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学试卷A
- 格式:doc
- 大小:98.44 KB
- 文档页数:4
波普解析试题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1.波谱学2.屏蔽效应3.电池辐射区域4.重排反应5.驰骋过程一.1.波谱学是涉及电池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其理论基础是量子化的能量从辐射场向物质转移。
2.感生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
3. γ射线区,X射线区,远紫外,紫外,可见光区,近红外,红外,远红外区,微波区和射频区。
4.在质谱裂解反应中,生成的某些离子的原子排列并不保持原来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生了原子或基团重排,产生这些重排离子的反应叫做重排反应。
5.要想维持NMR信号的检测,必须要有某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驰骋过程,即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分布的过程。
二、选择题。
( 10*2分=20分)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C )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D )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晶体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B )A、4B、3C、2D、1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B)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 )A、12CB、15NC、19FD、31P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B )A、α-裂解B、I-裂解C、重排裂解D、γ-H迁移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C )A、紫外和核磁B、质谱和红外C、红外和核磁D、质谱和核磁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C )a.CH2=CH2b.CH CHc.HCHOd.A、a、b、c、dB、a、c、b、dC、c、d、a、bD、d、c、b、a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B )A. B. C. D.三、问答题(5*5分=25分)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中峰位的因素有哪些?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三.1.答:一是红外辐射的能量应与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即E光=△Eν,二是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必须不为零。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1)σ→σ*(2)π→π*(3)n→σ*(4)n→π*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1)(2)(3)(4)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1)(2)(3)(4)二、解答及解析题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11.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课程类别:必修[√] 选修[ ] 考试方式:开卷[ ] 闭卷[√] 20 -20 学年第 学期 使用班级:课程名称:波谱解析姓名: 班级: 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用于表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 .ν=c /λB .σ=ν/cC .E =hc /λD .c =E /σ 2.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A .紫外光能量大B .波长短C .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D .电子能级差大 3.化合物CH 3—CH=CH —CH=O 的紫外光谱中,λmax =320nm (εmax =30)的一个吸收带是A .K 带B .R 带C .B 带D .E 2带 4.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 )无吸收的是A .IB .C .OD .5.线性型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A .3N -5B .3N -6C .3N +5D .3N +66.在CO 2的四种振动自由度中,属于红外非活性振动而拉曼活性振动的是 A .不对称伸缩振动 B .对称伸缩振动 C .面内弯曲振动 D .面外弯曲振动 7.酰胺Ⅰ带是指A .νN-HB .νC=OC .δN-HD .νC-N 8.下列羰基的伸缩振动波数最大的是A .R R OB .H ROC .F RO D .Cl RO9.νC-O 为1050cm -1的羟基化合物为A .伯醇B .仲醇C .叔醇D .酚类10.δ=C-H 为800~850cm -1的取代苯为A .单取代B .o -二取代C .m -二取代D .p -二取代 11.具有自旋角动量,能产生核磁共振的原子核是A .13C 核B .12C 核 C .32S 核D .16O 核12.某二氯甲苯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呈现一组单峰,一组二重峰,一组三重峰。
该化合物为下列哪一种?A .ClCH 3ClB .CH 3ClCl C .CH 3ClClD .CH 3ClCl13.化合物CH 3O H oH mH p 的核磁共振氢谱中,1H 核化学位移大小顺序为A .CH 3>H o >H m >H pB .H o >H p >H m >CH 3C .H m >H p >H o >CH 3D .H m >H o >H p >CH 3 14.下述化合物中的两氢原子间的4J 值为HHA .0-1HzB .1-3HzC .6-10HzD .12-18Hz 15.不完全去偶谱即A .NOEB .BBDC .OFRD .DEPT 16.最常用的二维核磁共振谱是A .HOMO-2DJB .HETERO-2DJC .HMQCD .HMBC 17.质谱仪的核心部分是A .真空系统B .离子源C .质量分析器D .检测器 18.某化合物的质谱中,其分子离子峰M 与其M +2峰强度比约为1:1,说明分子中可能含有A.一个Cl B.一个Br C.一个N D.一个S 19.若将M=500.0和M=500.5的两个离子分辨开来,质谱仪的最低分辨率应为A.500 B.1000 C.2000 D.5000 20.一个醚类,质谱图上在m/z 92处有一强的离子峰,该化合物结构为何?A.OCH3CH3B.CH3OCH3C.OCH3D.O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写出下列谱学方法的主要用途:UV:;IR:;NMR:;MS:。
