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与宋元话本的叙事时间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412.36 KB
- 文档页数:5
唐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上承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下启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
“唐传奇”一般都有繁复精巧的结构、丰富多变的语调、特色鲜明的细节、精致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其中既有花鬼狐妖的异类情感,又有才子佳人的恩爱缠绵,更展现了普通民众的真情实感。
其取得的艺术成就,表明中国古典小说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元人爱情剧中,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式的、才子才女的结合作为一种理想的爱情婚姻关系,一再被那些相爱的男女提出而奉为榜样。
这改变了犹如唐人小说中张生对莺莺、李益对霍小玉那样的男子对女子单方面的“渔色”的观点,显示了女子在人格上与男子平等的朦胧要求。
在元人爱情剧中,女子的地位的提高和她们性格上的新因素,还表现在她们为男子所远远不及的识见和胆量上。
如《倩女离魂》中的张倩女,她的灵魂追上王生以后,对王生说“你抛闪咱比及见咱,我不瘦杀多应害杀,他若是赶上怕待怎么,常言道作着不怕”。
当胆小怕事的王生搬出“古人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你今私自赶来有玷风化”的封建礼教责难倩女时,她答道:“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相諕已主定心猿意马”,表现了女子一方惊人的勇气。
在《肖淑兰》剧中,闺阁女子肖淑兰钟情于书生张云杰,“数日间行忘止,食忘餐”,并不羞于承认自己的深挚感情,想方设法与张云杰相见,反复以情词相赠,表白心迹,表现了一种主动执着的追求精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在她与裴少俊一见钟情之后,便首先约裴生当晚在花园相会,被嬷嬷撞见以后,并不惊慌,坦率地申述自己行动的理由,并与裴生连夜出走,结为夫妇。
七年后,她被裴父发现后,又一次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权利进行辩护。
比较起这些大胆、主动的女子形象来,元代爱情剧中的男子在为自己的爱情婚姻斗争的过程中,就显得很为逊色,以至使这些胆识过人,对自己的追求充满信心的女子,有时竟对他们表现了大不敬。
李千金就曾讥讽裴少俊的软弱:“他那三昧手能修手模,读五车书会写休书”。
浅论唐传奇的叙事特征1、相关定义1.1、叙事的概念事情,与讲故事相类似,叙述一个故事可以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为故事的情节,二为讲故事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具备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叙事”一词在拉丁语中的本意是:行为和具有连续性的行为体验。
叙事的内容是无限的,但必定是体现同一种设计理念或精神主旨的事件的集合。
而叙事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这其中包括了表述的语言和表达过程的结构这两个方面。
首先,叙事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这里的”语言”并非一般意义的语言文字,而是泛指一切可以传达信息的载体,也就是传达设计理念的表现方式。
这里存在两个互相关联的过程,即设计者对不同理念所采取的表达方式的选择以及这种表达方式所体现的表意功能,因此,不同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同时也决定了不同的表达意向。
无论如何, 叙述一件事情必定会包含某个特定的时间因素,所以叙事意味着一个动态的表意过程。
叙事是人类传达信息的基本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解读外部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
叙事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意义,所谓物质性指的是它通过介质和载体表达出一系列现实的事件,而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组织与编排则引发了观者对一系列精神世界的体验,这便是所谓的精神性意义。
在设计领域的叙事研究很大程度上伴随着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兴起,应该说,叙事研究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也就是把设计作品作为 3 一种表意的载体和联系人类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媒介。
人们通过对设计作品的体验来形成对环境的自我诠释。
当然,这种体验涉及到文化认知, 记忆和场所精神等等方面。
因此,从设计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叙事,意在一方面建立对设计本体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从人对环境的体验机制上探讨设计的方法论。
