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测试题25
- 格式:doc
- 大小:401.00 KB
- 文档页数:8
2012届高考物理复习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湖南省祁东县第一中学2012级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3综合复习测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72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相应的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不得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B.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某种气体的密度,就一定可以求出该种气体的分子质量2.如图1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A.乙分子由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C.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动能先增后减D.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3.若以M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v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正确的是:()A.B.C.D.4.关于液体和固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B.液体分子同固体分子一样,也是密集在一起的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5.甲、乙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同种气体,已知甲、乙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且<,则()A.甲容器中气体的温度高于乙容器中气体的温度B.甲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低于乙容器中气体的温度C.甲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D.甲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于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6.如图2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Q间装有阀门K,P中充满气体,Q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后,P中的气体进入Q中,最终达到平衡,则()A.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B.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不变,温度不变C.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温度不变,压强减小D.Q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中7.恒温的水池中,有一气泡缓慢上升,在此过程中,气泡的体积会逐渐增大,不考虑气泡内气体分子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泡内的气体对外界做功B.气泡内的气体内能增加C.气泡内的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传递D.气泡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8.如图3所示,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设水温均匀且恒定,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被掩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筒内空气体积减小.()A.从外界吸热B.内能增大C.向外界放热D.内能减小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状态为p、V、T。
三明一中2012年高三复习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根据大量实验事实和数据,总结得出了牛顿运动定律 B 、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15、如图所示,一斜面体M 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一物体m 恰能沿此斜面体的斜面匀速下滑,此时斜面体静止。
现增大斜面体的倾角,使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此时斜面体仍静止。
则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 ) A 、方向水平向左 B 、方向水平向右 C 、大小为零D 、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16、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0=t 时,乙车在甲车前m 50处,它们的t v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 .在第20s 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 .在第30s 末,甲、乙两车相距100m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17.我国未来将建立月球基地,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
如图所示,关闭发动机的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向月球靠近,并将在椭圆的近月点B 处与空间站对接。
已知空间站绕月轨道为r ,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月球的半径为R . 那么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航天飞机到达B 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时必须减速 (B )图中的航天飞机正在加速地飞向B 处(C )月球的质量为2324GTr M π= (D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Trv π2=18、一带正电的小球,系于长为L 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 点,它们处在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场强大小为E 。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关重物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用质量较大的重物,使重物和纸带所受的重力远大于它们所受的阻力B.应选用质量较小的重物,使重物的惯性小一些,下落时更接近于自由落体运动C.不需要称量重物的质量D.必须称量重物的质量,而且要估读到0.01 g解析: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用重物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因此重物的质量应取得大一些,以便系统所受的阻力和重物的重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以保证系统做自由落体运动.对自由落体来说,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即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其动能的增加量,设物体质量为m,下落距离h时的速度为v,则有12m v2=mgh,约去m后,有v2=2gh.分别计算对应的v2和2gh,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否成立.故此题选A、C.答案:AC2.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00 kg 的重物拖着纸带竖直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如下图,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4 s,P为纸带运动的起点,从P点到打下B点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ΔE p=________J.在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ΔE k=________J.(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用v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h表示各计数点到P点的距离,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v22-h的图象,若图线的斜率等于某个物理量的数值时,说明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该物理量是________.解析:ΔE p=mg PB=1.00×9.8×23.25×10-2 J=2.28 J 物体动能的增量为ΔE k=12m v2=12m(AC2T)2=2.26 J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2=mgh,即12v2=gh故直线的斜率为当地重力加速度.答案:2.28 2.26 当地重力加速度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 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把第一个点记作O,选连续的4个点A、B、C、D 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 cm、70.18 cm、77.76 cm、85.73 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解析:根据实验原理直接进行计算.由O点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mgh=1.0×9.80×77.76×10-2 J=7.62 J.打下C点时纸带(即物体)的瞬时速度v C=OD-OB2T=(85.73-70.18)×10-22×0.02m/s=3.887 5 m/s,即动能的增加量为ΔE k=12m v2=12×1.00×3.887 52 J=7.56 J.答案:7.62 7.564.(2011年广州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 .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 处由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x .(1)若轨道完全光滑,x 2与h 的理论关系应满足x 2=____________.(用H 、h 表示)(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表所示:请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x 2-h 关系图.(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x 2-h 关系图象(图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________(选填“小于”或“大于”)理论值.解析:(1)由12m v 20=mgh ,x =v 0t ,H =12gt 2 可推得:x 2=4Hh(2)x 2-h 关系图线如图所示(3)由图可以看出,同一个h值,对应的x2值比理论值小,说明钢球平抛的速率小于理论值.答案:(1)4Hh(2)见解析图(3)小于5.(2011年珠海模拟)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1.00 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连续点中的三个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 m/s2,那么:(1)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点到________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从O点到(1)问中所取的点,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________ J,动能增加量ΔE k=________ J(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3)若测出纸带上所有各点到O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v及物体下落的高度h,则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是下图中的________.解析:(1)要想验证机械能守恒,首先要求出重物下落到某一位置时的速度,B点的速度可由vB =sAC2T直接求出,故选从O点到B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2)由题意可得,ΔE p=mgs OB=1.00×9.80×0.192 J=1.88 Jv B=sAC2T=23.23×10-2-15.55×10-22×0.02m/s=1.92 m/sΔE k=12m v2B=12×1.00×(1.92)2 J=1.84 J.(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2m v2,可得v22=gh,故A正确.答案:(1)B (2)1.88 1.84 (3)A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1)某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测出计数点A、C间的距离为14.77 cm,计数点C、E间的距离为16.33 cm,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4 s.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重锤的质量为m=1.0 kg,则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________N.(2)某同学上交的实验报告显示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大于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则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A.重锤的质量测量错误B.该同学自编了实验数据C.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等于50 HzD.重锤下落时受到的阻力过大解析:(1)由xC E-xAC=aT2,可以算出加速度a;再由牛顿第二定律mg-f =ma即可求出平均阻力大小等于0.05 N.(2)只要验证gh=12v2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因此没有必要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故重锤的质量测量错误并不影响实验结果,原因不是A;重锤下落时受到的阻力过大,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只可能使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小于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故原因不可能是D;当交流电源的频率大于50 Hz时,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计算出B点的速度大小可能大于实际速度,有可能使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大于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该同学自编了实验数据也可能使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大于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因此原因可能是B、C.答案:(1)0.05 (2)BC。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15.如图,x 轴在水平地面内,y 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 轴上沿x 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 、b 和c 的运动轨迹,其中b 和c 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A.a 的飞行时间比b 的长B.b 和c 的飞行时间相同C.a 的水平速度比b 的小D.b 的初速度比c 的大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 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 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增大 B.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减小 C.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始终减小D.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先减小后增大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
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 的交流电源上。
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 上的功率为2.0kW 。
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 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 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 2和I 1分别约为 A.380V 和5.3A B.380V 和9.1A C.240V 和5.3A D.240V 和9.1Aab c xy O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
