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血迹分析重建作案过程1例
- 格式:pdf
- 大小:307.18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命案现场勘查中血迹的综合分析利用作者:梁晶李世元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18期摘要:在命案现场的勘查中,通过对血迹的勘查和检验分析可以帮助公安人员和法医重现命案当时的场景,并初步拟定犯罪嫌疑人的有关情况。
因此,如何在命案现场勘查中进行血迹勘验和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就命案现场的血迹勘验和分析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命案现场;血迹勘验;分析血迹是命案现场中常见的痕迹,利用对血迹的勘验和分析可以帮助法医对现场的基本情况进行鉴定,使血迹成为刑事案件中的重要证据。
以下文章就命案现场勘查中血迹勘验和分析内容进行阐述。
1 命案现场的血迹勘验1.1 根据血迹判断行动轨迹血迹勘验可以判断出犯罪在命案现场中的行动路线:首先,血迹的形状对罪犯的行动轨迹具有提示作用。
血滴状的血迹是我们在命案现场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血迹。
人们在打斗和发生冲突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血滴状的血迹,而血滴状的血迹在滴落到地面时则会呈现椭圆形状。
椭圆形的血滴会有一角呈现星芒状,这说明,有当事人在命案现场打斗或者发生冲突过程中是向这个方向移动的。
当现场情况越经济,当事人的移动速度越快,星芒状的突起长度会增加,血滴椭圆的长短比也会越大[ 1 ];其次,根据血迹的完整程度可以进一步确定现场的移动方向。
命案现场有可能出现拖拉拽等现象,而在此期间,人们很有可能将血迹擦蹭一部分,导致血迹不够完整。
根据血迹擦蹭的情况,法医可以判定现场的人员移动情况;最后,根据血迹的整体分析,可以判断出现场人员的整个行动轨迹。
命案现场的血迹往往不会只有一点或者两点,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根据对命案现场血迹的移动状态进行分析和勘验,法医可以初步断定最烦的行动路线。
例如,如果法医从门内到门口都看到了血迹,那么很有可能罪犯是从门口追出去,当然也有可能是从门口进来。
同样,如果法医在窗口看到了血迹,那么罪犯要么从窗口进来,要么从窗口逃走。
1.2 根据血迹判定罪犯的动作和行为从动作判定来看,血迹的形状可以初步断定命案现场的打斗基本情况以及搏斗情况。
223学术论丛失足女被杀案现场重建张昊 杨帆 李鑫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摘要:犯罪现场重建:是指基于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位置、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考察分析,以及对物证实验室检验结论的利用,结合所获取的相关客观事实,合乎逻辑的以形象、抽象或实物模拟的方式,重新构筑犯罪现场所发生的犯罪内容和犯罪过程,并探明与之相关的犯罪行为人的个人特点和犯罪条件的侦查活动。
关键词:命案现场;现场重建;法医学鉴定;他杀一、案件资料2017年4月23日17:00某楼房住宅小区一民房内发现一具女尸,尸体高度腐败,地面遗留大量血污。
二、现场勘验情况中心现场位于某居民楼一单元房内。
该室坐东朝西,门朝西开,双层门,外层为全封闭型防盗门,防盗门外侧无把手,内侧无反锁扣,门未反锁,里层为木门,木门未锁。
一进门为过道,过道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5米,在一进门门边上提取三枚烟头及用过的避孕套一个,在距门东侧96CM、距北墙52CM 处提取云烟烟头一枚,在距门边60CM 厨房门口提取一串钥匙(经现场实验确认其中有家门钥匙),在过道内发现横条鞋印一种,在门背后垃圾桶内提取烟头3枚、避孕套1个。
过道北侧有一厨房,厨房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6米,厨房西墙上有一窗户,窗户宽1.1米,北扇纱窗户开启,玻璃窗下扇无玻璃。
