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考评表-博士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分表(一)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分表是评价博士生开题报告的一种标准,用于评估博士生对论文研究主题的了解程度、研究思路的清晰度、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的预期等方面。
下面将对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分表进行详细介绍。
评分表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一、论文主题针对论文主题,评分表应包括完整性、研究采用的方法、组织论文等方面。
其中完整性主要关注博士生是否理解论文主题,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建立的理论框架是否透彻。
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关注博士生是否能够合理地运用所学的研究方法来解答主题中的问题。
组织论文主要关注博士生是否能够清晰明确地陈述其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二、研究背景评分表中关于研究背景的内容主要包括博士生对研究领域及研究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批判能力、挖掘前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研究主题的关联性等。
在评分时,还应注意实证研究或者文献分析研究,对论文后期的研究和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三、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评分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评分表中的研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目的、研究假设及论据的构建、研究方法与步骤、数据获取方法等方面。
评分时应注意研究设计是否完全,研究假设是否科学可行,研究方法是否具有实施可能性以及可获得的数据是否足够说明研究结论的建立与证明。
四、论文写作评分表中的论文写作部分主要关注博士生对论文结构、文献综述、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掌握。
在写作部分评分时,应注意文章与研究目的、背景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相符,是否符合学术规范,是否准确、清晰,是否具有说服力等方面。
综上所述,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分表的评价内容需要全面细致、客观准确,每一部分的评价内容都与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密切相关。
因此,博士生在开题报告准备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准备,以期达到评委的标准,最终成功论文通过。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考核表
学号姓名学科(专业)
注:1、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做学术报告等形式;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9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至少用外文作一次学术报告;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
2、参加的活动需经学院学术活动课程负责人签名认可;
3、此表于学生申请学位前报学院,审核通过后记相应学分,成绩为“通过”并记入研究生成绩单;
4、详细要求见《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评议表
姓名:学号:专业:导师:时间:年月日
评议内容优(100-90)良(89-75)一般(74-60)差(60分以下)
评分备注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
培养计划执行
情况课程成绩优秀,学习态
度认真,已完成计划内
容,修完相关学分
课程成绩良好,学习
态度较认真,已完成
计划内容,修完相关
学分
课程成绩较好,学习
态度一般,已完成计
划内容,基本修完相
关学分
学习态度差,有课
程成绩不及格,或
未修满课程学分
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强,作风严谨,
有很强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较强,作风
踏实,有较强科研能
力
科研能力一般,科研
能力尚可
缺乏科研能力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情况进展顺利,有较好的指
导方向,实验成果好,
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好,
已获得部分创新性成果
进展比较顺利,取得
核心结果或者课题完
成情况良好,有望产
生创新性成果
进展一般,尚未产生
核心成果
进展不顺利,需要
延期;或无法完
成,需更换选题。
中期考核现场答辩情况答辩回答问题正确,反
应速度快,语言简练、
流畅。
答辩回答问题较正
确,反应速度较快,
语言较流畅。
答辩回答问题基本
正确,反应速度一
般,语言表达清楚。
答辩回答问题不
正确或不能回答
问题。
考核结果(以上各项分数各占25%,考核小组几位评审老师评分的平均分,为最终的综合评分)。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评分选题与综述(20分)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15分)选题的前瞻性、实用性、新颖性、重要性。
对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和进步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综述与总结(5分)归纳本学科及相关领域发展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正确性。
掌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及取得科研成果(60分)掌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35分)掌握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门知识情况。
取得科研成果(25分)在学期间在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与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含收录)、及其他科研成果情况。
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20分)运用理论或方法(8分)探索有价值的现象和规律,提出新命题、新方法、新思想;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等情况。
科研工作能力(8分)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方法、信息,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写作与总结能力(4分)论文结构层次性、逻辑性、严谨性,文字表述准确性、标注规范性(包括:图表、引注、中外文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观点和建议的合理性、客观性、科学性。
合计得分论文等级(请单项选择打√)□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低于60分) (60~69分) (80~89分) (90分及以上)广东工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四月制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评分选题与综述(15分)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9分)选题的前瞻性、实用性、新颖性、重要性。
对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和进步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综述与总结(6分)归纳本学科及相关领域发展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正确性。
掌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及取得科研成果(50分)掌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35分)掌握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门知识情况。
取得科研成果(15分)在学期间在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与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含收录)、及其他科研成果情况。
学术活动考核表评语学术活动考核表评语1. 该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为班级树立了榜样。
2.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成功策划并组织了多项活动。
3.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同学们合作完成了多项任务。
4.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和建议。
5.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执行力,成功完成了多项任务并取得优异成绩。
6.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有效地平衡了学业与活动之间的关系。
7.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始终以班级、社团、院系等整体利益为重。
8.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9.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不断充实自己并提高综合素质。
10.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成功融合多个领域知识并产生新的成果。
11.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并取得优异成绩。
12.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成功举办多场演讲并受到好评。
13.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成功运用多种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14.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并取得优异成绩。
15.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团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为班级、社团等集体争取了荣誉。
16.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成功解决多项复杂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
17.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积极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18. 学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成功完成多项实践任务并受到好评。
博士后进站考核表是用于评估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表现的一种表格。
具体的表格形式和内容可能因不同的机构和学科领域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个可能包含在博士后进站考核表中的一些建议的项目和内容:
1. 个人信息: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专业背景等基本个人信息。
2. 导师评价:
-导师对博士后的整体工作表现的评价。
-对博士后在研究项目中的独立性、创新性等方面的评价。
3. 研究项目及成果:
-研究项目的题目、起止时间。
-发表的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
-参与的学术会议、研讨会。
4. 研究方法和技术:
-博士后在研究中所应用的方法和技术。
-是否有创新的方法和技术应用。
5. 研究进展和发现:
-博士后在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和发现。
-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6. 学术交流与合作:
-是否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与其他研究人员、实验室的合作情况。
7. 教学和指导:
-是否参与过研究生的指导工作。
-是否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8. 论文和专利:
-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
-是否有专利申请。
9. 个人成长和发展:
-博士后在研究期间的个人学术成长和发展。
-是否参与了培训和学术活动。
10. 其他评价项:
-是否有其他需要评价的方面,如科研诚信、学风等。
这只是一个可能的参考模板,实际的博士后进站考核表可能会根据具体机构和学科领域的要求而有所调整。
在进行博士后进站考核时,建议仔细阅读相关的评估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