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两种止血方法的护理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41.75 KB
- 文档页数:3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减压时间的临床研究和护理观察目的: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减压时间及护理干预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
方法:选取126例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自2014年4月-2015年4月所接收,将其按照不同减压时间实施护理干预的原则均分成三组,就术后半小时减压一次(半小时组,n=42)与术后2 h减压一次(2 h组,n=42)和术后12 h拆除绷带(12 h组,n=42)的护理干预效果展开探讨。
结果:从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半小時组手部肿胀、皮肤水泡、局部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组与12 h组手部肿胀、局部血肿、皮肤水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机体康复进程,建议临床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实施术后半小时减压一次的护理干预方案。
标签: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止血;减压时间;护理经临床实践发现,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局部包扎方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普遍认可。
由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效果与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对患者术后干预措施不当,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如局部血肿、出血、肢体血液循环不良,甚至引发桡动脉闭塞,迷走神经反射等后果[1]。
就此,文中选取126例经桡动脉行心导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不同减压时间方案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整理资料后,选取12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所接收,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将其按照不同减压时间实施护理干预的原则均分成半小时组(n=42)、2 h组(n=42)和12 h组(n=42),其中半小时组,女20例,男22例,患者年龄最小44岁,最大85岁,平均(68.32±3.25)岁,2 h组中,患者年龄最小42岁,最大83岁,女18例,男24例,12 h组中,患者年龄最大79岁,最小41岁,男26例,女16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可比性。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0-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的患者60例,并对患者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积极护理。
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7%,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术侧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但经积极护理和减压等措施后均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尿潴留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患者安全可靠,且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同时加强积极的临床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但是这种方法患者术后需卧床24 h,且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创伤较大。
近年来经桡动脉(TRA)穿刺行PCI治疗以其损伤小、止血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被不断应用于临床。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进行观察分析的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4~79岁,平均54.3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适应证:(1)桡动脉搏动良好,即使桡动脉发生闭塞也不影响手部血供;(2)Allen’s试验正常或阳性。
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8例,糖尿病患者16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心功能不全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稳定型心绞痛3例。
以上统计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将患者一侧(常选右侧)上肢放在支撑装置上,手臂自然外展,常规消毒腕部和腹股沟部,应用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选择患者腕部桡动脉搏动最强处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放置6F鞘,利于导丝和导管推进,常规注入200 μg硝酸甘油和3000 U肝素,应用6FGI4.0、FJR4.0分别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完成造影后行PCI治疗时在引导管置入前,追加肝素5000 U 后再每小时追加1000 U,然后根据病变的不同位置分别选择性导丝、球囊和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
1、经桡动脉穿刺穿刺肢体略抬高,不可下垂,压迫时间4~6小时,压迫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
如局部渗血,提示压迫不到位,需重新调整位置及注气量,如诉手部发麻,手指颜色发紫,提示压迫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应及时处理。
每15分钟观察1次,术后2小时内不能做屈腕动作,制动腕关节指导患者活动手指。
术后24h由医生根据患者穿刺部位情况,拆除止血阀以促进静脉回流,24h内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温度及色泽变化,1~3天内禁止在术肢测量血压和静脉输液,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每30分钟测量心率,心律,血压,连续测量6次,然后每60分钟测量1次,连续测量3次,密切观察有否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术后健康指导:嘱患者多饮水,造影剂多在尿中排泄,24小时内饮水2000ml,心功能差的病人适量饮水,如老年人,原有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注意尿量。
术后2天避免在术侧穿刺,测血压,术后3天内保持穿刺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在半年内避免提取10~15kg重物,避免出血。
如行支架术后的患者,嘱患者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如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需控制血糖和血压。
如有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嘱患者注意牙龈有否出血,便后有否出血,如出血量多,长时间不能停止,需及时就诊。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方法是选择股动脉途径穿刺,近年国内外报道,经桡动脉穿刺是PCI的一项新技术,桡动脉具有位置表浅,周围无重要静脉和神经相邻,且桡动脉和尺动脉有良好的侧支循环,选择该动脉穿刺后,具有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等特点。
我院2008年7月~2009年6月共完成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98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护理1.1术前护理1.1.1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给予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环境,保证患者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帮助睡眠;向患者说明桡动脉穿刺的优点,即安全、可靠、不影响疗效、缩短卧床休息、并发症少;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教,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1.1.2术前准备常规准备腕部、腹股沟和会阴部备皮,术前做青霉素过敏实验、碘过敏实验、常规检查,给予波立维30mg、阿司匹林0.3mg口服,手术当日清晨进流质饮食。
1.2术中护理建立静脉通路,保持通畅,行心电监护,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及器材,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动脉压力变化,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1.3术后护理1.3.1术后进CCU监护病房,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3.2拔出鞘管后的护理术后穿刺点止血采用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每隔2h给予松一次加压止血器,术后6h 内未出血,可拿下止血器,给予弹力绷带辅料包扎。
护士除密切观察伤口辅料有无渗血外,还应观察术测肢体循环状况,如桡动脉波动、周围皮肤温度、色泽、毛细血管充盈实验及指腹张力等,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痛、麻、胀的感觉。
手指发麻或颜色发紫,说明加压过紧,处于缺血状态,可适当松加压止血器。
1.3.3肝素的应用准确掌握肝素用量,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前、术中、术后均需抗凝药物,无需中断肝素治疗。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法效果观察及护理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行介入术后使用两种不同方法压迫穿刺点止血的效果。
