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治疗咳嗽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2
手太阴肺经的作用功能主治什么是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经络,隶属于手太阴经络系统。
手太阴肺经从胸口起,向下延伸至掌心,经过手臂内侧,最后结束于食指。
手太阴肺经主要负责传导肺的气血,调节呼吸系统和水液代谢。
手太阴肺经的作用功能手太阴肺经具有以下的作用功能:1.主管呼吸:手太阴肺经是呼吸系统的调节者,通过传导气血和调节气机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2.调节水液代谢:手太阴肺经在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调节体内的水液平衡,防止水液积聚。
3.掌控气机:手太阴肺经通过传导气血,调节气机的流动,保持身体气血的平衡。
4.保护肺脏:手太阴肺经可以增强肺脏的功能,帮助排出肺部的湿气和病邪,保护肺脏免受外界侵害。
5.驱除寒湿:手太阴肺经可以调解体内的寒湿,消散湿气,增强体内阳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6.平衡情绪:手太阴肺经与情绪有关,能够舒缓紧张情绪,平衡情绪波动。
手太阴肺经的主治手太阴肺经在中医理论中有以下的主治领域:1.呼吸系统疾病:手太阴肺经与呼吸系统紧密相关,因此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时,手太阴肺经的调节非常重要。
2.水液代谢失调:手太阴肺经能够调节水液代谢,因此对于水液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如水肿、尿频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肺部疾病:手太阴肺经可以保护肺脏、驱除寒湿和湿气,对于肺部疾病(如咳嗽、肺炎等)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情绪调节:手太阴肺经与情绪有关,在调节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对于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手太阴肺经的保健方法除了治疗疾病外,手太阴肺经的保健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护和调节手太阴肺经:1.呼吸训练:通过深度呼吸、缓慢呼气等呼吸训练方式,保持呼吸畅顺,促进气血流动。
2.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肺功能,促进气血循环,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3.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清淡健康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白肉等。
4.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手太阴肺经的平衡调节。
小儿咳嗽的推拿按摩疗法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推拿按摩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等。
推拿按摩后可调节与加强脾胃的功能,脾胃主管饮食消化和运化水谷精微,推拿后有利于气血的化生,促进气机的调畅。
对于治疗小儿常见病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按摩可以很好的缓解小儿咳嗽。
治疗小儿咳嗽的穴位共有九个。
1、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与耳垂齐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风府穴位于向后正中,入发际上一寸凹陷处。
3、肺腧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4、缺盆穴位于锁骨上窝中点凹陷处。
5、中府穴位于胸前臂的外上方云门穴下一寸。
6、膻中穴位于人脉上,两乳的正中线。
7、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之中点。
8、少商穴位于大拇指内侧指甲脚旁开0.1寸。
9、涌泉穴位于足底中线。
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患儿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指腹按揉风池穴1至2分钟。
单手拇指指腹按揉风府穴,1至2分钟。
医者用拇指指腹按揉肺腧穴1至2分钟。
患儿转为仰卧医者,用拇指指腹按揉缺盆穴,1至2分钟。
用拇指指腹推揉中府穴,1至2分钟。
医者用单手拇指指腹点柔膻中穴30至50次。
医者用拇指指腹点揉合谷穴,1至2分钟。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医者食指和中指弯曲刮擦患儿的少商穴1至2分钟。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医者用拇指指腹点按涌泉穴30至50次。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注意,患儿因皮肤细嫩,在按摩的过程中,力度以轻柔为主,切忌用力过度,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操作完毕。
关注我,品健康人生,享延寿益年。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肺经:由胸走手。
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
1、中府穴:胸骨旁开六寸(四横指是三寸,一横拇指是一寸)处。
治疗:气不足、咳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胳膊腋横纹下三寸处。
古人找此穴的方法:两胳膊前伸端平,掌心相对,用鼻尖找胳膊的点,该点就是天府穴。
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端末处。
尺是肾的意思,泽是恩泽,所以此穴是补肾穴。
按揉此穴,让气下行,治疗高血压、哮喘。
(肾虚就是肾不纳气。
气走上边来了,人就会头重脚轻)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处。
此穴较深,按揉时要重些压。
主管所有的毛孔,是治疗鼻孔出血、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或大夏天不出汗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是郗穴,郗治急症,治急性咽喉痛。