2012·全国卷(理综物理)14.[2012·全国卷] 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 .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 .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14.BD [解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A 错误;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D 正确,C 错误;液体温度越高,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对悬浮粒子撞击力越大,悬浮粒子越小,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机会越多,布朗运动也就越剧烈,因此B 正确. 15.[2012·全国卷] 92235U 经过m 次α衰变和n 次β衰变,变成 82207Pb ,则( ) A .m =7,n =3 B .m =7,n =4 C .m =14,n =9 D .m =14,n =1815.B [解析] 核反应的基本规律是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即235=4m +207,92=2m +82-n ,解得m =7,n =4.16.[2012·全国卷]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 .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 B .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 C .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D .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16.AC [解析]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Δx =Ld λ,由黄光改为红光,波长λ变大,条纹间距Δx 增大,所以A 正确;蓝光波长小于黄光波长,条纹间距Δx 减小,B 错误;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L ,条纹间距Δx 增大,C 正确,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d ,条纹间距Δx 减小,D 错误.17.[2012·全国卷]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的两粒子在 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q 1=q 2,则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相等B .若m 1=m 2,则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相等C .若q 2≠q 2,则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不相等D .若m 1≠m 2,则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不相等17.A [解析] 根据半径公式r =m vqB ,两粒子的动量m v 大小相等,磁感应强度B 相同,若q 1=q 2,则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相等,A 正确,B 错误.根据周期公式T =2πm qB ,若mq 相等,则周期相等,C 、D 错误.图118.[2012·全国卷] 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M、N两点,且与纸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o、b在M、N的连线上,o为MN的中点,c、d位于MN的中垂线上,且a、b、c、d到o点的距离均相等.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B.a、b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a、c两点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同18.C[解析]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某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由M、N两点处的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矢量之和决定.直线电流的磁感线是以电流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圆,某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在o点,同方向的磁场相叠加,磁感应强度不是零,A错误.a、b处的磁感应强度等于M、N分别在a、b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相叠加,因此,a、b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都是向下,所以B错误;同理,可得C正确.对M、N分别在c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矢量叠加求和,可知方向向下,与a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D 错误.图219.[2012·全国卷] 一台电风扇的额定电压为交流220 V.在其正常工作过程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这段时间内电风扇的用电量为()A.3.9×10-2度B.5.5×10-2度C.7.8×10-2度D.11.0×10-2度19.B[解析] 分段计算用电量,前10 min用电W1=220×0.3×600 J=39600 J,中间10 min用电W2=220×0.4×600 J=52800 J,后40 min用电W3=220×0.2×2400 J=105600 J,一个小时总的用电量W=W1+W2+W3=198000 J,换算成度为1980001000×3600度=5.5×10-2度.20.[2012·全国卷]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a)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b)和图(c)分别是x 轴上某两处质点的振动图象.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a) (c) 图3 A.13 m B.23 m C .1 m D.43 m20.BD [解析] 因为sin π6=12,(c)图中质点的位移是-0.05 m ,恰好是最大 值的一半,所以该质点的平衡位置距离波形图上的x =1或x =2的位置一定是16 m ,又因为从(c)图看,该质点在t =0时向下运动,因此其平衡位置的坐标必是2 m -16 m =116 m ,与左波峰的平衡位置的距离是116 m -0.5 m =43 m ,B 正确,与右波峰的平衡位置的距离是16 m +0.5 m =23 m ,D 正确.图421.[2012·全国卷] 如图,大小相同的摆球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3m ,摆长相同,并排悬挂,平衡时两球刚好接触.现摆球a 向左拉开一小角度后释放.若两球的碰撞是弹性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B .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 C .第一次碰撞后,两球的最大摆角不相同D .发生第二次碰撞时,两球在各自的平衡位置21.AD [解析] 设摆球a 到达最低点恰未发生碰撞时的速度为v 0,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且动能守恒,碰后速度v ′1=m 1-m 2m 1+m 2v 0=-12v 0;v ′2=2m 1m 1+m 2v 0=12v 0,所以A 正确,B 错误;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v 大小相等,摆起的高度h 满足v 2=2gh ,所以两球上升的高度相同,故两球的最大摆角相同,C 错误;两摆摆长相等,由周期公式T =2πlg 可知周期相等,D 正确.22.[2012·全国卷] 在黑箱内有一由四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构成的串并联电路,黑箱面板上有三个接线柱1、2和3.用欧姆表测得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 Ω,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 Ω,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2.5 Ω.(1)在虚线框中画出黑箱中的电阻连接方式;图5(2)如果将1、3接线柱用导线连接起来,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________Ω. 22.[答案] (1)黑箱内电阻串并联方式如图所示.(2)0.6[解析] 分析黑箱问题时,要根据给出的已知量最大限度挖掘隐含条件,获得更丰富的信息.需要经过推理、猜想、验证多个环节.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猜测的草图,然后整体验证所画草图是否与已知条件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是正确的,有矛盾再逐步修正.因为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 Ω,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 Ω,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2.5 Ω.可见1、2接线柱之间是最简单的,猜测1、2接线柱之间只有一个1 Ω电阻;因为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 Ω,猜测2、3接线柱之间两个1 Ω电阻并联再跟一个1 Ω电阻串联,经验证,这种电路是正确的.23.[2012·全国卷] 图6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Δ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图6(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②按住小车,在小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 1,s 2,….求出与不同m 相对应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 为横坐标,1a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1a -m 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1a 与m 应成_______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ⅰ)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 1、s 2和s 3.a 可用s 1、s 3和Δt 表示为a =________.图7为用米尺测量某一 纸带上的s 1、s 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 1=________mm ,s=________mm ,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a =________m/s 2.图8(ⅲ)图8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 ,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 ,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 23.[答案] (1)等间距 线性(2)(ⅰ)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ⅱ)s 3-s 12(5Δt )224.2(23.9~24.5) 47.3(47.0~47.6) 1.16(1.13~1.19) (ⅲ)1k b k[解析] (1)若小车匀速运动,则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位移相等,所以打下的点是均匀的.小车和砝码受到的拉力等于小盘和物块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车和砝码的加速度a =m 0g M +m ,1a =M m 0g +1m 0g ·m ,可见1a -m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ⅰ)设绳子拉力为T ,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于小盘和重物:m 0g -T =m 0a ,对于小车和砝码:T =(M +m )a ,联立解得T =m 0g1+m 0M +m,只有当M +m ≫m 0时,T ≈m 0g ,绳子的拉力才是常数.(ⅱ)根据逐差法,s 2-s 1=Δs =a (5Δt )2,s 3-s 2=Δs =a (5Δt )2,所以s 3-s 1=2Δs =2a (5Δt )2,得a =s 3-s 12(5Δt )2. (ⅲ)从关系式1a =M m 0g +1m 0g ·m 可以看出,1a -m 图象的斜率k =1m 0g ,所以绳子拉力m 0g =1k ,图象纵轴截距的意义是M m 0g =b ,则M =bk .24.[2012·全国卷] 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用一绝缘轻线悬挂于O 点.现给电容器缓慢图9充电,使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π6.再给电容器缓慢充电,直到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π3,且小球与两极板不接触.求第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24.[解析] 设电容器电容为C .第一次充电后两极板之间的电压为 U =Q C ①两极板之间电场的场强为 E =U d ②式中d 为两极板间的距离.按题意,当小球偏转角θ1=π6时,小球处于平衡位置.设小球质量为m ,所带电荷量为q ,则有 T cos θ1=mg ③ T sin θ1=qE ④式中T 为此时悬线的张力.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tan θ1=qQmgCd设第二次充电使正极板上增加的电荷量为ΔQ ,此时小球偏转角θ2=π3,则 tan θ2=q (Q +ΔQ )mgCd ⑥ 联立⑤⑥式得tanθ1 tanθ2=QQ+ΔQ⑦代入数据解得ΔQ=2Q⑧25.[2012·全国卷]一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与在某矿井底部摆动周期的比值为k.设地球的半径为R.假定地球的密度均匀.已知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求矿井的深度d.25.[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面处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为mg=G mM R2①式中g是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M是地球的质量.设ρ是地球的密度,则有M=43πρR3②摆长为L的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为T=2πL g③若该物体位于矿井底部,则其重力为mg′=GmM′(R-d)2④式中g′是矿井底部的重力加速度,且M′=43πρ(R-d)3⑤在矿井底部此单摆的周期为T′=2πL g′⑥由题意T=kT′⑦联立以上各式得d=R(1-k2)⑧26.[2012·全国卷] 一探险队员在探险时遇到一山沟,山沟的一侧竖直,另一侧的坡面呈抛物线形状.此队员从山沟的竖直一侧,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跳向另一侧坡面.如图所示,以沟底的O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Oxy.已知,山沟竖直一侧的高度为2h,坡面的抛物线方程为y=12h x2;探险队员的质量为m.人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图10(1)求此人落到坡面时的动能;(2)此人水平跳出的速度为多大时,他落在坡面时的动能最小?动能的最小值为多少?26.[解析] (1)设该队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在坡面上落点的横坐标为x ,纵坐标为y .由运动学公式和已知条件得 x =v 0t ①2h -y =12gt 2② 根据题意有y =x 22h ③由机械能守恒,落到坡面时的动能为 12m v 2=12m v 02+mg (2h -y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12m v 2=12m ⎝ ⎛⎭⎪⎫v 02+4g 2h 2v 02+gh ⑤(2)⑤式可以改写为v 2=⎝ ⎛⎭⎪⎫v 02+gh -2gh v 02+gh 2+3gh ⑥ v 2极小的条件为⑥式中的平方项等于0,由此得 v 0=gh ⑦此时v 2=3gh ,则最小动能为⎝ ⎛⎭⎪⎫12m v 2min =32mgh ⑧。
2012年重庆市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有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本部分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号题意 14.装有砂粒的试管竖直静立于小面,如题14图所示, 将管竖直提起少许,然后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在一 定时间内试管在竖直方向近似做简谐运动。
若取竖直向 上为正方向,则以下描述试管振动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15.如题15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入t uπ100sin 211000=(V)的交变电压,副线圈通过电阻r=6Ω导线对“220V/880W ”电器R L 供电,该电器正常工作。
由此可知 A. 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0 : 1 B. 交变电压的频率为100H Z C. 副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4A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880W16.题16图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 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 有一定量的空气。
