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003_10 核燃料组件采购、设计和制造中的质量保证(1989)
- 格式:pdf
- 大小:435.02 KB
- 文档页数:21
核电工程质量保证要求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核电建设分公司目录第一章核电厂质量保证基本原理 (4)一、核电厂质量保证的形成和发展 (4)二、我国核电法规和标准体系 (5)1、核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5)2、核安全法规和导则介绍 (6)3、IAEA质量保证法规和导则介绍 (7)三、核电质量保证体系要求 (7)1、质量保证体系的定义 (7)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性 (8)3、质量保证体系的有关要求 (8)4、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内容 (10)第二章核电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13)一、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简介 (13)二、核电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 (17)1、为什么要制定核质量保证大纲 (17)2、制定质量保证大纲的方法 (17)3、制定质量保证大纲的步骤 (18)三、项目质量保证大纲的管理 (19)1、质量保证组织与人员培训 (19)2、文件控制与记录制度 (20)3、采购控制 (21)4、物项控制 (22)5、工艺过程控制 (23)6、不符合项控制和纠正措施 (24)7、管理部门审查 (25)第三章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监督 (27)一、验证的方法和技术 (27)二、QA/QC验证方法 (27)1、检查 (27)2、试验 (27)3、校核 (27)4、监督 (28)5、监查 (28)6、管理部门审查 (28)7、自我评估 (28)三、质保监督与质量控制监督的区别 (29)四、质保监查与质保监督的区别 (29)第四章ISO19001:2000与HAF003的比较 (30)一、ISO9001:2000与HAF003之间条文的比较 (30)二、ISO9001:2000与HAF003的主要差别 (32)三、核电质量保证与ISO9000的联系 (33)第五章核电质量文化 (34)一、质量文化的结构层次 (34)1、质量文化的涵义 (34)2、质量文化的结构化特征 (34)3、质量文化的结构层次 (34)二、核电质量文化的认识 (35)三、对核电质量文化的培育 (35)1、提高质量意识 (35)2、重视核安全 (36)3、坚持“四个凡事” (36)第一章核电厂质量保证基本原理一、核电厂质量保证的形成和发展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它的出现有其时代的背景和一定的客观条件。
HAD003/09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 (2)1 引言 (2)1. 概述 (2)1.2 范围 (2)1.3 责任 (2)2 调试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3)2.1 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文件 (3)2.2 质量保证大纲的实施 (4)3 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9)3.1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文件 (9)3.2 组织 (13)3.3 文件管理 (14)3.4 运行管理 (14)3.5应急管理 (15)3.6采购管理 (15)3.7 材料和设备管理 (15)3.8 检查、监督和试验 (17)I.9不符合项管理 (19)3.10 纠正措施 (20)3.1 评定、审查和监查 (20)3.12记录 (22)4 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22)4.1 概述 (22)4.2 范围 (22)HAD003/09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 引言1. 概述《质量保证规定》和《运行规定》列有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和行政管理要求。
为执行这两个《规定》的有关要求,本安全导则对这些要求加以补充,提出建议并叙述实施办法。
为便于调试人员引用,本导则用单独一章(第2章)叙述专用于调试的质量保证。
但应指出,调试和运行阶段不能截然分开。
在第3章提出的质量保证措施有很大一部分也适用于调试期间;适用时,必须予以遵循。
概括性术语“质量保证”用于核电厂运行时,包括所有为保证核电厂按规定要求进行运行时所必需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活动。
这些活动由下述两类人员来进行: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和被指定从事验证该项工作是否全部和很好完成的人员或小组。
必须在各种活动开始之前建立已经批准的管理制度、有关的程序及组织机构。
必须采取措施使管理工作从设计、建造有秩序地转人调试和运行。
在核电厂从运行转入退役前,必须制定详细的退役大纲。
1.2 范围本导则对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阶段中用于安全重要工作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提出要求和建议,它适用于核电厂的下述工作:调试、检查、试验、运行、换料、维护、修理、修改、最终停闭和退役。
核电质量保证核电质量保证的主要名词术语1、物项:材料、零件、部构、系统、构筑物以及计算机软件的通称。
(HAF003)2、服务:由供方进行的工作,例如设计、制造、检查、无损检验、修理或安装等。
(HAD003/01)3、活动或工作:在《质保规定》中,又常常把这种“工作”称为活动”。
所以,“影响质量的工作”也称为“影响质量的活动”。
4、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GB/T19000-2008)5、质量活动:指“影响质量的活动(工作)”6、质量保证:为使物项和活动(工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相符合,并提供足够的置信度,所必须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
(HAF003)7、质量控制:按规定要求为控制和测量某一物项、工艺和装置的性能提供手段的所有质量保证活动。
HAF003/01《核电厂质证大纲的制定》8、质量活动的从事者:指实施质量(控制)活动的人员。
9、验证人员:对质量活动的从事者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相关措施)进行,以及质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人员。
这种验证一般包括三种方式:——对质量控制过程实施监督;——对质量的检验或试验;——对质量保证大纲实施有效性的监查。
这些人员通称为验证人员,又可分别称为对质量控制的监督人员或质检人员,检验或试验人员,以及质保监查人员。
核设施质量保证标准发展简介——1959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质量保证标准 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70年代初,美国颁布了联邦法规10CFR50《生产和使用核设施的许可证审批》的附录B《核电厂的质量保证大纲》;——1978年IAEA颁布了50-C-QA《核电厂安全质量保证实施法规》Code of Quality Assurance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Safety;——1984年国家核安全局成立;——1986.7.7,国家核安全局制定并颁布《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400(1986年版)及其10个导则,HAF0401-0410,该版是IAEA 50-C-QA及其10个导则的翻译版;——1987年ISO发布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1988年,IAEA对50-C-QA作了少量修改;——1991年,国家核安全局根据1988年IAEA50-C-QA 修订版,对1986版《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进行修改,颁布了1991版的《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编号仍为HAF0400)。