5、列缺穴:两个合谷(虎口)相对,食指下面的凹陷处就是。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特别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以及头项的病。
因为不好找此穴,所以人们用的少,其实它很重要。
6、经渠穴:治咳嗽。
7、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
补气,是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等。
此穴较深,要用大拇指硌它。
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这一段为“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8、鱼际穴:小儿咳、热、积食。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点刺放血最佳。
大肠经:由手走头。
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功能:打通大肠经,可防皮肤病;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如果排便不畅就敲打大肠经小臂这一段,边排便边敲打效果更明显。
长期便秘的人,在肘下这一段很痛,很敏感,要常揉。
还有一个好办法,用大拇指内侧推二三间到商阳,两边都要推,肚子就会有感觉,一定要推到商阳穴,这是排便捷径。
1、商阳穴:在食指指甲盖底的外侧处。
用指甲掐,治便秘。
2、三间穴:位于食指近拇指侧根部,第二掌指关节后,好找,按摩方便,随时都可以操作。
它最善通经行气,上可通达头面,治疗三叉神经痛、齿痛、目痛、喉肿痛和肩膀痛;下能通腹行气,泻泄可止,便秘可通。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一、寒咳方案寒咳多由外感风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低、痰多而稀白、舌苔白腻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桂枝汤加减、麻黄汤加减、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驱散寒邪、祛除湿气。
2.针灸:可选用风池、肺俞、卧蚕等经络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散寒、化痰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肺腧、风池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桂枝汤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子午、肺俞、大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二、热咳方案热咳多由外感风热或内伤热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重、痰黄而稠、口干咽燥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清燥化痰汤加减、连翘败毒散等方剂,用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翳风、鱼际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清热利咽、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合谷、太渊、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痰热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清肺煎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肺俞、支沟、阳陵泉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三、风咳方案风咳多由外感风邪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喘、咳嗽时有鼻塞流涕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方剂,用于平喘开窍、解表散风。
2.针灸:可选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祛风开窍、平喘止咳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喘咳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银翘散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翳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四、虚咳方案虚咳多由脾肺虚弱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轻、痰白而稀、气短懒言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补肺汤、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补益脾肺、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补肺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中医按摩缓解咳嗽化痰的有效方法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感冒、喉咙炎、支气管炎等。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咳嗽被视为气机郁滞导致的病症,因此中医按摩可以通过调理气机,缓解咳嗽并促进痰液排出。
本文将介绍中医按摩缓解咳嗽化痰的有效方法。
一、胸部捶打法胸部捶打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按摩方法,适用于缓解咳嗽症状。
具体操作为:1. 坐正或站立,用力挥动双拳,轻轻敲打胸部。
动作应有力而缓慢,避免太过用力或过快。
2.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依次敲打胸骨、锁骨、肋骨两侧,每个部位敲打10-15次。
3. 整个过程应持续约5分钟,以帮助刺激气机畅通、缓解咳嗽。
二、咽部推拿法喉咙是咳嗽症状的重要部位,通过中医按摩咽部可以刺激喉部穴位,缓解咽部疼痛和咳嗽。
具体操作为:1. 坐姿或站姿,手掌握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轻柔按压喉咙下方涌泉穴,以适度的力道按压,并逐渐加深力度。
2. 每次按压涌泉穴持续约20秒后,徐徐松开手指。
3. 重复上述按压动作,每次持续约1分钟,可重复数次。
三、胸腹揉捏法胸腹揉捏法能够刺激呼吸系统,促进气机循环,减轻咳嗽和顽痰。
