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项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3
井下发生火灾应急处置方案
前言
矿井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场所之一,其安全风险也相对较高。
火灾作为一种常见的矿井事故,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介绍针对井下火灾的应急处置方案。
火灾防范措施
1.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是否正常
2.加装监测装置,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及时排除
3.建立完善的灭火设备体系,包括消防器材、水枪等
4.对井下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
火灾应急处置
1.确认火灾范围及火源位置,并立即通知中控室及其他相关人员
2.中控室应根据火灾现场情况及时采取切断电源、切断油气等措施
3.参与灭火人员应根据火势大小、场地状况、消防器材需求等因素制定
灭火方案
4.进行救援时应全力保证自身安全,注意通风、排烟等措施,并使用合
适的消防器材灭火
5.灭火后应及时进行核验,防止复燃
总结
井下火灾的危害性极大,预防与应急处置都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可以有效提升灭火救援能力,在紧急时刻保障井下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矿山井下火灾应急预案方案
一、火灾现场应急处置
1. 发现火灾的人员应立即报告,并迅速撤离现场。
2. 停止燃烧源并关闭相关设备,防止火势蔓延。
3. 使用灭火器材或灭火器具进行初期扑救,尽量控制火势。
4. 通知现场所有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逃生路线撤离到指定安全区域。
5. 着手组织现场疏散和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及时撤离。
二、通风系统关闭
1. 在发现火灾后,立即关闭通风系统,避免火势扩散。
2. 启动排烟设备,迅速排除烟雾,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三、应急救护
1. 发生火灾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组织第一时间救援和伤员转移。
2. 确保现场有足够的急救设备和医疗人员,及时进行伤员救治和医疗救援。
四、隔离封闭
1. 确保火灾现场周围人员和车辆安全撤离,并进行现场隔离封闭,防止外部人员越过警戒线。
2. 通知相关部门封锁事故现场,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提高矿井应对井下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井井下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预案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煤矿安全规程》3.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 煤矿实际情况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矿井主要负责人(2)副总指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3)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2. 应急救援小组(1)抢险救援组:负责火灾现场扑救、人员搜救、物资保障等工作。
(2)技术保障组:负责火灾现场技术分析、监测、评估等工作。
(3)通风保障组:负责火灾现场通风、排放有害气体等工作。
(4)机电抢修组:负责火灾现场机电设备的抢修、恢复供电等工作。
(5)医疗救护组:负责火灾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治、转运等工作。
(6)信息报道组:负责火灾现场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
五、应急响应1. 火灾事故报告(1)发生火灾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2)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2. 应急响应程序(1)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火灾事故报告后,立即向总指挥汇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2)各应急救援小组根据预案要求,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3)抢险救援组负责火灾现场扑救、人员搜救、物资保障等工作。
(4)技术保障组负责火灾现场技术分析、监测、评估等工作。
(5)通风保障组负责火灾现场通风、排放有害气体等工作。
(6)机电抢修组负责火灾现场机电设备的抢修、恢复供电等工作。
(7)医疗救护组负责火灾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治、转运等工作。
(8)信息报道组负责火灾现场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
六、应急处置措施1. 火灾现场扑救(1)立即启动消防设施,组织灭火。
(2)使用灭火器材、消防水带等灭火设备进行灭火。
(3)对火源进行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2. 人员搜救(1)组织搜救队伍,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
井下预防火灾应急预案
井下预防火灾应急预案内容如下:
一、火灾预防措施
1. 对井下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消防设施完好无损。
2. 严禁在井下作业场所吸烟,禁止使用明火。
3. 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妥善存放,严禁随意堆放杂物。
二、火灾应急处理
1. 发现火情立即按下火警按钮,通知现场所有人员迅速撤离。
2. 使用灭火器或其他适当工具进行初期扑救,避免火势蔓延。
3. 通知地面救援人员前来支援,做好现场指挥和协调工作。
三、事后处理
1. 确保火灾现场得到彻底扑灭后,对井下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检查,查找火灾原因。
2. 对事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确保其身心健康。
3. 对于火灾造成的损失,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报告,做好事后处理工作。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火灾应急处理培训,掌握基本的灭火知识和逃生技能。
2.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杜绝火灾发生的可能。
矿井火灾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事故类型及发生的原因根据热源不同,矿井火灾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因火灾,另一类是内因火灾,内因火灾占火灾总数的90%以上。
