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症临床分析与治疗方法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155.07 KB
- 文档页数:1
胃结石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胃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与痛苦。
针对胃结石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本文将探讨相关解决方案。
下面将从疾病的认知、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认知胃结石对于胃结石这一疾病,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认知和了解。
胃结石是胃内产生的结石,一般由胃中的沉积物和胃酸反应形成,通常呈现为小颗粒或砂状物。
胃结石的主要成因是饮食不均衡、长期暴饮暴食以及长期服用胃药等因素。
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二、胃结石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对于早期胃结石患者,可以尝试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胃药来减少胃酸分泌,并且促进结石溶解。
此外,也可以使用一些消炎药物来缓解患者的胃痛症状。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从医生的指导,并严格按照药物的剂量和用法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超声波碎石对于一些较大的胃结石,药物治疗可能效果不佳。
此时,可以考虑使用超声波碎石的方法进行治疗。
超声波碎石是通过使用声波振荡,将胃结石震碎成较小的颗粒,以便于排出。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适用范围有限,因此在治疗前应轻松诊断和评估。
3. 外科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胃结石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的目的是将结石完全切除,并修复胃部组织。
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风险和副作用。
在手术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了解手术的相关风险和后果。
三、胃结石预防措施1. 饮食规律饮食规律是预防胃结石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避免长期暴饮暴食,尽量保持饮食的均衡。
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于防止结石的形成。
2. 合理用药长期使用胃药可能增加结石的风险。
如果需要使用胃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并尽量避免长期使用。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于早期发现胃结石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出现胃痛、消化不良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胃石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结石(ICD-10:K31.8809)。
胃结石行内镜下胃石碎石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
1.症状:有大量进食山楂、柿子等诱因,出现上腹痛、上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也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2.体征:可有上腹压痛或上腹部包块体征。
3.辅助检查:胃镜检查发现胃内的结石。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8809编码。
没有并发症和严重的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6–7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时间和活动度;(3)感染性疾病筛查(HBV、HCV、HIV、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5)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胃镜检查时如遇可疑病变,应作活检送病理学检查,以除外食管、胃其他病变,特别是恶性病变;(2)胸腹CT。
以上检查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
1.一般治疗:禁食,口服碳酸氢钠和消化酶。
2.药物治疗:抑酸剂PPI/H2受体拮抗剂,5%碳酸氢钠和复方消化酶口服3.内镜下胃石碎石术。
4.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其他治疗(外科等)。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1.必要时术前需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并给予一定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2.术前内镜显示合并压力性胃溃疡患者给予抑酸剂(PPI/H2受体拮抗剂)及粘膜保护剂,修复胃粘膜,减低术后穿孔、出血和感染风险。
内镜下治疗胃石症20例临床分析作者:孙梅徐鸰鸽王守东周静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7期[摘要] 目的:探讨胃石症的临床特点、并发症、诊断及内镜下的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7年两年间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下成功碎石20例,18例并发消化性溃疡,其中15例单纯内镜下碎石,5例联用碳酸氢钠胃石内注射治疗,术后应用抑酸剂。