具体操作为:1. 仰卧或坐直,用右手手指和掌心揉捏左胸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绕脐12圈。
2. 然后再用左手揉捏右胸腹部,同样按顺时针方向绕脐12圈。
3. 揉捏时要适度用力,但避免造成不适。
四、背部拍打法背部拍打法可以刺激肺部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机循环,减轻咳嗽和痰液排出。
具体操作为:1. 坐姿或站姿,用拳头或掌心轻拍背部。
动作应有力但不过于剧烈。
2.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依次拍打背部。
每个部位拍打约10-15次。
3. 可先从肩胛骨开始拍打,再逐渐向下拍打至腰部。
五、足三里按揉法足三里是一处重要的穴位,位于小腿前部,也被称为“气海”。
按揉足三里能够调理气机,缓解咳嗽和痰液咳出。
具体操作为:1. 坐姿或仰卧,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位。
2. 按压时适度用力,可依个人感觉调整力度。
艾灸治疗咳嗽的穴位和具体方法艾灸能有效刺激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咳的作用,对于治疗咳嗽的作用还是很好的,但是有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究竟要艾灸哪些穴位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艾灸治疗咳嗽的方法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灸治疗咳嗽的穴位大椎穴在后背,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的骨性突起,即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的骨间隙取大椎穴。
肺俞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肺俞穴。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中点,即为膻中穴。
天突穴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正中,即为天突穴。
天门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二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二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天门穴。
身柱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棘突下凹陷处为身柱穴。
膏肓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四个这样的突起,即第四胸椎棘突,旁开四横指处为膏肓穴。
脾俞穴沿肩胛骨下缘向脊柱作一直线,这个是第七胸椎棘突下,向下数4个突起,再想两侧旁开两指处。
肾俞穴取俯卧位,两腰骨高点平第四腰椎,向上数两个腰椎,向两侧旁开两指即是肾俞穴。
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重点,筋骨前嵴外二横指处为丰隆穴。
定喘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旁开0.5寸处即为定喘穴。
艾灸治疗咳嗽的方法外感咳嗽艾灸1、风寒袭肺主要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咙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穴。
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所选穴位进行无瘢痕灸,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待灸穴位皮肤表面,置麦粒大的艾炷于穴位上,每穴3-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十二条经络一、手太阴肺经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1. 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
中府指中气之府。
中气指脾肺之气。
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
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
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
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
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等。
8.鱼际穴手平伸像鱼肚子边际处。
属火穴。
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即消化不好。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指掐效果不佳,用三棱针点刺一滴血效果好。
二、手阳明大肠经1.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病。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即皮肤和毫毛)如肺功能弱体内毒素就会在大肠经淤积。
脸上的痘疹、身上的湿疹,可用刮痧法把毒素刮出去。
2.大肠经属阳明经,即气血很旺的经络。
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如手肿胀,按大肠经上痛点即可。
3. 大肠经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用手敲大肠经小臂这段,如长期便秘的人这段会很敏感。
还有一种方法,即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即手腕至食指大拇指侧处)这一段大肠经。
小儿咳嗽按摩哪个部位?在小儿聚集的地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小孩子时不时的咳嗽,如果仅仅是一两天有如此的症状,或是受到某种气味刺激偶尔咳嗽一下,那么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如果长时间有该症状存在,就要考虑是不是疾病了。
今天就来教各位家长,小儿咳嗽都要按摩哪个部位可以缓解?★顺推内八卦1、位置:八卦穴在手掌面,掌心的周边。
2、手法:给宝宝做推拿,力道要适中,在宝宝手掌心中有一个八卦穴,用食指在宝宝掌心位置为圆心,再顺时针推拿一圈,这样就叫做顺推内八卦,每次推拿一百次,一天两次。
3、功效:可帮助缓解宝宝咳嗽。
★清肝经1、位置:肝经位于食指正面最后一关节上。
2、手法:用大拇指顺着宝宝的食指指尖往手掌方向推拿,力道要适中,大约推拿100次,每天推拿两次。