41.2、叙事的定义现代叙事学诞生于二十世纪的法国,关于叙事学的解释各种各样,但它主要受到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的双重影响。
这种叙事主要研究的是文学领域。
它主张每一作品都是一个自足的体系,它并不关注具体的叙事内容,而是研究这些内容后的抽象结构[10]。
目录摘要 (III)第一章绪论 (1)一、简介唐传奇和宋元话本女性形象 (1)1、唐传奇的女性形象 (1)2、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2、存在问题 (3)第二章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 (4)一、社会背景 (4)二、作者出身 (7)三、宗教影响 (7)第三章艺术形式对比分析 (9)一、唐传奇艺术形式 (9)二、宋元话本艺术形式 (11)第四章对现当代文学以及现当代女性行为的启示 (12)参考文献 (14)中文摘要唐传奇到宋元话本都是我国古代小说在不同朝代的表现形式,其中无论是唐传奇还是宋元话本都塑造出了经典的女性形象,本文针对造成两个朝代形成不同女性形象的成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进而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封建思想对女性精神,心里造成的影响,让我们充分发觉封建枷锁深入人心。
通过对比一方面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从古到今不同女性形象的演变的内在趋势,另一方面有利于现代女性对于古代女性树立正确的观念,鼓励现代女性自立自强,塑造自身健美的人格,从长远的角度看有利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唐传奇;宋元话本;女性形象;封建社会;精神思想AbstractTang Chuan qi to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re ancient Chinese novels in the form of different dynasties, which both Tang Chuan qi and Song Yuan script will create a female image in classical, aiming at the causes of two dynasties formed the different female images are compared, by comparison and understanding to the social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and the feudal thought on female spirit influence, causes of heart, let us fully realize the feudal yoke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By comparing the hand intrinsic tendency for peopl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from ancient to present different images of women, on the other hand, is conducive to the modern female to the ancient women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encourage the modern female self-reliance, shaping their own healthy personality, from the long-term perspective is conducive to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Keywords:Tang Chuan qi;Song and Yuan Dynasties;feudal society thought ;female spirit第一章绪论一、简介唐传奇和宋元话本女性形象1、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唐传奇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传奇是小说的一种文体形式,传奇之名源于元稹,他的名作《莺莺传》,原名“传奇”,今名是宋人将此篇收入《太平广记》时改题。
简析唐传奇与宋传奇的区别与联系我们都知道古代出名的宋传奇和唐传奇,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顾名思义,唐传奇指的是唐代⽂⾔短篇⼩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说趋于成熟。
其中⼤量记载⼈间世态,反映的社会⽣活⾯较⼴,⽣活⽓息较浓厚。
艺术上,它篇幅加长,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动的⼈物形象。
唐传奇是封建城市经济发达的产物。
为了适应⼴⼤市民和统治阶层⽂娱⽣活需要,民间的说话应运⽽⽣。
⽽当时佛教兴盛,变⽂⼤量产⽣,⼜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
说话受到民间和上层的普遍喜爱。
唐代佛教道教兴盛,两教的经典和⽂艺作品,如变⽂、壁画等,其中有不少情节离奇曲折、想象丰富奇特的故事。