a、内因〔自然〕火灾是煤等自然物在适当的通风供养条件下,产生热量积聚,并到达着火点而形成的火灾。
特点是他的发生有一个比拟缓慢的演变过程,而且有预兆;火源隐蔽,增加了灭火难度。
在整个矿井火灾事故中,内因火灾占得比例很大,因而使矿井防灭火工作中的重点。
b、外因火灾时由外部高温热源引起可燃物着火而形成的火灾。
特点是发生突然,来势迅猛,如不能及时发现,可能造成恶性事故;燃烧往往是在外表进展,如发现及时,还是容易扑灭的。
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无法预测,往往出人意料。
1.2矿井火灾危害程度分析矿井火灾是煤矿的严重灾害之一,其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a、直接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平安。
矿井火灾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在火灾开展期间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据国内统计,在矿井火灾事故中遇难人员95%以上是烟雾中毒所致。
b、火灾发生后,形成火风压,出现风流紊乱现象,破坏矿井正常通风系统,使灾情扩大。
c、造成国家资源损失。
发生火灾后封闭火灾区将冻结大量可采煤量,严重地影响矿井寿命。
d、使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发生火灾后有时会烧毁设备或来不及撤除就被封闭火区内;从灭火救灾到启封回复生产,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火灾事故停产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2 、应急处置根本原那么〔1〕、以人为本,平安第一。
应急救援工作要把抢救遇险人员生命平安放在首位,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平安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常务副总指挥负责指导、协调矿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及有关部门科室领导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现场自救互救和等待救援结合,充分发挥现场人员自救互救作用。
现场无法平安自救和互救,遇险人员要树立信心,等待救援。
井下发生火灾后应急预案一、概述井下发生火灾是煤矿企业面临的重大安全事故之一,其对矿工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煤矿企业应当密切关注井下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
下面就井下发生火灾后的应急预案进行详细规定。
二、火灾发生后的立即措施1、立即启动火警信号,通知现场矿工和其他相关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场所。
2、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召集应急救援队伍到发生火灾的现场。
3、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火灾情况,请求支援并组织救援。
4、在火灾现场设立前哨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5、对易燃易爆、易氧化物品及设备进行清点,确保不再继续燃烧。
三、应急救援措施1、针对火灾点,迅速调派救援人员和物资到现场进行扑救工作,确保及时有效控制火势。
2、全力开展现场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3、联系专业救援队伍对特殊区域进行救援,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
4、安排人员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调整,确保可靠供氧。
5、在现场设立医疗点和物资储备点,做好现场伤员的救治和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后的恢复重建1、火灾得到控制后,立即开始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和排查,确保无余火隐患。
2、开始对受损设施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障生产设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3、组织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4、组织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5、向上级主管部门适时进行事故报告,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以上所述应急预案为井下发生火灾后的常规处理程序。
针对具体情况,煤矿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预案制定和实施,以达到更好的应急处置效果。
同时,也呼吁相关单位加强火灾防范和安全生产管理,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确保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井下火灾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参见综合应急预案中《不连沟煤矿事故风险分类统计表》。
2 处理火灾的基本原则1)控制烟雾的蔓延,防止火灾扩大。
2)防止引起瓦斯或者煤尘爆炸,防止因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
3)有利于人员撤退和保护救护人员安全。
4)创造有利的灭火途径。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同综合应急预案部份3.2 不连沟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同综合应急预案部份4 预防与预警4.1 危(wei)险源监控4.1.1 危(wei)险源的监控方式、方法4.1.1.1 使用 CO 作为早期识别煤炭自燃的指标气体,利用 KJ66N 安全监控系统, CO 变化异常,及时进行早期预警。
4.1.1.2 使用束管监测系统,连续监测井下空气成份的变化,利用抽气泵将井下测点气体经过束管抽到井上,经气体选取器挨次将不同测点的气样送往色谱仪进行分析。
4.1.1.3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气体情况,利用埋设的束管对采空区的气体进行监测,每天至少测定一组数据。
4.1.1.4 采煤面停采回撤期间,利用埋设的束管加强对采空区气体监测,每天至少测定两组数据。
4.1.1.5 每班至少检查一次采空区密闭前的气体浓度、气温及水温。
4.1.1.6 采空区密闭内气体浓度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气体取样分析,并检查密闭墙的完好状态及漏风情况。
4.1.2 事故预防措施4.1.2.1 外因火灾预防措施4.1.2.1.1 井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必须严格执行“一焊一审批”制度。
施工前由瓦斯检查员检测作业地点附近的 CH4 浓度,并在施工地点洒水,准备好灭火器、沙箱及做好其他电焊前准备工作,特别是施焊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 1h,发现异常,即将处理。