3、功效:可有效治疗咳嗽。
★推天河水1、位置:在宝宝手腕内侧向手肘方向,呈一直线的经络,这就是天河水。
2、手法:用食指与中指顺着手腕处,直线向上推拿,就叫做推天河水,推拿这经络100次。
3、功效:可有效治疗宝宝咳嗽。
★清肺经1、位置:肺经位于无名指指尖处。
2、手法:用大拇指在宝宝的无名指指尖处开始,往手掌方向顺直线推拿100次。
3、功效:可以帮助宝宝疏通经络,要有效治疗咳嗽,效果非常的明显。
★清胃经1、位置:胃经位于大拇指正面的第一关节。
2、手法:用拇指在宝宝拇指的第一节处向手掌内推拿100次,就叫做清胃经。
3、功效:宝宝咳嗽,会引起食欲降低,清清胃经,可帮助消化,提高宝宝食欲,并能帮助治疗咳嗽。
★小儿咳嗽推拿的注意事项1、小儿推拿是通过穴位点按推拿等方式来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达到来改善宝宝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
2、因为有一些穴位如七节骨、天柱骨、胁肋等,只有12岁以下的宝宝才有感应,所以推拿在小儿感冒、咳嗽的康复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
3、家长朋友做推拿请务必认清穴位,按揉是请注意力道。
中医大肠经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大肠经的概述大肠经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经络之一,它是连续的经脉系统,在人体的大肠内侧表面上行。
大肠经的起始点是迎香穴,终止于足阳明胃经的合谷穴。
大肠经共经过20个穴位,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阳明胃经的气味空穴。
它与肺经、胃经、三焦经和膀胱经有密切的关系,在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大肠经的作用大肠经在中医学中具有以下的重要作用:1.治疗疾病:大肠经与肺经相配合,能充分发挥肺经的气血调节作用,从而治疗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胸闷等。
同时,大肠经还能与胃经、三焦经协同作用,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治疗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等。
2.排除废物:大肠经通过调节大肠的功能,帮助人体排除废物,维持正常的排便过程。
如果大肠经功能受阻,可能会引发便秘等肠道问题。
3.改善肠道功能:大肠经的运行可以改善肠道的功能,增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提高免疫能力,保持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4.调节水分代谢:大肠经与膀胱经、肾经紧密相连,共同参与调节水分代谢。
通过促进尿液排泄和调节脱水、水肿等症状,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5.促进气血运行:大肠经和其他经络一起构成气血循环系统,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大肠经的功能主治大肠经在中医学中有许多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清热通便:大肠经能清热通便,对于热结便秘、痔疮出血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其中,太冲穴、足三里穴和足阳明经的气冲穴是常用的针灸穴位。
2.调节肠胃功能:大肠经与胃经、三焦经有密切的关系,在调节消化系统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络穴位按摩可以改善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提升肠道功能。
3.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大肠经与肺经相配合,具有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胸闷等症状。
经络按摩、针灸等疗法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4.改善免疫功能:大肠经有益于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经络穴位按摩和针灸等方法,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并预防感染疾病。
从经络腧穴治疗咳嗽的配伍规律研究进展作者:李玲彭晓鹏杨云霞钱锐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09期摘要: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是最常见的肺系疾病症状。
腧穴是五脏六腑的经气血在体表的转输、输注之处,也是预防和诊治疾病的敏感点和反应点,可调整五脏六腑功能、预防和诊治疾病的作用。
作为一种高效方便、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应用的外治方法,尤其在肺系疾病之中,对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通过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对针灸腧穴治疗咳嗽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关分析、归纳、总结,期望为针灸腧穴治疗咳嗽方面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咳嗽;腧穴;配伍规律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9-0084-04咳嗽是常见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是由于内因外感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是现代医学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疾病的常见症状。
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正如清·怀抱奇《古今医彻》:“咳嗽,微疾也,连绵不已,则又痼疾也,夫岂容渺视哉。