HAD003/03 核电厂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 (2)1 引言 (2)1.1 范围 (2)1.2 责任 (2)2 采购计划的制订 (3)3 采购文件的编审、分发和变更的管理 (4)3.1 概述 (4)3.2采购文件的内容 (4)3.2采购文件管理 (4)4 对物项和服务供方的选择 (5)4.1 概述 (5)4.2 评选程序 (5)5 评标和签订合同 (6)5.1 概述 (6)5.2符合采购文件的要求 (6)5.3 选择供方 (6)5.4 签订合同 (6)6 买方对供方工作的评价 (6)6.1 概述 (6)6.2 买方和供方间的协调 (7)6.3 供方所编文件的管理 (7)6.4 物项或服务变更的管理 (7)7 买方的验证活动 (7)7.1 概述 (7)7.2 制订计划 (7)7.3 实施 (8)7.4 人员的资格评定 (8)7.5 报告 (8)8 不符合项的管理和纠正措施 (9)8.1 概述 (9)8.2 不符合项的审查和处理 (9)8.3 纠正措施 (9)9 物项或服务的验收 (10)9.1 概述 (10)9.2 验收方法 (10)10 质量保证记录 (11)11 采购大纲的监查 (12)HAD003/03 核电厂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 引言本导则叙述核电厂安全重要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
建立和实施对整个采购过程的管理,为所有采购活动都符合《规定》质量保证的原则、以及所采购的物项和服务都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提供了信得过的基础。
在制订采购管理措施时,买方必须对特定的物项或服务提出规定的质量标准、质量等级以及其他质量要求。
在确定质量保证工作范围或深度时所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服务中的差错或某一物项失灵对安全的影响。
要考虑的其他因索有:(1)物项或服务的复杂性、独特性或新颖性;(2)工艺、方法和设备对特殊控制、行政管理和检查的要求,(3)通过检查和试验所能证实的与功能要求相符的程度,(4)物项的质量史和标准化程度;(5)物项在电厂安装后,其维修、在役检查或更换时的可达性。
现行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我国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导则以及技术文件组成。
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并发布,具有高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效力。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并发布,具有强制力。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力范围内制定并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
核安全导则由国家核安全局制定并发布,属于推荐性文件。
核安全技术文件由国家核安全局制定并发布,作为技术参考。
现行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共128项,其中法律2项,行政法规7项,部门规章29项,导则90项(截至2019.10.17)。
各部分清单如下:
1.法律
2.行政法规
3.部门规章
4.导则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核心质量”公众号,回复相应编码,如“HAF003”,即可获得相应法规。
更有机会获得最新版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汇编。
1.目前我国民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的行为主体是()。
A:国家政府 B:地方政府 C:核安全监管部门 D:企事业单位正确答案: D2.核能与核技术的利用已经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A:能源 B:医疗 C:工业、农业 D:地质调查 E:科学研究和教学正确答案: A B C D E3.下列属于核能与核技术利用的例子的是()。
A:核弹 B:贫铀弹 C:宇宙射线 D:无损探伤 E:宝石改色正确答案: A B C D E4.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民用核设施的()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
A:选址 B:设计 C:建造 D:运行 E:退役正确答案: A B C D E5.我国国家核安全局成立于()年。
A:1984 B:1986 C:1988 D:1990正确答案: A6.核事故发生后的全局性影响使得代表公众利益的国家必须负责对核设施安全实施统一监督,成立机构()行使核安全监督管理。
A:独立 B:统一 C:组织 D:负责正确答案: A7.核事故发生后的全局性影响使得代表公众利益的国家必须负责对核设施安全实施()。
A:安全监管 B:监督管理 C:统一监督 D:统一管理正确答案: C8.核安全监管问题中最重要和最典型的问题是()。
A:放射性污染 B:核设施安全 C:核电厂安全 D:核材料管制正确答案: C9.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领域的国家行政管理中,()不属于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的职责和部分职能。
A:核电发展计划管理 B:核电自主化和国产化管理 C:核设施安全管理D:人才教育和相关科研管理 E: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正确答案: A B D10.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领域的国家行政管理中,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承担主要职责和部分职能的范围包括()。
A:核安全监管 B:核设施安全管理 C:核事故应急与反恐准备D:核材料管制 E: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正确答案: A B C D E11.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领域的国家行政管理中,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除了承担其主要职责外,还根据职能分工,承担着()部分职能。