4.1.2.1.2 胶带输送机必须装设防滑保护、堆煤保护、防跑偏装置、温度、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共六种防灭火保护。
井下火灾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一、应急处置(一)响应分级调度室接到火灾事故汇报后,立即通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通知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立即到调度室,总指挥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以及启动哪一级别应急预案。
(1)发生特别重大伤亡事故,事故造成30人或30人以上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或30人以上死亡,为I级响应。
(2)发生特大伤亡事故,事故造成10人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为II级响应。
(3)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事故造成3人或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3人或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为III级响应。
(4)发生一般伤亡事故, 事故造成1人或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1人或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时为IV级响应。
(二)响应程序矿火灾事故发生后,矿调度室为发出预警通报的责任单位。
当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的汇报后,立即撤出灾区人员和停止灾区供电,按矿应急预案规定的顺序通知矿长、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有关人员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汇报,召请矿山救护队,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派救护队员进入灾区侦察灾情、救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救灾方案,救护队进行救灾工作直止灾情消除、恢复正常生产。
必要时请求临近矿井的救护大队和地方政府部门支援。
工作步骤分为:成立抢险救灾指挥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抢救伤员、保护好现场→做好情况通报工作→开展事故调查→搞好安抚工作。
(三)处置措施(1)根据火区情况,确定井下风流应变措施:在进风井口、井筒内及井底车场发生电气火灾时,可采用反风或风流短路的措施;在井下其它地点发生火灾时,应保持事故前的风流方向,控制火区供风量;在入风的下山巷道发生火灾时,必须有防止由于火风压而造成的主风流逆转的措施;在有瓦斯涌出的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必要时可适当增加风量或采取局部区域性反风;在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不得随便改变原有的通风状态,需进入巷道侦察或直接灭火时,必须有安全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井下火灾应急预案井下火灾应急预案一、概述井下火灾是指在采掘、运输、处理等煤炭生产环节中发生的火灾,它对煤炭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都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有效应对井下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生产稳定,制定井下火灾应急预案已成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二、预案制定原则1. 安全第一。
在预案制定和应急处理中,一定要把矿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方面的问题。
2. 预防为主。
制定井下火灾应急预案前,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要加强矿井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尽可能消除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
3. 灾害综合防治。
应急预案应该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做到防、控、救一体化。
4. 系统化、科学化。
井下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应该严格按照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三、应急预案编制1. 灾情判断与应急措施(1)灾情判断。
经现场管理人员和物资部门联系调查获知,出现火灾或者火源燃烧的地点、程度是预判火灾灾情的主要依据。
同时,应该考虑到井下通风状态、水源情况、井下设施状况等因素,全面分析火灾形势。
(2)应急措施。
a. 尽快撤离火灾地点周边人员。
b. 尽快疏散被困人员,并按照救援方案实施救援。
c. 加紧从井口向井下送风,增加风量,控制火源扩散范围。
d. 保持与井下人员的联系,及时了解矿工的情况,及时了解井下火情的变化。
e. 加强火源控制。
对于能够控制的火源及时加以控制,防止火源范围扩大。
2. 应急物资和人员调配方案(1)应急物资。
包括灭火器材、通讯设备、应急照明设备、救护用品等。
(2)应急人员。
应急队伍在应急预案中应具体列明,按照角色和职责明确各个应急队伍的人员组成和调配方式。
3. 应急通讯和信息报送方案(1)通讯方案。
指应急通讯设备、通讯网络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应急通讯设备要有备用设备并储存充足电源。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井下事故,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井井下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事故分类及分级1. 事故分类:- 火灾事故- 透水事故- 井喷失控事故-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事故- 运输事故- 泵房水泵故障事故- 其他井下事故2. 事故分级:- 一级事故:可能导致人员死亡或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事故。
- 二级事故:可能导致人员轻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 三级事故:可能导致人员轻微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救援指挥部:- 由矿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 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井下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 根据事故类型,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具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 小组成员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组成。