”药物治疗咳嗽是常法,但中医外治特别是使用针灸敷贴等方法,选用特定经络腧穴进行治疗也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是配合药物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治法之一,现将近10年针灸腧穴治疗咳嗽的配伍规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腧穴取穴规律及配伍的文献研究周思远等[2]手工检索《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所收录的清代及清代以前的针灸治疗咳嗽的条文共159条,得出针灸治疗咳嗽的规律:十四经穴均有选穴,但肺经、心经、肾经、肝经、任脉腧穴的选用比例较大,其中手太阴肺经的腧穴选取比例最高,这与《灵枢·经脉》记载手太阴肺经“上膈属肺”,“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等经络理论是相一致的;选穴遍及胸背部和四肢部腧穴,但以任脉、督脉、膀胱经、胃经的胸背部腧穴为主,尤以肺俞、膻中、风门、天突、乳根5 穴的使用频率最高;特定穴在治疗中采用较多,尤以输穴、合穴、经穴、背俞穴、八会穴为主。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针灸理疗方案与效果评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喉咙痒、咳嗽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着儿童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在传统中医中,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被认为可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针灸治疗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其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学说。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激活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喉咙痒咳嗽等症状的效果。
一、针灸治疗方案1. 阳陵泉穴与风池穴阳陵泉穴位于脚背上,是肺经的相关穴位;风池穴位于颈部,是治疗喉咙痒咳嗽的常用穴位。
可以选择使用针灸刺激这两个穴位,帮助改善儿童喉咙痒咳嗽的症状。
2. 神门穴与合谷穴神门穴位于头顶,是心包经的相关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是治疗喉咙痒咳嗽的常用穴位。
可以选择使用针灸刺激这两个穴位,缓解儿童的症状。
3. 其他辅助穴位除了以上提到的穴位外,根据儿童具体症状和病情状况,针灸医师还可以选择其他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针灸治疗效果评估针灸治疗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效果是多方面综合评估的。
以下是常用的评估指标:1. 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后儿童喉咙痒咳嗽的症状是否有所改善,包括喉咙痒的次数和程度是否减少,咳嗽的频率和强度是否减轻等。
2. 生活质量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的方式,评估儿童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质量、精神状态、食欲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3.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并发症,例如局部感染、出血等。
4. 治疗次数与疗程评估根据医师的指导,儿童完成了适当的治疗次数和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是否满意,症状是否稳定或有进一步改善。
三、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1. 就诊医师选择儿童就诊时应选择有丰富经验的针灸医师,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效果。
2. 穴位选择与刺激力度根据儿童具体情况,针灸医师应准确选择刺激的穴位,并控制刺激的力度,以避免不必要的不适或并发症。
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主治1. 三焦经•关元穴:主治腹痛、泄泻、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等症状。
•气海穴:主治呃逆、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等症状。
•中脘穴: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等症状。
•魄户穴:主治胸痛、心悸、嗳气、烦躁、失眠等症状。
2. 肺经•太渊穴:主治咳嗽、哮喘、胸闷、气喘等症状。
•云门穴:主治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天突穴:主治胸胁疼痛、气喘、哮喘等症状。
•侠白穴:主治咳嗽、肩背痛、胸胁疼痛等症状。
3. 胃经•足三里穴:主治胃疼、腹痛、呃逆、泄泻等症状。
•地机穴: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腹胀等症状。
•峡华穴:主治胃痛、呃逆、胃胀、腹痛、泄泻等症状。
•天柱穴:主治胃痛、呕吐、泄泻、腹胀等症状。
4. 大肠经•商阳穴:主治牙痛、咽喉肿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合谷穴:主治头痛、齿痛、目黄、咽喉肿痛等症状。
•阳溪穴:主治偏头痛、鼻塞、视力减退、齿痛等症状。
•曲池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齿痛等症状。
5. 心经•少府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嗳气等症状。
•灵道穴:主治心痛、心悸、失眠、抑郁等症状。
•少冲穴:主治心痛、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太陵穴:主治心痛、嗳气、健忘、失眠等症状。
6. 小肠经•阳谷穴:主治头痛、项痛、耳鸣、牙痛等症状。
•光明穴:主治目疾、耳鸣、牙痛、头痛等症状。
•曲垣穴:主治目疾、颊肿、牙痛、头痛等症状。
•天鼎穴:主治目疾、颊肿、牙痛、头痛等症状。
7. 膀胱经•至阴穴:主治腰痛、遗尿、尿频、遗精等症状。
•建里穴:主治小便不利、腰痛、尿频、遗尿等症状。
•通谷穴:主治腰痛、小便不利、尿频、遗精等症状。
•俞气穴:主治腰痛、频尿、遗尿、遗精等症状。
8. 肾经•阴谷穴:主治遗尿、尿频、遗精、失眠等症状。
•神庭穴:主治遗尿、尿频、遗精、失眠等症状。
•涌泉穴:主治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等症状。
•太溪穴:主治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等症状。
9. 心包经•天池穴:主治心痛、胸闷、目黄、头痛等症状。
•天泉穴:主治心痛、胸闷、呃逆、惊悸等症状。
