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实用版
- 格式:docx
- 大小:64.47 KB
- 文档页数:33
娱乐行业演出场馆安全规定一、引言演出场馆作为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观众的安全和保障演出的顺利进行,娱乐行业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规定。
本文将从场地选择、场馆设计、设备设施、应急预案等方面展开论述,以确保娱乐行业演出场馆的安全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二、场地选择为了确保演出场馆的基本安全条件,选择合适的场地至关重要。
首先,场地应远离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比如洪水、山体滑坡等。
其次,应选择环境优雅、空气流通的地方,尽量避免城市污染和噪音影响。
还应考虑交通便利、停车场充足的因素,方便观众的进出和停车。
三、场馆设计1.安全出口设置场馆内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以确保观众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
出口应设置合理,避免观众拥堵和踩踏。
标志清晰,易于辨认。
在每个安全出口附近应配备灭火器等紧急设备。
2.座椅和通道设计座椅和通道的设计应按照相应标准,确保观众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座椅间距应适当,通道宽度需要满足人员紧急撤离的需要,避免狭窄通道造成观众拥挤。
3.防护措施场馆应设有防护措施,以防止人员意外伤害。
比如,栏杆和护栏应设计合理,并进行稳固的安装。
楼梯、台阶等位置应设置防滑措施,以减少摔倒风险。
四、设备设施1.灭火设备每个演出场馆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设备,包括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栓等。
设备需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换,保证其工作正常。
2.音响和灯光设备音响和灯光设备是演出必不可少的装备,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安装和维护。
设备性能要符合国家标准,并需经过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
3.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是确保演出场馆安全的重要手段,应配置监控摄像头、报警器等设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
五、应急预案每个演出场馆都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应急措施。
预案中应包括火灾、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常见紧急情况的处置程序和联系方式。
相关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演练,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技能,演出场馆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
表演活动中安全要求在各种表演活动中,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保障参与者和观众的安全是任何一种活动的首要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在表演活动中的一些安全要求,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了解场地环境在开始任何表演活动之前,需要评估场地环境,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安全人员需要确保场地的地面平稳、演出舞台稳定、设施完善,并且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所有参与者和观众。
除此之外,合理规划观众席和紧急通道也是必须的。
建立标志和障碍标志和障碍是确保观众区域和演员区域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的必要设施。
安保人员应设置足够的障碍以确保观众不会进入演员区域,还要设置警示标志,以提示观众有可能会存在危险的区域。
训练参与者和工作人员将安全观念从一开始的准备工作中贯穿整个活动。
在开始活动之前,应为所有参与者和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培训,让他们了解与之相关的潜在风险,并训练他们如何应对危险。
不仅是工作人员需要接受培训,每个参与者都需要知道他们在活动中的责任。
建立紧急应对计划安全事故的发生时常发生,由于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与活动有关的所有人员,包括参与者、工作人员和观众,都应该知道应对危险情况的步骤。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应该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计划,尽可能减少损失。
控制演员和场外人员表演活动中,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通常非常接近,这使得表演者非常容易受到场外人员的干扰。
为了保护演员的安全,活动组织者需要设立控制点、安排安保人员以及派遣志愿者来帮助与场外人员交互。
保护电缆和电设备在表演中,电线和电缆可能会变成观众犯难的障碍物,因此在活动前必须确保所有电缆都完好无损,且符合安全标准。
所有电线必须整齐布置并避免交叉交错。
还应该使用标记来帮助参与者识别电线和电器的位置。
结论总而言之,在表演活动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了解场地环境、建立标志和障碍、训练参与者和工作人员、建立紧急应对计划、控制演员和场外人员、保护电缆和电气设备,我们可以在活动中取得更好的安全措施。
一、总则为确保演出场所的安全,保障观众和演职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演出场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演出场所负责人为演出场所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场所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 演出场所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3. 演职人员、观众、安保人员等各相关方均应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演出场所的安全。
三、安全管理内容1. 场地设施安全(1)演出场所的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电力设施、音响设备、灯光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定期对演出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演出场所的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不得占用或堵塞。
2. 演出活动安全(1)演出活动前,组织者应向演出场所提交演出活动方案,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
(2)演出活动期间,现场工作人员应做好安全引导、应急处理等工作。
(3)演出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确保观众和演职人员安全离开。