结果:碎石成功率为100%。
结论:内镜下机械性碎石并联合药物治疗胃石及其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且经济可行。
[关键词] 胃石症;并发症;胃镜;碎石[中图分类号]R57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61-02胃石症,又称为胃内结块,常伴有消化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生命。
以往多采取手术方法解决,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现在于内镜下治疗胃石症已取得了满意效果,近两年我院消化内科对20例胃石症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内镜下碎石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4~75岁。
20例患者均有进食山楂或进食柿子史,发病时间为2~15 d。
临床表现:上腹不适,饱胀感,部分患者有腹痛、反酸、烧心、呕吐等症状,3例出现黑便,1例上腹部可扪及包块。
2例有毕Ⅱ式手术史,胃镜检查结果:其中1例存在输出袢梗阻;20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内镜下见胃石为黑褐色或棕色,多为类圆形,表面较光滑。
多发结石2~3块的有12例,大小在2.0~7.0 cm,单发结石8例,其中最大的约9.0 cm×6.0 cm×4.0 cm。
并发消化性溃疡的18例,均为多发、活动期溃疡,表面覆盖血痂的有12例。
1.2 方法20例患者诊断明确后全部于内镜下直视行机械性碎石,主要器械为圈套器、碎石器、鼠齿钳等,因胃石较硬,单纯机械性碎石困难,联合应用5%碳酸氢钠行胃石内注射者5例。
所有患者于碎石后给予用质子泵抑制剂及黏膜保护剂治疗,促进溃疡及糜烂愈合。
中医:胃石症中医辨治探析王建波山东省中医医院消化内科硕士路广晁山东省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胃石症是指由于某些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药物以及毛发等异物在胃内留聚形成固体团块,而引起的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消化道疾病。
患者常以上腹部疼痛、胀闷、嗳气、恶心、呕吐及纳少为主要表现,如并发有胃溃疡,也可出现呕血、柏油样便。
根据胃石所含的成分不同一般可分为植物性胃石、动物性胃石、药物性胃石、混合性胃石等四类。
其中植物性胃石又称胃柿石,临床最为多见,在我国北方特别是盛产柿子、山楂、黑枣的地区发病率较高。
胃柿石的成因主要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由于柿子、山楂、黑枣等食物富含收敛性强的鞣酸、果胶等,鞣酸在胃酸作用下,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鞣酸蛋白再与不易消化的植物纤维交织成团,形成稠厚的凝聚物——胃石;二是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在胃石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西医治疗常用药物有抑酸剂和促胃动力药,但疗效不佳。
近年来开展内镜下取石,但存在痛苦较大、患者不易接受的缺点。
中医药治疗该病用药周期短,患者容易接受。
现将辨治胃石症的经验论述如下。
一、发病关键责之于胃气郁滞,失于通降胃石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积聚范畴。
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是进食柿子、山楂等黏腻滞涩之品或嗜食其他难以腐熟的异物引起。
正如《景岳全书》所说:“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聚成块,或胀满疼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为之积。
”然而本病虽与饮食有关,但胃腑通降功能的正常与否是决定其发生的关键因素。
《素问·经脉别论》:“勇者气行而已,怯者著而为病也”。
胃为六腑之一,其气以和降为顺,以通为用。
若正气充沛,气血流畅,脾胃功能健运,升降协调,则饮食积滞难以留蓄,故不易发病;相反,如因素体亏虚,脾胃运化乏力,或因痰浊、湿热、血瘀及肝气等邪气侵扰,引起胃腑郁滞,失其通降之性,则极易致食停胃脘,酿生痰浊,痰食与气血相搏结而成石。
胃石症,胃石症的症状,胃石症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摄入某种植物成分或吞入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铋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的异物,称为胃石症(gastric bezoar)。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1.毛球由头发构成的毛球较多见,约占文献上报道的毛粪石病例的55%,本病90%是女性,特别是神经质的女孩常有咬咀及咽下头发的习惯,最容易发生此病。
毛球主要是由多量的长短不一的头发组成,同时尚可能混有羊毛、毛线和植物纤维等。
由于其中含有各种食物的腐败性分解物,其颜色大都是暗绿色或黑色,且常有异常的恶臭。
2.植物球是由各种植物的皮、籽、叶、根和纤维等结团而成,约占毛粪石的40%,其中最常见者是在食柿后形成,也有因食椰子、芹菜和南瓜等纤维而形成者。
食生柿后最易形成植物球,是因为生柿中含大量的柿鞣酸,与胃酸作用即变成一种甚为黏稠的胶状物,就可以把植物的纤维和皮、籽等复合在一起,形成植物球。
3.结石是最罕见的一种,仅占毛粪石的3%~5%。
其中最奇特者是油漆工人因有吮吸漆水(一种虫胶的酒精液)之习惯,可以在胃中因松香或树脂的逐渐沉积而形成巨大的结石。
某些药物如胃肠造影时服下的钡剂,溃疡病患者服下的碳酸镁或铋剂,也可能在胃内形成结石。
二、发病机制1.植物性胃石柿子中含有鞣质(phlobatannin)及树胶、果胶,在胃酸作用下鞣质与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后者与果胶、树胶及纤维素黏合在一起而形成胃柿石。
高酸环境是胃石发生的条件。
山楂、黑枣等亦含有大量果胶与鞣质,常可形成胃石。
南方产柿子果肉松、多汁,不易形成柿石。
残胃胃石症一般发生于残胃伴胃动力障碍者,多为植物性结石。