宋传奇继承和发展了唐传奇。
其典型表现形式是宋话本。
何谓话本?它原是“说话”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只供说话⼈表演之⽤。
唐代变⽂对其发展产⽣了影响。
“说话”出现于唐代,并在宋代得到了⼤规模发展。
伴随着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坊市制度的崩溃,城市市民阶层对于⽂化娱乐的要求不断提⾼,于是各种演唱伎艺应运⽽⽣。
两宋京城涌现了许多表演民间伎艺的勾栏⽡肆,分别上演杂剧、傀儡戏、诸宫调、“说话”等,呈现出⼀派繁荣兴盛的景象。
因为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肆勾栏的设⽴,说话艺⼈的增多,市井听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特点。
当时的“说话”⼤部分以城市现实⽣活为题材,描写的主要⼈物是都市下层⼈民。
现存宋话本⼩说约四⼗篇,主要描写处于⽣活下层的市井细民及其⽇常⽣活,反映他们在情爱⽅⾯的悲欢离合,对繁荣富贵的渴望,对世态⼈情的玩味,以及对灵怪、公案的⼴泛兴趣等,具有浓郁的世俗⽣活⽓息。
其中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
爱情婚姻题材的话本,如《碾⽟观⾳》往往突出⼥性对爱情⽣活的主动追求。
公案题材的话本,如《宋四公⼤闹禁魂张》,反映出民众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关注,以及对⽣存权利、⽣活治安的深重忧虑。
宋代“说话”分⼯较细,有“四家”之说。
名词解释:1.志怪传奇小说:志怪小说是指魏晋时代以神仙怪异为题材的文言小说。
至唐代志怪小说演变为唐传奇,从此志怪传奇小成为文言小说的主流。
2.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称之为“传奇”最早见于晚唐裴铏的《传奇》一书,宋以后根据这种小说记叙奇行异事的特点,遂以传奇概称之。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人们对小说也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偏见,一些正统派文人轻蔑地称其为“传奇”,以别于高雅的古文。
3.宋元话本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时代,又出现了新的飞跃。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说即“话本小说”,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
宋元话本散见于《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熊龙峰四种小说》和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中,在结构体制上由题目、入话、正话和篇尾四部分组成。
4.入话:也叫“得胜头回”、“笑耍头回”就是在正文之前,先写几首与正文意思相关的诗词或几个小故事,把它作为开篇,以引入正话。
“入话”具有肃静听众,启发听众和聚集听众的作用。
5.“三言”:“三言”是冯梦龙编撰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收短篇小说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其中多数是经过作者润色的宋元明话本和明代文人的拟话本,而作者自己创作的作品较少。
6.“二拍”:是凌蒙初编写的,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每集40篇,共80篇。
但《二刻》中有一篇与《初刻》中重复,有一篇是杂剧,所以实有78篇,主要是作者自己的创作。
7.历史演义小说:我们把敷演史传、偏重叙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而又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小说称为历史演义小说。
如《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樵史通俗演义》等。
8.《全相平话五种》:元刊《全相平话五种》,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均不署作者姓名。
9.《三国演义》嘉靖本:现见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刻的。
《中国文化导论》资料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A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17、道教的出现是在(两汉之际)18、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
19、“道生一”语出(老子)。
F20、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2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22、翻译《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的人物是(严复)。
23、凤在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凤是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都用了“传奇”这一名称:一种是用古文写的短篇小说,一种则是长达数十出的戏曲。
