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及人物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2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99个主要人物速写,迅速读懂三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被用于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主题曲,最是恰当。
曹操的一世枭雄,刘备的草莽崛起,诸葛的神机妙算,张飞的义薄云天......三国是一部英雄之书,它的关键词,是阴谋阳谋、尔虞我诈、乱世、寂寞……曹魏人物▶曹魏缔造者1.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
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
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用火攻战败。
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
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2.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
公元220年—226年在位。
曹操的第二个儿子。
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
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爱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四十多首,后人编辑出版有《魏文帝集》。
▶曹魏文官3.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
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
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
4.荀彧(字文若),颍川大家,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
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5.郭嘉(字奉孝),是曹操初期的第一谋士,谋略高超(也可能是曹操为招贤而借奉孝之名流布的谣言所成其名),可惜英年早逝,让曹操大为叹息。
6.贾诩(字文和),早年跟随张绣,后来成为曹操最信赖的谋士。
7.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侄,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事件《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三国鼎立的战乱局面,塑造了一批充满英雄气概的主要人物。
下面将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及相关事件。
1. 刘备:刘备是曹操和孙权的主要对手,也是《三国演义》的主角之一。
他是汉末名将关羽和张飞的义兄,有一片忠义之心,希望能够恢复汉朝的统治。
刘备最著名的事件是他在桃园结义,与关羽和张飞结为兄弟,并发誓共同征战天下。
他争夺冀州、益州、荆州,并一度建立了蜀汉。
2. 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备受尊敬的英雄人物,也是刘备的忠实战友。
他有令人畏惧的身高和深情厚义的性格,被尊称为“武圣”。
关羽最著名的事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放走了曹操,并成功擒获敌将。
此外,关羽还因为在白马坡被困而大败曹操的军队,被赞为“单骑救主”。
3. 张飞:张飞是刘备的义弟兼战友,是一个性格粗犷但勇猛无比的将领。
张飞最有名的事件是他以一当十,单枪匹马抵挡了曹操的万军,在长坂坡上迎战曹军。
他的勇猛无畏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溃不成军。
4. 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反派角色,也是最重要的敌人之一。
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有出色的谋略和统御能力,几乎统一了北方。
曹操最著名的事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被诸葛亮的策略击败,并在桃园之变中逼迫刘备前来投降。
他的治国能力和军事才华为他赢得了“世之英才”的美誉。
5. 孙权:孙权是江东的统治者,也是刘备和曹操的一位重要对手。
他是孙家第二代的家族首领,以机智和果断著称。
孙权最著名的事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合作,成功击退了曹操的大军。
此外,他还建立了吴国,并与刘备达成了以江南为基础的联盟。
6. 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被誉为“卧龙先生”。
他善于谋略,对政治和军事有着深入的理解。
诸葛亮最著名的事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以神奇的风向借东风,成功帮助刘备击败曹操。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十一)——《三国演义》阅读【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时代背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
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内容简介】整个故事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
东汉末年,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是时,袁绍和曹操领众诸侯以平“十常侍之乱”为名冲人皇宫,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慌乱出逃。
在各路诸侯争相寻找刘辩和刘协的过程中,原屯兵凉州的董卓因救驾有功随即掌控朝中大权,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
生性残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发多方愤然。
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迫使其挟汉献帝至长安。
董卓后被其义子吕布所杀。
此后,袁绍欲谋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孙坚在逃避途中遭荆州刘表所袭而两相结怨。
孙坚在后进攻荆州之时死于战中。
与此同时,袁绍与公孙瓒在河北地界争斗,爆发界桥之战。
曹操广泛招贤纳才,刘备不断扩充实力。
此时,群雄逐鹿中原的雏形初成。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于许昌建都,并运用权谋除去了吕布、袁术等人。
《三国演义》标题
摘要:
1.《三国演义》的概述
2.《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
3.《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
4.《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
5.《三国演义》的影响
正文: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的标题概括了整部小说的主题和内容,即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设定在我国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这是一个战乱频仍、英雄辈出的时代。