3. 观众安全(1)观众入场前,应进行安全检查,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
(2)观众席、通道、安全出口等区域应设置明显标识,确保观众有序入场和疏散。
(3)遇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观众安全疏散。
4. 演职人员安全(1)演职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了解演出场所的安全规定和应急预案。
(2)演出期间,演职人员应遵守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确保自身安全。
(3)演出结束后,演职人员应迅速离开现场,不得在场所内逗留。
5. 应急预案(1)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拥挤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在安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由演出场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在结构、抗风防倾覆、演出工艺的安全技术要求,同时对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舞台设备安全、电气安全的特殊要求做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广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商场、宾馆、厂房、公园、景区等临时搭建的演出场所。
本标准适用于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的设计、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过程。
本标准未包括舞台设备(含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机械、舞台幕布、舞台装置等)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当地气象灾害出现的情况。
注:特殊要求指区别于剧场等演出场所的一般规定,仅在临时搭建演出场所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000·217灯具第2-17部分:特殊要求舞台灯光、电视、电影及摄影场所(室内外)用灯具GB l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 A)GB l7743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l951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WH/T l7 舞台灯光用单相三极插头插座和联接器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WH/T 27 舞台机械验收检测程序WH/T 28—2007 舞台机械台上设备安全WH/T 36—2009 舞台机械台下设备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临时搭建演出场所temporary perform site由非永久性舞台形成的表演场地。
3.2安全safety免除了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可预知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注1:可预知包括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报道、材料设备质量技术合格指标、可获得的自然灾害预报。
注2:风险的状态包括产品、过程、服务的结果。
产品包括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所使用的材料、设备、设计成果等过程包括舞台(看台)搭建、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
舞台演出行业安全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舞台演出行业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然而,由于舞台演出的特殊性,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观众和演职人员的安全,舞台演出行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规范。
本文将从舞台设计、设备管理、演职人员安全等方面来论述舞台演出行业安全规范。
一、舞台设计规范1. 紧急出口设置规定舞台上应设置紧急出口,并保持畅通。
紧急出口应符合安全标准,便于观众和工作人员快速疏散。
出口位置需要合理规划,便于疏散,同时也要确保观众能够轻松找到出口。
2. 消防设施规范舞台演出场地应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易燃物品。
舞台上的灯光设备、音响设备等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3. 装饰物品安全规定舞台上的装饰物品应保证安全无害,不得使用易燃、易爆、有刺激性气味的材料,以免对演职人员和观众造成伤害。
装饰物品的安装要牢固可靠,不得存在倾斜、松动等安全隐患。
二、设备管理规范1. 轻重设备管理规定演出舞台上的轻重设备(如灯光、音响、幕布等)需要经过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
设备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使用操作手册进行,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不给演出过程带来风险。
2. 电气设备管理规定舞台演出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需要符合电气安全规范,并由专业电工进行安装和维护。
电缆线路要严格防护,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
3. 舞台机械设备管理规定舞台上的升降机械设备、幕布和舞台转台等机械设备需要经过专业人员操作,确保使用过程平稳安全。
机械设备需要定期维护,避免因故障导致事故发生。
三、演职人员安全规范1. 演员安全管理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做好自我保护,不得进行过于危险的动作,避免因不慎受伤。
演员需要进行足够的热身运动,以减少扭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 工作人员安全管理舞台上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知识。
工作人员需要佩戴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手套等,并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确保自身安全。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演出场所的安全是保证艺术表演顺利进行的基础,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会给演出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生命安全问题。
因此,演出场所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要求。
火灾安全演出场所的火灾安全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必须设置灭火器、消防栓、消火栓、火灾报警器等设施和器材,并配备专门的消防人员。
在火灾发生时,必须能够及时疏散演出场地内的所有人员。