尸体女性,头西脚东,仰卧于双人床和衣柜之间的地面上,头距西墙3.25米,距南墙64CM,尸体西南60CM 处地面上有一断指,其东侧有一带血的枕头,断手指东侧处有一抹布,抹布旁边有发卡和蝴蝶结尸体身下有90CM×120CM 血泊,在尸体两腿之间有25CM×15CM 的滴状点血。
卧室东侧外接一阳台,与室内打通,阳台窗户完好,阳台东墙下有一灶台,阳台中间有一脸盆架和一蓝色桶。
三、尸体检验情况(一)衣着检验:死者上身穿红色中长款羽绒服,内穿花色棉坎肩、黑色高领秋衣、红色塑身衣、红色胸罩,腰系黑色弹力护腰,下身穿黑色皮裤,内穿花样保暖秋裤、红色内裤,双腿带护膝,脚穿紫色袜子、黑色中筒皮靴。
命案现场重建命案现场重建1法医学专业分析1.1死亡原因分析死亡原因分析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的辩论思维过程,法医掌握的时间材料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作为分析思考的理论知识越广博,其最后结论成功的机会越大,现实中没有一个死亡时完全相同的,因此,在一个具体的死亡案件中,导致死亡的疾病或外伤可能有一个,也能有几个,为此,法医要分清主要原因,直接原因,诱因以及相互的关系。
1.2推断致伤工具推断致伤工具是法医在命案现场勘察的任务之一,推断致伤工具不仅能为勘察提供线索,还有助于判断死亡方式,并为审判提供证据。
特别是多人多种致伤工具判断更为重要。
判断不同致伤工具致伤的程度,何者为致命伤,和这位非致命伤,还涉及法律量刑问题。
致伤工具的种类繁多,多种多样,法医要根据现场勘察,一桌检验及损伤检验,由表及里,综合判断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1.3推断死亡时间推断死亡时间,对划定侦查范围,确定凶犯和排除嫌疑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断死亡时间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法医推断死亡时间还没有一种十分准确的方法,推断死亡时间大致分三个阶段,一是死后早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二是晚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三是白骨化尸体死亡时间推断。
上述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在实践中法医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判断分析,切勿只用一种方法,造成失误。
1.4确定损伤特征确定损伤特征就是把尸体总结分类,哪些是钝器伤,哪些是锐器伤,哪些是火器伤,损伤是否集中在某一部位上,还是分散在多个部位上,致命伤是一种,还是多种,是立位成伤还是卧位成伤,被害人成伤时是否处于较固定的位置,成伤的先后顺序,有无抵抗伤,哪些是主动抵抗伤,哪些是被动抵抗伤,有无威逼伤,有无造作伤,造成放入损伤是否有多余的动作,损伤是否有伪装行为等。
1.5确定死亡方式死亡方式的鉴定是法医病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刑事侦查制定工作方向,司法审判判定罪与非罪的重要依据,对民事调解,灾害赔偿同样也有重要意义。
利用残缺血潜指印破案1例郭义;孙峰;赵洪涛【期刊名称】《刑事技术》【年(卷),期】2001(000)004【摘要】@@ 1999年4月19日下午,满城县大册村发生一起命案,来满学艺暂住厂内的姚某某(男,30岁,湖南人)被杀.姚孤身一人住厂长办公室内,4月21日22时厂长刘某某等人在锅炉房内发现了他的尸体.刑侦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勘查.通过勘验发现厂长办公室为第一杀人现场,地面为大理石,用水清理过,床上血迹用被褥覆盖.锅炉房为第二现场,抛尸现场.技术人员在锅炉房的小池子内发现死者的衣服和擦拭在4月16日参考消息报纸上的不完整、不清晰的血潜指印,确定为罪犯所留.血潜指印在普通可见光照射下,用肉眼从不同角度观察,隐约能够看到模糊的纹线,在普通光下拍照,效果不理想.采用多波段光源,将输出波段调至450nm处,血潜指印在淡蓝紫光照射下,显出清晰的纹线.然后用美能达700照相机,加标准镜头、原物大接圈,加浅橙色滤色镜,在血潜指印旁边加上比例尺,用普通光照射调好焦.