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8.87 KB
- 文档页数:10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学院班级学号学生指导老师第一章 4、 相故100g 中维生素C 的质量围为:。
5、1)、压力表的精度为1.5级,量程为0.2MPa ,则2)、1mm 的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0.133KPa , 所以3)、1mm 则:6.样本测定值3.48 算数平均值 3.421666667 3.37 几何平均值 3.421406894 3.47 调和平均值 3.421147559 3.38 标准差s 0.046224092 3.4 标准差σ 0.04219663 3.43 样本方差S 20.002136667总体方差σ20.001780556|||69.947|7.747 6.06d x =-=>算术平均误差△0.038333333极差R 0.117、S₁²=3.733,S₂²=2.303F=S₁²/S₂²=3.733/2.303=1.62123而F 0.975(9.9)=0.248386,F0.025(9.9)=4.025994所以F 0.975(9.9)< F <F0.025(9.9)两个人测量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个人的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分析人员A 分析人员B8 7.5 样本方差1 3.7333338 7.5 样本方差2 2.30277810 4.5 Fa值0.248386 4.02599410 4 F值 1.621236 5.56 84 7056 7.56 5.58 88.旧工艺新工艺2.69% 2.62%2.28% 2.25%2.57% 2.06%2.30% 2.35%2.23% 2.43%2.42% 2.19%2.61% 2.06%2.64% 2.32%2.72% 2.34%3.02%2.45%2.95%2.51%t-检验: 双样本异方差假设变量1 变量2平均0.025684615 2.291111111 方差0.000005861 0.031611111 观测值13 9 假设平均差0df 8t Stat -38.22288611P(T<=t) 单尾0t 单尾临界 1.859548033P(T<=t) 双尾0t 双尾临界 2.306004133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变量1 变量2平均0.025684615 2.291111111方差0.000005861 0.031611111观测值13 9df 12 8F 0.000185422P(F<=f) 单尾0F 单尾临界0.3510539349.检验新方法是否可行,即检验新方法是否有系统误差,这里采用秩和检验。
硕士研究生《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题试分别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可仅采用20~50℃的4个点)和差商插值多项式求出35℃时水的表面张力,并确定合适的数学模型。
(10分)2. 已知某一化工过程符合下列模型:试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该模型的系数,使所得数学表达式能够拟合下表中的数据,并计3.现有一熟练工人,用3种不同的机器在4种不同的运转速度下生产同一种零件。
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零件数如下表:试通过方差分析确定机器、运转速度对产量有无显著影响(取α=0.05)。
(10分)4.某种矿石含有两种有用的矿物X 和Y ,现将8个不同地域的该类矿石样品的分析结果列于下表。
请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组分X 与组分Y 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分别进行5. 有3种不同的导弹系统、4种不同类型的推进器,对某种燃料进行发射试验,每一种组合水平做两次试验,测定导弹飞行速度如下表。
试分析导弹系统、推进器类型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飞行速度有无显著影响(取α=0.05)? (10分)Xba Y6. 病毒学家在研究一种特殊病毒时发现:不同培养媒质、不同培养时间对病毒生长情况有影响。
现取两种媒质、两个培养时间,每一种组合下重复观察6次,病毒生长情况列在下表。
试用22设计分析法分析这些数据,考察媒质、时间对病毒生长的影响(取α=0.05、0.01)。
(10分)7.在研究显影剂浓度(A )和显影时间(B )对胶卷不透明度的影响时,采用3种浓度和3个时间,每一种组合下做4次重复试验。
得出不透明度的数据如下表。
试用32设计分析法分析这些数据,并得出结论(取α=0.05、0.01)。
(10分)8.为提高某种药品的合成率,对生产工艺进行了试验。
各因素及其水平如下表。
根据经验,采用液态醛有助于提高药品的合成率,用拟水平法、选L 9(34)正交表安排试验,将各因素放在正交表的1-4列上,9次试验所得合成率(%)依次为69.2、71.8、78.0、74.1、77.6、66.5、69.2、69.7、78.8。
复习题1)名词解释1、精确度2、传递函数3、霍尔效应4、计权声级5、磁电式传感器6、激光多普勒效应7、压电效应8、热电式传感器9、色谱分析仪10、电感式传感器11、光电式传感器12、电阻式传感器13、皮托管14、声压级2)简答题1、什么是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稳态物理量的直接测量通常有哪四种方法?2、动态测试技术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于一阶、二阶系统,与动态响应有关的参数有哪些?它们对动态响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测量系统敏感元件应满足哪三个基本条件?测试系统不失真的条件是什么?4、系统误差的特点是什么?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哪些?系统误差的综合方法有哪些?5、简述粒子图像测速(PIV)基本原理?PIV系统组成?6、根据振动测量的基本原理,当测量参数分别为振幅和加速度时,被测体振动频率与测振仪的固有频率应满足什么关系?为什么?7、什么是响度和响度级?有了声压级的定义,为什么还要用响度级作为噪声的计量指标?8、随机误差的离散程度有哪四种表示方法?随机误差分布规律有哪些特性?9、简述热线(膜)式流速仪测量气体流速的两种方式。