若玻璃管中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可能是 A . 温度降低,压强增大 B . 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C . 温度升高,压强减小D . 温度不变,压强减小17.质量为m 的人站在质量为2m 的平板小车上,以共同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前行,车所地面阻力的大小与车对地面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当车速为v 0时,人从车上以相对于地面大小为v 0的速度水平向后跳下。
跳离瞬间地面阻力的冲量忽略不计,则能正确表示车运动的v -t 图象为18.冥王星与其附近的星体卡戎可视为双星系统,质量比约为7:1,同时绕它们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此可知冥王星绕O点运动的1.轨道半径约为卡戎的1/72.角速度大小约为卡戎的1/73.线度大小约为卡戎的7倍4.向心力小约为卡戎的7倍19.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x+7Li→2y y+147N→x+178O y+94Be→z+126C3x、y和z是三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A.α粒子B.质子C.中子D.电子20.空中P、Q两点处各固定一个点电荷,其中P点处为正点电荷,P、Q两点附近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如题20图所示,a、b、c、d为电场中的四个点。
准考证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是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和答题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让你听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购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迁都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升高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迁都降低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不变4.撕去?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2012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D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15.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BD )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D.b的初速度比c的大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B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
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
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kW。
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B )A.380V和5.3AB.380V和9.1AC.240V和5.3AD.240V和9.1A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附参考答案)1.在跳高运动的发展史上,其中有以下四种不同的过杆姿势,如图所示,则在跳高运动员消耗相同能量的条件下,能越过最高横杆的过杆姿势为()解析:运动员经过助跑后,跳起过杆时,其重心升高,在四种过杆姿势中背越式相对于杆的重心位置最低,所以在消耗相同能量的条件下,该种过杆姿势能越过更高的横杆.选项D正确.答案:D2.如图所示,一质量均匀的不可伸长的绳索重为G,A、B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今在最低点C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索拉至D点,在此过程中绳索AB的重心位置将()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D.始终不变解析:由题意知外力对绳索做正功,机械能增加,重心升高,故选A. 答案:A3.(2010年福建龙岩)体育比赛中的“3m跳板跳水”的运动过程可简化为:质量为m的运动员走上跳板,跳板被压缩到最低点C,跳板又将运动员竖直向上弹到最高点A,然后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落入水中,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他在水中减速下降高度为h,而后逐渐浮出水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A.运动员从C点到A点运动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B.运动员从C点开始到落水之前机械能守恒C.运动员从入水至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F-mg)h D.运动员从入水至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Fh解析:运动员从C点到A点的运动过程,跳板对运动员的弹力先是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最后弹力为零,故运动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A错误;运动员从C点开始到落水之前,除重力做功外,跳板弹力对运动员做功,运动员机械能增加,B错误;运动员从入水至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除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其机械能的变化量,故C错误,D正确.答案:D4.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与物体A相连,右端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A、B均在粗糙水平面上不动,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在物体B上作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物体A、B向右运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A.合外力对物体A所做的功等于物体A的动能增量B.外力F做的功与摩擦力对物体B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B的动能增量C.外力F做的功及摩擦力对物体A和B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A和B 的动能增量及弹簧弹性势能增量之和D.外力F做的功加上摩擦力对物体B做的功等于物体B的动能增量与弹簧弹性势能增量之和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物体A所做的功等于物体A的动能增量,合外力对B做的功等于物体B动能的增量,而合外力对B所做的功等于外力F做的功、摩擦力对B做的功和弹簧弹力对B做的功之和,选项A正确,B错误;物体B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应大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所以外力F做的功及摩擦力对物体A和B做功的代数和应大于物体B的动能增量及弹簧弹性势能增量之和,选项D错误;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功能关系可以判断,外力F做的功及摩擦力对物体A和B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的机械能的增量,选项C正确.答案:AC5.(2010年福建古田一中)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使之与盛有砂子的小桶相连,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小桶与砂子的总质量为m,把小车从静止状态释放后,在小桶下落竖直高度为h的过程中,若不计滑轮及空气的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绳拉车的力始终为mgB.当M远远大于m时,才可以认为绳拉车的力为mgC.小车获得的动能为mghD.小车获得的动能为Mmgh/(M+m)解析:整体在小桶和砂子重力mg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只有在M远远大于m时,才可以认为绳拉车的力为mg,选项A错误,B正确;由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可知,小桶和砂子减少的重力势能mgh转化为整体的动能,所以小车获得的动能为Mmgh/(M+m),选项C错误,D正确.答案:BD6.(2010年东营第一中学)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A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运动到最低点(B位置).对于运动员从开始与跳板接触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其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B.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在减小C.在这个过程中,跳板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加D.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所受重力对他做的功小于跳板的作用力对他做的功解析:A位置运动员只受重力,向下运动所受到跳板给他的支持力越来越大,运动员先加速后减速;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位置速度为0,但向上的合力最大,由动能定理可知,D对.答案:CD7.(2010年辽宁沈阳)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粗糙面不同的传送带.倾斜于水平地面放置.以同样恒定速率v向上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视为质点)轻轻放在A处,小物体在甲传送带上到达B处时恰好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在乙传送带上到达离B竖直高度为h的C处时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已知B处离地面高度为H,则在物体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A.两种传送带对小物体做功相等B.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两种传送带消耗的电能相等C.两种传送带与小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D.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两种系统产生的热量相等解析:A→B,由动能定理,W-MgH=12mv2,A对;动摩擦因数μ明显不同;A→B摩擦力做功一样,但甲一直产生热量,而乙中只有AC 段产生热量,所以产生热量不同,再由能量守恒则消耗的电能不等.答案:AC8.(2010年安徽安庆二模)如图所示有三个斜面1、2、3,斜面1与2底边相同,斜面2和3高度相同,同一物体与三个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他们分别沿三个斜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2、3斜面运动的时间t2>t3B.沿1、2斜面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1C.沿1、3斜面运动过程中物体损失的机械能ΔE1>ΔE3D.物块在三种情况下到达底端的动能Ek1>Ek2>Ek3解析:设2、3高度为h,倾角为θ,a=gsinθ-μgcosθ,所以hsinθ=12at2t=2hasinθ=2hg sinθ-μcosθ sinθ,所以t21、2底边为l,则W=μmgcosθ•lcosθ=μmgl,所以W1=W2;W=μmgcosθ•hsinθ=μmghcotθ,所以W2答案:D9.如图所示,一个小环沿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轨道做圆周运动.小环从最高点A(初速度为零)滑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小环线速度大小的平方v2随下落高度h的变化图象可能是图中的()解析:考虑环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个力的做功情况,重力做正功,圆环对小环的支持力始终与小环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由动能定理ΔEk =12mv2=mgh,v2与h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又因h=0时,v也为零.所以图象过原点,只有B符合条件,选B.答案:B10.当今流行一种“蹦极”运动,如图所示,距河面45m高的桥上A点系弹性绳,另一端系住重50kg男孩的脚,弹性绳原长AB为15m,设男孩从桥面自由下坠直至紧靠水面的C点,末速度为0.假定整个过程中,弹性绳遵循胡克定律,绳的质量、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男孩视为质点.弹性势能可用公式:Ep=kx22(k为弹性绳的劲度系数,x为弹性绳的形变长度)计算.(g=10m/s2)则:(1)男孩在最低点时,绳具有的弹性势能为多大?绳的劲度系数又为多大?(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男孩的最大速度又为多大?解析:男孩从桥面自由下落到紧靠水面的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对应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男孩速度最大时,应为加速度为零的位置.(1)由功能转化关系可知,mgh=Ep,Ep=50×10×45J=2.25×104J又Ep=12kx2,x=45m-15m=30m所以k=2Epx2=2×2.25×104302N/m=50N/m.(2)男孩加速度为零时,mg=kx′,得x′=10m,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mg(hAB+x′)=12kx′2+12mv2m,所以vm=20m/s.答案:(1)2.25×104J50N/m(2)20m/s11.(2010年江苏无锡)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物块从h=0.8m高处沿光滑斜面滑下,到达底部时通过光滑圆弧BC滑至水平传送带CD上,CD部分长L=2m.传送带在皮带轮带动下以v=4m/s的速度逆时针传动,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3.求:(1)物块滑到C、D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各为多少?(2)物块从C滑到D的过程中,皮带对物块做多少功?(3)物块从C滑到D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是多少?解析:(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2mv21解得物块到达C点的速度v1=2gh=4m/s物块在皮带上滑动的加速度a=μg=3m/s2由运动学公式-2aL=v22-v21解得物块到达D点的速度v2=v21-2aL=2m/s(2)皮带对物块做功W=-μmgL=-6J(3)物块从C滑到D的时间t1=v2-v1-a=23s 物块与皮带相对滑动距离s1=vt1+L物块在皮带上滑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μmgs1得Q=14J答案:(1)4m/s2m/s(2)-6J(3)14J。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物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 清晨 ,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 ,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 引力消失 ,斥力增大 ,B 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 引力、斥力都减小D 引力、斥力都增大14、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1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艾绒。
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对筒内封闭的气体,再次压缩过程中( )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其体内能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15、质量和电量都相等的带电粒子M 和N ,以不同的速度率经小孔S 垂直进入均强磁场,运行的半圆轨迹如图2种虚线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M 带负电,N 带正电B.M 的速度率小于N 的速率C.洛伦磁力对M 、N 做正功D.M 的运行时间大于N 的运行时间16、如图3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G 和GB.2和2B.12G 2D.12G 和12G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图4是滑道压力测试的示意图,光滑圆弧轨道与光滑斜面相切,滑到底部B 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其示数N 表示该处所受压力的大小,某滑块从斜面上不同高度h 处由静止下滑,通过B 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N 小于滑块重力B. N 大于滑块重力C. N 越大表明h 越大D. N 越大表明h 越小18、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 .n He H H 10422131+→+是核聚变反应 B .n He H H 10422131+→+是β衰变 C .n Kr Ba n U 1089361445610235923++→+是核裂变反应 D .n Sr Xe n U 1094381405410235922++→+是α衰变19、某小型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为e=50sin100πt (V ),对此电动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最大值是频率是100HzC .有效值是周期是0.02s20、图5是某种静电矿料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带电矿粉经漏斗落入水平匀强电场后,分落在收集板中央的两侧,对矿粉分离的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带正电的矿粉落在右侧B.电场力对矿粉做正功C.带负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大D.带正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小21、如图6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广西)第I 卷14. B 、D 15. B 16.A 、C 17.A 18.C 19.B 20.B 、D 21.A 、D第Ⅱ卷22.(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黑箱内电阻串联方式,如图 (2)Ω6.0 23.(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间隔均匀;线性,(2)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1350ts s ∆-;24.2mm ;47.2mm ;1.15;k bk ,1 24.(1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解】设电容器的电容为C ,第一次充电后两极板间电压为QU C=① 两板之间电场的强度为UE d=② 式中d 为两板间距离。
