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十七大所强调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20
如何全面的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一篇:如何全面的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从理论层次上来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统一性相辅相成,因而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当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同时事物的性质是由其主要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因而我们在评价一件事物的时候必须抓住重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以管窥豹、以偏盖全。
2、从实际来看,首先我们要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了解社会主义改革是什么。
从改革的领域来看社会主义改革是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其它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了改革开放。
3、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背景。
十年文革使中国的经济趋于崩溃的边缘,而国际上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与西方欧美国家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多年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
这使得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心的社会主义改革刻不容缓。
4、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式改革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沿海城市迅速发展,一座座的高楼大厦哦拔地而起,现代化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中国的发展也被誉为世界奇迹。
凭票购物的物资紧缺时代很快的慢慢的成为了过去,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骄傲的向我们展示着改革开放的成果。
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了我国外交、文化、教育的领域的发展,中国焕发了前所未有的青春与活力。
但同时我们能够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效果。
改革开放使中国刮起了一场崇洋媚外的文化风潮,盲目从外使中国历史悠久的精深文化濒临灭绝,同时现在最突出的就是贫富差距差距了急剧拉大,这些导致了中国的社会治安问题频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东部沿海城市的城市病也逐渐显现,同时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无法治愈的损害,而这些问题都是改革开放所不能忽视的。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主要内容和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
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特别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经过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三步走”战略进一步丰富,形成了“两个100年”的目标: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的十六大的基础上,又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概括起来,我们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也即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左右,也即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的理解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1978年开始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的改革政策。
从经济上来说,改革开放指的是中国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济,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推行市场化改革,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这样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从政治上来说,改革开放也意味着政治体制的革新。
中国逐渐放宽了社会控制,保障了人权和基本自由,实行了一些政治体制上的创新,如选举制度的改革、权力分散、新闻和信息的自由化等。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是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开创了新的发展道路。
浅议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摘要:本文通过学习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分析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粗浅论述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四个历史意义: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综合国力;探索创造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永葆了中国共产党的青春和活力。
总结作出结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关键词:改革开放;背景;成就;历史意义;坚定不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30多年来,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明确下了这样的一个结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成就30年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一是十年内乱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混乱现象极其严重。
二是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发达国家纷纷进行后工业革命,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紧向现代化社会转型。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十七大精神一、充分认识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十七大的意义:(1)、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执政能力建设全部写入党章,彰显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使党的纲领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2)、十七大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将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十七大的方针,顺应了“经济越来越自由、社会越来越多元”的历史潮流。
十七大的思想路线的实现,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几代领导集体顺应历史潮流提出的执政目标:经济自由,政治民主,社会和谐。
2、十七大解决的核心问题 :党的十七大解决的核心问题: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
十七大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科学发展的问题,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手段和途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只是数字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能够更好地为总体目标“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障。
3、十七大深远的历史意义(四大历史性贡献):第一个历史性贡献,是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
十七大从历史高度、从全局角度、从政治深度,对改革开放作出了全面肯定,让全世界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个历史性贡献,是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载入党章,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一脉相承。
邓小平讲的不是经济增长,而是发展,本身就是科学的。
科学发展观正是深刻突出邓小平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将在科学、自觉的层面进行,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正在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告别。
第三个历史性贡献,是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无一不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实践创新,无一不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
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又指导着伟大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动变化的实践是理论发生、发展,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永恒源泉,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经过长期曲折的艰辛探索,终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创立了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崭新的理论体系的形成,既有理论根据、历史根据,又有现实根据,其现实根据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如果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根据,那么,这一理论根据的意义就在于它为我们的理论创新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如果说中国和世界的社会主义历史提供的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那么,这一历史根据的意义就在于它告诉我们在理论创新过程中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
但是,要解决中国的问题,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发展道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实践,要靠我们自己的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国有企业改制,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都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十七大报告主要内容及解读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解读:党中央之所以如此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因为当今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加上改革开放也进行了近30年的时间,一些需要作出回答的重大问题不容回避。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最可宝贵的探索成就。
因此,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乃至中国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进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深化改革开放,意义十分重大。
二. 改革开放十七大报告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读: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实践中形成的,就其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构成的意义来说,的确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所在,找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路径所在,找到了中华民族重新走向世界走向振兴更加自信的光明坦途。