3)计算题在柴油机性能试验时,从水力测功器测力指示机构上重复读取到8个测量值,所测数据列于下表,求:该工况下发动机输出的有效转矩Me及其误差(保留2位小数)。
(注:已知Me =P ⨯L (N.m ),测功器测力机构力臂L 为0.955m 。
平均值11n i i P P n ==∑,平均转矩e M P L =⨯,均方根误差P σ=算术平均值的均方根误差/P P S =σ,极限差lim 3P S λ=,Me P S S L =⨯)。
部分习题答案习题三1、62621086.6S 104.1ˆ002.74ˆ--⨯=⨯=σ=μ2、λ的极大似然估计和矩估计量均为x =λˆ 3、5、 6、(1)(5.608, 6.392) (2)(5.558, 6.442) 7、(1)(6.675, 6.681), (6.8×10-6, 6.8×10-5) (2)(6.61, 6.667), (3.8×10-6, 5.06×10-5) 8、σ已知6.239;σ未知6.356 9、4.052610、接受H O 11、认为不合格 12、认为显著大于10 13、拒绝H O 19、接受H O习题四1、差异显著;2、只有浓度的影响是显著的.习题五1、 填料A 用量范围可能选低了.2、培烧温度与三氧化铝两个因素用量范围可能偏低.习题六1、(2)xy5503.129584.13ˆ+= (4)(11.82,13.28)(5)(19.66,20.18) 2、xy05886.06287.24ˆ+= 3、(2))17.14,29.13)(3(,988.0104.0ˆx y+-=4、x0867318.0e 4556.32y ˆ-=5、2020381.00086.10333.19ˆx x y-+= 6、(1)31321x15.1x 575.09.9yˆ)2(x 15.1x 55.0x 575.09.9yˆ++=+++=习题七1、218.079.1419.300ˆz z y+-= 2、)1(21-=n c 212211,n n n b n n n a +=+=⎥⎥⎦⎤⎢⎢⎣⎡⎪⎭⎫⎝⎛-+-⎪⎭⎫⎝⎛-+⨯+⎥⎥⎦⎤⎢⎢⎣⎡-⎪⎭⎫⎝⎛++⎪⎭⎫⎝⎛-++=-625.1589625.1102879.11025.105613.0625.160073.0263.2ˆ332z z z z y3、 4、 5、 6、 最优工艺条件 7、 最优凝固条件 即 8、.078.1=γ习题八习题九(1) E(5, , 0) (2)(i)扩大反射)1(>α;(ii)内收缩)0(<α;(iii )反射收缩)10(<α<;(3)B(2,4,3),A '(1.5,3,3.5),D '(2.5,2.5,2.5),C '(3,3.5,2)习题十1、 A 3B 3C 32、A 2B 3CD3、最优工艺条件x 1=-0.076,x 2=-0.118,即z 1=3. 848,z 2=0. 753,9.37ˆ=y4、 最优适宜条件 x 1=-0.0135, x 2=0.2557,x 3=-0.3364, 即z 1=6.4865, z 2=112.7865,z 3=0.3318.习题十一1、3.3962、3.54, 3.463、 5、6、 7、有系统误差2221212122212121z 9.21z 676.0z z 469.4z 465.50z 566.8572.2x504.3x 704.2xx 575.3x 1.1x 833.0838.37yˆ---++=-----=323121232221321x x 3.5x x 35.2x x 78.2x 38.3x 8.2x 1.3x 95.0x 388.0x 163.04.37y ˆ---------=.nσ.T2l g⎪⎭⎫⎝⎛σ+⎪⎭⎫⎝⎛σ≈σ.VMVV,VW W M σ+σ+σ≈σ-=.z 0019.0z 0148.0z 1388.0z 1269.06250.47yˆ4321--++=.z z 2.2z 15.058.125y ˆ321+++-=.z 0201.0z 00225.0z 00184.0z 000885.0114.0y ˆ4321-+--=,x 041.0x 023.0.x x 002.0x 052.0x 017.0351.0yˆ22212121--+++=.371.0yˆ,576.8z ,9.119z ,644.0x ,398.0x 2121=====即xx 02.0xx 025.0x025.0x475.0x 400.0218.89yˆ-+-++=,x 896.0x947.0x 399.0x x 375.023222132---+,0735.0x ,261.0x,483.0x 321===.38.89yˆ,02.6z ,13.4z ,42.17z 321====3108、无系统误差 9、是异常数据.习题十二1、543.02、(1)0.695 (2) (3)0.4253、(1)(2)2.98; (3) 0.898;4、(-1.28, -0.255, 0.675, 1.645)习题十四(1)一般; 2.5888(介于良与一般之间);(2)68.2245分.习题十五1、{}{}6,5,4,3,2,12、{}{}6,5,4,3,2,1习题十六2、ρ︒复相关系数上的投影在是其中与;),,,(L ˆ,)ˆ(*p *2*1***o*x x x y y y y⎥⎥⎥⎦⎤⎢⎢⎢⎣⎡=16.0431.06.0165.0431.065.01R )10.1,10.1,27.0,55.0,37.1,55.0(x)28.1,91.0,18.0,18.0,91.0,28.1(x ---=---=参考文献[1] Andenson T W.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Analysis. znd ed . New york: Wiley, 1984[2] 费荣昌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4(1997)[3] 方开泰实用多元统计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 盛骤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5] 朱道元等多元统计分析与软件SAS,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 彭昭英SAS系统应用开发指南,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7] 邓勃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8] 