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厂合成氨装置生产原理及工艺流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77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料、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领域。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相当成熟。
下面将简要介绍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首先,合成氨的生产主要通过哈伯-玻斯曼工艺进行。
该工艺是利用氮气和氢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反应生成氨气。
此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氮气和氢气的准备、反应器的设计、催化剂的选择、生产过程的控制等。
氮气和氢气的准备是合成氨工艺的第一步。
氮气主要来自空气分离装置,而氢气则通过蒸汽重整、水煤气变换等方式制备。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确保氮气和氢气的纯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后续反应的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反应器的设计。
在哈伯-玻斯曼工艺中,通常采用高压反应器进行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反应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温度、压力、催化剂的选择等因素,以确保反应过程能够高效进行,并且保证反应器的安全性。
催化剂的选择是合成氨工艺中的关键一步。
通常采用铁、铑、钼等金属作为催化剂,以促进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催化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反应速率、选择性、稳定性等因素,以提高氨气的产率和纯度。
生产过程的控制是合成氨工艺中的最后一步。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压力、气体流速等参数,以确保反应的高效进行。
此外,还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取高纯度的氨气。
总的来说,合成氨工艺流程包括氮气和氢气的准备、反应器的设计、催化剂的选择和生产过程的控制。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高效地生产出高纯度的氨气,满足各种工业领域的需求。
合成氨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将为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化肥厂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1.煤制合成氨装置H2+N2→NH3(1)气化装置由水煤浆制备工序来的水煤浆送入煤浆槽储存待用。
浓度约为63%的水煤浆通过煤浆给料泵加压输送到气化炉顶部工艺烧嘴,并与空分装置来的纯氧分别进入气化炉在6.5MPa(G),约1400℃工艺条件下,水煤浆与纯氧进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粗合成气。
反应后的粗合成气和溶渣进入气化炉下部的激冷室。
在激冷室中,粗合成气经冷却、洗涤,将粗合成气中的大部分碳黑洗去,并和粗渣分开。
出激冷室的粗合成气直接进入文丘里洗涤器和碳洗塔进一步洗涤,除去粗合成气中残留的碳黑,然后将水蒸汽/干气比约1.3~1.5的合成气送至变换工序。
溶渣被激冷室底部通过破渣机进入锁斗,定期排入渣池,渣池设有捞渣机将粗渣捞出,装车运往园区免烧砖项目。
渣池中含细渣的灰水通过渣池泵送至真空闪蒸器。
碳洗塔的液位通过控制进入塔内的灰水量来维持,碳洗塔内的黑水分两股排出,一股黑水去高压闪蒸器;另一股由灰水循环泵送至气化炉也进入高压闪蒸器,黑水经减压,闪蒸出黑水中溶解的气体并通过变换冷凝液加热器回收闪蒸汽的热量,通过高压闪蒸分离器,闪蒸出的气体至变换或火炬,水送入脱氧水槽。
(2)净化装置a. 变换变换工序主要反应式为:COS+H2O——CO2+H2S+QCO+H2O——CO2+H2+Q由气化送来粗煤气经煤气水分离器分离掉少量的冷凝液及灰尘后,经中温换热器温度升高至250℃,进第一中温变换炉。
第一中温变换炉分上、下两段,炉内装有两段三层耐硫变换触媒,层间配有煤气激冷管线调温,出第一中温变换炉变换气CO含量为24%(干),温度为420℃左右。
变换气经中温换热器降温后进淬冷器,用本工段产生的高温冷凝液淬冷至240℃,然后进入第二中温变换炉,炉内装有两段耐硫变换触媒,出口变换气CO浓度为 4.0%(干),温度为358℃左右,进入中变废热锅炉,产生1.0MPa(G)的低压蒸汽,使变换气温度降温进入低温变换炉,低温变换炉装两段耐硫变换触媒,出口变换气CO浓度为 1.0%(干),温度升至为222℃左右,进入低变废热锅炉,产生0.4MPa(G)的低压蒸汽,变换气温度降至163℃;经第一水分离器分离出冷凝液后的变换气进入锅炉给水加热器,温度降至140℃,然后进入脱盐水加热器温度降至70℃、进变换气水冷器温度降至为40℃,进水洗塔,在塔底进行气液分离后,气体经塔顶40℃洗涤水洗涤除去NH3后送至甲醇洗工段。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工艺流程》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化工领域。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催化剂制备、氮气和氢气的制备以及氨的合成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催化剂的制备。
合成氨工艺中使用的主要催化剂是铁-
铝催化剂,它的制备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
首先在高温下将铁酸钾和铝酸钾还原成铁铝合金,然后通过高温煅烧和还原处理,最终得到合成氨反应所需的铁-铝催化剂。
其次是氮气和氢气的制备。
氮气主要通过空气分离装置来获取,空气中的氮气含量大约为78%,通过空气分离装置可以将氮
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而氢气则主要通过蒸汽重整和部分氧化甲烷法制备,蒸汽重整法主要是通过将甲烷与水蒸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而部分氧化甲烷法则是通过将甲烷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