3. 其他相关部门职责:-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事故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 安全监察部门: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 医疗救护部门:负责事故现场救护和伤员转运。
五、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
2. 应急处置:-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进行处置。
- 应急救援小组应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置。
3. 人员疏散与救援:- 组织受困人员有序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 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并迅速将伤员转运至安全区域。
4. 事故调查与处理:- 应急救援结束后,立即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井下煤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章绪论一、为什么需要建立井下煤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井下煤仓是矿井内存放煤矿瓦斯的重要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会对煤矿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建立井下煤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是必须的。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事先制定的具有操作性的预先安排措施,目的是为了对突发事件做出有组织、有序、有效的应对。
通过建立井下煤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可以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增强矿井安全防范能力,保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预案依据根据《煤矿矿井安全规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制定井下煤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一、《煤矿矿井安全规程》1. 煤矿矿井安全规程第一章第四十二条规定:“矿井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演练。
”2. 煤矿矿井安全规程第八章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矿井应当根据安全生产条例,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事故应急救援力量。
”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演练,做好预防、报告、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2.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四条:“煤矿生产单位应当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演练。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一、突发事件的预测与评估原则1. 对于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需要对井下煤仓周围环境,煤仓内部煤矿存量及瓦斯浓度等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1. 预案内容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应急预案要贴近实际,符合煤矿生产的特点,确保预案能够有效操作。
2. 预案程序简洁明了,结构清晰,预案内容应区分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及预案附件,以方便应急救援人员快速准确的掌握应急预案的操作程序。
三、应急预案的创新原则1. 结合煤矿生产实际,积极采用科技手段,并根据实际变化适时地进行更新改进,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井下电气火灾应急预案
一、火灾应急预案的目的
井下电气火灾是矿井安全生产中常见的重大安全事故之一,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火灾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井下安全生产,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预警信号
一旦发现井下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应立即启动矿井火灾报警系统,同时向相关人员发出紧急疏散信号,确保所有人员及时撤离火灾现场。
四、应急处置步骤
1. 确认火灾点位置,及时关闭电气设备电源;
2. 启动灭火设备进行初期扑救;
3. 组织人员疏散和安全撤离,确保人员不再受到威胁;
4.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和协助。
五、人员防护和救援
1. 火灾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好防护装备,严守安全操作规程;
2. 确认受困人员位置后,立即组织救援行动,确保受困人员得到及时救援和医疗救治。
六、其他事项
在灭火和救援工作结束后,必须做好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处理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措施,确保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是为了提高矿山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矿山资源保护而制定的一套应急预案。
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应急组织机构:明确矿山应急指挥机构设置和职责,并制定责任人、联系人等相关信息。
2. 应急演练:制定矿山火灾应急演练计划,确保应急人员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置技能和应对火灾事故的应急能力。
3. 应急装备设备:确定必备的应急装备设备,包括灭火器材、通信设备、防护器具等,并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
4. 应急通信:建立完善的应急通信系统,并制定通信协议,确保应急指挥人员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
5. 人员疏散和救援:明确人员疏散和救援的流程和措施,制定疏散预案和救援方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疏散和救援。