但是,事业愈是伟大,就愈是挑战重重。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需要重新回答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结合新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给予科学解答。
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就是对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的科学回答。
三. 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读: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逼”出来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系统回答。
就其实践渊源来说,它是对我们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就其思想渊源来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就其科学内涵来说,它是从回答发展问题入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是要实现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是对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深思熟虑,又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活力;就其重大意义来说,它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与其一脉相承。
如何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答: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的这一精辟论断,是符合我国历史实际,经得起历史、人民、实践检验的科学论断。
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第一,从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来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把一百多年来备受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完成了对社会主义这样一种“基本制度选择”之后,之所以还要进行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好的政策,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而所谓“好的政策选择”,最根本的就是对改革开放总方针总政策的选择,以及对与之相配套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的选择。
第二,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来看。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在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深刻社会变革以后,毛泽东同志在带领人民转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把一个原来饱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个原来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了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一个原来人民备受欺凌和压迫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
题目:如何理解十七大所强调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所含深意?一、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主要矛盾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对基本国情的逐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一)历史借鉴1.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起;2.60年代的酿成的“文革十年”悲剧。
(二)形成和发展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初步确;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和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的三次提出;3.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系统阐述;4.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5.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三、基本国情没有变的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脱胎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社会,而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之上。
2.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条件决定的。
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低等基本国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
3.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这就决定了我国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水平和标准更高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必需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实现它。
四、认清国情,扎实发展认清国情,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
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五、对主要矛盾的逐步认识(一)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上解决。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泰安英雄山中学苏先青内容提要:从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各方面的状况,到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社会建设诸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说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又要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更好的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坚持的改革开放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3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状况改革开放以前,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水平看,1952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的比例为5.2%,1978年下降为5.0%。
人均GDP水平按当时的汇率计算,也只有224.9美元。
1948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各国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国人均GDP排倒数第2位,仅是印度人均GDP的2/3。
从人民生活水平看,1976年全国农村每个社员从集体分得的收入只有63.3元,农村人均口粮比1957年减少4斤;1977年全国有1.4亿人平均口粮在300斤以下,处于半饥饿状态;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和食油消费量比1949年分别低18斤和0.2斤;当年全国有139万个生产队(占总数的29.5%),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这一重要论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经历无数艰难曲折之后找到的。
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
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系列新的结合,取得了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这一重要论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经历无数艰难曲折之后找到的。
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
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系列新的结合,取得了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谈谈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改革开放是中国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中国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的一次革命性转变。
它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以当时中国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和归宿,全面深入地推进了一系列变革,引领中国发展取得了空前的历史成就。
改革开放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市场经济的建立。
改革开放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在中国的国民经济结构中,根本性的取消了计划经济的体制。
市场经济使得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公正的分布。
外资的引进以及互联网发展等技术手段的推广改变了原有的经济组织方式,协调社会经济生产和资源配置的方式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二、社会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也意味着由一个封闭的社会向一个开放的社会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也经历了许多变革。
此外, 婚姻家庭问题,个人自由,公共参与以及少数群体的权利等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制度改革的进程。
三、国际合作。
改革开放也让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以及交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建设,倡导多边主义和互利合作,从而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声音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国际合作也极大带动了中国国内的各个领域的发展。
总之,改革开放造就了今日一个强大的中国,建立了改变历史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有实质性的意义。
八个重点一是要深刻领会十七大的主题。
十七大的主题,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是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对我们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是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取得的成绩。
实践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要用十六大以来的辉煌成就,增强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心,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三是要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永远铭记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改革开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和十六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四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六是要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日标。
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