最后是氨的合成。
氮气和氢气经过净化后,进入合成氨反应器进行催化反应。
在高压和适当温度的条件下,铁-铝催化剂的
作用下,氮气和氢气会发生氮合成反应,生成氨。
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及高压下的反应速率,避免能量过度损失。
综上所述,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复杂且涉及多个步骤。
通过精确
控制每个步骤的条件和参数,可以确保生产安全高效地进行,从而满足氨的需求并为化工及农业领域提供丰富的原料。
合成氨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摘要:氨合成的基本原理氨是由气态氢和氮在氨触媒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的,其反应式为3H2+N2=2NH3+热量这是一个可逆、放热、体积缩... 合成氨工艺包括:往复循环机工艺流程,透平循环机工艺流程,合成塔工艺流程。
一.往复循环机工艺流程经合成反应,水冷器冷却、氨分离器分离后的混合气体,进入循环机气缸压缩提高压力,再送入系统与新鲜气混合进入合成塔。
关键词:氨工作;原理;工艺流程Abstrac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mmonia synthesis, ammonia by gaseous hydrogen and nitrogen in ammonia catalyst under reaction, the reaction equation: 3H2+N2 =2NH3 + heat which is a reversible exothermic, volume shrinkage... In synthetic ammonia process includes: reciprocating circulation machine process, turbine circulation machine process, synthetic tower process.Key words: ammonia; principle; technical process一、氨合成的基本原理氨是由气态氢和氮在氨触媒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的,其反应式为:3H2+N2=2NH3+热量这是一个可逆、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对其反应机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氮在铁催化剂上被活性吸附,离解为氮原子,然后逐步加氢,连续生成NH、NH2和NH3。
即:N2(扩散)→2N(吸附)→2NH(吸附)→2NH2(吸附)→ 2NH3(脱附)→2NH3(扩散到气相)由质量作用定律和平衡移动原理可知:1.温度升高,不利于反应平衡而有利于反应速度。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
氮气通常是从空气中提取,而氢气则是通过蒸汽重整或其他化学反应得到。
这两种气体需要经过净化和压缩处理以确保其纯度和适当的压力。
2. 氮氢混合:氮气和氢气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到合成氨反应器中。
通常情况下,氮气和氢气的摩尔比是3:1,经过混合后形成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
3. 合成氨反应:混合气体经过压缩以提高反应速率,并在高温(通常在400-500摄氏度)和高压(通常在100-250大气压)下进入合成氨反应器。
在反应器中,混合气体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生成合成氨。
4. 分离和提纯:合成氨反应产物中还包含未反应的氮气和氢气,以及少量的副产物。
通过冷凝和减压操作,将未反应的气体和副产物从合成氨中分离出来。
之后,通过蒸馏或其他分离技术提纯合成氨,以得到符合工业标准的合成氨产品。
5. 储存和运输:合成氨产品可以被存储在压力容器中,并通过管道或其他方式进行运输到需要的地方,用于化肥生产或其他工业应用。
以上是合成氨的基本工艺流程,工艺中还有一些细节操作和工艺条件的优化,以确保合成氨的产率和纯度达到要求。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广泛用于农业和工业领域。
它通过哈贝-玻斯过程(Haber-Bosch process)进行生产。
这个过程是由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贝和卡尔·博世于20世纪初发现的,如今,仍然是工业生产合成氨的主要方法。
在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中,反应器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工业上通常使用固定床催化剂反应器,其在高压和高温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来促进氮气和氢气之间的反应。
这个过程对反应条件的要求极为严格,既要求高温高压,又要求催化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对合成氨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和工艺的优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的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改进反应条件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工业化生产合成氨的重要目标。
简述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摘要:氨作为重要的化工产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中用到的大部分氮肥,包含尿素、硝酸铵、氯化铵等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
据统计,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不少于一亿吨,大部分都是用做原料来生产化肥,所以合成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结合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操作规程,对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和整理。