按题意。
当小球偏转角16πθ=时,小球处于平衡位置。
设小球质量为m ,所带电荷量为q ,则有1cos T mg θ= ③ 1sin T qE θ= ④ 式中T 为此时悬线的张力。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1t a nqQmgCdθ= ⑤设第二次充电使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为Q ∆,此时小球偏转角23πθ=,则2()tan q Q Q mgCdθ+∆= ⑥联立⑤⑥式得12t a n t a n QQ Qθθ=+∆ ⑦ 代入数据解得2Q Q ∆= ⑧25.(19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解】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面处质量为m 的物体的重力为2mMmg GR = ① 式中g 是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M 是地球的质量。
设ρ是地球的密度,则有 343M R πρ=② 摆长为L 的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为gLT π2= ③ 若该物体位于矿井底部,则其重力为 2()mM mg GR d ''=- ④式中g '是矿井底部的重力加速度,且 34()3M R d πρ'=- ⑤ 在矿井底部此单摆的周期为2T '= ⑥ 由题意T kT '= ⑦ 联立以上各式得)1(2k R d -= ⑧26.(2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解】(1)设探险队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在坡面上落点的横坐标为x ,纵坐标为y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福建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 .沿x 轴负方向,60 m/sB .沿x 轴正方向,60 m/sC .沿x 轴负方向,30 m/sD .沿x 轴正方向,30 m/s 14.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 =U m sin ωt ,副线圈电路中R 0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和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 1和U 2表示;和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 1和I 2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 1和I 2表示电流的瞬时值B .U 1和U 2表示电压的最大值C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不变、I 1变大D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变小、I 1变小15.如图,在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 1、q 2分别置于A 、B 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 1、q 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电势大于B 点电势 B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q 1的电荷量小于q 2的电荷量D .q 1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q 2在B 点的电势能16.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 )A .2mv GNB .4mv GNC .2Nv GmD .4Nv Gm17.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 、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 、B 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 下落、B 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A .速率的变化量不同B .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18.如图甲,一圆形闭合铜环由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穿过一根竖直悬挂的条形磁铁,铜环的中心轴线与条形磁铁的中轴线始终保持重合.若取磁铁中心O 为坐标原点,建立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的x 轴,则图乙中最能正确反映环中感应电流i 随环心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图象是( )甲 乙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92分)必考部分第Ⅱ卷必考部分共9题,共157分. 19.(18分)(1)(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图):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B .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C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 条亮纹间的距离a ,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 x =a /(n -1)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_______ mm . (2)(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一块电池的电动势E .①先直接用多用电表测定该电池电动势,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_______ V .②然后,用电压表、电阻箱R 、定值电阻R 0、开关S 、若干导线和该电池组成电路,测定该电池电动势.(ⅰ)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ⅱ)闭合开关S ,调整电阻箱阻值R ,读出电压表相应示数U .该学习小组测出大量数据,分析筛选出下表所示的R 、U 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1/R 与1/U 的值.请用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1/U -1/R 图线.(ⅲ)从图线中可求得E =________ V .20.(15分)如图,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 =0.5 m ,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0.8 m ,物块平抛落地过程水平位移的大小s =0.4 m .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 0; (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1.(19分)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 ,小船的质量为m ,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 ,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小船从A 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 点经历时间为t 1,A 、B 两点间距离为d ,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1)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 ; (2)小船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1; (3)小船经过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 . 22.(20分)如图甲,在圆柱形区域内存在一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在此区域内,沿水平面固定一半径为r 的圆环形光滑细玻璃管,环心O 在区域中心.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q >0)的小球,在管内沿逆时针方向(从上向下看)做圆周运动.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B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002πmT qB.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量保持不变,对原磁场的影响可忽略. (1)在t =0到t =T 0这段时间内,小球不受细管侧壁的作用力,求小球的速度大小v 0;(2)在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增大过程中,将产生涡旋电场,其电场线是在水平面内一系列沿逆时针方向的同心圆,同一条电场线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试求t =T 0到t =1.5T 0这段时间内:①细管内涡旋电场的场强大小E ; ②电场力对小球做的功W .选考部分第Ⅱ卷选考部分共5题,共35分.其中第28、29题为物理题,第30、31题为化学题,考生从两道物理题、两道化学题中各任选一题作答,若第28、29题都作答,则按第28题计分,若第30、31题都作答,则按第30题计分;第32题为生物题,是必答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选答区域的指定位置上. 28.[物理—选修3-3](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大 B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 .若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 .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2)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中储有1.0 atm 的空气6.0 L ,现再充入1.0 atm 的空气9.0 L .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则充气后储气罐中气体压强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2.5 atmB .2.0 atmC .1.5 atmD .1.0 atm29.[物理—选修3-5](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23411120H H He n +→+中,10n 表示质子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2)如图,质量为M 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v 0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 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v 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率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0m v v M +B .0m v v M -C .()00m v v v M ++D .()00mv v v M+-13.A 根据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可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排除B 、D 两项;根据题图甲可知波长λ=24 m ,根据题图乙可知周期T =0.40 s ,则波速24m/s 60 m/s 0.40v Tλ===,A 项对、C 项错. 14.C 交流电表的示数表示交流电的有效值,A 、B 两项错误;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原、副线圈的匝数n 1、n 2不变,U 1不变,则1221U n U n =不变;R 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则流过副线圈的电流220U I R R =+变大,根据U 1I 1=U 2I 2,可知I 1变大,C 项对,D 项错.15.C 根据题意“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可知电场力做负功,点电荷Q 带负电,电场线指向Q ,根据“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可知B 点的电势高于A 点的电势,A 项错误;根据场强2kQE r =可知,距离Q 较近的A 点的电场强度较大,B 项错误;根据“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电荷从该点移到零电势能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可知,两个电荷在两点的电势能相等,D 项错误;根据电势p E qϕ=,φB >φA可知,q 1的电荷量小于q 2的电荷量,C 项正确.16.B 行星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22'Mm v G m R R'=①行星对处于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重力,有2MmGmg R=② 根据题意,有N =mg ③解以上三式可得4mv M GN=,B 项正确.17.D 剪断轻绳后,对A 由机械能守恒得m A gh =12m A v A 2-0,A v =∆v A =v A -0,对B 同理可得,m B gh =12m B v B 2-0,速率变化量∆v B =v B -0,A 项错误;两个物体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分别守恒,因而机械能的变化量都为零,B 项错误;A 、B 静止时m A g =m B g sin θ,则m A <m B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分别为W A =m A gh 、W B =m B gh ,后者较大,C 项错误;根据h =12gt A 2、2sin sin 2B h g t θθ=可得A 、B 下滑时间;根据平均功率P =W /t 可得P A =P B ,D 项正确.18.B 圆环下落过程中,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电流方向为先顺时针后逆时针(从上往下看),D 项错误.圆环通过O 位置时,不切割磁感线,没有感应电流,只受重力作用,而在关于O 对称的位置上穿过圆环的磁通量相等,而圆环的速度不同,磁通量的变化率随圆环速度的不同而不同.在正x 轴上的相应位置上,圆环的速度较大,其磁通量的变化率较大,因而感应电流的最大值大于圆环在负x 轴上的感应电流最大值,B 项对,A 、C 两项错误.19.答案:(1)①A ②1.970 (2)①9.4②(ⅰ)连线如下图(ⅱ)所作图象如下图(ⅲ)9.5~11.1 解析:(1)①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无需放上单缝和双缝,A 项错误. ②主尺的示数为1.5 mm ,可动尺的示数为47.0×0.01 mm =0.470 mm ,总的示数为(1.5+0.470)mm =1.970 mm .(2)①选择开关位于直流电压10 V 挡,按电表中央刻度0~10 V 刻度读数,最小刻度为0.2 V ,电池的电动势为9.4 V .②(ⅰ)连接电路如答案图所示. (ⅱ)所作图像见答案图.(ⅲ)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U +U R (R 0+r ),化简得0111R r U E E R +=+⋅,可知11U R-图线在纵轴的截距1b E=.由图线可知b ≈0.10,则E ≈10 V . 20.答案:(1)1 m/s (2)0.2 解析:(1)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212H gt =① 在水平方向上有 s =v 0t ②由①②式解得0v = v 0=1 m/s .(2)物块离开转台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20m v f m R=④f m =μN =μmg ⑤由③④⑤式解得200.2v gRμ==.21.答案:(1)fd (2 (3fm-解析:(1)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克服阻力做功 W f =fd ①(2)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电动机牵引绳对小船做功 W =Pt 1② 由动能定理有 W -W f =12m v 12-12m v 02③由①②③式解得1v=(3)设小船经过B点时绳的拉力大小为F,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电动机牵引绳的速度大小为u,则P=Fu⑤u=v1cosθ⑥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θ-f=ma⑦由④⑤⑥⑦式解得fam=-.22.