波普分析试题及答案《波谱分析》自测题1一、简要回答下列可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用其它方法分得一成分,测得UV光谱的λ=268nm,初步确定该max 化合物结构可能位A或B。
试用UV光谱做出判断。
(A) (B)2、应用光谱学知识,说明判定顺、反几何异构的方法。
3、试解释化合物A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的原因。
CH3OONCCHHCH3-1-1 (A) ν1690cm (B) ν1660cmC=OC=OOOCHC ClCHC CH333-1 -1 (A)ν1800cm (B)ν1715cmC=OC=O4、下列各组化合物用“*”标记的氢核,何者共振峰位于低场,为什么,OCH3CHC35、某化合物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129),相对丰度16.5%; M+1 (130),相对丰度1.0%;M+2(131),相对丰度0.12%。
试确定其分子式。
二、由C、H组成的液体化合物,相对分子量为84.2,沸点为63.4 ?。
其红外吸收光谱见图11-12,试通过红外光谱解析,判断该化合物的结构。
1三、化合物的H—NMR如下,对照结构指出各峰的归属。
a c d bNCHCHCHCH2332NO13四、某化合物CHO,经IR测定含有OH基和苯基,其C—NMR信息1312 为76.9(24,d), 128.3(99,d), 127.4(57,d), 129.3(87,d), 144.7(12,s),试推断其结构。
(括号内为峰的相对强度及重峰数) 五、某酮类化合物的MS见下图,分子式为CHO,试确定其结构。
816六、试用以下图谱推断其结构。
仪器分析模拟试题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用离子选择电极以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加入标准溶液。
A.体积要小,浓度要高B.离子强度要大并有缓冲剂C.体积要小,浓度要低D.离子强度大并有缓冲剂和掩蔽剂2.某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则表明。
A.该物质对某波长光吸收能力越强B.某波长光通过该物质的光程越长C.该物质的浓度越大D.该物质产生吸收所需入射光的波长越长 3.在下列化合物中,,,,*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
《波谱分析》期末考试题A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A 能量越大B 波数越大C 波长越长D频率越高2. 下列哪种简写表示核磁共振波谱()A UVB NMRC IRD MS3. 下列测试方法在测试过程中必须要破坏样品结构的是()A红外光谱 B 核磁共振波谱C有机质谱D分子发光光谱4. 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奇数的是()A C8H6N4B C6H5NO2C C9H10O2D C9H10O5. 某一化合物分子离子峰区相对丰度近似为M:(M+2 )= 1:1,则该化合物分子式中可能含有一个()A FB ClC BrD I6. 下列哪种断裂机制是由正电荷引起的()A α-断裂B σ-断裂C i-断裂D Mclafferty重排7. EI-MS表示()A 电子轰击质谱B 化学电离质谱C 电喷雾质谱D 激光解析质谱8. 氢谱主要通过信号的特征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A峰的位置 B 峰的裂分 C 峰高 D 积分线高度9. 下列各类化合物中碳核化学位移最大的是()A苯环上的碳 B 酸酯羰基碳 C 醛酮羰基碳 D 与氧相连的饱和碳10. 在下列分子中,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 COB H2OC SO2D H211. 红外光谱给出分子结构的信息是()A 相对分子量B 骨架结构C 官能团D 连接方式12.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6H3NO2Cl2,其不饱和度是()A 6B 5C 4D 313. 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带是指()A n→σ* 跃迁B 共轭非封闭体系的n→π*跃迁C σ→σ*跃迁D 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 π*跃迁14. 下列化合物中在1HNMR波谱中出现单峰的是A CH3CH2ClB CH3CH2OHC CH3CH3D CH3CH(CH3)215. CH3CH2COOH在核磁共振波谱图上有几组峰?最低场信号有几个氢?A 3(1H)B 6(1H)C 3(3H)D 6(2H)二、问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 试说明什么是偶电子规则?2. 什么是化学位移?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3. 试述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是什么?4. 试说明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及吸收带类型。
波普解析试题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1.波谱学2.屏蔽效应3.电池辐射区域4.重排反应5.驰骋过程二、选择题。
( 10*2分=20分)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晶体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B、3C、2D、1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A、12CB、15NC、19FD、31P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A、α-裂解B、I-裂解C、重排裂解D、γ-H迁移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和核磁B、质谱和红外C、红外和核磁D、质谱和核磁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a.CH2=CH2b.CH CHc.HCHOd.A、a、b、c、dB、a、c、b、dC、c、d、a、bD、d、c、b、a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A. B. C. D.三、问答题(5*5分=25分)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中峰位的因素有哪些?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 M+1(73),相对丰度3.5%;M+2(74),相对丰度0.5%。