方法将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术患者30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150例。
A组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止血,B组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止血,A组局部并发症多,肿胀(P<0.05)、指端麻木(P<0.01)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
结论动脉止血器法与常规弹力绷带止血法相比,操作快速简便,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标签:经桡动脉介入术止血方法临床护理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该径路具有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及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等优点[1-2]。
术后桡动脉穿刺处止血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的进程,故选择一种操作简便、患者耐受良好且能达到满意的止血目的方法,已成为迫切的需求。
本文比较了经桡动脉PCI术后两种压迫止血法的疗效,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00例,男性166例,女性134例,年龄38-70岁。
所有患者Allen试验均为阳性,手术前后常规使用波立维、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术中使用肝素并充分肝素化。
1.2 方法1.2.1 所有患者均由操作熟练的介入医师经桡动脉行介入术,术毕拔出鞘管按压穿刺点10分钟。
之后30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150例。
A组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止血,3小时后逐渐放松弹力绷带,6小时后完全放松。
B组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沃克,杭州有山医疗公司生产)止血,操作者把加压胶垫中心对准桡动脉穿刺点上方,左手拇指用力按压压迫垫,右手调节腕带的松紧度使之固定,旋转压迫垫上方螺母,使压迫垫软胶压紧动脉穿刺点,并调节压迫垫深度,以不出现渗血同时摸到肢体远端桡动脉搏动为宜。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护理观察与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方法和桡动脉压迫器(TRBand)压迫止血方法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穿刺点的止血效果。
方法:将126例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病人分为两组,弹力绷带组66例和TRBand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穿刺口出血、手部肿胀、肢体麻木情况及患者舒适度。
结果:TR Band组的穿刺口出血、手部肿胀、肢体麻木情况及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弹力绷带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TRBand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且操作简单。
[关键词]桡动脉;介入诊疗;止血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成为治疗的首选方法[1]。
术后止血一直是护理重点之一,传统的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存在操作繁琐、绷带容易移位、松紧度不易控制、影响静脉回流的缺点,容易出现穿刺部位肿胀、出血、麻木、发绀等并发症[2]。
TRBand 压迫止血近年来在国外医学发达国家开始应用,我科2008年4月开始应用,术后并发症少、舒适度高、安全,操作简便,可调节性强,止血效果好,现把使用情况对比分析如下。
1 对象及方法1.1 病历选择及分组:选择我科2008年4月~2009年6月我科126例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及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行CAG,其中行PCI48例。
男95例,女31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
伴有糖尿病12例,高血压40例,心力衰竭6例。
入选患者术前Allen′s试验均为阳性,签手术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分别为弹力绷带组(66例)和TR Band组(60例)。
两组之间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一般状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抗凝治疗措施一致,统一规定于术后即刻拔出桡动脉鞘管,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均由同一介入手术组按统一培训的常规方法完成。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发表时间:2012-02-01T09:01:08.1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邓锡芳[导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非常有效的冠状动脉再灌注手段[2]。
邓锡芳(北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北海 5360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193-02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和治疗病例的积累,急性闭塞率和远期再狭窄逐渐增加,且越来越多成为制约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非常有效的冠状动脉再灌注手段[2]。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桡动脉途径成功地为68例患者施行PTCA+PCI。
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心内科在介入室从桡动脉途径为68例冠心病患者实行PTCA+PCI,男43例,女25例,年龄40~82岁。
其中1支病变35例,2支病变20例,3支病变13例,手术均获成功。
1.2方法局麻下,经皮右或左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后,用球囊导管扩张病变部位,再将带有支架的球囊导管送至病变部位。
扩张球囊植入支架。
然后用高压球囊加压,可保证支架均匀扩张。
支架将永久嵌入患者冠状动脉内。
1.3结果本组68例患者,穿刺点出血及皮下血肿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低血压1例,经及时发现处理后,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关,术后恢复良好。
2 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对介入检查和治疗的理解和反应能力低,护士应在尊重患者的前提下,细致耐心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顾虑,及时给予心理的帮助和支持。
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的解释,尽量满足其心理需要。
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心理刺激,使其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配合医生手术。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微创性非外科手术疗法。
传统上的股动脉途径主要缺陷是术后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发生率高,术侧下肢需制动24~72h,长时间卧床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及生活不便。
我科于2015年5月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
本文就对采用该途径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42例,为2015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行介入检查治疗者。
男98例,女44例,年龄35~89岁,平均64岁。
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2 观察及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作好术前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关于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此手术的重要性、安全性。
让患者知道其创伤小、不需缝合,可使狭窄的血管再通,有效缓解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只需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清醒。
2.1.2 心理护理(1)因不良心理因素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影响手术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消除患者因环境陌生而造成的孤独、恐惧感。
(2)对惧怕手术疼痛及担心手术预后的患者,告诉患者手术方法简单,不需开胸。
介绍手术原理、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使其认识到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对于治疗自身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做到心中有数,解除思想顾虑,向患者介绍术者的精湛技术和成功病例,教会患者运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消除因恐惧手术导致的不良心理反应,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治疗。
(3)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鼓励患者述说烦恼和忧虑,耐心倾听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向患者讲述健康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4)手术常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会全力倾听和猜测手术的进展情况,所以医护人员应尽量用专业术语进行交流,护士应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给患者以心理支持,使手术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