答案:(1)0qB rm(2)①22πqB rm②22258q B rm解析:(1)小球运动时不受细管侧壁的作用力,因而小球所受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200vqv B mr=①由①式解得0qB rvm=②(2)①在T0到1.5T0这段时间内,细管内一周的感应电动势E感=πr2Bt∆∆③由题图乙可知02BBt T∆=∆④由于同一条电场线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所以2πEEr=感⑤由③④⑤式及2πmTqB=得22πqB rEm=⑥②在T0到1.5T0时间内,小球沿切线方向的加速度大小恒为qEam=⑦小球运动的末速度大小v=v0+a∆t⑧由图乙∆t=0.5T0,并由②⑥⑦⑧式得3322qB rv vm==⑨由动能定理,电场力做功为W=12m v2-12m v02⑩由②⑨⑩式解得222205588q B rW mvm==.28.答案:(1)D(2)A解析:(1)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功,则其内能可能不变或减小,A项错误;在外力做功的前提下,热量可以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项错误;若两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可能做正功或负功,其势能可能减小或增大,C项错误;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若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D项正确.(2)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1V1+p2V2=p3V3,解得p3=2.5 atm.29.答案:(1)D(2)C解析:(1)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A项错误;B项中10n表示中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12m v2=hν-W可知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而非正比关系,C项错误;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可知,D项正确.(2)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对救生员和船有(M+m)v0=-m v+M v x,解得v x=v0+mM(v0+v).。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广东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3.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 .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 .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 .引力、斥力都减小D .引力、斥力都增大14.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制推杆前端粘着艾绒,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对筒内封闭的气体,在此压缩过程中( )A .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B .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C .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D .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15.质量和电荷量都相等的带电粒子M 和N ,以不同的速率经小孔S 垂直进入匀强磁场,运行的半圆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M 带负电,N 带正电B .M 的速率小于N 的速率C .洛伦兹力对M 、N 做正功D .M 的运行时间大于N 的运行时间16.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 .G 和GB .2和2C .12G 和2D .12G 和12G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7.如图是滑道压力测试的示意图,光滑圆弧轨道与光滑斜面相切,滑道底部B 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其示数N 表示该处所受压力的大小.某滑块从斜面上不同高度h 处由静止下滑,通过B 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N 小于滑块重力B .N 大于滑块重力C .N 越大表明h 越大D .N 越大表明h 越小18.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 .32411120H H He n +→+是核聚变反应B .32411120H H He n +→+是β衰变C .235114489192056360U n Ba Kr 3n +→++是核裂变反应D .235114094192054380U n Xe Sr 2n +→++是α衰变19.某小型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为e =50sin 100πt (V ).对此电动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最大值是B .频率是100 HzC .有效值是D .周期是0.02 s20.如图是某种静电矿料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带电矿粉经漏斗落入水平匀强电场后,分落在收集板中央的两侧.对矿粉分离的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带正电的矿粉落在右侧B .电场力对矿粉做正功C .带负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大D .带正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小21.如图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 )A .动能大B .向心加速度大C .运行周期长D .角速度小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34.(18分)(1)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 ①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a )和图(b )所示,长度为________cm ,直径为________mm .(a ) (b )(c)②按图(c)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a)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________处(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b)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________处(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 280 Ω;③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2)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________.③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 x”).④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 m/s2).35.(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放在相距为l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上,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并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左侧是水平放置、间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R和R x分别表示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计其他电阻.(1)调节R x=R,释放导体棒,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求通过棒的电流I及棒的速率v.(2)改变R x,待棒沿导轨再次匀速下滑后,将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微粒水平射入金属板间,若它能匀速通过,求此时的R x.36.(18分)如图(a)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B质量均为m,水平面上PQ段长为l,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r 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紧靠滑杆(A、B间距大于2r).随后,连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 )所示,A 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a )(b )(1)求A 脱离滑杆时的速度v 0,及A 与B 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E .(2)如果AB 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 从P 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 1,求ω的取值范围,及t 1与ω的关系式.(3)如果AB 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到P 点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求ω的取值范围,及E p 与ω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13.D 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水珠,液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与斥力都增大,D 项正确.14.B 在压缩过程中推杆对气体做正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气体的压强变大,故B 项正确.15.A 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和左手定则可知,M 带负电,N 带正电,A项正确.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2v Bqv m r =,则mvr Bq =.运动半径大的粒子运动速率大,B 项错.洛伦兹力对粒子不做功,C 项错.根据224πBqv mr T=可得,2πm T Bq=,粒子的周期相同,又同在磁场中运动了半个周期,所以两粒子的运行时间相同,D 项错.16.B 对日光灯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轻绳的拉力T 1、T 2的合力与日光灯的重力平衡,12G ==,解得,T 1=T 2=2,B 项正确.17.BC 根据题意可知,滑块在光滑斜面上滑至圆弧轨道最低点B 处,此过程滑块的机械能守恒,mgh =12m v B 2.滑块在B 处的向心力F =2B v m r=N -mg ,解得N =mg +2mgh r ,N大于滑块的重力,B项正确,N越大表明h越大,C项正确.18.AC核聚变是由轻原子核融合生成较重的原子核的过程,故A项正确.β衰变是核电荷数改变一个单位而质量数不改变的核衰变过程,故B项错.核裂变是由重的原子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故C项正确.α衰变过程是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α粒子转变成一个新原子核的过程,故D项错.19.CD根据电动势的表达式e=50sin100πt(V)可知,此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 m=50V,有效值E==,周期T=2πω=0.02 s,频率f=1T=50 Hz,故C、D两项正确.20.BD由题意可知,带正电的矿粉受负极板的吸引落至左侧,此过程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同理可知,带负电的矿粉落至右侧,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故B、D两项正确.21.CD飞船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22Mm v G mr r=,v=2MmGr=ma向,2Gmar=向,2224πMmG mrr T=,T=,22GMmmrrω=,ω=1飞至轨道2上,轨道半径变大,则速度变小,动能变小,向心加速度变小,周期变大,角速度变小,故C、D两项正确.34.答案:(1)①5.01 5.310~5.320②(a)大(b)大③1 280(2)①竖直②稳定L3mm③L x④4.910解析:(1)①游标尺共有10个格,所以精度为0.1 mm,观察游标尺的零线对应在主尺上的位置,主尺上的读数为5 cm,游标尺上第一个刻度与主尺的刻度线对齐,所以游标尺的读数为0.1×1 mm=0.1 mm=0.01 cm,因此测量长度读数为5.01 cm;螺旋测微器精度为0.01 mm,读数也是两部分组成,在固定刻度读数为5 mm,可动刻度上的读数为31.5×0.01 mm=0.315 mm,两者相加为5.315 mm.②滑动变阻器是限流接法,所以开始要将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电阻箱阻值一开始也应调到最大,从最大开始逐渐调小.③本实验是替代法测电阻,单刀双掷开关拨向1和拨向2效果相同,所以待测电阻与电阻箱的电阻相同,为1 280 Ω.(2)②其他数据小数点后的位数都是两位,只有L3的位数是一位,所以L3的记录不规范,记录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出来的,从记录数据可看出毫米以下的是估读出来的,所以最小刻度为毫米.③因为纵轴是砝码的质量,除去了砝码盘的质量,所以横轴表示的伸长长度为弹簧长度与弹簧挂上砝码盘的长度L x之差.④弹簧的劲度系数为3210109.8N/m 4.9 N/m210Fkx--∆⨯⨯===∆⨯,挂上砝码盘时弹簧伸长量为x=27.35 cm-25.35 cm=2.00 cm,则砝码盘的重力为G=4.9×2.00×10-2N=9.8×10-2N,质量为m=Gg=10 g.35.答案:(1)sinMgBlθ222sinMgRB lθ(2)sinmldBMqθ解析:(1)导体棒匀速下滑时,Mg sinθ=BIl①sinMgIBlθ=②设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0E0=Bl v③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0xEIR R=+④联立②③④,得222sin MgR v B l θ=⑤(2)改变R x ,由②式可知电流不变,设带电微粒在金属板间匀速通过时,板间电压为U ,电场强度大小为EU =IR x ⑥U E d=⑦ mg =qE ⑧联立②⑥⑦⑧,得sin x mBldR qM θ=⑨36.答案:(1)ωr2214m r ω (2)0<ω12rt g ωμ=(3ω<≤22p (8)4m r gl E ωμ-= 解析:(1)滑杆达到最大速度时A 与其脱离.由题意,得v 0=ωr ①设AB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m v 0=2m v 1② 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为∆E =12m v 02-12(2m )v 12③ ∆E =14mω2r 2④ (2)若AB 不与弹簧相碰,P 到Q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μ(2m )gl =12(2m )v 12⑤ 联立①②⑤,得对应AB 运动到Q 点的连杆角速度ω11ω=⑥ω的取值范围:0<ω⑦ 设AB 在PQ 段加速度大小为a ,由运动学规律,得v 1=at 1⑧ μ(2m )g =2ma ⑨ 联立①②⑧⑨,得12rt g ωμ=(0<ω⑩ (3)若AB 压缩弹簧后反弹,由动能定理,得 μ(2m )g (l +l )=12(2m )v 12⑪ 联立①②⑪,得对应AB 刚好反弹回P 点的连杆角速度ω22ω=ωω<≤由功能关系E p =12(2m )v 12-μ(2m )gl1 4mω2r2-2μmgl,ω<≤.E p=。
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广西)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1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答案】B、D【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A错;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选项B正确;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不平衡引起的,选项C错,选项D正确。
正确选项:BD15.23592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20782Pb,则A.m=7,n=3 B.m=7,n=4C.m=14,n=9 D.m=14,n=18【答案】B【解析】原子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比较两种原子核,质量数减少28,即发生了7次α衰变;电荷数应减少14,而电荷数减少10,说明发生了4次β衰变,B项正确。
正确选项:B1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答案】A、C【解析】根据Lxdλ∆=,红光比黄光波长大,所以A正确;蓝光比黄光波长短,所以B错误;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即增大L,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所以C正确。
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减小干涉条纹的间距,所以D错误。