中国现场统计会三次设计组,正交法和三次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9] 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0] 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1] 韦博成、鲁国斌统计诊断引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2] 张明淳工程矩阵理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3] 赵德齐模糊数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14] 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张崇甫等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16] 蒋尔雄等线性代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7]王松桂线性模型的理论及其应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完整w o r d版)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题库-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名词解释:(20分)1.准确度和精确度:同一处理观察值彼此的接近程度同一处理的观察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2.重复和区组: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将试验空间按照变异大小分成若干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个局部就叫一个区组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对不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4.总体和样本: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若干个个体做成的总体5.试验单元和试验空间:试验中能够实施不同处理的最小试验单元所有试验单元构成的空间二、填空:(20分)1.资料常见的特征数有:(3空)算术平均数方差变异系数2.划分数量性状因子的水平时,常用的方法:等差法等比法随机法(3空)3.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是(3空)可加性正态性同质性4.要使试验方案具有严密的可比性,必须(2空)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置对照5.减小难控误差的原则是(3空)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6.在顺序排列法中,为了避免同一处理排列在同一列的可能,不同重复内各处理的排列方式常采用(2空)逆向式阶梯式7.正确的取样技术主要包括:()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8.在直线相关分析中,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的性质,用(决定系数)表示相关的程度。
三、选择:(20分)1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引起的增加或者减少的作用,称作(C)A、主要效应B、交互效应C、试验效应D、简单效应2.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用(A)A、样本推总体B、总体推样本C、样本推样本D、总体推总体3.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B)4.样本平均数分布的的方差分布等于(A)5.t检验法最多可检验(C)个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6.对成数或者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先对数据进行(B)A、对数B、反正弦C、平方根D、立方根7.进行回归分析时,一组变量同时可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型的数据统计学标准是(B)A、相关系数B、决定性系数C、回归系数D、变异系数8.进行两尾测验时,u0.10=1.64,u0.05=1.96,u0.01=2.58,那么进行单尾检验,u0.05=(A)9.进行多重比较时,几种方法的严格程度(LSD\SSR\Q)B10.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4,则Y的总变异中可由X与Y的回归关系解释的比例为(C)A、0.9054B、0.0946C、0.8197D、0.0089四、简答题:(15分)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配置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分析多个自变量的主次效益,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计算相关系数,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2.一个品种比较试验,4个新品种外加1个对照品种,拟安排在一块具有纵向肥力差异的地块中,3次重复(区组),各重复内均随机排列。
合肥工业大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卷2010级
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24分,每空1分)
1. 表()、()中符号各表示什么含义,L U
n q
2.用来衡量试验效果的称为试验指标,可分为定量和定性指标两类;
试验考察指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同时有