中医经络疗法咳嗽化痰的神奇效果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在寒冷的冬季或者感冒时都会遭受到咳嗽的困扰。
传统中医经络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咳嗽和化痰的治疗中,其神奇的效果深受许多患者的认可。
本文将介绍中医经络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以及其在咳嗽和化痰中的疗效。
一、中医经络疗法的基本理论中医经络疗法是一种通过调整和平衡身体的经络系统来恢复和促进机体自愈能力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贯穿全身,连接着脏腑和组织器官。
经络中的气血运行顺畅,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而一旦经络堵塞,气血流动不畅,就会出现各种病痛症状。
因此,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咳嗽和化痰等症状。
二、中医经络疗法对咳嗽的治疗1. 经络疏通中医经络疗法的关键是疏通经络。
通过针灸、穴位按摩或刮痧等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动气血,促进经络的通畅。
对于一些咳嗽病症,如寒咳、痰多等类型的咳嗽,可以选择艾灸或针灸法疏通肺经,使气血畅通,从而减轻咳嗽症状。
2. 气血调理中医认为,咳嗽经常与气血失调有关。
通过中医药物的调理或者穴位艾灸等方法,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调整气血的运行。
对于咳嗽伴有气短、舌淡等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刺激脾经和肺经的穴位来调理气血,改善咳嗽。
三、中医经络疗法对化痰的治疗1. 温通经络经络堵塞是导致痰液堆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经络疗法可以通过温通经络的方法,改善气血的运行,促进痰液的排出。
艾灸是其中一种方法,通过燃烧艾草制造的温热刺激,可以加速气血的循环,帮助痰液排出。
2. 调理脾胃化痰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失调是导致痰液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中药治疗或者针灸的方式,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帮助消化吸收,减少痰液的生成。
四、中医经络疗法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中医经络疗法在咳嗽和化痰的治疗中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或不适感。
其次,中医经络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治疗的效果。
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咳嗽的经验引言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是由于感冒、过敏、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在清代,名医陈士铎以其卓越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成为当时治疗咳嗽的权威。
本文将详细探讨陈士铎治疗咳嗽的经验,包括他的治疗理念、常用的药物和具体的治疗方法。
陈士铎的治疗理念陈士铎认为,治疗咳嗽应该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重视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
他注重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的咳嗽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他的治疗理念深受后人的推崇,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常用的药物陈士铎在治疗咳嗽时经常使用中药,以下是他常用的一些药物:1. 杏仁杏仁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干咳无痰的病人。
陈士铎常将杏仁研磨成粉末,与蜂蜜一起服用,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2. 百部百部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陈士铎常将百部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用于治疗咳嗽症状较重的病人。
3. 桔梗桔梗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
陈士铎常将桔梗煎煮成汤剂,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的病人。
治疗方法陈士铎在治疗咳嗽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他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
1. 饮食调理陈士铎认为,饮食对于治疗咳嗽非常重要。
他建议病人多吃一些润肺止咳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同时,他也强调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症状。
2. 药物治疗陈士铎常常采用中药进行治疗。
他根据病人的症状选用不同的药物,并根据需要进行配伍。
他注重药物的煎煮方法和用量,以确保药物的疗效。
3. 推拿按摩陈士铎认为,通过推拿按摩可以刺激身体的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他经常使用推拿按摩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草药熏蒸陈士铎常常将一些具有祛痰止咳作用的草药进行熏蒸,让病人吸入草药的气味,以起到缓解咳嗽症状的作用。
他认为草药的气味可以直接作用于肺部,对咳嗽有良好的疗效。
结论陈士铎是清代一位杰出的名医,他在治疗咳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十二经络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一、十二经络的概述经络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被认为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
十二经络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主要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头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