后用淡蓝紫光照射,用14.盲色片,F5.6/2s,拍摄出理想的照片.这枚血潜指印照片用指纹放大镜观察,从纹线流向看系箕型纹,在不同部位出现了11处细节特征.在摸排过程中,共送检17份指印,经过检验发现嫌疑人刘某某左手拇指与现场残缺血潜指印在相同位置出现了相同特征11处,两者纹型一致.在证据面前,刘供认了杀害姚的犯罪事实.从而利用残缺血潜指印破获了一起凶杀案.【总页数】1页(P16)【作者】郭义;孙峰;赵洪涛【作者单位】河北省满城县公安局;河北省满城县公安局;河北省满城县公安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8【相关文献】1.指印检验破案1例2.拼合不完整指印查破案件1例3.变形残缺指印破案1例4.利用间接指印样本破案1例5.利用环形闪光灯拍摄汗潜指印的实验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人作案凶杀案现场勘验及对象刻画1例高峻;陈艾【摘要】@@ 1 案例rn1.1 案情rn某日8时02分许,某小卖部的老板杨某接到其女儿从家中打来的电话后,让其妻看店自己回家,一直没再出现.其妻四处寻找未果,至当天20时30分,在自家的两个卧室的衣橱厨内分别发现杨某及其女儿(杨女)二人的尸体.【期刊名称】《法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023)001【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现场勘查;尸体检验;作案过程;作案人数【作者】高峻;陈艾【作者单位】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刑侦支队,上海,201400;吴江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江苏,吴江,21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41.1 案情某日8时02分许,某小卖部的老板杨某接到其女儿从家中打来的电话后,让其妻看店自己回家,一直没再出现。
其妻四处寻找未果,至当天20时30分,在自家的两个卧室的衣橱厨内分别发现杨某及其女儿(杨女)二人的尸体。
现场勘查:现场为二室一厅,两卧室皆朝南,厨房与卫生间朝北,进门为客厅。
门窗皆完好。
被害人杨某已被搬到客厅地板上,下肢弯曲,四肢捆绑;被害人杨女位于其卧室衣橱最里的橱格内,呈下肢弯曲坐位,四肢捆绑,身上盖有毛巾毯。
在杨女卧室床单上发现有血性斑痕及二根卷曲的毛发。
室温为13.2℃。
1.2 尸体检验死者杨女身长165cm。
肛温25.5℃。
上身穿咖啡色羊毛衫、绛红色棉毛衫、浅粉红色胸罩;下身穿灰色绒布裤、蓝色牛仔裤(裤裆及臀部有血迹与尿渍);足穿黑色纱袜。
两手反绑于背腰部,在两手腕部绳结从外向里分别为:粉红色毛巾毯布条(从毛巾毯分离下来)绕二圈打一单结再打一活结;绿色毛巾布条(由毛巾分离下来的三条接成)绕四圈打一单结再打一活结。
尸体呈屈曲状,尸斑暗红色位于背臀部及下肢部,指压可褪色;尸僵较强直,较难破坏。
蓄女式披肩发,发黑。
颜面部青紫肿胀,两眼球睑结合膜淤血,角膜微浑(上有一副隐形眼镜),瞳孔等大,直径约0.5 cm;鼻腔及两侧外耳道未检见异物,口腔内塞有一块粉红色毛巾布条(从毛巾分离下来),下口唇左侧粘膜出血,牙齿未检见松动脱落。
血迹寻踪血液自损伤的血管流出机体外,在不同的客体上形成的痕迹,即为血迹。
现场血迹可分为:喷溅状血迹、滴落状血迹、溅落状血迹、抛甩状血迹、接触状血迹、流注状血迹、渗透状血迹……本编就滴落状血迹在抛尸命案侦破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案例资料2015年7月27日7时许,在定远县永康镇河北村三岔河桥下发现一具男性尸体,身上多处损伤,腹部肠管外露,系他杀。
(一)现场勘验现场位于安徽省定远县永康镇河北村三叉河桥下,现场北面450m 处为河北村方庄组,东面320m处为河北村林庄组,南面450m处为定远县永康镇街道,西面460m为京台高速公路。
三叉河橋位于一条南北走向河流及东西走向的村村通公路交叉口,路向西穿过京台高速公路与永康镇至靠山乡公路相连,路东经过林庄组与永康街道相连。
三叉河河面宽6.5m,在三叉河桥南侧河内距离桥126cm,距河西岸90cm 处水面有一具头东南脚西北的尸体,呈仰卧位。
尸体上身套有红黄相间的编织袋,腹部肠管外露,下身穿黑色自制松筋长裤,裤脚口也带有松筋,内穿黑色三角短裤,裤腰处有“YUNDONG”字母图案,左前裤脚处有两条红色条纹。