舞台安全舞台是演出的核心场所,必须保证其安全性。
舞台地面及其周围环境必须平整、无缝隙,并且不允许有明显的凹凸不平。
舞台的灯光、音响、电缆等设备也必须固定在安全的支架上,以避免设备掉落或碰撞事故。
旋转舞台、升降舞台等高危设备必须安装防护设施,特别是在表演过程中必须保持放置在稳定位置。
观众席安全观众席是演出的固定区域,也是参与演出的观众们所在的地方。
观众席必须装备防护栏杆、应急灯光、疏散通道等设施,并且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观众席的座位安排也必须经过合理设计,以保证观看效果,同时还要防止观众的跌倒和碰撞等安全问题。
安保安全演出场所的安保是保障演出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必须设置安保人员,包括门口的安检和巡逻的安保人员等。
同时,还必须制定安保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电气安全演出场所的大量电气设备也是安全问题的关键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对表演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必须建立专业的配电系统,并且所有设备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电缆,并定期检查其组合强度。
总结演出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必须非常严格。
除了上述重点安全要求之外,还应定期检测演出场所内部的环境安全和设备档案,以确保表演和观众的安全。
当然,这所有的保障也应是在文化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下。
编号:SY-AQ-04519(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afety of performance venues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在结构、抗风防倾覆、演出工艺的安全技术要求,同时对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舞台设备安全、电气安全的特殊要求做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广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商场、宾馆、厂房、公园、景区等临时搭建的演出场所。
本标准适用于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的设计、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过程。
本标准未包括舞台设备(含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机械、舞台幕布、舞台装置等)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当地气象灾害出现的情况。
注:特殊要求指区别于剧场等演出场所的一般规定,仅在临时搭建演出场所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000·217灯具第2-17部分:特殊要求舞台灯光、电视、电影及摄影场所(室内外)用灯具GBl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l7743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l9517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WH/Tl7舞台灯光用单相三极插头插座和联接器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WH/T27舞台机械验收检测程序WH/T28—2007舞台机械台上设备安全WH/T36—2009舞台机械台下设备安全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随着现代娱乐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演出场所消遣娱乐。
但是,演出场所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确保观众、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演出场所需要遵循一定的安全技术要求。
现代演出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在现代演出场所中,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如高清晰度监控摄像头、灭火设备、紧急疏散通道等。
同时,应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对场所进行24小时的监管,及时响应突发事件。
在人员进出方面,应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包括安检、身份验证和交通管理等。
所有人员进入场所前,必须经过认证和审查。
所有随身携带物品都必须经过X光检查,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演出进行个体化安全检查。
演出舞台的安全技术要求在舞台安全方面,应采用先进的舞台灯光、音响和特效装置,同时注重舞台材料的防火、防爆和抗震能力。
所有材料都必须经过审查,并且在演出前进行检查和监控。
演员必须熟悉舞台结构和设备,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在舞台上表演或表演接近边缘时,演员应该配备安全绳和领导者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
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以确保演员可以在演出过程中时刻得到支持和安全保障,如舞台护栏、底部景深、滑移平台等。
演出场所紧急情况的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意外事故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因此必须制定紧急救援计划和应急方案。
在紧急情况下,应制定明确的疏散计划,并提供标识明显的紧急出口。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定期接受应急培训,并知道如何响应紧急情况。
此外,应该考虑安防应急响应网络,该网络应配置到紧急管理中心和民政部门,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快速响应并作出迅速决策。
同时,应落实对应急人员的培训和装备,以便可以迅速、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总之,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应根据现代安全标准和正式规定来设计和管理。
这样,演出场所才可以确保观众、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并创造出良好的表演环境。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简介演出场所是文化娱乐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艺术的展示窗口。
为了保证演出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演出场所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要求。
本文将阐述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的相关内容,以便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学习和实践。