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91)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法规(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公布1991年修改)本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厂安全法规的第四部分本规定自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起实施本规定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讲明目录第一章引 1.1概述1. 2范畴1. 3责任 第二章质量保证大纲2. 1概述 52. 2程序、细则及图纸2. 3治理部门审查7 第三章组织3. 1责任、权限和联络3. 2单位间的工作接口3. 3人员配备与培训第四章文件操纵 84. 1文件的编制、审核和批准 84. 2文件的公布和分布6. 3对所购物项和服务的操纵 11第七章物项操纵 124. 3文件变更的操纵 第五章设计操纵 95. 1概述 9 5. 2设计接口的操纵 5. 3设计操纵 5. 4设计的变更 第六章采购操纵6. 1概述 10 6. 2对供方的评判和选择 10 10 10 117. 1材料、零件和部件的标识和操纵7. 2装卸、贮存和运输12 7. 3爱护 13 第八章工艺过程 13第九章检查和试验操纵139.1检查大纲12. 1质量保证记录的编写 12. 2质量保证记录的收集、贮存和保管16 第十三章监查 1613. 1概述 1613. 2监查的打算安排②179. 2试验大纲 9. 3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标定和操纵 9. 4检查、试验和运行状态的显示 第十章对不符合项的操纵 10. 1概述 15 10. 2对不符合项的审查和处理 第十一章纠正措施15 第十二章记录 1614 14 14 15 15 1213 16第一章引言1.1概述1.1.1本规定对陆上固定式热中子反应堆核电厂的质量保证提出了 必须满足的差不多要求。
1. 1. 2本规定提出的质量保证原则,除适用于核电厂外,也适用于 其他核设施。
1. 1. 3为了保证核电厂的安全,必须制定和有效地实施核电厂质量 保证总大纲和每一种工作(例如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筑、调试、运行 和退役)的质量保证分大纲。
HAD103/03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1986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导则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1引言1.1概述1.1.1《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以下简称《规定》)为实施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确定了基本原则和目标。
本导则是对《规定》有关条款的说明和补充。
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于本导则规定的方法和方案,但必须向国家核安全部门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案至少具有同等的安全水平,不会对厂区人员和公众增加风险。
1.1.2在本导则中,堆芯管理包括下列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是为保证在达到燃料的有效利用的同时满足燃料完整性的安全要求(见安全导则HAD103/01《核电厂运行限值和条件》):(1)制定和颁发燃料和堆芯部件的采购、装料、使用、卸料和试验的技术条件,需要时,还应包括堆芯部件的维修和监督要求;(2)预计和监测堆芯状态,其中包括为评价核特性和热工特性需作的各项试验;(3)审查和评价属于堆芯特性的异常事件和其他不正常的观测结果;(4)管理和被查改进燃料和堆芯部件的各项提议。
1.1.3在本导则中,燃料管理包括未辐照燃料和已辐照燃料的移动,不停堆换料电厂的燃料贮存,燃料发送准备和厂内运输。
在本导则中,堆芯部件通常是指除在核电厂运行期间要留在堆芯的燃料以外的所有物项。
本导则也包括堆芯部件的管理。
1.1.4本导则不涉及与设计方面有关的、可由核电厂营运单位负责的堆芯管理工作,例如:按既定政策来确定已辐照燃料贮存高州的总容量,确定新型燃料和新型堆芯部件的技术条件等。
这些工作在《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及其安全导则中有论述。
1.1.5核电厂营运单位的责任是保证对以上工作的管理作出满意的安排。
这些工作可根据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决策,以厂址为基础由几个核电厂联合安排,或者聘用顾问或制造者来安排。
由于受燃料和电厂设计限值以及运行期间堆芯动态工况的限制,无论选用哪种管理方法,设计单位和运行单位紧密联系是必要的。
Vol. 32, No. 10Oct., 2020第32卷第10期2020年10月强 激光与 粒子朿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核科学与工程.cf 2燃料组件主要堆内辐照性能云,李 华,张 林,蒲曾坪,焦拥军,张 坤,黄春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摘 要:结合辐照考验方案,评价了 CF 2先导燃料组件的机械性能及燃料棒的热力性能,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满足准则要求。
结合辐照后池边检查结果,对CF 2燃料组件的主要堆内辐照性能进行了研究,包括燃料组件及燃料棒生长和弯曲、定位格架生长等各项燃耗相关性能。
结果表明,在燃耗达到44 500 MWd/tU 的情况下CF 2燃料组件主要辐照性能均达到了预期水平,满足反应堆的使用要求。
CF 2燃料组件后续可批量应用于华龙一号。
关键词:CF 2;燃料组件;评价;辐照;性能中图分类号:TL329文献标志码: Adoi : 10.11884/HPLPB202032.200159Major in-pile performance of CF 2 fuel assemblyLi Yun , Li Hua , Zhang Lin , Pu Zengping , Jiao Yongjun , Zhang Kun , Huang Chunlan(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Reactor System Design Technology Laborator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 hina,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F lead fuel assembly and the thermal-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the fuel rod are evaluated considering the irradiation condition of the irradiation program and the criteria are fulfilled. The major in-pile performance of CF fuel assembly a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poolside examination results,including the burnup dependent parameters such as the growth of fuel assembly and fuel rod, the bow of fuel assembly and fuel rod, the growth of grid,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in-pile performance of the CF fuel assembly has reached the expectations, and the fuel has fulfill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actor system.Key words : CF ; fuel assembly ; evaluation ; in-pile irradiation ; performance为保障我国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顺利出口,中核集团在国内首次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大型商业核电站的 CF 2燃料组件,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组件[1叫 根据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燃料组件作为反应堆的关键部件,在其批量应用之前,必须开展燃料组件堆内辐照性能的研究,确保其具有反应堆系统所要求的满意性能。
