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 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 生。东晋文学家。开创山水 田园派,和山水诗的鼻祖— —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 谢”。
主要作品:《归去来兮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 居》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 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❷通过这几句诗,作者营造了一种自然恬淡、 安静祥和的氛围,构成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 的图景。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心境?
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胸襟
❸充分表达诗人热爱自然、悠闲自适的情感 和超然物外、豁达宽广的心胸。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中考链接
(一)古诗词阅读(5 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 真谛,我该怎样表达其中的 深奥呢?
合作探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前四句写自己远离世俗的情怀,他虽然 “结庐在人境”,但对车马喧闹他却充耳不 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看破了现实而 超脱于世外,是因为“心远”才有了“地 偏”。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心远 ” 和“ 悠然 ”。(2分)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 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