波谱分析教程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第⼆章:紫外吸收光谱法⼀、选择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1)670.7nm (2)670.7µ(3)670.7cm (4)670.7m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是由外层价电⼦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决定了(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1)紫外光能量⼤(2)波长短(3)电⼦能级差⼤(4)电⼦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4. 化合物中,下⾯哪⼀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1)σ→σ*(2)π→π*(3)n→σ*(4)n→π*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吸收波长最⼤(1)⽔(2)甲醇(3)⼄醇(4)正⼰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吸收的是(1)(2)(3)(4)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的是(1)(2)(3)(4)⼆、解答及解析题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途⼜有何局限性?5.分⼦的价电⼦跃迁有哪些类型?哪⼏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种类型?它们与分⼦结构有什么关系?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9.什么是发⾊基团?什么是助⾊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10.为什么助⾊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11.为什么共轭双键分⼦中双键数⽬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态或在极性溶剂、⾮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波普解析试题A二、选择题。
( 10*2分=20分)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晶体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B、3C、2D、1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A、12CB、15NC、19FD、31P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A、α-裂解B、I-裂解C、重排裂解D、γ-H迁移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和核磁B、质谱和红外C、红外和核磁D、质谱和核磁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a.CH2=CH2b.CH CHc.HCHOd.A、a、b、c、dB、a、c、b、dC、c、d、a、bD、d、c、b、a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A. B. C. D.三、问答题(5*5分=25分)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峰位的因素有哪些?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 M+1(73),相对丰度3.5%;M+2(74),相对丰度0.5%。
波普解析试题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1.波谱学2.屏蔽效应3.电池辐射区域4.重排反应5.驰骋过程一.1.波谱学是涉及电池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其理论基础是量子化的能量从辐射场向物质转移。
2.感生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
3. γ射线区,X射线区,远紫外,紫外,可见光区,近红外,红外,远红外区,微波区和射频区。
4.在质谱裂解反应中,生成的某些离子的原子排列并不保持原来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生了原子或基团重排,产生这些重排离子的反应叫做重排反应。
5.要想维持NMR信号的检测,必须要有某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驰骋过程,即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分布的过程。
二、选择题。
( 10*2分=20分)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C )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D )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晶体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B )A、4B、3C、2D、1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B)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 )A、12CB、15NC、19FD、31P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B )A、α-裂解B、I-裂解C、重排裂解D、γ-H迁移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C )A、紫外和核磁B、质谱和红外C、红外和核磁D、质谱和核磁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C )a.CH2=CH2b.CH CHc.HCHOd.A、a、b、c、dB、a、c、b、dC、c、d、a、bD、d、c、b、a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B )A. B. C. D.三、问答题(5*5分=25分)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中峰位的因素有哪些?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三.1.答:一是红外辐射的能量应与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即E光=△Eν,二是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必须不为零。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中,化学位移(δ)的单位是:- A. Hz- B. ppm- C. mV- D. g答案:B2. 在红外光谱(IR)中,C=O 键的伸缩振动通常出现在哪个波数范围内?- A. 1000-1800 cm^-1- B. 1600-1750 cm^-1- C. 2500-3300 cm^-1- D. 3000-3600 cm^-1答案:B3. 质谱(MS)中,M+1 峰通常表示:- A. 分子离子峰- B. 同位素峰- C. 碎片离子峰- D. 重排离子峰答案:B#### 二、简答题1. 简述紫外-可见光谱(UV-Vis)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答案:紫外-可见光谱在有机化学中主要用于研究分子的电子结构,特别是π电子系统。