2012届高考物理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云南省新人教版物理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14《功和功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设汽车在启动阶段所受阻力恒定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在这过程中()A.牵引力增大,功率增大B.牵引力不变,功率增大C.牵引力增大,功率不变D.牵引力不变,功率不变【答案】选B.【详解】汽车在启动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定值,由F-Ff=ma知牵引力F不变;又由P=Fv知功率P增大,B正确.2.起重机以1m/s2的加速度将质量为1000kg的货物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向上提升,若g取10m/s2,则在1s内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 A.500JB.4500JC.5000JD.5500J【答案】选D.【详解】货物的加速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起重机的拉力F=mg+ma=11000N,货物的位移是x==0.5m,做功为W=Fx=5500J.故D正确.3.一辆汽车保持功率不变驶上一斜坡,其牵引力逐渐增大,阻力保持不变,则在汽车驶上斜坡的过程中()A.加速度逐渐增大B.速度逐渐增大C.加速度逐渐减小D.速度逐渐减小【答案】选C、D.【详解】由P=F•v可知,汽车的牵引力逐渐增大,其上坡的速度逐渐减小,汽车的加速度方向沿坡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f-F=ma,随F增大,a逐渐减小,综上所述,C、D正确,A、B错误.4.分别对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同一物体施一水平拉力和一斜向上的拉力使物体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相同,当物体通过相同位移时,这两种情况下拉力的功和合力的功的正确关系是()A.拉力的功和合力的功分别相等B.拉力的功相等,斜向上拉时合力的功大C.合力的功相等,斜向上拉时拉力的功大D.合力的功相等,斜向上拉时拉力的功小【答案】选D.【详解】两种情况下加速度相等,合力相等,位移相等,所以合力的功相等,第一种情况下拉力的功W1=F1x,第二种情况下拉力的功W2=F2xcosθ,由受力分析F1-Ff1=ma,F2cosθ-Ff2=ma,Ff1>Ff2,则F1>F2cosθ,即W1>W2,即斜向上拉时拉力做的功小,D正确. 5.如图,拖着旧橡胶轮胎跑是身体耐力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某受训者拖着轮胎在水平直道上跑了100m,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做了负功B.轮胎受到的重力做了正功C.轮胎受到的拉力不做功D.轮胎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做了正功【答案】选A.【详解】根据力做功的条件,轮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都与位移垂直,这两个力均不做功,B、D错误;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与位移反向,做负功,A正确;轮胎受到的拉力与位移夹角小于90°,做正功,C错误.6.一辆汽车从静止出发,在平直的公路上加速前进,如果发动机的牵引力保持恒定,汽车所受阻力保持不变,在此过程中()A.汽车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B.汽车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C.汽车做变加速直线运动D.汽车发动机做的功与时间成正比【答案】A【详解】由F-Ff=ma可知,因汽车牵引力F保持恒定,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错误;由v=at可知,A正确;而x=12at2,故B错误;由WF=F•x=F•12at2可知,D错误.7.如图所示,滑雪者由静止开始沿斜坡从A点自由滑下,然后在水平面上前进至B点停下.已知斜坡、水平面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滑雪者(包括滑雪板)的质量为m.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在滑雪者经过AB段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A.大于μmgLB.等于μmgLC.小于μmgL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选B.【详解】设斜面的倾角为θ,则对滑雪者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为:WFf=μmgACcosθ+μmgCB①,由图可知ACcosθ+CB=L②,由①②两式联立可得:WFf=μmgL,故B正确.8.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处于同一高度,A沿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B自由下落,最后到达同一水平面,则()A.重力对两物体做的功相同B.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C.到达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A=PBD.到达底端时两物体的动能相同,速度相同【答案】选A.【详解】由于两个物体质量相同、下落高度相同,所以重力对两物体做的功相同,A选项正确.由于下落的时间不同,所以重力的平均功率不相同,B选项错误.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两物体到达底端时动能相同,即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D选项错误.由瞬时功率的计算式可得PA=mgvsinθ(θ为斜面倾角),PB=mgv,因此,到达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A9.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1,它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f大小恒定,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最大车速为v.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汽车开始时做匀加速运动,t1时刻速度达到v,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汽车开始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时刻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速度达到v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汽车开始时牵引力逐渐增大,t1时刻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D.汽车开始时牵引力恒定,t1时刻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答案】选B.【详解】开始时,汽车的功率与时间成正比,即:P=Fv=Fat,所以汽车牵引力恒定,汽车加速度恒定,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1时刻达到最大功率,此时,牵引力仍大于阻力,但随着速度的增大,汽车牵引力减小,汽车加速度逐渐减小至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正确.10.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1时,起重机的有用功率达到最大值P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2匀速上升为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则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绳的最大拉力为Pv2B.钢绳的最大拉力为Pv1C.重物的最大速度v2=PmgD.重物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Pmv1-g【答案】BCD【详解】由F-mg=ma和P=Fv可知,重物匀加速上升过程中钢绳拉力大于重力且不变,达到最大功率P后,随v增加,钢绳拉力F变小,当F=mg时重物达最大速度v2,故v2=Pmg,最大拉力F=mg+ma =Pv1,A错误,B、C正确,由Pv1-mg=ma得:a=Pmv1-g,D正确.二、非选择题11.(14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质量m=50kg,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若用大小为40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拉木箱从静止开始运动,使木箱能够到达50m远处,拉力最少做多少功?(cos37°=0.8,取g=10m/s2)【答案】7.68×103J【详解】欲使拉力做功最少,须使拉力作用的位移最小,故木箱应先在拉力作用下加速,再撤去拉力使木箱减速,到达50m处时速度恰好减为0,设加速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1,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时有:水平方向Fcos37°-μFN=ma1竖直方向Fsin37°+FN-mg=0减速时有:μmg=ma2且有v2=2a1x1=2a2x2x1+x2=x联立以上各式解得:x1≈24m由功的定义,有W=Fx1cos37°=400×24×0.8J=7.68×103J.12.一辆汽车质量为1×103kg,最大功率为2×104W,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最大速度为v2,运动中汽车所受阻力恒定.发动机的最大牵引力为3×103N,其行驶过程中牵引力F与车速的倒数1v 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1)根据图线ABC判断汽车做什么运动?(2)v2的大小;(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4)匀加速运动过程的最大速度是多大?当汽车的速度为10m/s时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大?【答案】(1)见解析(2)20m/s(3)2m/s2(4)6.67m/s2×104W【详解】(1)题图中图线AB段牵引力F不变,阻力Ff不变,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线BC的斜率表示汽车的功率P,P不变,则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至达到最大速度v2,此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当汽车的速度为v2时,牵引力为F1=1×103N,v2=PmF1=2×1041×103m/s=20m/s.(3)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最大阻力Ff=Pmv2=2×10420N=1000Na=Fm-Ffm=-=2m/s2.(4)与B点对应的速度为v1=PmFm=2×1043×103m/s≈6.67m/s.当汽车的速度为10m/s时处于图线BC段,故此时的功率最大,为Pm =2×104W.。
2012年全国各省市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共14套)目录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大纲版)-------22、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新课标版)---7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134、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205、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246、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297、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348、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399、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4510、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501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5512、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611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6614、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70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解析版(全国卷大纲版)(适用地区: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广西)二,选择题:本题共8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份额和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德0分。
14.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 .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14.BD 【解题思路】 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A错;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选项B 正确;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不平衡引起的,选项C 错,选项D 正确。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解析)二、选择题。
14. [答案]AD[解析]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是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
A 正确C 错误。
没有力作用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匀速直线运动,B 错D 正确。
15. [答案]BD[解析]平抛运动的时间是由下落高度决定的,高度相同,时间一样,高度高,飞行时间长。
A 错,B 正确。
水平位移由速度和高度决定,由hg vx 2=得C 错D 正确。
16.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动态平衡,对球受力分析可知,N 1 与N 2的合力为定值,与重力反向等大。
作图。
由图形可 知,当板缓慢转动中,N 1与N 2的方向便发生如图示变 化,但合力不变,可得答案B 。
17. [答案]B[解析]先判断出原副线圈的匝数,由式1212n n U U =得3802=U V 。
负载R 上的功率就是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因为是理想变压器,故输入功率U 1I 1等于输出功率,从而求出I 1=9.1A 。
18. [答案]BD[解析]要使粒子在电场中直线运动,必须使合力与运动方向在一直线上,由题意可受力分析可知,受重力竖直向下,电场力垂直极板向上,合力水平向左。
故A 错。
因电场力做负功,故电势能增加。
B 正确。
合力做负功,故动能减少。
C 错。
因合力为定值且与运动方向在一直线上,故D 正确。
19. [答案]C[解析]匀速转动时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相同即可。
匀速转动时感应电动势ω221BR E =式中R 为半径。
磁场变化时感应电动势22Rt B E π⋅∆∆=。
二者相等可得答案。
20. [答案]A[解析]要求框中感应电流顺时针,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框内磁场要么向里减弱(载流直导线中电流正向减小),要么向外增强(载流直导线中电流负向增大)。
线框受安培力向左时,载流直导线电流一定在减小,线框受安培力向右时,载流直导线中电流一定在增大。
故答案选A 。
2012届高考物理复习试题1.(2010年高考大纲全国卷Ⅱ)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约为104V/m.已知一半径为1 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水的密度为103kg/m 3.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 )A .2×10-9CB .4×10-9CC .6×10-9CD .8×10-9C解析:选B.使雨滴不会下落的电荷量的最小值应使雨滴受力平衡,即qE =mg ,所以q =mg E=ρ·43πr 3gE ≈4×10-9C ,选项B 正确. 2. (2010年高考浙江理综卷)请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工穿绝缘衣比穿金属衣安全B .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比用塑料好C .小鸟停在单根高压输电线上会被电死D .打雷时,呆在汽车里比呆在木屋里要危险解析:选B.由静电屏蔽的知识可知,A 、D 选项均错;金属可以消除多余的静电,B 项正确;单根高压输电线上相距较近的两点之间电阻很小,因而电压较小,小鸟不会被电死, C 选项错误.3.如图6-1-9所示,空间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两个点a 和b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6-1-9A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B .a 点的电场强度比b 点的大C .b 点的电场强度比a 点的大D .正电荷在a 、b 两点受力方向相同解析:选B.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线,从题图中可得,A 错误;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C 错误,B 正确;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沿该点的切线方向,D 错误.4.图6-1-10如图6-1-10所示,AC 、BD 为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圆心为O ,将带有等量电荷q 的正、负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它们的位置关于AC 对称.要使圆心O 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可在圆周上再放置一个适当电荷量的正点电荷+Q ,则该点电荷+Q 应放在(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解析:选D.由电场的叠加原理和对称性可知,+q 、-q 在O 点的合场强方向应沿OD 方向,要使O 点的合场强为零,放上的电荷+Q 在O 点的场强方向应与+q 、-q 在O 点的合场强方向相反,所以D 正确.5.如图6-1-11所示,带正电的甲球固定在足够大的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A 点,其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带正电的乙球在水平面上的B 点由静止释放,其带电量为q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l 0.释放后的乙球除受到甲球的静电力作用外,还受到一个大小为F =k Qq4l 20(k 为静电力常数)、方向指向甲球的恒力作用,两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图6-1-11(1)求乙球在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2)求乙球的速度最大时两个电荷间的距离.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 qQl 20-F =ma , 解得:a =3kQq 4ml 20. (2)当乙球所受的合力为零,即库仑力大小与恒力F 相等时,乙球的速度最大,设此时两电荷间的距离为x ,则有:k qQ x 2=F =k qQ 4l 20解得:x =2l 0.答案:(1)3kQq 4ml 20(2)2l 0。
