尤其对宋、明理学家重文轻武,从而给国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感到深恶痛绝。
他曾感慨地说:“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14]又说:“朱子重文轻武,……,其遗风至今日,衣冠文士羞与武
夫齿,秀才挟弓矢出,乡人皆惊,甚至子弟骑射武装,父兄便以不才目之,长此不返,
四海溃弱,何有已时乎?”[15]在颜元看来,按着理学家们的教育思想所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弱人”、“病人”、“无用人”,而绝不会培养出“经天纬地之略,礼乐兵农之才”[16]。
颜元作为爱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深深为国而担忧,他之所以放弃举业,潜心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经世致用”、“扶危济难”的有用人才,因此,在他看来,一
个人不仅要博学多文,又必须掌握治国理财的真实本领,同时还要有一副健壮的体魂,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建经世济民之勋,成辅世长民之烈,扶世运,奠生民”[17],为
此他提出了“文武相济”、“兵学合一”,全面发展的主张,他说:“一学校也,教文
即以教武”[18],即除了教授学生经史子集之外,还必须教之以射、御及兵、农、钱谷之事,这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平时可以“修己治人”,在战时则可“持干戈,卫社稷”,成为能够“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在“文武合一”、“兵学合一”的教育过程中,达到文武相济的目的。
在颜元看来,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正如他所说:“论周公之制度,尽善尽美。
盖使人人能兵,天下必有易动之势;人人礼乐,则中国必有易弱之忧;惟凡礼必射,奏乐
必舞,使家有弓矢,人能干戈,成文治之美,而具武治之实。
无事时,雍容揖让,化民
悍劫之气;一旦有事,坐作击刺,素习战胜之能”[19]。
三、颜元的体育实践
颜元在他长达近50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没有忘记实践他的体育思想。
他在招收生徒时,便提出了要求,即“凡欲为吾徒者,必当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
谷、水、火、工、虞”[24],不仅要学文,而且必须学武。
颜元除教学生读书作文以外,还经常督率学生“习礼,歌诗,学书计,举石,超距,击拳,率以肄三为程”,并经常
和学生“讨论兵农,辨商今古”[25]。
颜元晚年应邀主持漳南书院时,则进一步将其体育思想付诸实践,他除将学院划分为文事、经史、艺能等斋外,还特设有武备斋,专“课黄帝太公以及孙吴五子兵法,并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科。
” 同时,在书院外还专设有“马步射圃”,专供练习
骑马、射箭之用。
颜元还在“讲习暇,偕诸子或履桥,或拿舟入(院内水池),弦歌笑语,作山水乐”,[26]将体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与此同时,颜元还十分重视其自身的体育锻炼,对养生之道颇有所悟,他说:“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并说:“常动则筋骨竦,气脉舒”[27]。
他从幼年时起即学会骑马、射箭,从青年时起研究兵法,学技击,直至晚年,一生习武,从未间断,而且技艺很高。
在他57岁时,曾与武术
家李木天折竹为刀,比试武艺,结果“不数合,击中其(指李木天)腕”,至老年仍经
常练习举石、击拳、比赛射箭等,因此他的身体一直很健壮,直活到“古稀”之年。
总之,颜元是我国古代比较重视体育的教育家。
他将体育和其它学科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加以重视的体育思想和实践活动,超出了古代以及和他同时代的教育家们,是他整个教育
思想体系中的最为闪光的部分,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1]《颜习斋先生年谱》。
[2][3][4][5][6][7]《习斋记余》卷6。
[8]《朱子语类大全》。
[9]朱熹《大学注》。
[10]《朱子语类辑略》。
[13][15][16]颜元《存学编》卷三。
[14]颜元《存学编》卷二。
[17]《习斋记余》卷三。
[18]颜元《存治编》。
[19]《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
[24]《颜习斋先生年谱》。
[25][26]《习斋记余》卷二《漳南书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