中国有关核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导则(截至2000年12月31日)Ⅰ. 国家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Ⅱ. 国务院行政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1986年10月29日国务院发布)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1987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3.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1993年8月4日国务院发布)Ⅲ. 部门规章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HAF001/01)(1993年12月31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附件一─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的颁发和管理程序(HAF001/01/01)(1993年12月31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核设施的安全监督(HAF001/02)(1995年6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附件一─核电厂营运单位的报告制度(HAF001/02/01)(1995年6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HAF002/01)(1998年5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7. 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HAF101)(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8.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9.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10.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附件一—核电厂换料、修改和事故停堆管理(HAF103/01)(1994年3月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1. 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规定(HAF301)(1993年6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第3号令发布)12. 放射性废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401)(1997年11月5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实施细则(HAF501/01)(1990年9月25日国家核安全局、能源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14. 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601)(1992年3月4日国家核安全局、机械电子工业部、能源部批准发布)15. 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HAF601/01)(1993年3月5日国家核安全局、机械电子工业部、能源部批准发布)16. 民用核承压设备无损检验人员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HAF602)(1995年6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7. 民用核承压设备焊工及焊接操作工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HAF603)(1995年6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8. 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考核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9月6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19. 核产品转运及过境运输审批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1月27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20. 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1986年4月23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1. 放射性环境管理办法(1990年6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2. 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1988年3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3.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规定(GB4792-84)(1984年12月1日卫生部发布)24. 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25号部长令卫生部1992年发布)25. 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38号部长令卫生部1994年发布)26.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52号部长令卫生部1988年发布,1997年修订发布)27. 并网核电厂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规定(1997年4月28日电力工业部发布)28.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和内容(NEPA RG-1)(1997年国家环保局发布)29. 核电站环境放射卫生监测及公众健康调查规范(1985年卫生部发布)30. 核设施正常运行和事故期间公众剂量监测与评价规范(1992年卫生部发布)31. 核事故或辐射应急时公众防护的干预和导出干预水平(1995年卫生部发布)32. 核电厂安全级电力系统准则(GB12788-91)Ⅵ. 指导性文件(安全导则)通用系列1.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HAD002/01)(1989年8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 地方政府对核动力厂的应急准备(HAD002/02)(1990年5月24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批准发布)3. 核事故辐射应急时对公众防护的干预原则和水平(HAD002/03)(1991年4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发布)4. 核事故辐射应急时对公众防护的导出干预水平(HAD002/04)(1991年4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发布)5. 