小说以黄巾起义为起点,描绘了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衰亡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战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包括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以及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虚构人物。
这些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各具特色。
其中,诸葛亮被塑造成了一个智慧的象征,刘备则代表了仁爱和正义,曹操则被描绘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物,既有雄才大略,又有残忍狡诈的一面。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描绘人物形象的丰满性和生动性,以及其情节的紧张和曲折。
此外,小说中的战争描写也极具特色,如赤壁
之战、官渡之战等,都是军事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同时,它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中国四大名著简介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中国四大名著简介,欢迎查阅。
中国四大名著简介一、《三国演义》罗贯中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写作的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罗贯中写作的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水浒传》(与施耐庵合著)、《三国演义》。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也称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及晋朝开国历史。
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主要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诸葛亮、孙权、周瑜、曹操、吕布、吕蒙等。
二、《水浒传》施耐庵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年—1371年)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今江苏兴化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
内容简介:《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四大名著的作者及人物简介一、《三国演义》1、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2、主要人物①、刘备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②、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3、主要内容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二、《西游记》1、作者吴承恩(1506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三国演义全人物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
《三国演义》里到底描写了多少个人物?下面我将列出一组数字,小说中一共描写了1191个人物,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及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及宦官等128人,黄巾起义者、鲜卑、乌桓及南蛮等有67人,其他各种人物109人。
书中角色以男性为主,足智多谋,争雄斗狠,形象突出,光彩照人。
书中有60多名女性,有名有姓只有蔡琰、曹娥和李春香3人;有名无姓的有貂蝉1人,其他的女性不是有姓无名就是无姓无名。
丁仪(正礼)丁奉(承渊)丁原(建阳)丁谧(彦靖)丁廙(敬礼)于禁(文则)士孙瑞(君荣)山涛(巨源)卫瓘(伯玉)磾(翁叔)马良(季常)马忠(德信)马超(孟起)马谡(幼常)马腾(寿成)王允(子师)王双(子全)王平(子均)王匡(公节)王戎(睿冲)观(伟台)王甫(国山)王连(文仪)王沈(处道)王肃(子雍)王修(叔治)王浑(玄冲)王路(文舒)王颀(孔硕)王祥(休徵)王朗(景兴)基(伯舆)王谋(元泰)王粲(仲宣)王睿(土治)韦康(元将)太史慈(子义)毛玠(孝先)公孙度(升济)公孙瓒(伯圭)文钦(仲若)文聘(仲业)尹奉(次曾)邓艾(土载)邓芝(伯苗)邓止飏(玄茂)孔伷(公绪)孔昱(世元)孔融(文举)母丘甸(子邦)母丘俭(仲恭)甘宁(兴霸)左慈(元放)卢植(子干)申耽(义举)田丰(元皓)田畴(子泰)田豫(国让)史涣(公刘)进(文谦)冯习(休元)司马师(子元)司马防(建公)司马炎(安世)司马昭(子尚)司马儁(元异)司马朗(伯达)司马望(子初)司马徽(德操)司马懿(仲达)边让(文礼)吉穆(思然)吉邈(文然)毕轨(昭先)布(奉先)吕范(子衡)吕凯(季平)吕岱(定公)吕虔(子恪)吕据(世议)吕蒙(子明)朱隽(公伟)朱然(义封)伍孚(德瑜)伍琼(德瑜)峻(伯达)华陀(元化)华歆(子鱼)华核(永先)伊籍(机伯)向朗(巨达)全琮(子璜)刘巴(子初)刘永(公寿)刘协(伯和)刘先(始宗)邠(令元)刘劭(孔才)刘表(景升)刘岱(公山)刘备(玄德)刘放(子弃)刘宠(祖荣)刘勋(子台)刘晔(子扬)刘陶(子奇)刘理(奉孝)焉(君郎)刘琰(威硕)刘禅(公嗣)刘虞(伯安)刘廙(恭嗣)刘璋(季玉)刘繇(正礼)刘瑢(文衡)刘馥(元颖)羊祜(叔子)关羽(云长)允(土宗)许攸(子远)许劭(子将)许靖(文休)许褚(仲康)许慈(仁笃)孙礼(德达)孙匡(季佐)孙权(仲谋)孙休(子烈)孙观(仲台)坚(文台)孙和(子孝)孙河(伯海)孙亮(子明)孙桓(叔武)孙峻(子远)孙资(彦龙)孙乾(公祜)孙皓(亢宗)孙皎(叔明)孙翊(叔弼)孙綝(子通)孙策(伯符)孙登(子高)孙瑜(仲异)刘静(幼台)孙韶(公礼)邯郸淳(子叔)严畯(曼才)社预(元凯)社袭(子绪)杜琼(伯瑜)杜微(国辅)仪(威公)唐阜(义山)杨修(德祖)杨洪(季休)杨彪(文先)杨暨(休先)李严(正方)李典(曼成)李胜(公昭)李恢(德昂)孝通(文达)福(孙德)李撰(钦仲)吾粲(孔休)邴原(根矩)来敏(敬达)步骘(子山)吴质(季重)岑晊(公孝)何进(遂高)何宗(彦英)何晏(平叔)曾(颖老)何颙(伯求)应劭(仲远)辛毗(佐治)辛敞(泰雍)宋忠(仲子)张飞(翼德)张辽(文选)张休(叔嗣)张华(茂先)张纮(子纲)茂(彦林)张松(永年)张郃(隽乂)张承(仲嗣)张南(文进)张昭(子布)张津(子云)张特(子产)张悌(巨先)张既(德容)张鲁(公祺)张温(惠恕)张缉(敬仲)张裔(君嗣)张嶷(伯歧)张邈(孟卓)张翼(伯恭)陆纡(叔盘)陆抗(幼节)陆凯(敬风)陆逊(伯言)陆骏(季才)陆陆绩(公纪)陈武(子烈)陈宫(公台)陈泰(玄伯)陈矫(季弼)陈琳(孔璋)陈翔(仲麟)陈登(元龙)陈骞(休渊)陈群(长文)陈邵悌(元伯)苑康(仲真)范滂(孟溥)和洽(阳土)金尚(元休)金袆(德伟)金旋(元机)周奂(文明)周昕(大明)周毖(仲远)周泰(幼平)周鲂(子鱼)周瑜(公瑾)周群(仲直)庞统(土元)庞德(令明)庞德公(山民)郑泰(公业)郑袤(林叔)法正(孝直)宗预(德艳)审配(正南)孟达(子度)孟光(孝裕)孟宗(恭武)孟建(公威)赵云(子龙)赵歧(邠卿)赵昂(伟章)赵咨(德度)荀攸(公达)荀恽(长倩)荀彧(文若)荀爽(慈明)荀勖(公曾)荀谌(友若)荀顗(景倩)胡奋(玄威)胡质(文德)胡济(伟度)胡烈(玄武)胡渊(世元)胡邈(敬才)种会(士季)钟毓(稚叔)钟繇(元常)种劭(申甫)钟拂(颖伯)皇甫嵩(义真)郗虑(鸿豫)郤正(令先)姜叙(伯奕)姜维(伯约)娄圭(子伯)祖茂(大荣)祢衡(正平)费观(宾伯)费祎(文伟)骆统(公绪)秦宓(子敕)秦朗(元明)术(公路)袁尚(显甫)袁绍(本初)袁逢(周扬)袁隗(次阳)袁遗(伯业)袁熙(显奕)袁谭(