6. 现场指挥与调度:确定现场指挥与调度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协调和调度应急救援力量。
7. 事故报告和处置:规定事故报告的要求和程序,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制定明确的事故处置流程。
8. 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组织矿山相关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技能和应对火灾事故的应急能力。
以上是矿井火灾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主要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预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矿山资源保护。
井下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5.1 事故风险分析煤矿开采煤层为Ⅱ类自燃煤层。
矿井火灾威胁主要为外因火灾。
矿井外因火灾主要是指矿井生产过程中,如放炮作业、打钻、机械磨擦、电气设备运转不良、电源短路、电缆老化击穿、电焊气焊、照明、照相摄影等明火引燃可燃物造成的火灾。
此类火灾人为因素较多,一旦疏忽管理,随时都会发生。
外因火灾易于发现,但发展速度快、危害严重。
进风井筒、井底车场一旦发生火灾,对矿井安全威胁程度较大。
矿井外因火灾危害程度分析:(1)产生高温和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窒息及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2)烧毁支架、设备,造成财产损失。
(3)产生火风压,破坏通风系统,使井下风流紊乱,扩大事故。
(4)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5)使矿井局部或全部停产。
(6)扑灭井下火灾,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7)矿井外因火灾事故发生时,将威胁其下风侧的所有工作地点,火灾扩大甚至威胁整个矿井。
2.5.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2.5.2.1指挥机构煤矿成立瓦斯爆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矿长副总指挥:总工程师成员:其它矿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各职能部室负责人、救护队队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办公室主任:调度室主任(兼)联系电话:地面0692773336,0117539243, 680(联通),6401(移动),井下直拨7,8000,80012.5.2.2指挥部及其办公室职责:2.5.2.2.1指挥部职责:(1)根据火灾事故的发生地点、波及范围、人员分布、救灾的人力和物力,制定抢险方案和安全措施;(2)调动救援力量,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防止事故扩大;(3)及时向公司汇报事故抢险进度等抢险信息。
(4)随时和井下基地、事故现场指挥人员保持联系,发布战斗指令;(5)宣布现场抢险工作结束,制定恢复安全生产措施。
2.5.2.2.2办公室职责:(1)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及时传达抢险救灾命令,并负责督促落实;(2)负责各有关单位(或抢险小组、人员)的通信联络工作;(3)及时调度事故现场抢险救灾进展情况,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小组汇报。
重大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事故类型矿井火灾事故按引火源的不同,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两类,外因火灾是由于外部热源如明火、放炮、机械冲击和摩擦、电流短路、静电等引燃可燃物造成的火灾;煤炭等可燃物接触空气后,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热量而着火的火灾称为内因火灾,又叫自燃发火。
2. 火灾事故的原因由于井下存在大量的木材、油料、棉纱、煤炭以及瓦斯等可燃物,并且有可能出现爆破火焰、电气火花、机械摩擦火花等高温热源,所以也存在发生外因火灾的可能性。
外因火灾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有:(1)进风井井口建筑物;(2)井筒和井底车场;(3)矿井进风侧的硐室、石门、平巷、下山和上山;(4)采区平巷、石门、硐室、采掘工作面、通风平巷;(5)回风井井口建筑物、回风井筒、回风井底车场以及其毗连的巷道。
内因火灾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有: (1)采掘工作面;(2)采空区;(3)受采空区发火可能影响的主要进回风巷及采掘工作面3. 火灾事故的危害(1)发生火灾时,常常会生成大量有毒气体和窒息性烟雾,还可形成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严重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当发生火灾时,容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从而扩大灾害的影响范围。
(3)自燃火灾的发生会损失大量的煤炭资源。
(4)当火灾发展迅速时,采区和工作面的大量机电设备、材料等会被烧毁或长期被封闭在火区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5)当采空区发生煤炭自燃时,在采空区内也有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的危险,有时会危及到采空区附近的其他工作地点。
二 .应急处臵基本原则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后,救援人员要按照“紧急救灾、妥善避难、安全撤退、救人优先”的原则抢险救灾。
1、“以人为本、救人优先”原则。
在实施救援过程中,始终把遇险人员,受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准放弃一丝解救遇险人员脱离险情的希望。
以抢救遇难人员为主,必须做到有巷必入,本着“先活着后死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原则救险。
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一、背景介绍井下火灾事故是采矿行业常见的一种危险,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对生产设施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对于预防和应对火灾事故至关重要。
二、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 火灾事故现场初期处置一旦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第一时间要组织井下人员进行疏散,并联系井上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部门赶赴现场。