2012届高考物理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湖南省祁东育贤中学2012级人教版选修3-4模块练习一、选择题1.半圆形导轨竖直放置,不均匀磁场水平方向并垂直于轨道平面,一个闭合金属环在轨道内来回滚动,如图12-4-7所示,若空气阻力不计,则()A、金属环做等幅振动;B、金属环做阻尼振动,最后停在最低点;C、金属环做增幅振动;D、无法确定.2.如图10,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获得的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水平为x轴,竖直方向为t轴),下列关于该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象的坐标原点是建立在弹簧振子小球的平衡位置B.从图象可以看出小球在振动过程中是沿t轴方向移动的C.为了显示小球在不同时刻偏离平衡的位移,让底片沿垂直x轴方向匀速运动D.图象中小球的疏密显示出相同时间内小球位置变化快慢不同3.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
从O点开始计时,振子第一次到达M点用了0.3秒,又经过0.2秒第二次通过M点。
则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可能是()A.1/3秒B.8/15秒C.1.4秒D.1.6秒4.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5sin(cm),则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10cmB.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s C.在t=4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D.在t=4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5.如图所示,从某时刻t=0开始计时,甲图为一列简谐横波经1/4周期的部分波形图,乙图是这列波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A.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乙可能为质点A的振动图象B.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乙可能为质点B的振动图象C.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乙可能为质点C的振动图象D.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乙可能为质点D的振动图象6.若物体做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相同B.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C.物体的位移增大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D.若简谐运动的振幅减小,则振动的频率增大7.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A.动能B.动量C.加速度D.速度8.下列情况下,会使单摆周期变大的是()A.减少单摆摆球的质量B.增大单摆摆球的质量C.将摆从赤道移到北极D.将摆从地球移到月球上9.有一个正在摆动的秒摆,若取摆球正从平衡位置向左运动时开始计时,那么当t=1.2s时,摆球()A.正在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增大B.正在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增大C.正在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减小D.正在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减小10.将一个电动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摆动时悬线上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某同学对此图线提供的信息做出了下列判断,正确的应是()A.t=0.2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B.t=1.1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C.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摆球摆动的周期T=1.2s11.单摆的摆长和释放摆球的位置都不变,摆球的最大摆角小于5°,若把摆球的质量增为原来的2倍,则此单摆的()A.周期不变,振幅不变B.周期和振幅都减少C.周期不变,振幅增加D.周期增加,振幅不变12.单摆的回复力是()A.摆球所受的重力B.悬线对摆球的拉力C.摆球重力在垂直悬线方向上的分力D.摆球所受重力和悬线对摆球拉力的合力13.两个单摆的摆长之比为1∶2.摆球质量之比为4∶5最大摆角之比为3∶2.它们在同一地点做简简运动,则它们的频率之比为()A.B.C.D.14.一个摆钟从甲地拿到乙地,它的钟摆摆动加快了,则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及调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g甲>g乙,将摆长适当增长B.g甲>g乙,将摆长适当缩短C.g甲<g乙,将摆长适当增长D.g甲<g乙,将摆长适当缩短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阻尼振动一定是等幅振动B.物体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小于物体的固有频率,若驱动力的频率逐渐增大,则物体的振幅将先减小后增大C.受迫振动稳定时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D.厂房建筑物的固有频率应该处于机器转动的频率范围之内16.如图6所示,在张紧的绳上挂了a、b、c、d四个单摆,四个单摆的摆长关系为lc>lb=ld>la,先让d摆摆动起来(摆角不超过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摆发生振动,其余摆均不动B.所有摆均以相同频率振动C.所有摆均以相同摆角振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7.有A、B两个音叉,在同一段时间内A音叉振动了50次,B音叉振动了60次。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带答案和解释)1.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的形状应是()解析:列车进站减速,水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故前倾,双层玻璃中的水有相对列车向前运动的趋势,所以使前进方向水增高,选C.答案:C2.2010年第十一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滑板比赛在湖州成功举办.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名滑板运动员双脚站在滑板上以一定的速度向前滑行,在横杆前起跳并越过杆,从而使运动员与滑板分别从杆的上、下方通过.假设运动员和滑板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各种阻力忽略不计,运动员能顺利完成该动作,最终仍能落在滑板原来的位置,要使这个表演成功,运动员在起跳的过程中有()A.双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B.运动员对滑板的作用力大小等于运动员的重力C.跳起之前运动员只受两个力作用D.滑板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方向向上偏前解析:因为运动员在滑板向上的作用力下跳起,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双脚对滑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下,A错误;由于滑板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所以运动员对滑板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B错误;跳起之前,运动员只受两个力作用,C正确;滑板对运动员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运动员能向前运动是因为其惯性,D错误.答案:C3.在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和张昊一起以完美的表演赢得了双人滑冰比赛的银牌.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在相互猛推一下之后他们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张丹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力小于张昊推张丹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时间小于张昊推张丹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于张昊的初速度D.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加速度小于张昊的加速度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在推的过程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共线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的,所以推力大小相等,作用时间相同.由于两人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两人的加速度相同(均为μg),由运动学公式v2=2ax及,加速度相同可知,张丹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远,说明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于张昊的初速度,故选C.答案:C4.(2010年东莞模拟)跳高运动员蹬地后上跳,在起跳过程中() A.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大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B.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C.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相平衡D.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一定向上解析: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正确;运动员起跳过程,是由静止获得速度的过程,因而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合力竖直向上,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大于重力,D正确.答案:BD5.(2010年无锡模拟)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B.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C.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速度一定为零;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速度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小时,速度却可以最大解析: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力时,可以做匀速运动,A不正确;物体受力大,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但速度不一定大,B不正确;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之间没有直接联系,C不正确,D正确.答案:D6.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ABC各面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AB成水平并放上一个光滑小球,把物体ABC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的直线B.竖直的直线C.弧形曲线D.折线解析:因小球在物体ABC上从静止释放过程中,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由于惯性,水平方向仍保持静止而没有运动,所以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竖直线,故选B项.答案:B7.(2010年泰安模拟)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原来位置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解析:由于惯性,人竖直向上跳起后水平方向的速度与人跳起时车的速度相等,故车静止时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人均落在原来的位置,故A错误,B正确;当车加速前进时,人竖直跳起后,水平方向以此时该车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人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C正确;同样的道理,可分析D错误.答案:BC8.(2010年芜湖质量检测)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对于这种设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C.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二定律D.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解析:风扇运转时,风扇对空气有作用力,同时空气对风扇也有反作用力,空气对帆有作用力,帆、风扇都固定在车上,那么对小车分析,受到空气对车上的帆和空气对风扇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作用力,小车受力平衡,车不动,正确选项为D.答案:D9.(2010年辽宁大连)如图所示为杂技“顶杆”表演,一人站在地上,称为“底人”,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大小为()A.(M+m)gB.(M+m)g-maC.(M+m)g+maD.(M-m)g解析:把质量为m的人和竹竿当作整体,则(M+m)g-FN=ma,所以FN=(M+m)g-ma,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也为(M+m)g-ma.答案:B10.大人能拉动小孩,而小孩不能拉动大人,可见,大人拉小孩的力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还有,用手打人,总是被打的人感到痛,甚至受伤.可见,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因此牛顿第三定律不成立.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解析:这些看法不对.大人拉小孩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大人没动,因拉力与摩擦力平衡,而小孩受到的拉力大于地面给他的摩擦力,改变了运动状态.用手打人,手对被打的人与被打的人对手之间的力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依然大小相等,之所以被打的人感到痛是因为受力部位不同,肌肉承受能力不同.答案:见解析11.(2009年安徽)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a=1m/s2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解析:(1)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绳拉运动员的力为F.以运动员和吊椅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的大小为(M+m)g,向上的拉力为2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F-(M+m)g=(M+m)a解得:F=44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拉绳的力的大小为440N,方向竖直向下.(2)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大小Mg,绳的拉力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N-Mg=Ma,解得FN=275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压力大小为275N,方向竖直向下.答案:(1)440N(2)275N。