显思)耿纪(季行)桓阶(伯绪)桓范(元则)玄(公祖)贾充(公闾)贾诩(文和)贾逵(梁道)夏侯玄(大初)夏侯尚(伯仁)夏侯和(义权)夏侯威(季权)夏侯敦(元让)夏侯渊(妙才)夏侯惠(稚权)夏侯琳(子林)夏侯霸(仲权)顾雍(元叹)徐晃(公明)徐盛(文向)徐庶(元直)璆(孟玉)脂习(元升)留赞(正明)凌统(公绩)高干(元才)高柔(文惠)郭攸之(演长)郭奕(伯益)郭恩(义博)郭淮(伯济)郭嘉(奉孝)诸葛诞(公休)诸葛亮(孔明)诸葛恪(元逊)诸葛珪(子贡)诸葛原(景春)诸葛靓(仲思)诸葛瑾(子瑜)诸葛瞻(思远)陶谦(恭祖)黄权(公衡)黄忠(汉升)黄盖(公覆)曹仁(子孝)曹丕(子桓)曹休(文烈)曹宇(彭祖)曹芳(兰卿)曹奂(景明)曹纯(子和)曹昂(子修)曹洪(子廉)曹真(子丹)曹爽(昭伯)曹植(子建)曹嵩(巨高)曹髦(彦士)曹睿(元仲)曹彰(子文)曹操(孟德)眭固(白兔)崔琰(季珪)淳于琼(仲简)彭羕(永年)董允(休昭)董卓(仲颖)董和(幼宰)董昭(公仁)董董厥(龚袭)蒋干(子翼)蒋钦(公奕)蒋济(子通)蒋琬(公琰)韩当(义公)韩珩(子佩)韩浩(元嗣)韩遂(文约)韩嵩(德高)韩韩馥(文节)程秉(德枢)程昱(仲德)程普(德谋)程畿(季然)傅干(彦材)傅巽(公悌)傅嘏(兰石)鲁肃(子敬)蒯良(子柔)蒯越(异度)楼玄(承先)虞翻(仲翔)路粹(文蔚)简雍(宪和)满宠(伯宁)蔡邕(伯喈)蔡琰(文姬)臧霸(宣高)裴秀(季彦)管宁(幼安)管恪(公明)廖化(元俭)廖立(公渊)谯周(允南)樊建(长元)滕胤(承嗣)圆泽(德润)潘璋(文圭)潘浚(承明)薛悌(孝威)薛综(敬文)霍峻(仲邈)敷(文友)魏延(文长)糜芳(子方)糜竺(子仲)濮阳兴(子元)丁夫人丁立丁封丁咸丁斐于吉于诠于糜士孙瑞万彧卫仲道卫演马元义玉马休马延马宇马良马玩马忠马岱马钧马铁马遵邈王子服王夫人王方王允王业正立王必王则王伉王买王邑王含王建王经王经母王威王美人王颀王累王敦王琰王楷王瓘晃区星车胄牛金牛辅毛后公孙修公孙恭公孙晃公孙康公孙渊公孙越卞后文丑虎文鸯尹大目尹礼尹赏尹楷尹默邓义邓龙邓良邓贤邓忠铜邓敦孔宙甘夫人左丰左灵石广元石苞申仪田氏田章田续楷丘建白寿句安乐綝乐就冯礼冯紞司马攸司马伷司马孚司马钧司马儁司边洪邢贞成何成宜成济成倅成廉师纂吕公吕旷吕伯奢建吕威璜吕据吕常吕翔吕霸朱(太)后朱光朱异朱灵朱治朱桓恩朱褒朱赞伍习伍延伏后伏完伏德任夔华雄向宠举全公主全后全纪全尚全尚妻全怿全样全端刘元起刘氏刘艾刘刘邠刘延刘丞刘范刘贤刘郃刘封刘度刘恂刘豹刘敏谌刘清刘淙刘琬刘循刘寔刘瑁刘璝刘瑶刘熙刘磐刘刘璩刘瓒关平关兴关彝州泰许仪许芝许汜许贡许贡家客昌许晏许韶阳群阴夔纪灵孙干孙夫人孙异孙秀孙闿孙。
中国四大名著简介及人物简介《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
杭州人,祖籍太原。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人物简介:刘备字玄德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东汉远支皇族,幼贫,贩鞋制席为业,后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后曾投多人而不得志,自得诸葛亮后,采用联吴抗曹战略,大败曹操于赤壁。
既而夺取荆州、汉中等地。
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称帝于成都:人物特点: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
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诸葛亮字孔明蜀军军师,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
更被水镜先生说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为蜀国开辟立下赫赫战功。
他决胜千里之外,其《出师表》更为后人所传诵。
人物特点: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曹操字孟德终生以“宁可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为信条,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政治家,更于其二子共称为“三曹”。
“挟天子以令诸侯”、北霸中原,三国鼎立的最强盛的霸主。
人物特点: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权字仲谋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与刘备联合,打败曹操与赤壁。
后又打败刘备,称帝于武昌,曾采用设农官、屯田等进步政策,但赋役重、刑罚残酷,民怨很大。
人物特点: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关羽字云长蜀将,汉寿亭侯,刘备结拜二弟,曾过五关斩六将,在被俘时说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壮烈语句,西蜀五虎上将之首。
人物特点:忠义,智勇双全张飞翼德蜀将,蜀国骠骑大将军,刘备结拜三弟,曾智取瓦口关,长坂桥上大叫一声吓退曹军四十万,其凶猛无比,被后世称为“猛张飞”。
中文名: 曹操外文名: Cao Cao别名: 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出生日期:155年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主要成就: 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 开创建安文学 代表作品: 《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 谥号: 武王、武皇帝、魏武帝 庙号: 太祖 陵墓: 高陵周瑜(175-210),东汉末年名将。
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有姿貌、精通音律,江东向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少与孙策交好,建安三年(198年)加入孙策旗下,后孙策遇刺身亡。
孙权继任。
周瑜将兵奔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击败曹操。
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在伐蜀路上逝世,年仅36岁。
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
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公孙瓒,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
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
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
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晋武帝司马炎,生于公元二三六年,死于公元二九○年。
创立晋王朝。
公元二六五年至二九○年在位。
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昭的大儿子。
公元二六五年废曹奂自立为皇帝。
三国演义的简介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描写了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小说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成书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
小说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三国时期的三个国家——魏、蜀、吴来展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等。
这部小说的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爱情等多个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包括三英战吕布、赤壁之战、五虎上将单骑救主、空城计、草船借箭等。