三叉河桥长1400cm,桥面宽300cm,勘查中发现在桥南侧护栏内侧壁距离桥面3cm,距离桥西头250cm有一处接触状血迹,大小为8cm×12cm;桥南侧护栏外侧壁距水面242cm,距离桥西头310cm有一处接触状血迹,大小为15cm×20cm血迹,在桥护栏上也发现3处接触状血迹。
技术人员分析,一般抛尸会选择顺着来时方向的桥头位置,而不是行至桥尾抛尸后再折回,因此,嫌疑人方向很有可能是桥西方向。
根据推断,技术人员顺着桥西方向继续搜索,果然,在桥西侧村村通公路上距离三叉河桥600cm和760cm的路面上发现两处滴落状血迹,大小分别为1.26cm×1.19cm大小不等,近似圆形,尾部略带毛刺,尾部向东;村村通公路向西穿过京台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西侧路面上,距离三叉河桥470m发现1处滴落状血迹,血迹大小为0.9cm×0.6cm,近似圆形,尾部带毛刺,尾部向东。
1例根据血迹分布状态分析案发现场的体会
吴小洁;欧桂生;陈灿球;罗思敏;贾宵;孙华明
【期刊名称】《中国法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020)002
【摘要】某日凌晨2时许,许某(女,23岁,工人)被发现倒在厂内集体宿舍一、二楼之间的楼梯上,送到医院后许某已死亡。
【总页数】2页(P125-126)
【作者】吴小洁;欧桂生;陈灿球;罗思敏;贾宵;孙华明
【作者单位】清远市公安局,广东,清远,511515;广东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050;清远市公安局,广东,清远,511515;清远市公安局,广东,清远,511515;清远市公安局,广东,清远,511515;清远市公安局,广东,清远,511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9
【相关文献】
1.根据现场血迹分布确定作案人受伤部位1例 [J], 陈才安
2.1例他杀现场血迹分布的分析 [J], 邓小卫;孙军;李警锋
3.根据现场血迹分布分析致命伤后行为能力1例 [J], 李爱慈
4.南京"1·10"命案中r使用血迹搜索犬的体会 [J], 管阳;王雷;窦方勇
5.使用血迹搜索犬侦破3起命案的体会 [J], 邹卫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医学杂志 2019年10月 第35卷 第5期• 627 -•案例报道•供水管线地下检查井内死亡案件现场重建分析1例闫昌禄9沈忱2(1.沈阳铁路公安处,辽宁沈阳119009; 2.鞍山市人民检察院,辽宁鞍山119000)关键词:法医学;成伤机制;损伤特1;现场重建中图分类号:DF795.4文献标志码:B doi : 10.12116/j.iss ;1004-5619.2019.05.023文章编号:1004-5619(2019)05-0629-021案例H 简要案情某年12月,在某单位停车场通道中部一供水管 线地下检查井内发现一男子,消防人员将其救上地面后,经“120”确认已死亡。
委托人委托本中心对死者的死亡原因进行法医学鉴定。
1.0现场勘验该地下检查井位于一停车场南北走向的通道中央。
在井口北缘27.0 cm 处有一深蓝色线帽,帽口边缘内侧有片状血迹(图1)。
通道井深2.4m,井下空间南北长3.0 m,东西宽2.0 m,井口位于通道西北角,直径0.0 *,边缘为金属,较锋利。
井口下方西、北侧皆为井壁,北侧井壁上有3个固定的梯蹬(图2)。
井下地面距南侧井壁0.9 m 有一 90.0 cmX55.0 cm 血泊。
图2井口及井口下方北侧井壁通过观看该通道处监控视频,发现在死者井下作业期间,一辆白色轿车由南向北驶过该C 井口,且车 身通过时有明显颠簸。
于是对该车底盘进行勘验,在 车底盘前部、尾部发现有擦蹭痕迹、毛线纤维及毛发3根,毛发检出DNA ,经与死者比对认定同一。
1.3尸体检验衣着检验:死者上身穿红蓝灰三色相间棉布衬衫,前襟处有纵向的擦蹭痕迹,上有铁锈、泥土和血迹附着。
下身穿蓝色裤子,左大腿前侧有大片由上至下的流注样血迹(图3)。
图3死者衣着检验尸表检验:尸长179.0 cm ,左额部有一弧形长12.5 cm 创口,创缘不整,左侧创缘向左下方撕裂,形成10.5cm><2.0c m 的游离皮瓣。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过分析表面痕迹及相关迹象破案一例陈 飞 向逢春 潘旭堃(深圳市公安局,广东深圳518048)1 案例资料某日凌晨4时许,一女伤者被送往医院救治无效死亡。