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HAD002/05)(1992年6月24日卫生部、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 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HAD003/01)(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7. 核电厂质量保证组织(HAD003/02)(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8. 核电厂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3)(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9. 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HAD003/04)(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0. 核电厂质量保证监查(HAD003/05)(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1. 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6)(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2. 核电厂建造期间的质量保证(HAD003/07)(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3. 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8)(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4.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HAD003/09)(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5. 核燃料组件采购、设计和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10)(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6. 核应急导则—严重事故应急后期的防护措施和恢复工作决策(2000年9月28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17. 核应急管理技术文件—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2000年9月28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核动力厂系列18. 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HAD101/01)(1994年4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地震局批准发布)19.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大气弥散问题(HAD101/02)(1987年11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0. 核电厂厂址选择及评价的人口分布问题(HAD101/03)(1987年11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1.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外部人为事件(HAD101/04)(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2.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放射性物质水力弥散问题(HAD101/05)(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3. 核电厂厂址选择与水文地质的关系(HAD101/06)(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4. 核电厂厂址查勘(HAD101/07)(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5. 滨河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8)(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6. 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9)(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7.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现象(HAD101/10)(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8. 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HAD101/11)(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9. 核电厂的地基安全问题(HAD101/12)(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0. 核电厂设计中总的安全原则(HAD102/01)(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1. 核电厂的抗震设计与鉴定(HAD102/02)(1996年5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2. 用于沸水堆、压水堆和压力管式反应堆的安全功能和部件分级(HAD102/03)(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3. 核电厂内部飞射物及其二次效应的防护(HAD102/04)(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4. 与核电厂设计有关的外部人为事件(HAD102/05)(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5. 核电厂反应堆安全壳系统的设计(HAD102/06)(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6. 核电厂堆芯的安全设计(HAD102/07)(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7. 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HAD102/08)(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8. 核电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接有关输热系统(HAD102/09)(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9. 核电厂保护系统及有关设施(HAD102/10)(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0. 核电厂防火(HAD102/11)(1996年5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1. 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HAD102/12)(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2. 核电厂应急动力系统(HAD102/13)(1996年2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3. 核电厂安全有关仪表和控制系统(HAD102/14)(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4. 