每条经络都有特定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二、十二经络的作用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贯穿上肢,起源于胸部,主要功能是主管呼吸,调节气机,潜在作用包括疏散风寒,润肺止咳等。
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走行于上肢,起源于鼻孔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排泄,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功能包括通便利肠,清热解毒等。
3.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走行于下肢,起源于目眶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调节脾胃,主治功能包括健脾开胃,消化调节等。
4.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头、背、臀部和下肢,主要功能是主导排泄,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功能包括利尿通淋,舒筋活络等。
5.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心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血液循环,调节心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安神定志,养心安眠等。
6.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指尖处,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吸收、排泄,主治功能包括养血明目,利尿通淋等。
7.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肾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水液代谢,调节肾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温肾阳,益精补肾等。
8.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脾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吸收,调节脾胃功能,主治功能包括补脾健胃,化湿利水等。
9.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心包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心包保护和调节,主治功能包括疏肝理气,舒筋活络等。
10.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分布于上肢和头部,起源于目睛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水液代谢,调节三焦功能,主治功能包括通神活络,疏风清热等。
11.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分布于头部、胸部和背部,起源于目眶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胆汁的产生和排泄,主治功能包括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等。
12.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肝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气血运行,调节肝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润燥通经,疏肝养血等。
治孩子咳嗽最最最简单的方法——拍经络紧接着孩子咳嗽并有黄痰,这下我慌了神,于是拔罐,喝"鲜竹沥".但是好像效果不明显.早晨6:30到8:00,下午5:30到9:00,是咳的最厉害的,基本上就是连续不断的咳.以前孩子只咳嗽没有痰的时候,我用拍经络的方法治好过他,但是不知道如果有痰,这个方法是否也有效.反正是吃药的效果也不那么明显干脆就试试.于是我拍孩子的大肠经,胃经,肾经和心包经.说简单些:就是哪个时间段咳的最重就拍那个时间段相应的当班的经络.结果,第二天,那两个时间段的咳嗽明显见轻,只是偶尔咳一下.周六孩子去爷爷家,下午睡觉的时候2点多钟咳的很厉害,都咳醒了.于是晚上又拍了小肠经,今天同样也是在2点多,孩子也咳了几声,但轻多了.不用分寒咳,还是热咳.也不用准备这样或那样的药材或食材,我们只要动动手,孩子的咳嗽问题就解决了.而且效果非常的明显.拍的时候是从上到下拍,略用力就行.再有一点要注意:比如说,孩子下午5点到7点咳嗽的厉害,这个时候是不能拍当班的肾经的,拍了也不管用,一定要错开这个时间段.我一般都是在心包经当令的时候给孩子拍.基本上都是8点到9点,拍几分钟就可以了.没有具体时间.**再说一下在哪个时间段拍经络,记录下孩子一天都是哪个时间段咳嗽,比如说早晨5点到8点(此时是大肠经和胃经当令)和下午3点到7点(此时是膀胱和肾经当令)这两个时间段咳嗽,那么就在晚上心包经当令的时间段(晚上7点到9点之间),拍大肠经、胃经、膀胱经和肾经。
如果有经过头部的,头部那部分可以不拍。
我一般都只拍上半身。
我希望每一个看到这个贴子人都能帮忙顶一下,现在的气温还不稳定乎冷乎热,小朋友咳嗽的人很多,这个方法用的越早,效果越明显.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我们把买药和打吊瓶的钱省下来给孩子买玩具和书,孩子会很开心的.谢谢大家了!~还有一个歪打正着的事,得说一下,由于我的错糊里糊涂错拍了孩子的肝经,结果,孩子的鼻子马上就通气了.这个很神奇.我也想不通为什么拍肝经能让鼻子通气呢?呵呵,算是捡个大便宜吧.好了,汇报完毕,希望能帮到大家.现在我把各时间段都是哪条经当班发出来,我自己是把他们抄到一个小本上,这样用起来方便:子时23-1——胆经当令,此时咳嗽多因着凉、内寒、积食;丑时1-3——肝经当令此时咳嗽如非重病,就是着凉或积食;寅时3-5——肺经当令,此时咳嗽为气虚;卯时5-7——大肠经当令,此时咳嗽为气虚、积热;辰时7-9——胃经当令,此时咳嗽为积热痰多生痰火;巳时9-11——脾经当令,此时小儿咳嗽应该少,如果多,为气虚或胃热极;午时11-13——心经当令,此时不应咳嗽;未时13-15——小肠经当令,此时咳嗽多为阴虚内热;申时15-17——膀胱经当令,咳嗽属阴虚、积热在膀胱,不能饮水解肺火,需解膀胱之困;酉时17-19——肾经当令,此时咳嗽属肾阴虚;戌时19-21——心包经当令,此时应当不咳,如果咳嗽,为重心肝问题;亥时21-23——三焦经当令,此时咳嗽,阴虚多汗,原因为阴虚或出汗着凉.至于怎么找经络,中里老师的<<求医不如求己2>>里,附录5:<<求医不如求己2>>常用穴位指南,看那个就行,每页下边都写着是什么经,图上也都画出来了经的线路,拍的时候就照那个拍就行了.记住是从上到下!~有的经是贯穿全身的,你可以都拍,也可以只拍上身,这个我也试过,基本没太大区别.。