饮食纤维成分高,术后输出口引流减少及食物咀嚼少等原因使植物的根、叶、皮在胃内与黏液凝结成结石。
2.毛石毛发进入胃内附着于黏膜而不易排出,反复食入,因互相交织缠绕而形成发球。
毛发石多呈J形、U形,表面粗糙不平,附有黏液并有腐败臭味。
对胃长期刺激可发生溃疡或穿孔。
胃石33例内镜下诊治体会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553001) 武 胜 周 杰 陈冬梅 贵州省六盘水市卫生局(553001) 籍中苏 中图分类号:R57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744X(2007)0620527201 胃石又称胃内结块,好发于秋冬季节。
我院于1995年3月至2006年8月经内镜诊断胃石33例,现对其诊治方法分析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3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32~68岁,平均52.36岁。
1.2 临床表现 25例腹痛,14例腹胀,16例有黑便,10例伴有糖尿病史。
部分患者有恶心、反酸、嗳气等症状。
病史1周至10个月。
患者都有进食山楂、柿子等。
1.3 方法 术前向病人交代经胃镜碎石治疗的必要性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病人充分了解治疗的目的,以便治疗过程中放松配合治疗。
所有病人常规咽部局麻,精神紧张者给予安定10mg肌注。
取左侧卧位,用日本奥林巴斯XQ2 40型、GIF2V70型胃镜及其活检钳、圈套器、碎石网篮等。
插入胃镜,常规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进行全面检查。
了解有无溃疡及其它病变。
内镜下常于胃底或胃体部见褐色、黑褐色表面光滑的胃石。
发现胃石后尽量吸尽胃内液体胃石暴露充分,用镜身及活检钳将胃石移到胃内较宽敞部位。
所有病例均予内镜下机械碎石,碎石后合并溃疡者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1次/d,共1周。
对较大的胃石,以碎石圈套器将其绞成小块。
对小的胃石可用活检钳将其咬成小块,再用网篮将部分碎块经口取出,对较小的胃石碎块可不直接取出,而让其经肠道自行排出。
2 结 果本组病例中胃石最大约30mm×30mm×25mm,最小约15mm×20mm×20mm,单发胃石25例,2枚胃石7例, 3枚胃石1例。
19例患者伴有溃疡,见于胃窦及胃角处,其中单发溃疡16例,2处溃疡3例,梗阻1例。
胃结石最好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胃结石患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缓解症状。
建议患者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和生冷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和粗粮,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缓解症状。
其次,定期进行胃部排石是治疗胃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胃部排石是通过中药或者草药来促进胃部结石的排出,清除胃部积聚的结石,缓解胃部不适。
但在进行排石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进行治疗,避免因治疗不当导致其他不良后果。
另外,对于重度胃结石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手术治疗可以直接清除胃部的结石,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治疗方式。
但手术治疗也需要患者在术后进行恰当的康复护理,避免因术后不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中医治疗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中医治疗胃结石通常采用草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改善胃部的环境,促进结石的排出,缓解症状。
但在选择中医治疗时,也
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和有经验的中医医生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对于胃结石的治疗,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其次要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盲目使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最终要坚持治疗过程中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患者和家属能够更加了解胃结石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早日康复。
同时也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加强对胃结石的认识,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胃结石的治疗及调理胃结石是由于食入的某种动植物成分、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在胃内不被消化,凝结成块而形成。
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
按其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植物性、毛发性和混合型三种,临床最多见的是植物性的胃柿石。
胃结石临床表现:胃结石形成以后,大多数病人有上腹不适、胀满、恶心或疼痛感;有些病人有类似慢性胃炎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胀痛,钝痛,反酸,烧心;部分病人可合并胃溃疡。
(一部分小的胃结石形成以后不会出现症状。
)胃结石的典型症状是上腹部发胀、疼痛,伴有恶心、呕吐,严重的会吐血。