这些故事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影响深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而且它家喻户晓,很受人喜欢。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1330年-1400年),他是明朝末期著名的文学家、官员和历史学家。
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参考了当时已经存在的历史文献和小说,如《三国志》、《世说新语》等,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作。
他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使得小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罗贯中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他的父亲是一名官员,家境优渥。
他年轻时曾经在当地的学校学习,后来考入了明朝的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
他在官场上担任过多个职务,如江西宣慰使、四川提学副使等,但是他的官场生涯并不十分成功。
他的文学风格独特,比较善于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同时也擅长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名著介绍》⽂章,希望⼤家能够喜欢!《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
英⽂名:The Legend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中国四⼤名著之⼀,是历史演义⼩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名: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作者:(明)罗贯中原著,(清)⽑纶/⽑宗岗评注类别:历史,⼩说出版时间:版本流变繁冗,主要以明嘉靖壬午本(“罗本”)、清康熙⽑宗岗本(“⽑本”)为主章节:120回成书时间:元末明初⽂学地位:中国第⼀部长篇章回体历史⼩说世界影响:被亚、欧、美诸国译成60多种⽂字齐名书籍:西游记、红楼梦、⽔浒传 《三国演义》是⼀部历史演义⼩说.中国第⼀部长篇章回体历史⼩说,以描写战争为主,⼤概分为黄⼱浪漫主义改造现实主义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三国⿍⽴、三国归晋五⼤部分。
在⼴阔的背景上,上演了⼀幕幕波澜起伏,⽓势磅礴的战争场⾯,成功刻画了⼀千多个⼈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张飞、赵云等等⼈物形象脍炙⼈⼝,对后世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再发挥,进⾏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
其实这是历史演义⼩说的套路。
历史演义⼩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个⼈物,兼具两朝特点。
《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法发挥得很好,⼀⽅⾯,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物相似类型的⼈,所以⼜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物进⾏了⼀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些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考点知识点梳理归纳主要人物简介及结局蜀国:1: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
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关羽留守荆州。
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
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4: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
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吴国:1: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三国演义》一.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二.小说体例——"演义" 小说体裁之一。
"演义"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
"据《辞海》解释:"谓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
"可见"演义"是指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敷演而成的一种通俗的长篇小说。
三.《三国演义》常识《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主要情节 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 1 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 2 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 3 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 4 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人物有唐僧、沙僧、孙悟空、猪八戒《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人物有鲁智深、武松、宋江、林冲《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人物有薛宝玉、林黛玉现在四大名著公认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共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介绍:根据陈寿《三国志》,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一些民间传说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又做了一些修改,成为现在通行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明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其所见本,前署“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认为是施耐庵所作,王圻《续文献通考》认为是罗贯中所作. 水浒传介绍: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版本:水浒传在流传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本子.现在所见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后,有“征辽”和镇压方腊起义等情节;120回本又插增了镇压田虎、王庆的情节.后金圣叹将此书删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后的事,称为70回(实为71回). 