检验可见死者颈部左侧有一516c m ×015c m 的创口,创口深达颈椎,颈部动脉被切断。
勘查人员随即赶到事发现场,在现场客厅及主卧房地面上发现有多处大面积血迹,主卧房内有一酒柜,柜面上有一打烂的花瓶。
现场调查得知,死者叫曾某(女,41岁),当晚曾外出饮酒,其丈夫黄某发现其妻倒在房内血泊中即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2 案件分析客厅及主卧房地板上有大片血迹,主卧房门框上有喷溅状血迹,此现场即为原始现场无疑。
死者颈部创口较深,分析为利器及强大外力作用所致。
现场遗留物没有尖刀、匕首等利器。
勘查可见,主卧房酒柜面上的花瓶为漏斗状玻璃花瓶,上半部分已碎烂,下半部分直立、锐角锋利,瓶体上有凝柱状血迹,分析残余花瓶体为致死工具。
残余花瓶的下半部分内盛清水,水中种有一株绿色植物万年青。
用侧光照射花瓶,可见花瓶外表面有一层灰尘,无指纹及其他碰擦破坏痕迹,判断得出花瓶未被人取拿触摸过,残余花瓶体是造成意外致死的工具。
31讨论(1)本案例花瓶上有血迹,残余花瓶体是可疑的致死工具,可能是他人主动拿来刺切对方或自戕。
但本案例花瓶外表面布满灰尘,没有手印等触摸碰擦痕迹,花瓶无倾倒、底座无位移,花瓶内水位线无变化、水无溢出等迹象,说明此花瓶没有被人移动过,残余花瓶体没有被用作主动攻击型工具。
(2)绿色植物万年青底层有一片叶子有二处新鲜的折损痕迹,推断此片植物叶子受到过外力作用。
侧光观察房内地面,可见有一道滑痕。
由此推断死者是生前侧滑倒地,身体重心失去平衡,头颈部碰触花瓶及植物花草,被自己碰烂的花瓶残余体刺中颈动脉意外致死。
痕迹观察案例痕迹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犯罪现场调查技术,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留下的痕迹,可以帮助警方还原案发过程,找到犯罪嫌疑人。
本文将通过几个真实案例,介绍痕迹观察在破案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血迹分析。
在一起谋杀案中,警方在现场发现了大量的血迹。
通过对血迹的形状、颜色、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痕迹观察专家确定了凶手在作案后离开现场的方向。
同时,通过对血迹中的DNA进行比对,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案例二,足迹痕迹。
在一起盗窃案中,犯罪嫌疑人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足迹。
经过痕迹观察专家的分析,发现这些足迹具有特殊的花纹,可以与某一款特定的鞋子相匹配。
通过调查,警方最终找到了犯罪嫌疑人,并成功追回了被盗的财物。
案例三,指纹痕迹。
在一宗抢劫案中,警方在现场发现了一把被抢走的手提包。
经过痕迹观察专家的分析,发现手提包上留下了犯罪嫌疑人的指纹。
通过比对指纹数据库,警方成功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最终将其抓获归案。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痕迹观察在犯罪现场调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痕迹的分析,可以帮助警方找到犯罪嫌疑人的线索,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帮助。
因此,痕迹观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痕迹观察在犯罪现场调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痕迹的分析,可以帮助警方还原案发过程,找到犯罪嫌疑人。
血迹分析、足迹痕迹和指纹痕迹等都是痕迹观察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线索。
因此,痕迹观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痕迹观察专家投入到犯罪现场调查工作中,为社会的安宁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