核电厂燃料装卸和贮存系统(HAD102/15)(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5. 核电厂运行限值和条件(HAD103/01)(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6. 核电厂调试程序(HAD103/02)(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7. 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HAD103/03)(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8. 核电厂运行期间的辐射防护(HAD103/04)(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9. 核电厂人员的配备、招聘、培训和授权(HAD103/05)(1996年2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0. 核电厂安全运行管理(HAD103/06)(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1. 核电厂在役检查(HAD103/07)(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2. 核电厂维修(HAD103/08)(1993年6月1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3. 核电厂安全重要物项的监督(HAD103/09)(1993年6月1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4.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设计(HAD301/02)(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5.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运行(HAD301/03)(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6.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安全评价(HAD301/04)(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放射性废物管理系列57. 核电厂放射性排出流和废物管理(HAD401/01)(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8.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管理系统的设计(HAD401/02)(1997年1月1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9. 放射性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与运行(HAD401/03)(1997年2月15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0.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HAD401/04)(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1. 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选址(HAD401/05)(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2.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HAD401/06)(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核材料管制系列63. 核动力厂实物保护导则(HAD501/02)(1998年4月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信息来源:环境保护部网站。
HAD003_10核燃料组件采购设计和制造中的质量保证核燃料组件是核能发电站中的关键部件,其采购、设计和制造要求严格,需要有高水平的质量保证。
本文将讨论核燃料组件采购、设计和制造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首先,核燃料组件的采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核燃料组件的采购过程中需要进行合格供应商的评估和备案,确保供应商具有必要的资质和能力。
采购过程中需要与供应商签订严格的合同,并明确质量要求、交付期限等关键条款。
在交付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核燃料组件的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其次,核燃料组件的设计需要符合严格的准则和规范。
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计算,确保核燃料组件的结构和材料能够满足安全和可靠性要求。
设计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参考现有的相关设计经验和技术标准。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审查和评审,确保设计方案没有缺陷和错误。
最后,核燃料组件的制造需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计划进行。
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确保核燃料组件的加工和组装过程能够满足质量要求。
制造人员需要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确保其具有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检验,确保核燃料组件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此外,为了保证核燃料组件的质量,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中需要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管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质量控制计划和流程文件的编制,以及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等环节。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监控和管理核燃料组件的质量,提高整个采购、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核燃料组件采购、设计和制造中的质量保证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严格评估和备案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严格遵守设计准则和规范、进行设计审查和评审、使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进行制造、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检验,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地保证核燃料组件的质量。
HAD103/03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1986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导则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1引言1.1概述1.1.1《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以下简称《规定》)为实施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确定了基本原则和目标。
