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总览全章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9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
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灯泡L突然熄灭,电路中只有两个电表有示数。
电阻R或灯泡L仅有一个出现了故障,其它元件均完好。
下列说法中()①可能灯泡L断路②可能灯泡L短路③可能电阻R断路④可能电阻R短路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答案:A由图得,灯泡L与电阻R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V1测量灯泡L的电压,电压表V测量电源电压。
若灯泡L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V均与电源相连接,因此电压表V1、V均有示数;若灯泡L短路,电中只有电阻R工作,电路中有电流,电流表有示数,灯泡L两端无电压,即电压表V1示数为0,电压表V仍测量电源电压,仍有示数;若电阻R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V1被断开,无示数,电压表V仍测量电源电压,仍有示数;若电阻R短路,电路中有电流,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V、V1都测量电源电压,都有示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一端向另一端滑动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若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a向b移动,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B.若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b向a移动,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压表V2的示数比值变大C.若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b向a移动,电压V2的示数变化量∆U2与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量∆I的比值变小D.不管滑片P怎么移动,电压V1的示数变化量∆U1与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量∆I的比值不变答案:C由图可知,电路为R1、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2两端的电压。
A.若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a向b移动,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表达式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故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为R2的阻值,所以比值变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若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b向a移动,滑动变阻器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可知,V1的示数变大,V2的示数变小,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压表V2的示数比值变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若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b向a移动,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V2的示数变化量∆U2与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量∆I的比值为R1的阻值,所以比值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不管滑片P怎么移动,电压表V1的示数变化量∆U1与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量∆I的比值为R1的阻值,所以比值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第七章 欧姆定律总览全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1)科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全过程的亲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4)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通过对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2)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各个击破7.1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知识梳理】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重点)规律: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3.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式:I=U/R【范例下载】【例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安全用电欧姆定律内容表达式:I =U/R变形公式:U =IR R =U/I适用条件:金属导体和溶液导体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U/I器材 步骤(1)用铅笔代替导线连接下图的实物图(测导线AB电阻时)(2)用导线AB和用导线CD的实验记录分别如表1和表2:从以上实验数据中可以发现:同一导体中电流与;在相同电压下,通过导线AB和CD的电流不同,说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是不同的,且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该导体的电阻。
【解析】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并联在电阻AB两端,并且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知,电流表应选择0~3A的量程,电压表应选择0~15V的量程。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同一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答案】(1)如图所示(2)电压成正比阻碍作用成反比【点拨】在连接电路的题目中,根据题目已有的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量程是解答的关键。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
公式: I = U R R=U I
U=IR U ——电压——伏特(V );R ——电阻——欧姆(Ω);I ——电流——安培(A )
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R=U I
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
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电阻而已。
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规律的比较
第三节 电阻的测量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R=U I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使小灯泡发光,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R=U I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多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R=U I
,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注意事项】
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②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第七章 欧姆定律总览全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1)科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全过程的亲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4)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通过对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2)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各个击破7.1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知识梳理】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重点)规律: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3.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式:I=U/R【范例下载】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安全用电欧姆定律内容表达式:I =U/R变形公式:U =IR R =U/I适用条件:金属导体和溶液导体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U/I器材 步骤【例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用铅笔代替导线连接下图的实物图(测导线AB电阻时)(2)用导线AB和用导线CD的实验记录分别如表1和表2:从以上实验数据中可以发现:同一导体中电流与;在相同电压下,通过导线AB和CD的电流不同,说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是不同的,且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该导体的电阻。
【解析】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并联在电阻AB两端,并且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知,电流表应选择0~3A的量程,电压表应选择0~15V的量程。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同一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答案】(1)如图所示(2)电压成正比阻碍作用成反比【点拨】在连接电路的题目中,根据题目已有的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量程是解答的关键。