前者盛于唐代,后者盛于明、清。
后人为了在二者间加以区别,就把前者称为传奇文或传奇小说,而把后者称为传奇。
但混淆两者区别的却大有人在。
传奇小说兴于初唐而盛于中唐。
其所以独盛于唐朝,则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文体变革、知识分子的仕进出路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当时外有吐蕃、回纥的侵扰,内有藩镇军阀的割据、宦官的专权以及官僚集团的朋党之争,战乱频仍,干戈不息,百姓处在动荡的社会里,再加上阶级地位的不平等,以致当时的士子,或者消极逃避现实,视功名富贵如梦幻泡影,寄希望于神仙方术,以图长生不老;或者积极进行斗争,反对封建统治和藩镇割据,反对阶级限制和不平等,要求婚姻恋爱自由,寄希望于剑客侠士挫折豪强,以洗雪人间不平之事。
唐朝时期人们的消极和积极的不同社会意识和人生愿望,都通过知识分子的文笔具体深刻地反映了出来。
然而,当时的文体受六朝文风的影响,无形之中成了表达情感的阻力。
因为自江左齐、梁以来,就流行着一种骈四俪六、绮靡华丽、讲究声律、注重对偶的韵文,这种体裁只适合文人学士的吟风弄月,不适宜于表达唐中叶以后普通民众复杂的情感、要求和愿望。
恰好就在这时,韩愈、柳宗元继承初唐陈子昂、苏廷、张说等改革骈体文的遗志,倡导古文运动。
古文其实就是散文,古文运动名为复古,实是革新,在当时盛行一时。
散文体裁特别适宜于叙事抒情、状物写景,表达民众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再加上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等人的积极推行,自然是如鱼得水。
这些古文巨子,往往又都是闻名于世的传奇小说家,于是传奇小说便由此肇端,风起云涌地产生了。
所以陈寅恪先生也认为,传奇小说与古文运动密切相关。
这种传奇小说不同于六朝时期那种粗陈梗概的笔记小说,它运用想象,通过描写和抒情等艺术表达方法纵横驰骋,不仅布局结构严谨宏伟,情节安排出人意料,使得故事的发展曲折巧妙,波澜起伏,而且在生动细腻的描写之中展开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出来的人物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加上语言清新畅达,绝不是六朝小说所能够望其项背的。
简介唐传奇的发展阶段及作家作品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短篇小说,通常叙述一些奇闻异事或幻想情节。
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发展阶段(约9-10世纪),这时的唐传奇受到
汉魏时期传奇文学的影响,主要叙述神话传说、仙侠故事和历史典故。
代表作家有鱼玄机、杜光庭、韩愈等。
其中鱼玄机的《辨夫传》、杜
光庭的《金令封太真外传》等被认为是唐传奇的经典作品。
第二阶段是鼎盛发展阶段(约10-11世纪),这时的唐传奇呈现
出繁荣的局面。
作品内容多样且数量庞大,涵盖了历史、神话、伦理、情感等多个领域。
代表作家有元稹、白行简、段成式等。
其中元稹的《虢国夫人游春台》、白行简的《青琐记》、段成式的《醉翁亭记》
等都是该阶段的重要作品。
第三阶段是衰落阶段(约11-12世纪),这时的唐传奇逐渐失去
活力。
作品主题受限,内容往往注重描写奇闻异事而忽略了情节和人
物塑造。
代表作家有杨光先、卢仝等。
尽管该阶段作品的数量较少,
但其中杨光先的《洛神赋》被认为是唐传奇的经典之作。
总体来说,唐传奇经历了初期发展、鼎盛发展和衰落阶段,涌现
出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它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为中国短篇小说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熊龙峰小说四种》中小说叙事艺术的比较明末清初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小说选本的编辑与刊刻在这一时期获得长足发展。
《熊龙峰四种小说》是这一时期话本小说的典型代表,由明代书商熊龙峰刊行,包括四篇话本小说。
这四篇小说在分别在叙事的视角、结构、手法等层面各有所长,体现了明末话本小说在叙事方面已发展成熟完善。
标签:《熊龙峰四种小说》话本叙事艺术比较探析话本小说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
大量的话本小说在明清时期又被重新整理编选,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发展。
作为话本小说选集的《熊龙峰四种小说》撰者不详,明万历(一说嘉靖)年间刊行,因书中有“熊龙峰刊行”字样,学界始定为今名。
熊龙峰刊行的话本小说,现存四种,即《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和《孔淑芳双鱼扇坠传》。
四篇小说的写作年代不同,但它们的创作题材都集中于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观,其所展现出的叙事艺术也有所不同。
在这里将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手法等方面比较四篇小说叙事艺术的优劣。
一、叙事视角话本是说书人叙述故事的的底稿,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尤为重要,因此叙述者通常采用全知叙述视角。
全知叙述方式主要指叙述者以说话人的身份介入情节中,以凌驾的眼光交待一切人物事件,发挥陈述和解释的作用。