本导则是对《规定》有关条款的说明和补充。
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于本导则规定的方法和方案,但必须向国家核安全部门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案至少具有同等的安全水平,不会对厂区人员和公众增加风险。
1.1.2在本导则中,堆芯管理包括下列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是为保证在达到燃料的有效利用的同时满足燃料完整性的安全要求(见安全导则HAD103/01《核电厂运行限值和条件》):(1)制定和颁发燃料和堆芯部件的采购、装料、使用、卸料和试验的技术条件,需要时,还应包括堆芯部件的维修和监督要求;(2)预计和监测堆芯状态,其中包括为评价核特性和热工特性需作的各项试验;(3)审查和评价属于堆芯特性的异常事件和其他不正常的观测结果;(4)管理和被查改进燃料和堆芯部件的各项提议。
1.1.3在本导则中,燃料管理包括未辐照燃料和已辐照燃料的移动,不停堆换料电厂的燃料贮存,燃料发送准备和厂内运输。
在本导则中,堆芯部件通常是指除在核电厂运行期间要留在堆芯的燃料以外的所有物项。
本导则也包括堆芯部件的管理。
1.1.4本导则不涉及与设计方面有关的、可由核电厂营运单位负责的堆芯管理工作,例如:按既定政策来确定已辐照燃料贮存高州的总容量,确定新型燃料和新型堆芯部件的技术条件等。
这些工作在《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及其安全导则中有论述。
1.1.5核电厂营运单位的责任是保证对以上工作的管理作出满意的安排。
这些工作可根据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决策,以厂址为基础由几个核电厂联合安排,或者聘用顾问或制造者来安排。
由于受燃料和电厂设计限值以及运行期间堆芯动态工况的限制,无论选用哪种管理方法,设计单位和运行单位紧密联系是必要的。
HAD003/09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 (2)1 引言 (2)1. 概述 (2)1.2 范围 (2)1.3 责任 (2)2 调试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3)2.1 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文件 (3)2.2 质量保证大纲的实施 (4)3 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9)3.1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文件 (9)3.2 组织 (13)3.3 文件管理 (14)3.4 运行管理 (14)3.5应急管理 (15)3.6采购管理 (15)3.7 材料和设备管理 (15)3.8 检查、监督和试验 (17)I.9不符合项管理 (19)3.10 纠正措施 (20)3.1 评定、审查和监查 (20)3.12记录 (22)4 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22)4.1 概述 (22)4.2 范围 (22)HAD003/09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 引言1. 概述《质量保证规定》和《运行规定》列有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和行政管理要求。
为执行这两个《规定》的有关要求,本安全导则对这些要求加以补充,提出建议并叙述实施办法。
为便于调试人员引用,本导则用单独一章(第2章)叙述专用于调试的质量保证。
但应指出,调试和运行阶段不能截然分开。
在第3章提出的质量保证措施有很大一部分也适用于调试期间;适用时,必须予以遵循。
概括性术语“质量保证”用于核电厂运行时,包括所有为保证核电厂按规定要求进行运行时所必需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活动。
这些活动由下述两类人员来进行: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和被指定从事验证该项工作是否全部和很好完成的人员或小组。
必须在各种活动开始之前建立已经批准的管理制度、有关的程序及组织机构。
必须采取措施使管理工作从设计、建造有秩序地转人调试和运行。
在核电厂从运行转入退役前,必须制定详细的退役大纲。
1.2 范围本导则对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阶段中用于安全重要工作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提出要求和建议,它适用于核电厂的下述工作:调试、检查、试验、运行、换料、维护、修理、修改、最终停闭和退役。
安全导则 HAD003/04《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制度》(宣贯材料)根据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以下简称《安全规定》)中提出的原则和目标,本导则专门叙述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制度。
本导则共包括6章和1个附录,它们分别是:1. 引言;2. 记录制度的建立;3. 记录分类;4. 记录制度;5. 贮存、保管和保卫;6. 检查。
附录列出了记录内容及保存分类。
本安全导则对有关核电厂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等方面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索引、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理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本导则不包括记录编写的细节,也不包括在质量保证大纲管理中如何使用记录制度。
1 引言记录是指为各种物项或服务的质量以及影响质量的各种活动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本章对下列方面作出了说明和(或)规定。
1.1 《安全规定》要求每个核电厂必须按书面程序和指令建立和执行有关质量保证记录的编写、标识、收集、编索、贮存、保管及处理的制度。
1.2 有秩序地建立和保持质量保证记录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是提供充分臵信度的基础方法之一,该制度可以证明,对核电厂质量有影响的各项活动均已按规定要求完成,并已达到和保持所要求的质量。
1.3 质量保证记录(以下简称记录)的内容,从总体上说,至少包括下列方面:(1)用于评价执行质量保证大纲有效性的现有基准;(2)核电厂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的有关质量保证活动方面的历史资料,包括过去的故障模式及异常运行;(3)有关产品或工作过程质量的定量和(或)定性的资料(例如:审查、检验、试验和材料理化分析等项的报告;工作情况的监督报告和(或)签署完毕的质量计划;电厂设备运行日志和有关的资料;人员培训资格和资格授权等资料)。
1.4 在确定所要求记录的内容时,应对每一种记录的必要性进行仔细评价,以避免文件过于繁琐。
1.5 质量保证记录内容根据情况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质量要求文件a 、质量保证大纲文件;b 、设计准则;c 、适用的法规和标准;d 、设计资料交付程序;e 、工作程序或细则;f 、投标要求;g 、采购技术要求;h 、材料、零件和部件的标识体系;i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j 、检查和试验计划;k 、检查程序;l 、标定程序;m 、吊装、贮存和运输程序或细则;n 、建造、调试和启动试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