3.为了减少试验误差,应尽量控制或消除试验干扰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的三个原则是
和。
4.平均数是描述数据资料程度的特征数,常用的平均数
有,
,等。
5.正交表中的任何一列,各个水平都出现,且重复出现的次数相等,我们将这种重复称为重复,正是这种重复,使其对试验结果的处理具有。
6.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分为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检验和
的显著性检验,其中通常采用,,进行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检
验。
7.在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形成最优组合条件时,对于主要因素应按照有选取。
利于指标要求选取,对于次要因素则按照
8.考虑交互作用正交试验设计中,一个交互作用并不是只占正交表的一列,而是p列,其中t表示,P表示。
)占有(1
二、设计与分析(8+4=12分)
1. 在某项试验研究中,有A、B、C三个2水平因素及A×B、B×C、A×C间的1 / 6
77)两列间交互2)正交表及L一级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产生影响,根据L(2(88作用列表,设计的两种表头方案一、方案二如下表。
方案一:
234567C
C
B
BC
方案二:
765324C
C
B
C
B
7)两列间交互作用列表,判断上述表头设计方案正确与否?2试根据L(8如果有误,重新进行表头设计。
7)两列间交互作用列表2L(8
2
3
4
5
7652473
547617645
312
32
1
(
21)混合水平均匀实验设计方案,如进行2个32(3以下有两种2.U×水平因素、16个2水平因素的均匀试验,你认为选择哪个方案更为合适?并说明理由。
2 / 6
2121)均匀试验方案(二)2(3 U ×均匀试验方案(一)U(3 ×2)66
试验号试验号3 1 3 2 1 2
2 1 1 1 1 1 1 1
2 1 2 2 2 1 2 2
2 3 3 2 3 1 2 3
1 4
2 4 1 1 2 2
1 2 1 3 2 5 5 3
1
3
3
2
3
6
3
3.在反应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某种产品得率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关。
试验采用4中反应温度,3种反应时间对其产品得率情况进行考察。
实验方案及各种因素在不同组合条件下,重复两次实验的均值(得率﹪)如表a所示;实验方案及各因素在不同组合条件下重复两次实验值(得率﹪)如表b所示。
表a 某产品得率实验方案与结果
B
时间温度A
BBB3 1
2
65.3 A58.2 56.2 1
51.6 A49.1 54.1 2
39.2 A70.9 60.1 3
48.7
A58.2
75.8
4
表b 某产品得率实验方案与结果
3 / 6
B
时间温度A
BBB3 1
2
67.4 ,54.8,57.6 63.262.3,54.1 A1 49.9 ,53.348.3 46.2,52.0 59.9,A2 42.7 ,,73.0 64.5,55.7 35.768.8A3 45.9
,73.7
,61.8,54.6
51.577.9A4
利用方差分析工具软件处理表a的结果如表A:表A 表a的方差分析
差异源F F
行4.757063 52.53 157.59 0.430586 3 0.738747
列5.143253
223.8467 111.9233 2 0.917429
0.449118
误差121.9967
6 731.98
总计11113.417
11
利用方差分析工具软件处理表b的结果如表B:表B 表a的方差分析
差异源F F
行3.490295 0.019259 4.87329 105.06 315.18 3
列3.885294 0.002413 2 223.8467 10.3833 447.6933
交互2.99612
243.9933 6 11.31782
0.000244
1463.96
误差21.55833
12 258.7
总计2485.553
23
(1)对表a、表b中不同记录方式的实验结果,应分别采用的双因素方差分4 / 6
析有哪些?
(2)根据表A方差分析结果,判断各因素对产品得率的显著性程
度?
(3)根据表B方差分析,判断各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产品得率影响的显著性程度?
(4)由于表A与表B的方差分析结果不一致,哪种分析结果是正确的?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
四、问答题(4+4+4=12)
1.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直接分析和计算分析后,如何形成验证试验方案?
2.正交试验设计和均匀试验设计都是解决多因素、多水平实验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因素水平较高时,选择哪种实验设计方法更为合适?均匀试验设计时,选择均匀表的依据是什么?
3.对均匀试验结果的计算与分析,我们可以获得那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答案
一、
1. 正交表代号、均匀设计表代号、行数(安排实验次数)、列数(最多安排因素个数)、q个因素t个水平全面试验的组合数、最小部分实施
2. 特征量、两个或两个以上试验指标
3.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原则
4.集中性、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5. 隐藏、综合可比性
6.偏回归系数、F检验法、复相关系数检验法、
5 / 6
7. 实际条件(生产率,成本)等
8. 因素水平数、交互作用级数
二、设计与分析
2. 方案二更合适
方案二的均匀性较好
3. (1)有交互作用与无交互作用
(2)行:不显著列:不显著
(3)行:* 列:** 交互:**
(4)表B正确。
表A没有考虑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四、
课本上都有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