关键词:合成氨;生产工艺;反应一、氨合成的基本原理氨合成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的放热、体积缩小、可逆的反应。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N2+3H22NH3+Q由于氨合成反应是可逆、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定律(勒沙特列原理),提高压力,降低温度,降低进塔氨含量,控制合适的氢氮比,有利于反应向生成氨的方向进行,即有利于氨的合成。
二、氨合成的反应机理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与氮生成氨的反应是一多相气体催化反应,多相气体催化反应的历程一般由以下几个步骤所组成:1、气体反应物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2、反应物自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毛细孔内表面;3、气体被催化剂表面(主要是内表面)活性吸附;4、吸附状态的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上起化学反应,生成产物;5、产物自催化剂表面解吸;6、解吸后的产物从催化剂毛细孔向外表面扩散;7、产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至气相主流。
以上七个步骤是氢和氮自气相空间向催化剂表面接近,其绝大部分自外表面向催化剂的毛细孔的内表面扩散,并在表面上进行活性吸附。
吸附氮与吸附氢及气相氢进行化学反应,依次生成NH, NH2, NH3,后者自表面脱附后进入气相空间。
三、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氨合成的工艺流程氨的合成主要包含脱硫、转化、变换、脱碳、甲烷化、氨的合成、吸收制冷及输入氨库和氨吸收八个工序,下面主要针对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氨的合成部分进行阐述。
来自压缩七段出口的新鲜气,经七段油分分离后,在冷交气体出口氨冷前补入,进入氨冷器冷却后,进入氨分离器分离液氨,并在下部进入冷交换器管内上行(降低水冷后气体),由上部出来进入循环机加压,加压后的气体先进入油分离器分离油滴,然后进入热交与水加热器来的热气预热交换后进入合成塔(为调节炉温在油分离后至水冷进口设置一近路管线,在油分离器后至合成塔底部及g3冷激设副线以便调节催化剂床层温度)。
合成氨工艺流程
《合成氨工艺流程》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塑料、药品等行业。
它的工艺流程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合成氨的生产需要高温、高压和复杂的催化反应。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首先,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两步:氮气和氢气的制备、氮氢气混合气的合成。
氮气一般来自空气中的分离,氢气则通常是通过蒸汽重整、乙烷裂解等方式制备。
其次,氮氢气混合气的合成是合成氨的关键步骤。
这一步通常使用哈勃-波希过程,即在高温高压下,利用铁、铁钾、铁钼等金属作为催化剂,使氢气和氮气在反应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合成氨。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反应温度、压力和催化剂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合成氨的产率和质量。
最后,合成氨的后续处理包括冷凝、脱碳、洗涤等步骤,以去除反应器中产生的杂质和副产物,使得合成氨的纯度达到要求。
这样就得到了可供工业生产和应用的合成氨。
综上所述,《合成氨工艺流程》涉及氮气和氢气的制备、氮氢气混合气的合成和合成氨的后续处理等关键步骤,通过精确控制各项参数和操作条件,才能产生高质量的合成氨,为化工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合成氨工艺原理合成氨不论采用什么原料和生产方法,大体上包括三个工艺过程:(1)原料气的制造;(2)原料气的净化(包括脱硫、变换脱除CO,碳化、脱碳脱除CO2,精炼脱除微量的CO、CO2、H2S、O2等);(3)氨的合成和为了满足气体净化及合成各工序工艺条件提供能量补偿的压缩工序.生产出氨以后再根据需要加工成碳铵、尿素、硝铵等.其详细原理如下(以煤为原料):一、造气工段合成氨生产所用的半水煤气,要求气体中(CO+H2)与N2的比例为3:1左右.因此生产上采用间歇地送入空气和蒸汽进行气化,将所得的水煤气配入部分吹风气制成半水煤气.即以石灰碳化煤球、无烟块煤为原料,在高温下交替与空气和过热蒸汽进行气化反应(C+O点燃CO2+Q 、2C+O点燃2CO+Q 、2CO+ O点燃2CO2+ Q2H2O(气)+C△CO+2H2-Q制得半水煤气,半水煤气经过除尘,余热回收,水洗降温制得合格的半水煤气,供后工段使用.二、脱硫工段从造气工段的半水煤气中,除氢气和氮气外,还含有27%左右CO、9%左右的CO2以及少量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对合成氨生产是有害的.它会腐蚀设备、管道,会引起催化剂中毒,会损坏铜液成份。
因此,必须除去少量硫化物,其原理:用稀氨水(10—15tt)与硫化氢反应(NH3+H2S=NH4HS)将H2S脱除至0。
07g/m3(标)以下,使半水煤气净化,以满足合成氨生产工艺要求。
三、变换工段将脱S后的半水煤气(含CO25%—28%)由压缩工段加压后经增温、加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在变换炉内借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半水煤气中CO与H 2O(气)进行化学反应,转变为CO2和H2(CO+H2O(气)催化剂高温CO2+H2+Q),制得合格的变换气,以满足后工段的工艺要求。
其次,系统中设有饱和热水塔、甲交、一水加、二水加、冷却塔等换热设备,以便合理利用反应热和充分回收余热,降低能耗,同时降低变换气温度。
四、碳化与脱碳工段1、碳化将变换气中26%左右的CO2用浓氨水与其反应(CO2+ H2O+ NH3=NH4HCO3)生成碳酸氢铵副产品,同时制得合格的原料气.2、脱碳工段用MEDA脱碳溶液将变换气中26%左右的CO2除去,制成合格的原料气,供后工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