总体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演出场所必须具备防火、防盗、防爆、防雷、防淹、防震等基本安全要求。
3.演出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并定期维护更新。
4.演出场所必须拥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人员配备。
防火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设置合法合规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喷淋系统、自动疏散系统等,并定期进行维保和检查。
2.演出场所必须设置合适的安全出口,并保证通畅。
3.演出场所必须在演出前进行彻底的消防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4.演出场所必须设置专业的消防队伍,并在演出过程中随时保持警惕。
防爆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针对演出特点,设置相应的防爆设备和措施。
2.演出场所必须在演出前进行爆炸物品检查,并保证演出现场无爆炸危险物品。
3.演出场所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爆炸物品清理和处理。
防盗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设置严密的安全监控系统,定期检查维护。
2.演出场所必须对重要财物进行全面的防盗保护。
3.演出场所必须设置访客通道和员工通道,并发布相关管理规定。
防雷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安装专业的防雷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2.演出场所必须在雷电天气到来之前,将相关物品移除或保护。
3.演出场所必须对雷电天气进行及时的预警和处理。
防淹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进行彻底的防水和排水设施检查并及时清理。
2.演出场所必须对洪水和暴雨天气进行及时的预警和处理。
防震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建立专业的地震监测体系。
2.演出场所必须建立地震应急预案和人员撤离方案。
3.演出场所必须进行地震演练,并加强对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
结论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是保证演出活动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相关从业人员必须牢记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并在演出活动中始终保持警惕,确保演出场所的安全。
文艺汇演安全保卫措施和应急预案范本一、安全保卫措施1. 加强场地安全管理(1)场地选定前,应进行详细的安全评估和调查,确保场地符合安全要求,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2)建立场地周边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设置围墙、安保人员巡逻、设置安全监控设备等。
(3)对场地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消防设备有效并在正常工作状态。
2. 做好艺人和参与人员的安全管理(1)对艺人和参与人员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身份真实,无不良记录。
(2)在人员进场前进行严格安全检查,禁止携带危险物品如刀具、易燃物品等。
(3)安排专人负责艺人和参与人员的安全引导和保护,确保其人身和财物安全。
3.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1)提供充足的紧急出口和安全通道,确保观众的安全疏散。
(2)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指示牌,引导观众正确行动,防止发生踩踏事件。
(3)加强现场秩序管理,维持观众和艺人的安全和秩序。
4. 建立应急救援机制(1)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和急救设备,及时处理观众和演职人员的伤病情况。
(2)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包括火灾、踩踏、突发疾病等不同情况的应对措施和流程。
(3)组织演职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应急预案范本事件:火灾一、疏散方案1. 发现火灾时,马上启动火灾警报系统,通知全部观众和演职人员。
2. 观众需从最近的过道或安全通道疏散,遵循应急指示牌的引导。
3. 观众请保持冷静,不要推挤,保持队列整齐。
4. 观众需到达指定的集合点,等待统一指挥和疏导。
5. 演职人员需按照指示进行疏散,离开舞台区域。
二、紧急救援方案1. 发现火灾时,请立即拨打火警电话,通报火灾情况和详细位置。
2. 启动灭火器进行初期灭火,如果无法扑灭,请迅速撤离。
3. 通知应急救援队伍,协助疏散观众和救治伤病人员。
4. 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组织人员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事件:踩踏一、疏散方案1. 发生踩踏时,请立即启动踩踏警报系统,通知全部观众和演职人员。
演出场所演出安全管理规定一、演出场所的基本要求演出场所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以确保演出期间的安全与顺利进行:1. 建筑结构安全:演出场所的建筑结构必须符合相关建筑法规,确保能够承受演出活动的荷载。
2. 防火安全:演出场所必须具备适当的防火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备的配置和防火材料的使用。
3. 人员疏散安全:演出场所必须设置合适且足够的出入口,并配备疏散标识和设备,以确保观众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
4. 电气安全:演出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定期检查并维护,以防止火灾和电击等事故。
5. 设备设施安全:演出场所必须配备安全可靠的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并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6. 监控安全:演出场所应安装监控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演出期间的安全和秩序。
二、演出场所的安全管理措施为了保障演出场所的安全,以下安全管理措施应得到严格贯彻和执行:1. 演出前的安全检查:演出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认各项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消除安全隐患。
2. 演出现场安全保护:演出期间,应有专人负责现场安全和秩序的维护,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观众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 演出期间的应急预案:演出场所必须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受伤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并进行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演出期间的安全监控:演出场所应配置监控设备,对演出期间的活动进行监管和记录,以便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5. 演出结束后的安全清理:演出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演出场所,保证设备设施的安全,避免可能的意外伤害。