必考内容 第9章 第2课时1.有一个10匝的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线圈的面积为10 cm 2,当t =0时,B 1=0.2 T ,经过0.1 s 后,磁场减弱为B 2=0.05 T ,磁场方向不变,则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A .1.5×10-2VB .150 VC .15 VD .1.5 V答案:A解析: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可由Φ=BS 求得,所以E =n ΔΦΔt =10×(0.2-0.05)×10×10-40.1V=1.5×10-2 V2.一个由电阻均匀的导线绕制成的闭合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成60°角,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下列方法中可使感应电流增加一倍的是( )A .把线圈匝数增加一倍B .把线圈面积增加一倍C .把线圈半径增加一倍D .改变线圈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答案:C解析:设导线的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 0,线圈的半径为r ,则 I =E R =n ΔΦΔt R =n πr 2ΔB Δt sin θρn ·2πr S 0=S 0r 2ρ·ΔBΔt·sin θ, 可见将r 增加1倍,I 增加1倍,将线圈与磁场方向的夹角改变时,sin θ不能变为原来的2倍(因sin θ最大值为1),若将线圈的面积增加1倍,半径r 增加(2-1)倍,电流增加(2-1)倍,I 与线圈匝数无关.3.(2010·合肥模拟)如图所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间距为d ,用导线与一匝数为n 的线圈连接.线圈内部分布有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磁场.两板间有一个一定质量、电荷量为+q 的油滴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恒力F 的作用下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则线圈内磁场的变化情况和磁通量的变化率分别是( )A .磁场正在增强,ΔΦΔt =3dF2qC .磁场正在减弱,ΔΦΔt =3dF2qD .磁场正在增强,ΔΦΔt =3dF2nq答案:B解析:本题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平衡及感应电动势两个问题.由于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因此,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线圈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带电油滴所受重力竖直向下,恒力F 与水平方向成30°斜向右上方,且带电油滴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则可知油滴所受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左,电容器右极板带正电,由楞次定律可知磁场正在减弱;由带电粒子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可得F ·cos 30°=n ΔΦq Δtd ,得ΔΦΔt =3dF2nq.4.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Φ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①~④所示,下列关于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论述,正确的是( )A .图①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恒定不变B .图②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直不变C .图③中,回路在0~t 1时间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小于在t 1~t 2时间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D .图④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先变小再变大 答案:BD解析:在图①中,ΔΦΔt =0,感应电动势为零,故选项A 错;在图②中,ΔΦΔt 为一定值,故感应电动势不变,选项B 正确;在图③中,0~t 1内的⎪⎪⎪⎪ΔΦΔt 比t 1~t 2内的⎪⎪⎪⎪ΔΦΔt 大,选项C 错;在图④中,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绝对值先变小、后变大,故选项D 对.5.如图所示,金属杆ab 可在平行金属导轨上滑动,金属杆电阻R 0=0.5 Ω,长L =0.3 m ,其余电阻不计,导轨一端串接一电阻R =1 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2 T ,在ab 以v =5 m/s 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求:(1)ab 间感应电动势E 和ab 间的电压U ; (2)所加沿导轨平面的水平外力F 的大小; (3)在2 s 时间内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Q . 答案:(1)3 V 2 V (2)1.2 N (3)8 J解析:(1)E =BL v =3 V ,I =ER +R 0=2 A ,U =IR =2 V.(2)F =F 安=BIL =1.2 N.(3)2秒内产生的总热量Q 等于安培力做的功.Q =F 安·v t =12 J ,电阻R 上产生热量Q R =RR +R 0Q =8 J. 6.一电阻为R 的金属圆环,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与圆环所在平面垂直,如图(a)所示.已知通过圆环的磁通量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图中的最大磁通量Φ0和变化周期T 都是已知量,求:(1)t =0到t =T4的时间内,通过金属圆环某横截面的电荷量q ;(2)在t =0到t =2T 的时间内,金属圆环所产生的电热Q .答案:(1)Φ0R (2)16Φ02RT解析:(1)由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知在t =0到t =T4时间内,环中的感应电动势E 1=ΔΦΔt ,在以上时段内,环中的电流为I 1=E 1R.则在这段时间内通过金属环某横截面的电量q =I 1t ,联立求解得q =Φ0R.(2)在t =T 4到t =T 2和在t =3T 4到t =T 时间内,环中的感应电动势E 2=0.在t =T 2到t =3T4时间内,环中的感应电动势E 3=4Φ0T .由欧姆定律可知在以上时段内,环中的电流为I 3=4Φ0TR.在t =0到t =2T 时间内金属环所产生的电热Q =2⎝⎛⎭⎫I 12R T 4+I 32R T 4.联立求解得Q =16Φ02RT.7.(2010·徐州模拟)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中除导体棒ab 可动外,其余部分均固定不动.甲图中的电容器C 原来不带电,设导体棒、导轨和直流电源的电阻均可忽略,导体棒和导轨间的摩擦也不计.图中装置均在水平面内,且都处于方向垂直水平面(即纸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足够长,今给导体棒ab 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 0,导体棒的最终运动状态是( )A .三种情况下,导体棒ab 最终都是匀速运动B .图甲、丙中ab 棒最终将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甲乙中ab 棒最终静止C .图甲、丙中,ab 棒最终将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D .三种情况下,导体棒ab 最终均静止答案:B解析:图甲中,ab 棒以v 0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电容器开始充电,充电中ab 棒就减速,ab 棒上的感应电动势减小,当ab 棒上的感应电动势与电容器两端电压相等时,ab 棒上无电流,从而做匀速运动;图乙中,由于R 消耗能量,因此ab 棒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图丙中,当ab 棒向右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原电动势同向,因此作用在ab 棒上的安培力使ab 棒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在安培力作用下将向左加速运动,向左加速过程中,ab 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原电动势反向,当ab 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原电动势大小相等时,ab 棒上无电流,从而向左匀速运动.所以B 正确.8.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与磁场方向垂直,长度为L 的金属杆aO ,已知ab =bc =cO =L /3,a 、c 与磁场中以O 为圆心的同心圆金属轨道始终接触良好.一电容为C 的电容器接在轨道上,如图所示,当金属杆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以O 为轴,以角速度ω顺时针匀速转动时( )A .U ac =2U abB .U ac =2U bOC .电容器带电量Q =49BL 2ωCD .若在eO 间连接一个理想电压表,则电压表示数为零 答案:BC解析:由金属杆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 =BL v =BL v 2+v 12=B ·L ωr 2+ωr 12可得:U ac =B ·23L v c +v a 2=B ·23L ωL3+ωL2=49BL 2ωU ab =B ·13L v b +v a 2=B ·13L ω2L3+ωL 2=518BL 2ωU bO =B ·23L v b +v O 2=B ·23L ω2L3+02=29BL 2ω可见,U ac =2U b O由于没有闭合回路,金属杆中只存在感应电动势,转动过程中给电容器充电,充电电压为U ac .有:Q =CU ac =49BL 2ωC若在eO 间连接一个理想电压表,则电压表所测电压为U cO ,故选项B 、C 正确 9.(2009·福建理综)如图所示,固定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的间距为d ,其右端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 (质量分布均匀)的导体杆ab 垂直于导轨放置,且与两导轨保持良好接触,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杆在水平向左、垂直于杆的恒力F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导轨运动距离l 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运动过程中杆始终与导轨保持垂直).设杆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 ,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此过程( )A .杆的速度最大值为(F -μmg )RB 2d 2B .流过电阻R 的电量为BdlR +rC .恒力F 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之和等于杆动能的变化量D .恒力F 做的功与安培力做的功之和大于杆动能的变化量 答案:BD解析:A 选项中,当杆达到最大速度v 时,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 、安培力F 安=B 2d 2vR +r 、滑动摩擦力f =μmg ,三个力的合力为零,F -B 2d 2v R +r-μmg =0,解得v =(F -μmg )(R +r )B 2d 2;B 选项中,平均电动势为E =ΔΦΔt ,平均电流为I =E R +r =ΔΦ(R +r )Δt ,通过的电量q =I ·Δt =ΔΦR +r ,而ΔΦ=B ·ΔS =Bdl ,则q =ΔΦR +r =BdlR +r ;C 选项中,由动能定理得W F -W f -W 安=ΔE k ;D 选项中,由前式可得W F -W 安=ΔE k +W f >ΔE k .本题正确选项为B 、D.10.(2009·辽宁、宁夏理综)如图所示,一导体圆环位于纸面内,O 为圆心.环内两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区域内分别有匀强磁场,两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均与纸面垂直.导体杆OM 可绕O 转动,M 端通过滑动触点与圆环良好接触,在圆心和圆环间连有电阻R ,杆OM 以匀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t =0时恰好在图示位置.规定从a 到b 流经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正,圆环和导体杆的电阻忽略不计,则杆从t =0开始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流随ωt 变化的图象是( )答案:C解析:根据E =12BωL 2和I =ER 可知,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是恒定的.根据右手定则,可知C 项正确.11.(2010·试题调研)如图所示,MN 、PQ 是两条水平放置彼此平行的金属导轨,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导轨平面.导轨左端接阻值R =1.5 Ω的电阻,电阻两端并联一电压表,垂直导轨跨接一金属杆ab ,ab 的质量m =0.1 kg ,电阻r =0.5 Ω.ab 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μ=0.5,导轨电阻不计,现用F =0.7 N 的恒力水平向右拉ab ,使之从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 =2 s 后,ab 开始做匀速运动,此时电压表示数U =0.3 V .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ab 杆匀速运动时,外力F 的功率; (2)ab 杆加速运动的距离. 答案:(1)0.28 W (2)0.72 m解析:(1)设导轨间距为L ,磁感应强度为B ,ab 杆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电流为I ,此时ab 杆的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μmg +ILB由欧姆定律得I =BL v R +r =UR解得BL =1 T·m ,v =0.4 m/sF 的功率P =F v =0.7×0.4 W =0.28 W(2)设加速运动的距离为s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 =ΔΦΔt =BLs t ,又E =I (R +r )解得s =q (R +r )BL=0.72 m12.如图所示,正方形线框abcd 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其边长L =0.5 m 、质量m =0.5 kg 、电阻R =0.5 Ω,M 、N 分别为线框ad 、bc 边的中点.图示两个虚线区域内分别有竖直向下和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均为B =1 T ,PQ 为其分界线.线框从图示位置以速度v 0=2 m/s 匀速向右滑动,当MN 与PQ 重合时,线框的速度v 1=1 m/s ,此时立刻对线框施加一沿运动方向的水平拉力,使线框匀速运动直至完全进入右侧匀强磁场区域.求:(1)线框由图示位置运动到MN 与PQ 重合的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 (2)线框运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的大小;(3)线框在图示位置起直至完全进入右侧匀强磁场区域运动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1)0.25 Wb (2)8 m/s 2 (3)1.25 J解析:(1)MN 与PQ 重合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故磁通量的变化量为ΔΦ=BS =BL 2=0.25 Wb(2)cd 边刚过PQ 的瞬间,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E =2BL v 0=2×1×0.5×2 V =2 V 感应电流的大小为I =ER =4 A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F =2BIL =2×1×4×0.5 N =4 N线框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a =Fm=8 m/s 2(3)MN 到达PQ 前,由能量守恒可知,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 1=12m v 02-12m v 12=0.75 JMN 与PQ 重合的时刻,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 E 1=2BL v 1=2×1×0.5×1 V =1 V MN 经过PQ 后,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 Q 2=E 12L2R v 1=0.5 J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Q =Q 1+Q 2=1.25 J13.(2010·广东理综)如图所示,平行导轨间有一矩形的匀强磁场区域,细金属棒PQ 沿导轨从MN 处匀速运动到M ′N ′的过程中,金属棒上的感应电动势E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示(如图所示),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A解析:细金属棒PQ 做匀速运动切割磁感线时,E =BL v ,是常数.开始没有切割,没有电动势,最后一段也没有切割,没有电动势.14.(2010·山东理综)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两个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MN 、PQ 为其边界,OO ′为其对称轴.一导线折成边长为l 的正方形闭合回路abcd ,回路在纸面内以恒定速度v 0向右运动,当运动到关于OO ′对称的位置时( )A .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为零B .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为2Bl v 0C .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D .回路中ab 边与cd 边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同 答案:AD解析:根据右手定则,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15.(2010·江苏单科)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电感L 的电阻不计,电阻R 的阻值大于灯泡D 的阻值,在t =0时刻闭合开关S ,经过一段时间后,在t =t 1时刻断开S.下列表示A 、B 两点间电压U AB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开关闭合时,由于线圈的自感阻碍作用,可看作电阻,线圈电阻逐渐减小,并联电路电阻逐渐减小,电压U AB逐渐减小;开关闭合后再断开时,线圈的感应电流与原电流方向相同,形成回路,灯泡的电流方向与原来方向相反,并逐渐减小到0,所以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