通过测量分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可以推断出分子中存在的共轭系统,以及分子的电子能级结构。
此外,UV-Vis光谱也用于定量分析,通过测量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确定溶液中化合物的浓度。
2. 解释核磁共振碳谱(^13C-NMR)中的DEPT谱的作用。
答案:DEPT(Distortionless Enhancement by Polarization Transfer)谱是一种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用于区分不同类型质子的碳原子。
DEPT谱可以提供关于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数量的信息,从而帮助确定分子的结构。
例如,一个DEPT谱可以区分季碳(无氢原子)、次碳(一个氢原子)、伯碳(两个氢原子)和仲碳(三个氢原子)。
#### 三、分析题1. 给定一个未知化合物的^1H-NMR和^13C-NMR谱图,如何初步推断其结构?答案:首先,通过^1H-NMR谱图识别不同的氢环境,注意化学位移、多重性(单峰、双峰、多重峰等)和积分面积。
化学位移可以提供氢原子的电子环境信息,多重性则反映了与氢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氢原子的数量。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1)σ→σ*(2)π→π*(3)n→σ*(4)n→π*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1)(2)(3)(4)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1)(2)(3)(4)二、解答及解析题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11.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波谱分析试题(A)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4.47×108B、4.47×107C、1.49×106D、1.49×1010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D、电子能级差大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σ→σ﹡B、π→π﹡C、n→σ﹡D、n→π﹡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水B、甲醇C、乙醇D、正已烷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A、νC-CB、νC-HC、δasCH D、δsCH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结体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B、3C、2D、1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A、12CB、15NC、19FD、31P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A、–CH2CH3B、–OCH3C、–CH=CH2D、-CHO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A、诱导效应所致B、杂化效应所致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14、确定碳的相对数目时,应测定()A、全去偶谱B、偏共振去偶谱C、门控去偶谱D、反门控去偶谱15、1J C-H的大小与该碳杂化轨道中S成分()A、成反比B、成正比C、变化无规律D、无关16、在质谱仪中当收集正离子的狭缝位置和加速电压固定时,若逐渐增加磁场强度H,对具有不同质荷比的正离子,其通过狭缝的顺序如何变化?()A、从大到小B、从小到大C、无规律D、不变17、含奇数个氮原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质荷比值为:()A、偶数B、奇数C、不一定D、决定于电子数18、二溴乙烷质谱的分子离子峰(M)与M+2、M+4的相对强度为:()A、1:1:1B、2:1:1C、1:2:1D、1:1:219、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值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A、α-裂解产生的。
《有机波谱学》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2分/题,共20分)1、B2、B3、A4、B5、C6、C7、C8、A9、10、C二、根据题意推导下列各化合物结构(共5小题,合计60分)1、根据下列MS谱图,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答案是:____溴苯________(5分)2、某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7H9N,其IR图谱如下,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并说明推导过程?(10分)答案是:邻甲基苯胺理由是:高频区3500和3435cm-1有分裂峰,即有氨基,1500和1600 cm-1示有苯环,1380 cm-1示有甲基,780 cm-1表示为苯环邻位取代。
3、分子式为C10H12O2的化合物,其IR谱为:3010cm-1,2900 cm-1,1735 cm-1,1600 cm-1,1500 cm-1等吸收峰;其1HNMR化学位移为:δ1.3(三重峰3H),δ2.4(四重峰2H),δ5.1(单峰2H),δ7.3(单峰5H)。
写出该化合物的构造式,并归属IR和1HNMR峰。
(10分)该化合物的构造式为丙酸苯甲酯。
3010cm-1为苯环氢;2900 cm-1为甲基氢,1735 cm-1为羰基峰,δ1.3为甲基氢,δ2.4为与羰基相连的亚甲基氢,δ5.1为苯甲基氢同时与氧相连接。
4、某化合物波谱信息如下,试推导其结构。
(10分)答案: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1-苯基-2-丙酮。
3、根据题意,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5分/题,共25分)1)C10H14,δH:1.3(s,9H),7.3~7.5(m,5H)ppm;2)C14H14,δH:2.9(s,4H),7.1(b,10H)ppm3)C9H12O,IR:3350,3070,1600,1490,1240,830cm-1,δH:0.9(t,3H),1.5(m,2H),2.4(t,2H),5.5(b,1H),6.8(q,4H)ppm;4)C7H14O,IR:1750,1380 cm-1,δH:1.0(s,9H),2.1(s,3H),2.3(s,2H)ppm;5)C 9H 10O ,IR :1700,1600,1500,1380,740,690 cm -1,δH :2.1(s ,3H ),3.6(s ,2H ),7.2(s ,5H )ppm ;答案:1):2):3):4):5):三、根据题目的意思完成下列各题(5分/个,共20分)估算下列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峰的位置:(20分)解:A 、λmax =253+30×2+5×6+2×5=353nmB 、λmax =215+30+10+ 36=291nmC 、λmax =214+20+10=244nmD 、λmax =215+10+24+10=259nmC(CH 3)3H 2C CH 2CH 2CH 2CH 3HO CH 3C CH 3CH 23C CH 3O CH 23O。