如有上述症状,一定不要在家里自己吃止疼药了事,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胃结石的危害:1、引起胃穿孔,腹膜炎:大而粗糙的胃结石可引发上腹饱胀,反胃,口臭,恶心呕吐及上腹痛,甚至消化道出血,这是由于结石对胃的刺激,引发胃黏膜溃疡,胃出血的缘故,严重时可引起胃穿孔,腹膜炎。
2、引起肠梗阻:胃结石也可进入小肠,大的结石由于堵塞肠腔,可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阻塞部位是回肠,因回肠是小肠周径最细的地方。
3、营养不良:巨大的胃结石占据胃的容积,有的患者在上腹部可扪及活动性,光滑的坚实块物,由于减少了进食量,可引起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胃结石治疗方法:1、手法碎石疗法:试行腹外按摩挤压,使胃结块破碎变为小块状,然后洗胃或给与泻剂,加快结石排出。
缺陷:只能针对无明显症状和无并发症的胃石病人,洗胃可能造成并发症。
2、X线下网套碎石:用金属导线制成一网插入胃管中,在钡剂显示胃石时让套网套住并拉紧导线切割胃石。
缺陷:反复操作切割结石的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胃部。
3、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以12kv电压每分钟放电80次,共冲击1500-2000次,一般结石便呈破碎状影。
缺陷:高频率冲击会对胃、脾造成极大损伤。
4、外科手术治疗:开刀取石。
缺陷:术后疼痛,对身体损伤大,恢复慢,刀口可能会感染而导致并发症。
5、和胃消石汤此方为纯天然苗药饮片,使用只需水煎内服,有行气活血、消积化滞、软坚散结等功效,于短时间内化石排石,一步到位。
奥美拉唑治疗胃石症35例临床分析
李香红;王海然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1(010)003
【摘要】@@ 本地区盛产山楂,胃石症发病率较高.以往对胃石的处理多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自1996年以来笔者用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35例,经内镜观察证实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257)
【作者】李香红;王海然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外科,266600;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外
科,26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内镜加溶石剂治疗胃石症30例临床分析 [J], 缪艳霞
2.鸡内金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胃石症1例体会 [J], 罗资洪
3.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5例临床分析 [J], 郭才添
4.内镜介导碎石治疗胃石症35例 [J], 王建林;王山花
5.内镜加溶石剂治疗胃石症30例临床分析 [J], 缪艳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结石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评估胃结石是指在胃内形成的硬结,通常是由胃内长期积累的胆固醇和胆汁组成。
它可以引起中上腹疼痛,消化不良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相关的症状。
针对胃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并评估其效果。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1.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溶解胆结石的药物和辅助药物。
例如,胆宝片、利胆片等药物可以通过溶解胆结石的方式帮助消除胃结石。
此外,还可以使用胃肠动力药物、抗酸药物等来缓解症状,促进胃内结石的排出。
1.2 饮食调整:改变饮食习惯也是非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同时,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以帮助消化和促进胃内结石的排出。
二、手术治疗方法2.1 胆囊切除术:如果胃结石较大或无法通过非手术治疗有效消除,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术。
这种手术将完全去除胆囊,消除结石的来源,并减少结石再次形成的风险。
2.2 内镜取石术:内镜取石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手术方法,通过将内镜插入胃内,将结石捕获并从胃中取出。
这种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但只适用于较小的胃结石。
2.3 手术取石术:对于较大的胃结石,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直接取出。
这种手术一般需要全身麻醉,并留有较大的手术切口。
手术后也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和康复过程。
三、治疗效果评估治疗胃结石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3.1 病症缓解情况:通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来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胃疼痛的频率和强度是否减少,消化不良的症状是否改善等。
3.2 结石溶解情况:对于采取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观察结石的溶解情况。
如果结石溶解程度较高,说明治疗效果较好。
3.3 再发情况:治疗后的复发率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患者在治疗后较长时间内没有再次出现胃结石的症状,说明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是胃结石的两种常见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