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4
民族关系跨入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主义社会社会③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①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族共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族地区的农村也推广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同繁民族经济荣③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发展很快,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外交事业国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地削弱了环境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新的亚、非、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格局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另起炉灶”独立自主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基本方针“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就参加亚非会议(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20世纪60 美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年代外交环境恶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大国沙文主义使中苏关系恶化20世纪外交有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中中美关系的逐渐缓和70年代1971年10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外交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友好互助关系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十一届三中②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全会后外交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政策的调整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⑤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
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体系概说一、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按生产力发展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1.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16世纪-l9世纪初)——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
在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15世纪末16世纪初,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从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国家掠取了大量财富,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本,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人类社会走向融合统一,出现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出现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葡萄牙主要在非洲和亚洲扩张,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
17世纪初,英、法、荷也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及海外殖民和贸易,使新兴的资产阶级意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必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思想文化环境,建立自己的政权。
14-16世纪,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是近代欧洲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文艺复兴冲破了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促进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在文艺复兴影响下,从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的外衣下,发动了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宗教改革,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中解放出来。
在宗教改革期间,16世纪后半期,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三讲世界近代史一、世界近代史主题线索1、整体时间:公元14世纪萌芽、复兴——1917年十月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主题线索(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世界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国家垄断)二、世界近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了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化,最终完成了现代化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姓名: 班别:1917年 列宁领导了十元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借鉴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 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签订时间:1919年6月 (操纵国:英、法、美) 实质:帝国主义性质的分赃会议 影响:《凡尔赛和约》和其他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德国经济和政治实力受到极大削弱,过分的惩罚注定了德国必然走上军事扩张道路,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召开时间和地点:1921—1922年(操纵国:美、英、日)华盛顿——华盛顿会议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中国重新变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根本的就是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是此会议的最大受害国。
影响: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确立的国际秩序。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1924年——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新政实施时间:1933年 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财政: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工业: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 农业: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对工业的调整。
制定《产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世界近代史基本知识结构知识结构考点提示1.主要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影响;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方向、特点、影响;文艺复兴的原因、指导思想、主要成就、影响;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2.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影响;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文艺复兴的原因、指导思想、性质、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影响;对哥伦布的评价;人文主义内容的理解和评价;如何理解马基雅维利主义。
高考回眸一、试题回放(一)选择题1.(2000年·春季高考题)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2.(2000·广东)文艺复兴时期宣传人用知识武装起来便有伟大力量的作品是A.《乌托邦》B.《巨人传》C.《哈姆雷特》D.《愚人颂》3.(2001·全国)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4.(2001·全国)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是 A.《金瓶梅》B.《红楼梦》C.《牡丹亭》D.《西厢记》5.(2003·广东)下列关于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A.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B.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C.实施《航海条例》 D.实行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6.(2003·全国)下列有关17世纪30-60年代英国宗教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起英国国教教会B.清教徒议员在议会中拒绝通过征税法案C.查理一世的宗教压迫导致了苏格兰人民起义D.克伦威尔厉行清教法规7.(2003·全国新课程)下列关于早期殖民帝国西班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进行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占领市场和原料产地B.殖民地全部在美洲C.殖民扩张的主要方法是垄断商路,建立商站D.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二)、非选择题8.(02春季,39题)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否定了此前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地球肯定不是行星轨道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第四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结构】形成时间过程实质和平方式方式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东欧剧变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原因苏联外部原因西方时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利内容:后果过程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原因:内容:结果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重点难点】1.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东欧巨变及苏联解体是这些国家内部原因和国际背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从内容上看,苏联在斯大林时期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加之全力发展军事工业、民族政策中的偏差、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等错误得不到纠正,造成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以至积重难返。
因此,关键在于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他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最终导致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
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也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从而造成消极后果。
经济方面,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唯一可以奉行的模式,虽然各国曾进行过改革,但大多数未能突破这种模式,以致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滑坡,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党和政府失去群众的信任,其结果是反对派得到支持并通过大选等方式获取政权。
(2)从外因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西方反苏、反共势力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采取各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诱压苏联和东欧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扶植、支持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势力,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图(14、16世纪——1917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思想基础促进资本主萌芽义的产生、新航路开辟:(哥伦布、麦哲伦)物质基础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权利法案》三个文献是资产确立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阶级反封建革命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人权宣言》《法典》的纲领、理论旗帜资本工业革命(英国)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机车—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主三角贸易义殖民扩张给非洲、印度带来贫穷、落后社英克莱武殖民印度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会发展(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巩固:美南北战争奴隶制存废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统一巩固俄1861年改革农奴制阻碍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与扩大扩大结果: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9世纪60年代)日明治维新民族、幕府危机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电力、汽车飞机,卡尔·本次、莱特兄弟、爱迪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演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热爱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远离战争残酷性:凡尔登战役(战略转折)产生:工业革命时期登上历史舞台:英国宪章运动(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世界尝试建立政权:巴黎公社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1922——1991)新纪元级发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1917展中国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史建立政党:1921年中共成立建立政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纪元独立自主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图(1917——至今)开端:十月革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世界历史新纪元。
探索:(苏俄)1、列宁:新经济计划—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苏联2、斯大林: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国形成:1936年,《新宪法》,进入社会主义,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