三、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为了维护演出场所的安全秩序,对于违反演出场所演出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法采取以下处罚措施:1. 作出书面警告:对于轻微的违规行为,可给予口头或书面警告,告诫其改正行为。
2. 暂停演出资格: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可暂停其演出资格,禁止其在指定时间内进行演出。
3. 经济处罚:对于严重影响演出场所安全的违规行为,可处以经济罚款,以警示其及其他从业人员。
演出场所安全规定随着人们对娱乐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演出场所也越来越多。
然而,由于演出场所涉及大量人员集聚和复杂的安全风险,必须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安全规定来保障观众和演出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就演出场所的安全规定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演出场所的安全水平,确保人们在娱乐活动中的平安。
一、建筑设计与施工要求为了确保演出场所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建筑设计与施工必须遵守一系列规定。
首先,建筑结构必须能够承受预期的荷载,包括人员和设备等。
其次,建筑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消防要求,以确保防火性能良好。
此外,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和电气设施也需要经过合理设计和安装,以防止演出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
二、安全设备配置要求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保障演出活动的安全,演出场所需要配置一系列的安全设备。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灭火设备、应急疏散通道、防护网、监控设备等。
灭火设备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场所大小和火灾风险进行合理的布置。
应急疏散通道必须宽敞明亮,并配备应急照明设备和标识,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防护网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物体掉落伤人,监控设备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置不安全行为。
三、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安全是演出场所中最重要的一环。
为保障观众和演出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制定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首先,演出场所必须配备消防设施,并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其次,演出场所应设立专人负责消防工作,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加强员工对消防安全的培训。
此外,对于大型演出场所,必须制定详细的灭火预案,并确保应急通道畅通无阻。
四、观众行为规范观众的行为也是保障演出场所安全的重要环节。
因此,演出场所应制定观众行为规范,并通过宣传和提示等方式,引导观众文明、自觉地遵守规则。
观众在观看演出过程中应尽量不轻易离开座位,不乱扔杂物,不与其他观众发生争执等。
若观众发现任何不安全的情况或异常状况,应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
五、应急处理措施尽管事前的安全设备配置和行为规范制定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但偶尔的突发事件仍然无法避免。
舞台演出安全管理规程演出是现代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演出的顺利进行,保护演职人员和观众的人身安全,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舞台演出安全管理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演出场地的安全管理1. 建筑结构和设备检查:演出场地的承重结构和各项设备应按照相关的安全标准进行定期检查,在举办演出之前,要确保所有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2. 消防设备的设置:演出场地必须配备合格的消防设备,包括火灾报警器、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有效运作。
3. 紧急出口和安全通道:演出场地要设置足够数量和规范的紧急出口和安全通道,并保持通道畅通,方便观众和演职人员的疏散和撤离。
4. 座椅和观众区域的规划:合理规划座椅和观众区域,保证观众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避免堵塞和拥挤的情况发生。
二、演出器材和道具的安全管理1. 演出器材的使用:演出器材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验收和使用培训,确保其安全可靠,不得私自改装或使用过期的器材。
在演出过程中,要及时监测和维护器材的工作状态,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2. 道具的制作和使用:演出道具必须符合安全标准,材质要环保无害,制作精良耐用。
在演出前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道具的使用不会对演职人员和观众造成伤害。
三、演出活动的安全管理1. 演职人员的安全培训:所有参与演出的人员都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熟悉演出场地的安全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
2. 演出前的演练和排查:演出团队应进行充分的演练和排查,包括演出技巧、灯光音响操作、演员动作协调等。
同时,要检查演出场地和相关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3. 演出期间的安全监控:在演出过程中,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监控人员,及时察觉问题并采取应急措施。
同时要建立通讯机制,保证与灯光、音响等相关团队的及时联络。
4. 现场安全处置和疏散:如发生火灾、突发事件或观众人员身体不适等危险情况,演出现场应有专门的安全处置方案,同时明确疏散路径和安全出口,确保观众的安全撤离。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随着文化娱乐业的不断进展,演出场所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紧要场所。
然而,演出场所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如火灾、人为踩踏等。
因此,演出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至关紧要。