同时,应按照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启动相关应急设备和系统,确保井下及时排除火灾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2. 火灾事故现场紧急处置当井下火灾事故处于爆发阶段时,应尽快确定火灾起因和地点,避免燃烧扩散。
井下人员要紧急处理火场周边的有害物质,同时采取措施遏制火势蔓延,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对设备设施和环境的危害。
3. 火灾事故现场综合处置在火灾控制和人员疏散工作得到初步结果后,应成立现场指挥部,全面展开井下火灾事故的综合处置工作。
根据火灾现场情况和应急预案,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清理火场、搜救被困人员、治理火灾后果和调查火灾原因。
4. 火灾事故现场营救工作火灾事故中可能出现人员被困、失踪和受伤的情况,因此,要进行有序的营救工作。
营救队伍要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急救药品,同时要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确保营救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伤害。
5. 火灾事故现场后续处置火灾事故处理后,要对火灾事故现场进行彻底的清理工作,并进行环境监测和修复。
同时要对井下设备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三、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工作要点1. 火灾事故现场指挥部的建立在现场处置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指挥部,对火灾事故的处置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协调和监督,确保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2. 人员疏散和逃生通道的设置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要及时启动人员疏散预案,指导井下人员有序疏散到安全地带,并设置明确的逃生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人员的迅速撤离。
3. 火灾事故现场风险评估对于井下火灾事故现场,要进行综合的风险评估,识别各种危险源和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和控制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火灾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煤矿安全生产井下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一)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各部门职责,部门负责人职责与瓦斯爆炸专项应急预案相同。
(二)汇报程序井下火灾事故汇报程序与瓦斯爆炸专项应急预案汇报程序相同。
(三)井下火灾事故应急措施现场最初应急处置措施:断电A撤人> 救援事故现场撤退路线:(一)12采区1、12采区回采工作面:12采区回采工作面-12-50石门―北运输大巷一副井底一地面;2、12采区掘进工作面:12采区掘进工作面北运输大巷副井底f地面;(二)15采区1、15采区回采工作面:15采区回采工作面-15+50石门- 15轨道上山一南运输大巷一副井底一地面;2、15采区掘进工作面:15采区掘进工作面一15轨道上山一南运输大巷一副井底一地面;(三)17采区17采区掘进工作面- 17+50石门-17轨道上山―17-50运输大巷一15-50运输石门一南大巷一副井底一地面;火灾事故撤退原那么:必须沿进风路线(迎风流)方向撤退。
1、矿井火灾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开展过程,多数火灾在初发时灾害程度、涉及范围及危害程度较小,这正是消灭事故和进行自救、互救的最合理最有利的时机,因此,在井下不管任何人发现烟气和明火等火灾灾情,立即向现场领导汇报,并迅速通知附近人员和煤矿调度中心,尽可能判断事故性质、地点、灾害程度、蔓延方向,同时根据现场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组织力量直接灭火, 直接灭火无效时,立即组织人员撤出。
2、当进风井口、井筒及主要进风巷发生火灾,可取反风措施。
反风前必须将原进风侧的人员撤出,并采取阻止火灾蔓延的措施,防止反风后火灾向进风侧要延,从而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当变电所等场所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防火门,直接灭火无效时,应制定隔绝火区、停止供风措施。
当采掘工作面发生火灾时,要尽可能撤除引然物,直接灭火无效时,迅速沿井下避灾路线退到安全地点。
3、煤矿调度中心接到火灾报告后,应立即通知矿山救护队,并召集救灾组织成员,成立救灾指挥部。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矿井火灾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事故,需要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来应对。
下面是一份矿井火灾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草案:一、应急组织机构1.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由矿长担任指挥部指挥长。
1.2 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队、救援队等。
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队员。
1.3 通信调度组:负责保障通信和调度工作,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畅。
二、应急预案流程2.1 火灾报警:矿井内发现火灾迹象,及时触发报警系统,通知应急指挥部和应急救援队伍。
2.2 紧急疏散:启动矿井撤离预案,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并及时报告疏散情况。
2.3 火灾扑灭:指挥部下达灭火指令,调派消防队或救援队前往事故现场进行灭火救援。
2.4 伤员救治:设置临时伤员救治点,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
2.5 事故调查:事故结束后,成立事故调查组,对火灾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改进应急预案。
三、应急资源3.1 防火器材和装备:准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应急照明设备等。
3.2 救援装备和工具:包括救生器材、专业救援工具等。
3.3 应急通信设备:确保通信畅通,准备备用电池或发电机。
3.4 应急物资:准备足够的食品、水和急救药品等。
四、防火措施与预防措施4.1 加强火灾风险评估,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
4.2 提高员工火灾防范意识,组织定期防火演练。
4.3 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防火设施和设备。
4.4 定期接受消防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的能力。