这使得作者在叙述故事时不受任何限制的采取自由灵活的方式和角度,容易为文化层次不高的市民听众所接受,被广泛的运用于话本小说的创作中。
《熊龙峰小说四种》的四篇小说,也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全知的叙述视角进行故事叙述。
不同的是全知视角下叙述者是否同时聚焦于多个人物,是否将众多人物在同一时空背景下进行叙述。
《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两篇小说,叙述者一直以高屋建瓴的视点俯视人物,像下棋一样将男女主人公以及其他配角共同排列分布在同一维度的故事情节中。
叙述者同时关照各个人物的表现,将与之相关的人物的活动都呈现给读者。
先秦诗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的意思,以及运用的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2015)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段自古以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014)3、宋玉《九辩》的文学史地位。
(2013)4、清人王夫之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是以 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
并举例 说明后世诗词创作中对这种手法的继承和运用。
(2011 2006 单科) 5、用《诗经》具体的例句,解释什么是赋比兴。
(2009)6、《楚辞》与楚辞(2002 名词解释)7、《离骚》中所求三女,分析其寓意及艺术特色。
8、《风》(2005 单科 名词解释)9、论《风》诗传统对后世的影响。
(2000 单科)10、《诗经 国风》有哪些艺术特色。
(1999 单科)11、兴观群怨(2005)文章1、根据材料论述庄子文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14 论述)2、略说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发展。
(2010 2000)3、论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008)4、何谓庄子的寓言、重言、厄言。
(2003)文论1、六义(2010 名词解释)2、赋比兴(2005 名词解释)3、诸子百家(2003 名词解释 文学基础 侧重学术术语)4、兴观群怨(2002 单科)5、孔子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论述(2001 单科)6、庄子的语言观(2013)7、以意逆志(2008)8、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征。
(2005)9、试论中国批评方法的主要类型和方法论特点。
(2003 论述)10、守虚心斋(2007)11、大音希声(2006)秦汉诗1、简述汉初四家诗与今古经学的关系。
(2012)2、乐府(2007 名词解释)3、汉代乐府民歌对后世的影响。
试论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叙事模式之差异从总体上来看,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就作家队伍而言,唐传奇是文人创作。
《枕中记》的作者沈既济,《柳氏传》的作者许尧佐,《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的作者李公佐,《李娃传》的作者白行简,《唐国史补》的作者李肇,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进士出身,位居高官;《莺莺传》的作者元填、《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更是官至宰相。
而宋元话本的编写者和说唱者,多是卖艺人、落第书生。
《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均有记载,如宋代说书艺人张山人、张本、酒李郎、故衣毛二、枣儿徐荣、张黑踢,从这些姓名即知,他们的身份应是下层市民。
宋元时代编写话本的一般是“书会”中的才人,科举失意的文人、低级官吏(如王伯成、沈和甫)、医生(如萧德祥)、商人(如施惠)等。
贵族文人周旋于上流社会,追求高雅、新奇,说书艺人、没落文人生活于市民之间,讲求通俗。
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作家队伍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于婚姻、门第、女性等问题的看法必然出现分歧。
唐传奇描写士子风流故事的篇幅很多,以男子为中心,玩弄女性的现象很普遍。
《莺莺传》中张生抛弃善良的莺莺,还被时人赞许为“善补过者。
”宋元以来,女性地位提高,出现了追求个性自由、平等的呼声,表现在两性交往中,男子较为软弱,如许宣、郑元和、《碾玉观音》中的崔宁等处处被动,相反,女性大胆、泼辣,为了爱情幸福,置生死于不顾,甚至死而复生,如步飞烟、崔护所遇少女、玻秀秀、周胜仙等无不如此,她们身上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人重门第,以门当户对作为婚姻的基础,宋元之际门第观念有所减弱,开始注重青年男女的相知相悦之情。
一言以蔽之,如果说唐传奇是贵族文学,宋元话本就是典型的市民小说。
2.就作品的创作背景来看,唐代政治清明,朝廷任用贤能,忠臣敢于进谏,政治氛围轻松、自由。
唐传奇中也隐约可见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