本文将介绍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一、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演出场所安全技术的紧要构成部分。
演出场所必需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演出期间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实在要求如下:1.消防设施完善:演出场所必需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栓、疏散通道灯光等设施。
同时,演出场所应当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测,保证其有效运行。
2.人员培训:演出场所应当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学员应把握灭火方法和紧急疏散路线等基本学问。
3.火灾防备措施:演出场所应当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发觉火灾隐患应立刻实行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现场管理:演出期间,现场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禁火规定,对违反禁火规定的人员进行劝阻和处理。
二、安全疏散演出场所不仅要考虑演出的实在需求,也需要考虑一旦显现安全事故时如何快速疏散全部的观众以及工作人员。
该场所应在订立疏散方案的同时,规定好疏散路线和逃命设施,以充足人员疏散的需要。
1.疏散路线演出场所应当订立基于现场情况的疏散路线,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2.逃命设施逃命设施是保障观众安全的必要措施,这包括设立紧急出口、应急照明等设施。
照明设备应当在停电时能够独立工作,以确保在黑暗中人员能够精准找到逃命口。
3.人员疏散演出场所在疏散时应当严格依照疏散方案实施,要求工作人员进行指引,并依照规定的次序疏散人员,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
同时,演出场所应当对疏散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确保全部人员安全疏散。
三、人员安全掌控在演出场所进行演出时,人员安全掌控也是特别紧要的。
这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观众安检演出场所应当设置安检门,对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包括安检闸门、安检手持式金属探测器、防爆门等。
文化艺术演出场馆安全操作规程保护演出人员和观众的安全文化艺术演出场馆是供人们欣赏各类演出的场所,保障演出人员和观众的安全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制定并执行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文化艺术演出场馆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演出场馆的安全,并保护演出人员和观众的安全。
以下是安全操作规程的具体要求:一、场馆设施和设备的安全保障1. 做好设施和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2. 针对特定设备(如舞台灯光、音响设备等)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其安全性。
3. 对于老化或损坏的设备,及时修理或更换,以防止安全隐患。
4. 对纵火设备、易燃物品等进行严格管理,并设置合适的疏散设备。
二、演出人员的安全保障1. 演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滑鞋等。
2. 进行体能测试和身体状况评估,确保演出人员具备承担任务所需的身体素质。
3. 对于有特殊安全要求的演出项目,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演出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
4. 安排专人负责现场指挥,及时发现和处理演出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三、观众的安全保障1. 制定详细的观众入场和安全检查流程,确保观众的身份和安全。
2. 在场馆内设置必要的出口指示标志,并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
3. 对于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4. 加强场馆的安保力量,确保观众在演出期间的人身安全。
四、消防安全管理1. 安装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消防设备运行检查。
2. 进行消防演练,提高演出场馆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对演出场馆内的消防通道和消防器材进行保养和清理。
4. 加强对易燃物品的管理,确保场馆内无明火和闲杂物。
五、电气安全管理1. 保证场馆内的电线、插座等设备的安全使用。
2.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止电气设备老化和漏电。
六、温度和环境控制1. 对场馆内的气温和湿度进行控制,确保观众和演出人员的舒适度。
2. 定期对空调、暖气等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
一、总则为确保演出场所的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观众、演员及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演出场所,包括剧院、音乐厅、体育馆、展览馆等。
三、安全责任1. 演出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责任。
2. 演出场所的管理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3. 演出场所的各部门、各岗位应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安全责任。
四、安全管理措施1. 消防安全(1)演出场所应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2)演出场所应设置明显的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标志,并保持畅通。
(3)演出场所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员工和观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2. 人身安全(1)演出场所应设立安全检查站,对入场观众进行安全检查,禁止携带危险物品入场。
(2)演出场所应设立应急疏散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观众能够快速疏散。
(3)演出场所应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负责现场秩序维护和安全巡查。
3. 装台、拆台安全(1)演出场所的装台、拆台工作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2)装台、拆台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3)演出场所应定期对舞台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 食品安全(1)演出场所内的餐饮服务应由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提供。