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波谱技术用于测定分子的振动能级?A. 紫外光谱B. 红外光谱C. 核磁共振D. 质谱答案:B2.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化学位移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电子云密度B. 原子核的自旋C. 磁场强度D. 温度答案:A3. 质谱分析中,分子离子峰是指:A.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B. 分子失去一个质子形成的离子C. 分子失去一个中子形成的离子D.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答案:A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质谱分析中常用的离子源?A. 电子轰击源B. 热丝源C. 激光解吸源D. 电化学源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红外光谱中,碳氢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通常出现在_________ cm^-1附近。
答案:2900-30002. 核磁共振中,氢原子的化学位移与_________有关。
答案:电子云密度3. 质谱分析中,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分子,其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_________。
答案:1004. 紫外光谱分析中,分子吸收紫外光后,电子从_________跃迁到_________。
答案:基态;激发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
答案: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是基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
当分子吸收红外光时,分子中的化学键会发生振动能级的跃迁,从而产生特征吸收峰。
通过分析这些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可以确定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2. 核磁共振氢谱中,为什么不同的氢原子会有不同的化学位移?答案:核磁共振氢谱中,不同的氢原子会有不同的化学位移是因为它们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导致电子云密度不同。
电子云密度会影响周围磁场的局部强度,从而影响氢原子的共振频率,导致化学位移的差异。
3. 质谱分析中,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与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电离效率以及离子源的类型有关。
分子越稳定,分子离子峰的强度越高;电离效率高的离子源,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也越高。
《波谱分析》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波谱分析》试题及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波谱分析》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波谱分析试题
姓名:专业:年级:
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4.47×108B、4.47×107C、1.49×106D、1.49×1010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D、电子能级差大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σ→σ﹡B、π→π﹡C、n→σ﹡D、n→π﹡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水B、甲醇C、乙醇D、正已烷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A、νC-CB、νC-HC、δasCH D、δsCH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结体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B、3C、2D、1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A、12CB、15NC、19FD、31P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A、–CH2CH3B、–OCH3C、–CH=CH2D、-CHO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A、诱导效应所致B、杂化效应所致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14、确定碳的相对数目时,应测定()A、全去偶谱B、偏共振去偶谱C、门控去偶谱D、反门控去偶谱15、1J C-H的大小与该碳杂化轨道中S成分()A、成反比B、成正比C、变化无规律D、无关16、在质谱仪中当收集正离子的狭缝位置和加速电压固定时,若逐渐增加磁场强度H,对具有不同质荷比的正离子,其通过狭缝的顺序如何变化?()A、从大到小B、从小到大C、无规律D、不变17、含奇数个氮原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质荷比值为:()A、偶数B、奇数C、不一定D、决定于电子数18、二溴乙烷质谱的分子离子峰(M)与M+2、M+4的相对强度为:()A、1:1:1B、2:1:1C、1:2:1D、1:1:219、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值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A、α-裂解产生的。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1)σ→σ*(2)π→π*(3)n→σ*(4)n→π*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1)(2)(3)(4)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1)(2)(3)(4)二、解答及解析题1. 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2. 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3. 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4. 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5. 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6.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8.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9. 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11. 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 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1、下述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 ( )