以上是一个矿井火灾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草案,具体预案需要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优化。
同时,还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制定更详细和完善的应急预案。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专项预案(二)一、事故背景:矿井火灾是指矿井中发生的火灾事故,可能引发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矿井火灾事故,制定应急专项预案是必要的。
二、组织机构:1. 应急指挥部:由矿井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消防部门等组成,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
井下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项)2012年3月5日目录第一章引言、概况-------------------------------------------------------1第二章术语----------------------------------------------------------------2第三章预案内容第一节基本情况----------------------------------------------------------5第二节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5第三节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及其分布----6第四节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6第五节报警、通讯联络方式-------------------------------------------8第六节事故的预防措施-------------------------------------------------8第七节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9第八节人员紧急疏散、撤离------------------------------------------10第九节危险区的隔离---------------------------------------------------10第十节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10第十一节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13第十二节现场保护与现场处理---------------------------------------14第十三节应急救援保障------------------------------------------------15第十四节预案分级应条件---------------------------------------------16第十五节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16第十六节应急培训和演练----------------------------------------------16第四章附件----------------------------------------------------------------17 第五章附加说明----------------------------------------------------------17 第一章引言、概况随着现代化煤矿生产的发展,其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中存在能量巨大的潜在危险源,尤其是它们会引发重大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顶板垮落等危害极大的事故,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达不到绝对的安全。
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迅速控制事故的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
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和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如何在事故现场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
因此,制定有效完善的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预案所引用的规范性文件:《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应急措施。
”根据以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麻地湾煤业有限公司成立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小组,制订了编制计划,收集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初始评估、能力资源的评估,以及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
本预案每半年更新一次,特别情况需要及时更新的,由预案编制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决定。
本预案资料的收集采用各基层单位提报与小组成员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危险源的辩识和风险的评价是根据麻地湾煤业有限公司历年灾情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煤矿安全的形势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评价。
本预案的级别为:Ⅰ级(企业级-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麻地湾煤业有限公司的界区之内,包括井田范围内的所有采掘工作面、巷道网络,以及地面工业广场,机关、各基层单位办公楼。
事故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地区域内,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
预案编制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XXX、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第二章术语一、术语煤矿“三大规程”:是指《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的总称。
是煤矿生产过程三个最基本性的规范性文件。
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各种事故的场所或设施。
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
采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总称。
采空区:回采以后不再维护的空间。
进风巷:进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
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进风用的叫总进风巷;为几个采区进风用的叫主要进风巷;为1个采区进风用的叫采区进风巷,为1个工作面进风用的叫工作面进风巷。