(2)餐饮服务单位应确保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3)演出场所应设立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定期检验。
五、应急预案1. 演出场所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
2. 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演出场所应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六、监督检查1. 演出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
3. 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规范2.0.3歌舞娱乐场所宜设置在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
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2.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且该厅、室除设置外窗和通向直接连接安全出口的疏散走道的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门窗洞口;3.一个厅、室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m2时,可设置一个疏散出口;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5.应设置防、排烟设施。
2.0.4歌舞娱乐场所不应毗连或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和博物馆、图书馆建筑内,不应毗连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仓库,不应在居民住宅楼内改建歌舞娱乐场所。
2.0.5歌舞娱乐场所不应设置在锅炉房(包括直燃型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机房)、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燃气箱式调压站、发电机房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2.0.6歌舞娱乐场所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2.0.7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且需要联动控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机械防烟、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的歌舞娱乐场所,应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消防控制室。
2.0.8歌舞娱乐场所与其他建筑相毗连或附设在其他建筑物内时,应当按照独立的防火分区设置。
与其他场所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非燃烧体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非燃烧体楼板隔开。
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3安全疏散3.0.1歌舞娱乐场所的疏散出口数量和疏散距离应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且疏散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时,可设置1个疏散出口。
3.0.2歌舞娱乐场所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其疏散总宽度,除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另有规定外,应根据其通过人数按不小于1.0m/百人计算确定。
3.0.3设在商住楼或含有住宅的综合楼内的歌舞娱乐场所与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应完全分开设置。
YF-ED-J1615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实用版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在结构、抗风防倾覆、演出工艺的安全技术要求,同时对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舞台设备安全、电气安全的特殊要求做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广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商场、宾馆、厂房、公园、景区等临时搭建的演出场所。
本标准适用于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的设计、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过程。
本标准未包括舞台设备(含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机械、舞台幕布、舞台装置等)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当地气象灾害出现的情况。
注:特殊要求指区别于剧场等演出场所的一般规定,仅在临时搭建演出场所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000·217灯具第2-17部分:特殊要求舞台灯光、电视、电影及摄影场所(室内外)用灯具GB l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 A) GB l7743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l951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WH/T l7 舞台灯光用单相三极插头插座和联接器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WH/T 27 舞台机械验收检测程序WH/T 28—2007 舞台机械台上设备安全WH/T 36—2009 舞台机械台下设备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临时搭建演出场所 temporary perform site由非永久性舞台形成的表演场地。
3.2安全 safety免除了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可预知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注1:可预知包括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报道、材料设备质量技术合格指标、可获得的自然灾害预报。
注2:风险的状态包括产品、过程、服务的结果。
产品包括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所使用的材料、设备、设计成果等过程包括舞台(看台)搭建、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
注3:不可接受的风险包括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超过了可接受的程度。
3.3风险 risk由于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技术水平不符合标准,对人身、财产、环境造成伤害的一种综合衡量,包括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
3.4伤害 harm对演出专用设备的损伤,或对演职人员、观众生命、健康的损害,或对环境的破坏。