极泉穴的作用功能主治1. 什么是极泉穴极泉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手太阴肺经路上。
具体位置为掌心,当食指和中指合拢时,凹陷处即为极泉穴。
极泉穴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2. 极泉穴的作用功能极泉穴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以下作用功能:2.1 清肺化痰极泉穴刺激能够促进肺部的气机流通,有助于清理肺部的痰湿。
对于咳嗽、痰多等肺病症状,刺激极泉穴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2.2 降肺火极泉穴也被用于治疗肺部的火热症状,如咳嗽、口干舌燥等。
通过刺激极泉穴,可以平衡肺部的阴阳,降低肺部的火气,缓解相关症状。
2.3 促进呼吸极泉穴刺激还可以促进肺部的气息流通,增强呼吸功能。
对于哮喘、气短等呼吸系统疾病,适当刺激极泉穴可以有所改善。
2.4 缓解喉咙不适极泉穴位于手部,而手与喉咙有紧密的经络联系。
通过刺激极泉穴,可以缓解喉咙疼痛、喉咙干燥等不适症状。
2.5 疏通经络气血极泉穴是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穴位,通过刺激极泉穴,可以促进整个经络的气血运行,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3. 极泉穴的主治疾病极泉穴作为一个重要的穴位,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哮喘、气短等。
•肺部疾病:如肺痰多、肺火旺盛等。
•咽喉疾病:如喉咙疼痛、干燥等。
•情绪紧张:极泉穴刺激还可以缓解情绪紧张、焦虑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刺激极泉穴仅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正规医疗,对于具体疾病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如何刺激极泉穴对于想要刺激极泉穴的人群,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合拢,用拇指按压掌心的凹陷处,持续按压约3-5分钟。
•用手指的指腹轻点、按揉极泉穴,以感到微热和舒适为宜。
•可配合无名指,中指或拇指轻拍穴位,每次拍打20-30次,每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刺激极泉穴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5. 总结极泉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穴位,具有清肺化痰、降肺火、促进呼吸等作用功能。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因而咳嗽一症非常常见。
然而,同为咳嗽,症状也不尽相同,有的干咳无痰,有的咳嗽痰黄,有的伴有咽痒咽痛,有的又伴有喉中鸣响,进而引发哮喘。
这些问题,仅仅穴位按摩就可以帮我们解决。
步骤/方法
干咳咽痒,按摩列缺和照海
干咳或咽痒,往往肺阴不足的表现,治疗时一方面要止咳,另外一方面还要滋阴,前者治标,后者治本,所以列缺与照海两穴合用,就是标本同治的方法了。
列缺是肺经的络穴,功效就是止咳,所以单纯性的咳嗽,没有其他症状时,只按列缺就可以缓解咳嗽的症状了。
怎么找这个穴位呢?将两手虎口交叉,手腕要伸直,将食指点在手腕的侧面,可以感觉到食指下面的骨头上有一个明显的纵向裂隙,这里就是列缺穴,名字够形象吧。
因列缺位于窄小的骨缝中,所以治疗时需将拇指立起用指尖掐按。
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五脏的功能中,肺主气司呼吸,而肾主纳气,以引气归元,肾气不足时多有咳、喘等逆气之症。
加上列缺与照海两穴都是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照海通于阴跷脉,而两条奇经又会聚于咽喉处,因此两穴形成了一对儿经典的组合。
照海又怎么取呢?沿内踝尖向下循按到内踝的末端,可以感觉到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即为照海穴,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咳嗽痰白,按摩大椎穴
很典型的风寒咳嗽,一般发生在冬天,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舌苔白等,要想防止风寒咳嗽,一定要加强抵御寒气的能力。
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这里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阳气聚集。
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这度,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
如果能洗上热水澡,那么就用热水多冲冲这个部位吧,哪怕只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晤晤大椎,都能抵御寒气的侵袭。
当然,中医的特色还是在于治未病,与其生病后想办法解决,还不如彻底杜绝疾病的发生。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咳嗽的麻烦,还是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好好爱护你的肺,比任何有效的治疗都要好上千万倍。
咳嗽痰黄,按摩鱼际和少商穴
痰黄说明是肺热之证,选择的穴位当然要有泻肺热的作用,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两穴都有泻肺热的功效。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的中点处,靠近第一掌骨的边缘,点此穴时,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点按,更易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少商是手太阴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掐之可泄肺中之热。
由于穴区窄小,不好用力,故改用指甲掐按,疼痛感较其它穴位为甚,甚至会出现灼热痛感,均属正常。
除掐按外,还可用三棱针刺血,而刺血的方法还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特别有趣的是在哪一侧少商刺血,几乎同时,同侧的咽喉疼痛就会明显缓解。
注意这两个穴位在刺激时手法一定要重一些,因为轻柔的手法为补,而重刺激的手法则有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