苏州城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这一支传到施耐庵的父亲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个男丁.一位老秀才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了,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这个襁褓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一次,邻居老人病故,约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彦端试试.耐庵少年气盛,欲显其才,也不推让,走过来一挥而就.后来,季秀才看了这篇兼有稚气和才气的祭文,称赞不已.主动提出,带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十分刻苦,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各种书都去浏览.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兴趣,他常常在课余阅读.还同小伙伴们一起舞刀弄棒,练习武艺.那时,苏州城里经常说唱些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同乐院燕青搏鱼》、《李逵负荆》等话本和杂剧,施耐庵有时也去消遣,对这些“仗义英雄”、“擎天好汉”流露出敬佩之情.《西游记》作者:(明)吴承恩共一百回西游记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清)曹雪芹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所作.曹作八十回在撰写、修改过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传.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伟元将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续稿以活字排印,从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又改动. 红楼梦介绍: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国府和宁国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本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中国四大名著简介及四大名著的作者简介:四大名著是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鹗)。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前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备受赞誉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
本文将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以及所属的朝代。
《三国演义》的作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中国明代的作家罗贯中(约1315年-约1400年),他于14世纪的中叶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
罗贯中的生平罗贯中是中国明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生于元朝末年,后来成为明代的文学家。
尽管对于罗贯中的生平了解有限,但他的文学才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罗贯中以《三国演义》为他最著名的作品,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三国演义》以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人物故事。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英雄辈出,充满着荣辱与英勇。
《三国演义》通过生动的叙述和塑造出了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英雄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
《三国演义》的价格及影响《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长篇的小说,包含了约一百余个章节。
它不仅深入描绘了英雄人物的个性和情感,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腐败、战争和社会动荡。
这部小说不仅对中国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还被广泛翻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国演义》被广泛读者喜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也成为广大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符号。
结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三国演义》都是备受赞誉和热爱的经典之作。
作者罗贯中以其精湛的文笔和对历史故事的深入理解,创作了这部震撼人心的著作。
通过《三国演义》,我们了解了那个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也感受到那些英雄人物的气魄与情感。
无疑,《三国演义》展示了中国文学的魅力和广阔的历史背景。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来了解中国历史,体味其中的智慧和英勇,以及罗贯中作为作者的杰出才华。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呢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广泛流传于世。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战乱时代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那么,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呢?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人物罗贯中。
根据历史记载以及相关文献研究,罗贯中生活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他是元代末年的才子。
因为在元代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动乱严重,经济衰退,文化发展受到冲击,整个社会的氛围异常紧张。
罗贯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创作了这部反映历史人物故事的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历史记载、旧有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等材料进行创作的。
他将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情节结合在一起,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的形象,描写了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斗争。