回风巷:回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
瓦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有时单独指甲烷。
局部通风机:向井下局部地点供风的通风机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总称。
瓦斯浓度:瓦斯在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占有的比率,以%表示。
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经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证明其煤尘有爆炸性的煤层。
第三章预案内容第一节基本情况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麻地湾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娄烦县静游镇河杨树底村、新庄村、常庄村一带,隶属太原市娄烦县静游镇管辖,其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6′08″~111°48′46″;北纬38°08′08″~38°09′07″。
井田北距岚县县城约25km,南距娄烦县城约14km,东南距古交市约80km,乡级柏油路通过本井田,东距太(原)~岚(县)公路约3km。
交通比较方便。
行政区属娄烦县静游镇,与黑山岔、三聚盛、马家岩矿相邻,井田面积为3.3378km2,保有资源储量46.54Mt,设计能力0.9Mt/a。
属国有煤矿,证照正在办理中。
主要产品为煤炭(1/3焦煤、气煤、肥煤、气肥煤。
兼并重组后,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发放的C1400002009111220047602号采矿许可证,井田范围由1~24个坐标点圈定,东西宽3850m,南北长1850m,面积3.3378km2,批采4—9号煤层。
本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南部,井田构造形态大致为一走向近东西,倾向北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约5°~12°,北部较缓,南部较陡。
断裂构造较发育,井田内共有3条断层,其落差分别为3m、18m、6m。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井田内东部,布置巷道时发现一陷落柱,形状为椭圆,长轴长为47m。
我矿属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燃等级Ⅱ级。
矿井开拓方式为:矿井4号煤形成大面积采空区,初期开采位置在井田中部。
4号煤层以井田中部的F2断层及采空区为界,划分为三个采区。
井田中部为一采区,井田北部为二采区,井田东部为三采区。
一采区最长1200m,最宽270m,在井田中部沿井田边界布置三条大巷,构成全矿井开拓系统,沿9号煤轨道大巷约530m处开拓去4号煤集中轨道斜巷至4号煤层,沿F2断层布置三条上山,构成采区系统,沿三条上山西翼布置回采工作面。
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直接与4号煤胶带上山相连,4号煤胶带上山通过4号煤溜煤眼与9号煤运输大巷相连,形成主运输系统。
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直接与4号煤回风上山相连,通过4号煤集中回风巷与回风斜井相连形成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分列式。
第二节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一、危险目标麻地湾煤业有限公司主要是以原煤生产为主的生产型企业,属高危行业,其重大危险源主要来源于井下采掘工作面以及机电、通风、运输等系统。
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进行识别。
确定的危险目标有:水灾(地面、井下)、冒顶、煤层自燃、煤尘爆炸。
二、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根据煤矿井下的特点和有关事故的案例分析,引发矿井火灾的主要原因有:⑴、采、掘工作面放炮。
⑵、井下电缆着火。
⑶、煤尘自燃。
⑷、电器设备失爆。
⑸、物体碰撞产生火花。
根据火灾发生的地点的不同,可以分为:⑴、井口建筑物火灾。
⑵、井筒中的火灾。
⑶、井底车场的火灾。
⑷、井下硐室中的火灾。
⑸、倾斜巷道中的火灾。
⑹、平巷、石门和其他水平巷道中的火灾。
⑺、采煤工作面的火灾。
⑻、独头巷道的火灾。
当矿井发生火灾时,可以引起瓦斯、煤尘的燃烧或爆炸,造成通风系统的紊乱,危及整个矿井的安全。
第三节危险目标周围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及其分布麻地湾煤业有限公司为了控制井上下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按吨煤0.5元提取安全投入资金,针对每一危险目标,要上齐各种可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其分布遍及所有采掘工作面,巷道网络,地面各可控范围内的工业厂点。
为了控制井下火灾事故的发生,井下风筒均采用阻燃风筒,要设齐防尘管路,各水平及采区都开凿足够量大的水仓。
配齐灭火器材。
井下机电设备均使用防爆型,煤矿许用三级乳化炸药。
阻燃电缆。
严禁入井人员携带点火用品。
第四节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麻地湾煤业有限公司针对重特大事故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各采区成立了救灾领导小组,两级救援机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各组织机构的组长是现场指挥人员。
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平煤股份八矿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编制:通风区矿井火灾事故专项应急演练方案为提高应急处置矿井火灾事故事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干部职工能够做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急处理事故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根据集团下发的中平办(2009)83号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要求,特编制本应急演练方案。
1.1应急演练目的(1)检验矿井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磨合应急机制,内部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3)锻炼应急队伍,提高应急人员在各种紧急情况下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4)教育广大群众,推广和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5)检验并提高应急装备和物资的储备标准、管理水平、适用性和可靠性;(6)研究特定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急处置的有效方法与途径;(7)找出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