【拓展】根据下列一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导体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B.导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C.电压一定时,电阻跟电流成反比D.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参考答案】D【例2】冬冬在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图(1)请按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实验过程中,冬冬把电阻R由5Ω分别换成了10Ω、20Ω,每次闭合开关后,首先应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然后再记录流表的示数。
(3)下表是冬冬测得的三组数据,据此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把电阻R由5Ω分别换成了10Ω、20Ω,应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再记录流表的示数。
【答案】(1)如图所示;(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阻两端的电压(或电压表的示数);(3)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点拨】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当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当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拓展】(2006年·济宁)小刚同学用图所示的电路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l0Ω后,他下一步的操作是 ( )A.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B.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C.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D.增加电池的数【参考答案】C【课后冲浪】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跟电压成正比B.电流跟电阻成反比C.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D.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2.分别将U1=4V、U2=6V两个不同的电压加在某段导体的两端,则两次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之比为()A.3:2 B.2:3C.1:1 D.1:23.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实验分“保持电阻不变”和“保持电压不变”两步进行。
在“保持电阻不变”这一步实验时应()A.保持R2滑片的位置不动B.保持R2两端的电压不变C.保持R1不变,调节R2滑片到不同的适当位置D.保持电路中电流不变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在__________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比;在_______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_____比。
5.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5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1A,那么当电压为1.5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A。
6.如图是“探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物图,请你指出其中的三个错误或不妥之处.-0.6 3(1)(2)(3)7.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我们先使电阻箱R的电阻取某一值,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每一次的和相应的电流值,得到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成正比的关系;然后多次改变电阻R的电阻,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每次保持不变,记录每次电阻R的阻值和相应的值,得到电流跟成反比的关系。
8.(2006年·连云港)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后,某小组同学决定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他们作了如下猜想:A: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B: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C: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通过的电流不变。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并按设计方案测量了有关数据。
⑴请根据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乙图中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
⑵下表是该组同学实验中测量的数据。
通过比较分析表中实验序号为的几组数据,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选填“A”、“B”或“C”)是正确的。
⑶归纳表中实验序号为1、4、7(或2、5、8,或3、6、9)的数据可得: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的关系。
9.小刚同学用如图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 、B 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D.将电池个数增加10.(2006年·长沙)小明和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当他们接入R 1=5Ω的定值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当他们接入R 2=10Ω的定值电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一(R =5Ω) 表二(R =10Ω)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06年·广东非课改)(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验证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 、b 两点间,闭合开关S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
试分析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发现了错误的原因,他改进实验后,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图18 图19①图18甲、乙提供的两个电路图,哪个是他设计的电路.答:__________(填“甲图”或“乙图”),在这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9中各元件按你选择的设计电路图连接起来(已有部分线路连接好)。
12.(2006年·桂林课改)小刚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他应采用的实验方法是;(2)在研究电压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他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但电路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你用笔在图中将接错的导线打上“×”,把正确的接线画上,并在虚线框内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3)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不变。
图7-3(4)如果小亮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都偏大,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两表示数均无变化,适当减小电源电压后,两表示数才相应减小。
你认为出现这一故障的原因是: 。
13.小强同学观察到一些电学现象: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灯丝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就变小。
小强猜想: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
请你帮助小强完成这个探究实验:(1)选择的器材:电源、开关、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5Ω、10Ω、20Ω),导线若干,电流表及电压表各一块,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画出电路图并按电路图将图7-3中的各元件连接起来;(3)测量的步骤及数据: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首先把10Ω的电阻连入电路,滑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R 1两端的电压,测得三组数据如表一所示;③分别把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连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始终保持每个电阻连端的电压为2 V ,测得三组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一:电阻R 1=10 Ω 表二:电压U =2 V(4)分析与结论: 分析表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 ;分析表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法。
参考答案1. C2. B3. C4.电阻 成 电压 反5. 0.36. (1)电压表量程选择偏大 (2)滑动变阻器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 (3)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7. 电压 电压 电流 电阻8. (1)略;(2)1、2、3(4、5、6或7、8、9) B ;(3)反比;(4)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等于电阻 9. 【解析】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当A 、B 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A、B两点间的电阻变大,由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可知:A、B两点间的电压也增大,若保持A、B两点间的电压不变,则必须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增大,使其分得的电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