3.5安全事故 harmful event伤害事件危险情况造成了伤害的结果。
3.6舞台区域 stage area仅供演职人员使用的区域,包括临时搭建舞台及附属设施等区域。
3.7临时搭建舞台 temporary stage为短期演出搭建,演出结束即拆除的舞台。
注1:短期指通过验收至使用结束30天内(含30天)。
注2:使用期超过30天时,通过再次验收后重新计算日期。
注3:舞台指台面、台下设施、台上设施及舞台附属设施的集合。
3.8舞台附属设施 subordinatedfacilities of stage为演出服务的附属设备及场所。
示例:候场区、化妆间、服装间、休息室、仓库等。
3.9看台区域 audience area仅供观众观看演出的区域,包括临时性看台及附属设施等区域。
3.10临时搭建看台 temporary auditorium为短期演出而搭建,演出结束即拆除的看台。
注1:短期指通过验收至使用结束30天内(含30天)。
注2:使用期超过30天时,通过再次验收后重新计算日期。
注3:看台指观众席、通道及看台附属设施。
3.11看台附属设施subordinated facilities of auditorium为观众服务的附属设备及场所。
示例:休息区、售货亭等。
3.12台上结构 upper stage structure指舞台台面标高以上钧构件。
3.13台下结构 under stage structure指舞台台面标高以下的构件。
3.14结构构件structural component指组成整体构件的单元。
3.15迎风面积平均高度 average height of the windward area指承受风载荷的物体面到结构基础的平均高度。
3.16抗倾覆方向的最大跨度 maximum span of the anti-overtarning direction指舞台结构抗风载倾覆方向最大跨度。
总则4.1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安全保护的对象本标准保护对象主要针对人身、财产、环境或它们集合的安全(例如人身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
注1:人身安全主要指演职人员、工作人员、观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注2:财产安全主要指舞台机械、音响、灯光、视频、特效等演出专用设备及设施的安全;注3:环境安全主要指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自然环境和原有设施免受伤害;注4:集合安全主要指人身生命、健康,对演出、演出专用设备,对环境引起的综合性安全。
演出事故属于集合安全事故。
4.2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安全技术要求的对象临时搭建舞台的安全技术要求主要针对舞台台面、舞台台上设施、舞台台下设施及舞台区域临时搭建舞台附属设施等;临时搭建看台的安全技术要求主要针对观众席、通道及看台区域临时搭建的看台附属设施等。
5临时搭建舞台安全技术要求5.1总体要求临时搭建舞台在设计、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过程中应防止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集合安全等事故。
舞台台面、舞台台上设施、舞台台下设施、舞台附属设施在结构、抗风防倾覆、设备、工艺、和电气等安全技术应符合5.2~5.6要求。
5.2 结构安全技术要求5.2.1 结构的安全防范应针对下列状况或趋势的出现进行控制:a) 由外部载荷及自重引起对结构的破坏;b) 由风载荷引起结构的破坏及结构体的倾覆;c) 由雨篷积水引起结构的破坏及结构体的倾覆;d) 由舞台、看台钢结构引起基础的破坏;e) 由基础变形引起结构的受力变化,造成对结构的破坏;f) 结构引起自然环境保护区或重要场地的不可恢复性破坏。
注:文物保护区、文化街区、文物遗址、工业遗址、自然景观等都属“重要场地”。
5.2.2 结构构件的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每个结构构件是通过检验的合格品,且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或同类构件经多次使用后,未出现影响构件承载能力的损伤。
各类结构构件在各种结构形式下,每点安全承载力宜按照可连续使用30天的结构要求计算。
注:“每个结构构件是通过检验的合格品”指进场结构构件具有出厂检验的合格证或合格文件。
“经多次使用后,未出现影响承载能力的损伤”指此类构件在我国还没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但经多次重复使用后实践证明未出现影响构件承载能力损伤的情况。
示例:常用木结构构件。
5.2.3 基础的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基础承载力宜进行地质勘探设计,或取得当地地质勘探科学数据和地下管线(包括水、电、煤气等)、地下构筑物等数据。
室外大型活动场地选址应避开水文和地质结构不符合设计安全要求的场地,应避开桥梁通道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应避开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
临时搭建演出场所不应设立在10 kV及以上高压线下方,I临时搭建设施距离高压线最近端水平距离不得小于高压线距离地面垂直距离的1.5倍。
在水上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时,宜进行水下地质勘探设计,结构设计应保证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过程的安全技术要求。
在山体与空地的结合处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时,应对山体斜坡上的石木状况进行勘察,避免塌方等事故引起舞台、看台安全事故。
临时搭建舞台设施提供方应提供舞台设施自重、允许荷载、舞台结构基础变形的允许范围等必要的数据。
临时搭建舞台的载荷及承载方式宜进行设计。
舞台自重、载荷及承载方式引起的基础变形不应超过舞台结构基础变形的允许范围,且基础变形导致的受力变化不应引起舞台结构破坏。
5.2.4 台下结构载荷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台下结构载荷能力计算应包括舞台台面、台面主要通道、台阶等固定结构平台及垂直升降台、水平移动台等运动机械平台。
5.2.4.1 台下结构均布载荷当舞台区域流动载荷单体自重小于200 ㎏时,台下结构应按均布载荷设计计算,台下结构能够承受的均布静载荷应不小于400 ㎏/㎡。
5.2.4.2 台下结构动载荷和集中载荷当舞台区域流动载荷单体自重大于或等于200 ㎏时,应提供流动载荷单体自重和所有可能的运动路线.其运动路线的台下结构必须进行承载能力提升的有效处理,并提供有效处理后的结构计算和结构设计文件。
5.2.5 台上结构载荷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台上结构载荷能力计算应包括舞台灯光设备、舞台机械设备、舞台音响设备、视频设备、特技效果设备及其他舞台装置等悬挂演出设备及其附件、挂件的重量。
5.2.5.1 台上关键构件最低载荷a) 吊杆荷载能力不宜小于500 ㎏;b) 仅作通道使用的渡桥、马道等载荷能力不宜小于100 ㎏/㎡。
5.2.5.2 台上结构均布载荷当台上结构构件每点承受载荷小于或等于30 ㎏时,台上结构载荷能力应按均布载荷计算。
计算方法为:W均=(k1/k0)W额式中:W均——均布载荷的计算载荷,单位为千克(kg)。
W额——台上结构构件各点可承受的实际载荷最小值,简称“额定载荷”,单位为千克(kg)。
K1 —一载荷偏离系数。
室内舞台k1值取1;室外舞台k1值取0.8。
K0 一一安全偏离系数。
K0值取1.5。
合格台上结构构件应提供出厂实验验证的安全载荷,安全载荷为台上结构构件在各种结构形式下每点可连续承受15天的实际载荷。
安全载荷不小于计算载荷,不大于额定载荷。
额定载荷不小于45㎏。
当台上结构构件的支撑间距、支撑方式有两种以上时,合格构件应具备不同结构形式下均布载荷的计算载荷或安全载荷表。
台上结构构件应在明显处标示其最小安全载荷。
当安全载荷只适用于室内舞台时,必须在安全载荷标示处同时标示“(室内)”字样。
台上悬挂演出设备及其附件、挂件的总重量不应大于各悬挂点安全载荷之和。