(1) Li 73 (2) C 13
6 (3) N 14
7 (4) C 12
6
2、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 乙炔, 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顺序是 ( )
(1) 苯 > 乙烯 > 乙炔 (2) 乙炔 > 乙烯 > 苯
(3) 乙烯 > 苯 > 乙炔 (4) 三者相等
3、在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波谱, OH 基团的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的是 (不考虑
氢键影响) ( )
(1) R OH
(2) R COOH
(3)
OH
(4) CH 2OH
4、化合物C 4H 7Br 3的1HNMR 谱图上,有两组峰都是单峰:a 峰 δ= 1.7 , b 峰 δ= 3.3, 峰面积
之比: a:b=3:4 它的结构式是 ( )
(1) CH 2Br-CHBr-CHBr-CH 3
(2) CBr 3-CH 2-CH 2-CH 3 Br
CHBr 2
CH 3CH 3(3) C
Br
CH 32Br 2Br (4)
5、核磁共振波谱法, 从广义上说也是吸收光谱法的一种, 但它同通常的吸收光谱法
(如紫外、 可见和红外吸收光谱)不同之处在于 ( )
(1) 必须有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2) 试样放在强磁场中
(3) 有信号检测仪 (4) 有记录仪
6、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是将试样在磁场作用下, 用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使下列哪种粒子吸收能量, 产生能级跃迁而引起的 ( )
(1) 原子 (2) 有磁性的原子核
(3) 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 (4) 所有原子核
7、核磁共振波谱法所用电磁辐射区域为 ( )
(1) 远紫外区 (2) X 射线区
(3) 微波区 (4) 射频区
8、自旋核在外磁场作用下, 产生能级分裂, 其相邻两能级能量之差为( )
(1) 固定不变 (2) 随外磁场强度变大而变大
(3) 随照射电磁辐射频率加大而变小 (4) 任意变化
9、某化合物的1HNMR 谱图上, 出现两个单峰, 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为3:1
是下列结构式中 ( )
(1) CH 3CHBr 2 (2) CH 2Br-CH 2Br
(3) CHBr 2-CH 2Br (4) CH 2Br-CBr(CH 3)2
10、在下列化合物中, 用字母标出的亚甲基和次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的
顺序是 ( )
CH 3CH 2CH 3 CH 3CH(CH 3)2 CH 3CH 2Cl CH 3CH 2Br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d c (3) c d a b (4) c d b a
11、已知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 8H 10,在质谱图上出现 m /z 91的强峰,则该化合物可
能是: ( ) (1)CH 3
C 2H 5
CH 3CH 3
CH 3
CH 3(2)(3)
(4)
12、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为奇数的是 ( )
(1) C 6H 6 (2) C 6H 5NO 2 (3) C 6H 10O 2S (4) C 6H 4N 2O 4
13、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6H 14O, 质谱图上出现m /z 59(基峰)m /z 31以及其它弱峰m /z 73, m /z 87
和m /z 102. 则该化合物最大可能为 ( )
(1) 二丙基醚 (2) 乙基丁基醚 (3) 正己醇 (4) 己醇-2
14、分子离子峰弱的化合物是:( )
(1) 共轭烯烃及硝基化合物 (2) 硝基化合物及芳香族
(3) 脂肪族及硝基化合物 (4) 芳香族及共轭烯烃
15、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 /z 31的强峰, 则该化合物不可能为 ( )
(1) 醚 (2) 醇 (3) 胺 (4) 醚或醇
16、 R─X·+ ──→ R + + X· 的断裂方式为: ( )
(1) 均裂 (2) 异裂 (3) 半异裂 (4) 异裂或半异裂
17、一种酯类(M =116), 质谱图上在m /z 57(100%), m /z 29(27%)及m /z 43(27%)处均有离子峰, 初
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 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 ( )
(1) (CH 3)2CHCOOC 2H 5 (2) CH 3CH 2COOCH 2CH 2CH 3
(3) CH 3(CH 2)3COOCH 3 (4) CH 3COO(CH 2)3CH 3
18、 下述电离源中分子离子峰最弱的是 ( )
(1) 电子轰击源 (2) 化学电离源
(3) 场电离源 (4) 电子轰击源或场电离源
19、 下列结构式中,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数 ? ( )
(1) C 3
(2)C CH 3CH 3(3)C CH 3CH 33(4)C H H
20、化合物CH 3COCH 2COOCH 2CH 3 的1HNMR 谱的特点是( )
(1) 4个单峰
(2) 3个单峰, 1个三重峰
(3) 2个单峰
(4) 2个单峰, 1个三重峰和1 个四重峰
二.分析题(25分)
1、写出该化合物的质谱图中出现质荷比为68的碎片峰的裂解过程(10分)
2、在以下化合物中,氢质子a 、b 在发生NMR 时,何者δ值较大?为什么?(5分)
3、下面结构中标记的质子化学位移哪个大,为什么?(5分) OH
CH O
Ha Hb
4.排序下列三个化合物中氢的偶合常数大小。
(5分)
1) 2) 3)
三 简答题(每题5分,计20分)
1、请简述质谱仪的组成及在该组成中决定质谱性能的是哪个组成部分?
2、四大谱是指哪些谱?对结构解析有什么帮助?
3、哪些离子源可以得到分子离子峰?哪些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检测?
4、什么是核磁扫描中的扫场和扫频?
C CH 3O CH 3H C
CH CH 3C C H H Br Cl C C Br H H Cl C C H Br
H Cl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10O3,其核磁共振谱见图。
试确定该化合物结构。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