作品中展现了各个英雄人物的个性、才华、智谋和忠诚,塑造了一批受到后世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周瑜等。
三国演义以其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以及鲜明的人物刻画,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它被广泛流传于世,并被许多文化传统所接纳和发展。
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政治、军事和人文知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人文风貌和文化传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在历史上却没有确凿的记录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经过。
众多关于三国演义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材料,都是后人对其进行的推测和整理。
但无论怎样,罗贯中创作了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这部作品,至今仍广受读者喜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所以,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人物罗贯中。
他通过重组历史,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的形象,创作出了这部反映历史人物故事的杰作。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的影响力也是深远而广泛的。
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被公认为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精彩的战争描写、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而闻名于世。
然而,很多人对于《三国演义》的作者并不了解。
本文将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以及他所处的朝代。
作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约1315年-约1380年),他是明代的一位作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罗贯中的字是“思远”,他出生于元朝末年,生活在明朝初期。
罗贯中是湖北荆州人,他在剧作、诗词和历史文学方面都有卓越的才能。
他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过接触,并在明朝初年担任过一些重要职务。
不过,罗贯中并没有在政治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他更加出名的是他对于文学的贡献。
创作背景明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明朝从蒙古人的统治下恢复了中原的统一,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然而,明朝初期还存在一些乱象和动荡。
为了巩固权力,朱元璋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发展文化艺术,以稳定人心。
《三国演义》的创作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
罗贯中在创作这部作品时,采用了历史小说的形式,通过描述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来反映明朝初期的社会状况。
他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满足读者对于战争和冒险的好奇心,又能够借用历史故事来传达他对于明朝时代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内容《三国演义》是基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公元184年-公元280年)的故事而创作的。
它以东汉末年的天下分裂为背景,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这部作品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展开。
通过对于这些人物的刻画和描写,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品质和智慧。
同时,作者还在作品中加入了一些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戏剧性。
《三国演义》以其战争场景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而闻名。
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情节,成功地将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形象融入到作品中。
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战争氛围和人物的复杂性。
《三国演义》知识点练习题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2.《三国演义》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关于他的故事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温酒斩华雄、水淹七军、败走麦城、利骨疗伤等。
4.《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是诸葛亮,关于他的故事有: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5.“桃园三结义”中的三人分别是刘备、关羽、张飞。
6.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身在曹营心在汉等。
7.《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指是的魏、蜀、吴,三国的开国皇帝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
8.关于曹操的故事青梅煮酒论英雄,割发代首等。
9.《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曹操一一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又多疑谨慎,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诸葛亮——足智多谋,谦虚谨慎,尽职尽责;刘备一一宽厚仁爱,求贤若遏。
10.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舌战群儒、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1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知识点梳理】1、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2、《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关羽、“小霸王”是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4、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诸葛亮,用三个词概括性格特点:足智多谋,雄才大略,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